中国原油进口贸易的国际市场势力研究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5622 论文编号:sb2020101310321533400 日期:2020-11-05 来源:硕博论文网
和油气行业对外并购对市场势力提升的影响效果。本文采用各国原油生产量、出口到中国的原油贸易规模以及贸易价格等数据测算我国原油的国际市场势力和原油资源的稀缺性状况,进一步为我国原油贸易谈判和提升国际市场势力提供经验依据。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作为“工业的血液”,原油不仅对各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更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社会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原油贸易已经纳入到各个国家战略布局中,战略原油储备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和对外战略利益的关键因素。近年来,由于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了对原油的消费需求。根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9 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2019 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 5 亿吨,增速达 9.5%,原油和石油对外依存度双破70%。我国在国际原油贸易网络中的市场地位不仅决定了我国在原油进口贸易时的议价权,更直接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提高原油进口贸易市场地位,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能源在国家安全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中国致力于推动能源外交政策,积极部署全球能源互联网,拓展境外能源供应渠道。良好的能源合作关系是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直以来,中东地区是中国原油进口主要来源地,由于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和全球不确定性加剧,国际形势逐渐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俄罗斯能源战略的调整为中俄能源合作创造了机会,中俄在能源合作领域加速推进。中国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加强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关系建设,推动在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投资。然而,在中国原油进口贸易中,多元化能源合作关系建设与企业海外投资能否有效提升中国原油进口贸易的国际市场势力,提高中国在全球原油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这是探究当前策略效果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关键。
原油具有依赖性、稀缺性和不均衡性三个特征(李华艳和张立凡,2005),而这些特征也决定了原油对各国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中国在原油进口中呈现“体量大、依赖度高、渠道单一”等特点,由于我国对国际原油市场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为我国能源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合理有效构建能源安全新布局成为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各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定价,推动构建成熟的国际市场定价体系。在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的过程中,国际市场势力反映了各国在全球经济合作中的国际竞争力,也体现了其在贸易网络体系中的市场地位,对于各国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

1.2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原油是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动力,在人类生活和国际政治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始认识到原油安全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重要性,部分原油消费大国不断加强原油供给储备体系构建,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和多方位的原油供给体系。如美国在对外原油高进口依存度的背景下,通过技术创新有效推进“页岩革命”,实现从“大量进口、少量自给”向“自主供给”的转变,进一步巩固原油安全保障体系。中国则通过与俄罗斯和缅甸等国家的战略合作部署,签订了跨境输油管道建设等合作协议,然而由于技术上的限制,目前中国仍是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也已突破 70%。中国如何在当前国际新形势下提升原油进口中的国际市场势力并提高在贸易谈判中的话语权,
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基于不可再生性视角,通过建立最优开采模型(Lin & Zhang,2011)对中国原油进口中的国际市场势力进行测度,并分别从不同阶段、不同样本等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中国原油市场势力的差异,探究影响市场势力变化的关键因素,同时结合当前政策探析提升我国原油市场势力的有效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这不仅对已有的原油进口贸易市场势力文献进行有益的补充与拓展,更为提升中国原油买方市场势力的有效途径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丰富现有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
.........................

