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中俄两国互为邻国,两国关系十分友好并且长久以来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早在2013年9月提出了“一带一路”这一倡议,促进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而俄罗斯必将成为这一倡议中极为重要的合作伙伴。然而,由于俄罗斯内部政治原因以及俄罗斯经济低潮带来的消极影响,俄罗斯的贸易发展之路充满了坎坷。对此,俄罗斯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在新时期下构建欧亚大陆经济带这一方针。俄罗斯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战略来加强同蒙古、中国等邻国的贸易发展、加大市场规模的建设、促进中俄贸易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大中型贸易投资项目的实施,最终达到两国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的。
2014年,一些欧洲国家以及美国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对俄罗斯进行严厉的经济制裁以限制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而俄罗斯也采取了一些反击措施,如俄罗斯对美国、加拿大、挪威、英国等国家从其进口肉类、奶类、水果等食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而由于这些反击措施,使得俄罗斯国内的农产品市场遭到了极大的打击,为了降低甚至消除这一系列负面影响,俄罗斯又采取了东移战略,俄罗斯农产品行业开始不断加强同亚洲国家的合作。中俄两国的边境线较长,特别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同中国有着极为明显的地理优势,并且中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出口大国,综上可以看出,中俄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加强合作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同时这一贸易往来的不断加深能够让两国互利共赢。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当前,国外有关俄罗斯同中国农业合作有关的研究成果颇多,如:Richard Lotspeich(2006)对中国同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往来以及两国的地理环境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他结合边境地区的经贸情况以及中国同俄罗斯的贸易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中俄的贸易水平、投资贸易活动等进行了评价,最后他还对中俄经济关系包括农产品贸易等情况的未来趋势进行了估计。
A. Bernard(2007)利用了动态博弈方法对中俄双边以及多边贸易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F.William Engdahl(2007)提出,中俄两国的视频贸易合作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出口优势食品不断调整食品进出口结构,这样才能促进食品贸易的往来,从而能够进一步推动双方经济往来。Ryzhova N(2009)通过对中俄边境的贸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两国的边境贸易有这如下问题:基础设施落后、运输成本偏高,而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双方的边贸合作,对两国的边境贸易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他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O.В. Демина,А.Ю. Огнев(2011)认为,政府的支持程度以及合作的开放程度对于中俄两国的贸易影响极大,双方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各自的食品贸易优势并尽可能的加大合作力度以给双方在食品贸易方面更多的发展空间。
Novopashina A(2013)统计并分析了中俄边境地区的直接投资额,通过分析它指出被投资的一方经济发展受到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影响较大。而中俄近几年的边境直接投资额有一定的回落趋势,这对两国的经贸合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Г.Т. Каражанов(2013)在《Этапы развития русско-китайского экономичес 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в сфере общепита: экспортимпорт》对双方的进出口食品情况进行了简介,他认为从 2011 年开始,俄罗斯的有关政策、法规更加国际化,而这一变化对中俄双方的食品贸易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双方的食品贸易合作更为紧密。布雷(2013)在《21 世纪第二个十年中俄远东区域合作的现状及前景》中认为,中俄两国的经贸往来应当上升到一个新的梯度。
............................
第 2 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绝对优势理论
关于贸易理论的研究中,英国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重要的奠基人,他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不仅至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后期很多贸易理论是由其延伸而来。亚当?斯密在其最负盛名的著作《国富论》中,批判重商主义,倡导自由贸易,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对于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分工提高十分认同,绝对优势所中的生产成本正是分工原则的反映。如果交换是完全自由的,贸易各方将生产自身最具优势的产品,最终通过交换达到各方财富最大化的结果。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不仅对于形成国际贸易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还是贸易互补性的雏形。
............................
第 2 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绝对优势理论
关于贸易理论的研究中,英国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重要的奠基人,他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不仅至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后期很多贸易理论是由其延伸而来。亚当?斯密在其最负盛名的著作《国富论》中,批判重商主义,倡导自由贸易,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对于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分工提高十分认同,绝对优势所中的生产成本正是分工原则的反映。如果交换是完全自由的,贸易各方将生产自身最具优势的产品,最终通过交换达到各方财富最大化的结果。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不仅对于形成国际贸易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还是贸易互补性的雏形。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分工提高,如果贸易方都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分工生产,那么总产出则会增加,通过贸易方式实现商品交换,贸易方的福利都有所增加,所以亚当?斯密倡导自由贸易,反对关税要求高的重商主义。
但是,如果贸易的双方,有一方在所有贸易商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地位,亚当?斯密理论则认为它们之间贸易就不会开展。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最落后的地区都必然参与了一定的国际贸易,这种极端现象是绝对优势理论无法解释的,后期研究者基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深入研究国际贸易,不断扩展出了其他适用不同范畴的理论。

但是,如果贸易的双方,有一方在所有贸易商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地位,亚当?斯密理论则认为它们之间贸易就不会开展。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最落后的地区都必然参与了一定的国际贸易,这种极端现象是绝对优势理论无法解释的,后期研究者基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深入研究国际贸易,不断扩展出了其他适用不同范畴的理论。

...............................
2.2 比较优势理论
英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基于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贸易各方的生产能力在不同的产品上表现是有所不同的,这种差距就是各方相对优势的体现。该理论将商品映射到生产率上,对于贸易极端优势情况,各种商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贸易方选择生产率最具优势的商品进行生产,处于绝对劣势的贸易方选择差距小生产率的商品进行生产。总体而言,分工使得贸易方产品生产数量最终增加,通过贸易交换,相比于分工前,各方都得到更多产品,并且都节省了劳动力资源,这是分工专业化的好处。
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理论是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价值论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延伸,比较优势理论对市场制度自由进行了论证,认为贸易各方可以节约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专业化分工,提高全球整体生产率水平,进而实现各方财富数量的增加。比较优势理论是进一步深化拓展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结果,继承发扬了绝对优势理论,并对其部分无法解释贸易现象进行了清晰解释,更具普遍性,是贸易互补重要的理论基础。

英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基于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贸易各方的生产能力在不同的产品上表现是有所不同的,这种差距就是各方相对优势的体现。该理论将商品映射到生产率上,对于贸易极端优势情况,各种商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贸易方选择生产率最具优势的商品进行生产,处于绝对劣势的贸易方选择差距小生产率的商品进行生产。总体而言,分工使得贸易方产品生产数量最终增加,通过贸易交换,相比于分工前,各方都得到更多产品,并且都节省了劳动力资源,这是分工专业化的好处。
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理论是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价值论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延伸,比较优势理论对市场制度自由进行了论证,认为贸易各方可以节约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专业化分工,提高全球整体生产率水平,进而实现各方财富数量的增加。比较优势理论是进一步深化拓展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结果,继承发扬了绝对优势理论,并对其部分无法解释贸易现象进行了清晰解释,更具普遍性,是贸易互补重要的理论基础。

...................................
第 3 章 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概况............................... 20
3.1 中俄农产品贸易规模........................................... 22
3.1.1 中俄农产品贸易总体规模..................................... 22
3.1.2 俄罗斯进口主要农产品贸易规模............................. 24
第 4 章 中俄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4.1 中俄农产品贸易合作规模问题.................... 31
4.1.1 中俄农产品贸易规模较小................................. 31
4.1.2 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小......................... 32
第 5 章 制约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43
5.1 中俄政府因素...................................... 43
5.1.1 俄罗斯政府中的不稳定因素................................ 43
5.1.2 中国政府重视程度不高.................................. 43
第 6 章 促进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基础
6.1.1 一带一路政策支持