2  文献综述

2.1  国际市场势力测度方法的研究
回顾文献发现,早期较多的研究涉及了国际市场势力的测度,在不同的阶段,学者对测度方法的侧重也有所不同,下面从衡量指标与测度模型分别进行说明。
作为市场势力最早的衡量指标,勒纳指数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完善。最初,Lerner(1934)发现价格、边际成本与垄断势力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并将前两个指标构造为勒纳指数,实证结果表明勒纳指数与市场势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该指数越大,市场势力则越明显。Kahai et al.(1996)将勒纳指数与需求弹性相结合,研究表明美国 AT&T 电话公司并不存在显著的市场势力,而 Bhuyan & Lopez(1997)进一步发现勒纳指数和规模弹性成比例,并且在食品和烟草行业中存在相当显著的垄断势力。Elzinga & Mills(2011)则追溯了勒纳指数的起源,阐述了该指标的优缺点。Tamilyam & Nikolaos(2019)基于 1997—2010 年 12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测度了银行市场势力,并进一步探究银行市场势力与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考虑国家异质性,银行市场势力对出口绩效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高收入国家具有显著影响。在对僵尸企业市场势力进行测度时,胡春阳(2018)充分考虑了工资效率的影响,更深入地对勒纳指数进行拓展,并利用该指数对僵尸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周应恒和张荻(2019)则基于勒纳指数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市场势力进行了测度。
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Bain(1951,1954,1956)提出了利用市场集中度来衡量市场势力,并在对制造业的实证分析中得到产业集中度与市场势力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部分学者(Brozen,1971;Cowling & Waterson,1976)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支持了 Bain 关于国际市场势力与集中度呈正相关的结论。自 Bain 提出将市场集中度作为国际市场势力衡量指标之一,随后 20 年间多位国外学者(Stiglaer,1963;Hall & Weiss,1967;Collins & Preston,1969;Brozen,1971;Weiss,1975)采用集中度指标对市场势力进行了经验分析。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近年来仍有较多的国内外学者在测度市场势力时采用市场集中度这一指标。Ville Aalto-setala(2002)研究发现商店的规模越大,地理位置越优越,则在该市场具有更高的定价权,即拥有更高的市场势力。徐齐利(2017)通过对互联网平台电商企业客户集中度的测算从而得到其市场势力。在产业集中度与市场势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多数学者(戚聿东,1998;张光明等,2010;李晓钟和张小蒂,2011;李华敏等,2011)通过实证分析还发现其对提高产业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个别学者(贺春临,2004)以银行业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   
................................

2.2  国际市场势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国际市场势力的因素较多,部分文献针对国际市场势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本文将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从外在因素来看,Bain(1956)认为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势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进入壁垒阻断了新商品或其他替代品的进入,维持了企业现有的市场势力。Battasso & Sembenelli(2001)则从关税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欧盟退出单一市场后,废除贸易壁垒会降低意大利制造业市场势力。尽管汇率对于市场势力存在不完全传递性(Knetter,1993),但仍有较多数学者(Dixit & Stiglitz,1999;Gunc & Orbay,2002)从汇率变动角度研究汇率对市场势力的影响。Gunc & Orbay(2002)从汇率变动角度研究对市场势力的影响,研究认为汇率上升会引起市场势力的下降。此外,部分学者将产业政策作为市场势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Chatterjee(1991)认为兼并可以促进企业市场势力进一步扩大,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Park(2006)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变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政策与市场势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从内在因素来看,企业规模与国际市场势力呈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和市场规模等越大,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也就越大,具有更高的定价权(刘志彪等,2003;陈甬军和周末,2009)。李晓钟和李清光(2011)对此进行了补充,认为市场占有率和生产成本也会进一步影响市场势力。黄枫和吴纯杰(2013)认为除了企业规模外,企业的研发创新和国际市场拓展也会对企业的市场势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表 4.1  各变量定义及数据来源
............................

3 原油贸易的国际市场势力:理论研究................................. 12
3.1  国际原油价格基础理论分析............................... 12
3.2  原油贸易的国际市场势力理论分析...................... 13
4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国际市场势力测度:实证研究.................... 16
4.1  指标选取及模型建立.................................. 16
4.1.1  经济指标选取........................... 16
4.1.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17
5 研究结论与对策研究.............................. 28
5.1  研究结论................................ 28
5.2  提升中国原油进口国际市场势力的对策建议................ 29