(1)“一带一路”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下,中国在 2013 年依据其快速发展的经济现状提出的战略构想。为了可持续快速发展,中国需要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因为如果周边国家发展落后,中国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中国的快速发展能够带动周边国家的发展,很多的商业市场被激活,“一带一路”政策将促进区域性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的倡议能否实现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所经过国家的合作,“一带一路”上的国家都可以依据自身发展需要和优势融入到战略构想中,通过建设铁路网、拓宽公路网,连接各个参与国,奠定合作基础。“一带一路”战略参与国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在保证交通基础设施连通和构建成熟的政策合作前提下,改善民间关系、优化贸易环境。国与国之间需要加强人民交流、加快金融交流、连通交通基础设施、增加对外贸易、统一相关政策,实现互信、合作、共赢。“一带一路”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6.1 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基础
6.1.1 一带一路政策支持
(1)“一带一路”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下,中国在 2013 年依据其快速发展的经济现状提出的战略构想。为了可持续快速发展,中国需要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因为如果周边国家发展落后,中国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中国的快速发展能够带动周边国家的发展,很多的商业市场被激活,“一带一路”政策将促进区域性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的倡议能否实现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所经过国家的合作,“一带一路”上的国家都可以依据自身发展需要和优势融入到战略构想中,通过建设铁路网、拓宽公路网,连接各个参与国,奠定合作基础。“一带一路”战略参与国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在保证交通基础设施连通和构建成熟的政策合作前提下,改善民间关系、优化贸易环境。国与国之间需要加强人民交流、加快金融交流、连通交通基础设施、增加对外贸易、统一相关政策,实现互信、合作、共赢。“一带一路”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金融引进:构建稳定的区域货币系统,加强金融交流、强化金融互信。
2)交通基础设施扩展:“一带一路”参与国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亚欧非区域相通的交通网络,做到在技术标准合作、统一,建成国际化交通路线。在构建交通网络过程中需要把握重型工程结构和基础设施的关键,优先建设急需开通的交通线路、扩展贸易量比较多重要通道,并且要实现参与国合作以保障运输安全。另外,能源基础设施合作不断强化,加快过境能源分离、扩展区域输电网、增加输电路线建设。
2)交通基础设施扩展:“一带一路”参与国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亚欧非区域相通的交通网络,做到在技术标准合作、统一,建成国际化交通路线。在构建交通网络过程中需要把握重型工程结构和基础设施的关键,优先建设急需开通的交通线路、扩展贸易量比较多重要通道,并且要实现参与国合作以保障运输安全。另外,能源基础设施合作不断强化,加快过境能源分离、扩展区域输电网、增加输电路线建设。
................................
结论
本研究基于要素禀赋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以及绝对优势理论和中俄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中俄农产品贸易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近年来,尽管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出现波动,但是整体而言依然保持增长态势,尤其是随着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与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讯速,2015 年到 2018 年贸易额增幅比较明显,反映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升级。
本研究基于要素禀赋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以及绝对优势理论和中俄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中俄农产品贸易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近年来,尽管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出现波动,但是整体而言依然保持增长态势,尤其是随着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与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讯速,2015 年到 2018 年贸易额增幅比较明显,反映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升级。
(2)2015 年后,中国与俄罗斯在多种农产品上的贸易联系变得更为紧密,这应该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西方制裁背景下俄罗斯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尤其是 2015 年中俄两国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协议的签署密切相关,中俄双方的农业合作正面临着重要的“机会窗口”。
(3)中俄农产品贸易存在合作规模和农产品贸易互补性问题。包括:中俄农产品贸易规模较小,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小,农产品生产主体规模小。从互补性结果来看,俄罗斯出口中国的农产品互补性问题主要表现在 1 类农产品和 4 类农产品上,尤其是对于 4 类农产品而言其互补性不足。而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农产品互补性问题主要表现在 1 类农产品和 2 类农产品上;对于 1 类农产品而言始终不具有互补性,说明中俄农产品在这些方面存在贸易空间不足,贸易便利化不高等问题。
(4)中俄农产品贸易基础条件问题。注意包括俄罗斯农产品基础设备差,俄罗斯农产品保鲜技术差两个方面。
(5)制约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中俄政府因素具体包括:俄罗斯政府中的不确定因素和中国政府的重视程度不高;中俄政策法律因具体内部包括:中俄投资政策的限制,缺少专项投融资平台,农产品保险体系不完善,中俄法律缺乏统一性四个方面;经济环境因素具体包括:俄罗斯经济环境欠佳和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进出口贸易壁垒和通关因素:中俄之间的农产品认证标准有着很大的出入,对中国向俄罗斯出口农产品造成了较大的困阻。通关的过程中中方所需要消耗的时间以及成本等都比较高。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