4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国际市场势力测度:实证研究

4.1  指标选取及模型建立
4.1.1  经济指标选取
基于对现有文献梳理,关于国际市场势力的测度,学术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测度方法,其中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应用较广泛,但考虑到本文主要是基于买方视角分析商品国际市场势力,因此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并不合适。此外,针对原油的不可再生性特点,在分析原油的国际市场势力时应充分考虑原油的稀缺性特点。因此,本文采用 Lin & Zhang(2011)提出的非可再生资源最优开采模型测度中国原油进口的国际市场势力,并探析提升国际市场势力策略的有效性。本文经济指标的选取如下。
(1)中国原油进口价格。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对原油的消费需求也处于历史高位,在原油国际贸易中,原油进口价格能较好地反映中国原油进口在国际原油市场中的地位与贸易格局。此外,原油进口价格不仅决定了中国原油进口成本,还体现了中国原油贸易的国际市场势力。考虑到原油的稀缺性,原油的影子价格也反映在原油进口价格中,这表示原油价格不仅包括一般商品的成本与利润,也反映了原油稀缺性所带来的潜在成本,影子价格的引入能更好地使均衡价格满足资源最优配置。由于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国不同,各国进口价格也不一致,因此,在获取中国原油进口价格数据时,本文根据历年中国从 j 国进口原油的金额与数量计算得到原油进口平均价格,以此来表示中国原油整体进口价格。
(2)中国原油进口贸易数量。在国际贸易研究中,贸易数量与贸易价格是基本的研究范畴,在对中国原油进口贸易的研究中,原油贸易规模反映了中国对原油的需求程度。根据原油供求理论,原油进口贸易数量与进口价格息息相关,中国在原油进口时是否具有买方市场势力或卖方市场势力,主要取决于进口数量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关系。因此,中国原油进口数量的系数直接反映了中国在原油进口时所拥有的市场势力类型及大小。
表 4.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5 研究结论与对策研究

5.1  研究结论
本文从不可再生特征视角出发,深入研究中国原油进口贸易中的买方市场势力,并分别检验政治关系改进和油气行业对外并购对市场势力提升的影响效果。本文采用各国原油生产量、出口到中国的原油贸易规模以及贸易价格等数据测算我国原油的国际市场势力和原油资源的稀缺性状况,进一步为我国原油贸易谈判和提升国际市场势力提供经验依据。
考虑了原油资源的不可再生特征,中国原油进口贸易规模对进口价格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 IV-2SLS 方法回归,价格对进口规模的弹性系数均有所降低,从各个模型系数的对比可以看出,进口规模变量的内生性会低估影响系数。从影响程度来看,中国进口贸易规模上升 1 个百分点,进口平均价格会下降 0.13~0.17个百分点。出口国开采原油的平均成本对我国进口价格的影响显著为正,其平均成本上升 1 个百分点,平均进口价格会上升 0.53 个百分点。国际 Brent 原油现货价格、出口国当地货币与美元之间汇率水平也会显著影响中国原油进口价格,出口国的原油资源禀赋、能源出口在其经济中的地位、运输成本因素以及反映中国能源需求的各个因素都不会显著影响到进口价格的变化。分阶段来看,2009 年以后,随着次贷危机带来的原油需求下降和页岩技术革命带来的国际原油供给能力的提升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原油出口国生产成本对出口价格的影响程度显著下降。由于 OPEC 成员与进口来源前 10 位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原油进口贸易体系中占据绝对地位,国内大部分的原油进口都来自以上国家,因此,中国并不具有议价权,即缺乏买方市场势力。
关于政治关系改进和企业对外并购提升策略的效果检验表明,努力改善与原油进口来源国的双边政治关系能够有效促使进口价格的下降,且政策效果显著。油气行业的对外并购会显著提升我国原油进口价格,对外并购累计规模增长 1 个百分点,原油进口平均价格会上升 0.3~0.45 个百分点,高于原油进口规模提升带来的影响程度,这说明我国油气行业的对外并购并不利于我国原油进口成本的下降,反而会提高进口成本,降低中国进口贸易中的买方市场势力。从现有研究来看,这可能是因为企业对外并购完成后,作为国外原油资源的股权拥有者,国外子公司所获取的资源出口收益最大化以及本国母公司进口成本最小化都会影响其贸易行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