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积极加入世界贸易分工体系中,我国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即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廉价的劳动力、广博的市场、充足的土地及原材料供应等一系列措施来吸引外资,与发达国家进行合作,通过加工贸易模式参与全球分工,以市场换技术,逐步形成了以 OEM(代工贴牌生产)、ODM(自主原始设计并制造)为主的生产模式,这为我国经济发展积累了丰厚的贸易顺差收入,也使我国形成了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我国的经济转型发展积累了雄厚的财富基础和技术储备。但这一机制有着天然的不足,这一模式导致的“低端分工”使得我们的企业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我国企业和产品的整体利润率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体系的底部位置;我国的许多工业制成品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高精尖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缺乏,中国制造业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我国的自主品牌制造(OBM)一直发展不起来,我们极度缺乏定价议价的权利,我国用四十年时间在短期内积累了较丰厚外汇收入,但相对于所付出极大的自然环境破坏和廉价劳动力的来说,收益率其实是微乎其微的。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积极加入世界贸易分工体系中,我国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即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廉价的劳动力、广博的市场、充足的土地及原材料供应等一系列措施来吸引外资,与发达国家进行合作,通过加工贸易模式参与全球分工,以市场换技术,逐步形成了以 OEM(代工贴牌生产)、ODM(自主原始设计并制造)为主的生产模式,这为我国经济发展积累了丰厚的贸易顺差收入,也使我国形成了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我国的经济转型发展积累了雄厚的财富基础和技术储备。但这一机制有着天然的不足,这一模式导致的“低端分工”使得我们的企业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我国企业和产品的整体利润率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体系的底部位置;我国的许多工业制成品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高精尖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缺乏,中国制造业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我国的自主品牌制造(OBM)一直发展不起来,我们极度缺乏定价议价的权利,我国用四十年时间在短期内积累了较丰厚外汇收入,但相对于所付出极大的自然环境破坏和廉价劳动力的来说,收益率其实是微乎其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技术上的进步,我国政府也逐步认识到这种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来料加工贸易型生产模式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一方面这种禀赋优势会被其他发展中国家所代替,另一方面这种低端发展深受全球贸易环境的影响,在全球贸易环境萎靡时,极易形成过度竞争,也很容易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通过加工贸易来获取利润的分配方式,必定会对我国的生产企业造成“低端锁定”,在国际分工中被分配到在“微笑曲线”的低端,我国只能获取极少的附加值利润,而绝大多数的产品利润都被拥有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所拿走。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的法律法规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制造业的提升,这使得我国的贸易结构逐渐得到改变,从过去的以手工产品、矿产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贸易总额以及制造业出口附加值都得到极大的提升,“中国制造”的产品随处可见,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不断增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2016 年,我国发改委、商务部等多部门还联合发布了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文件,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的法律法规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制造业的提升,这使得我国的贸易结构逐渐得到改变,从过去的以手工产品、矿产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贸易总额以及制造业出口附加值都得到极大的提升,“中国制造”的产品随处可见,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不断增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2016 年,我国发改委、商务部等多部门还联合发布了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文件,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的一项重大举措。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和梳理国内外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增加值贸易理论的研究理论与成果,形成自己的思考,找准研究方向。比较分析法主要是文中对中国和美国两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角色及具体地位的比校分析,分别运用整体比较和细部分析法(细分行业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建模,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研究影响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因素,以此作为全文立论的依据。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制造业的概念和分类
2.1.1 制造业的概念
自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门类,主要是通过工业化制造过程,将各种制造原料生产成可供市场交换的消费成品的产业。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是否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指标。我们常说的重工业、轻工业都属于制造业。制造业的内容丰富,从需要技术水平的高低来看,可以分为高科技制造、中高技术制造、中低技术制造、低技术制造。但凡发达国家,其制造业的高科技和中高科技制造水平都比较高,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发展七大战略产业,其中之一就是要发展中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2.1 制造业的概念和分类
2.1.1 制造业的概念
自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门类,主要是通过工业化制造过程,将各种制造原料生产成可供市场交换的消费成品的产业。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是否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指标。我们常说的重工业、轻工业都属于制造业。制造业的内容丰富,从需要技术水平的高低来看,可以分为高科技制造、中高技术制造、中低技术制造、低技术制造。但凡发达国家,其制造业的高科技和中高科技制造水平都比较高,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发展七大战略产业,其中之一就是要发展中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2.1.2 我国制造业的分类
同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Kogut 将价格价值链的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内来考虑。他认为一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竞争优势,取决于本国自身所具有的相关比较优势以及本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链分工主要取决于各个国家和地区自身比较优势,根据优势不同生产环节的分工会分配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此来实现全球范围内生产最优化。不同国家和地区要想在分工环节占据更有利的优势地位或是改变现有不利地位,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来提升竞争优势,才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获得更高的利益,这是他价值增值链理论的基础。Kogut 的价值链理论不再仅仅局限一个企业或是一个国家,而是包含众多企业和国家的垂直分工以及全球资源配置,他的理论对于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3 年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及 2012 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中国制造业可分为 31 个细分领域。按要素密集程度来说,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共同反应了一国制造业的结构水平。制造业从技术含量上来说,可以分为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反应的是一国的工作技术水平。
改革开放特别是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Brand et al.(2012)研究发现,1998—2007 年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长率为 7.96%,其中 1999 年至 2001 年为 2%—6%,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2002—2007年的增长率达到了 11%—16%。杨汝岱(2015)年间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各年变化大,但年均增长约 3.83%,且整体来讲民企比国企效率明显要高。技术进步和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是提高整体经济生产率水平的两个主要因素,Hsieh & Klenow(2009)以美国作为参照系研究,认为中国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资源误配,这一研究得到了绝大部分学者的认可。制造业也是我国出口创汇,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最重要手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和学术界一直在关注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更好地调配资源,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
2.2 全球价值链理论
2.2.1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形成
早在 1985 年,“价值链”(Value Chain)这一概念就被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指出企业的设计、生产、组装、销售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能够生产出适合市场的产品这一原则来进行的,任何一个企业的这些生产经营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这个概念来说明。当企业不断参与到外部环境中并参与分工后,企业便不仅仅局限于内部生产,而是扩大到企业间的分工生产合作。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将公司内部价值链理论扩展到公司间的价值链理论,并指出企业间价值链是维系在各个公司企业合作生产的一条关键纽带。因此,企业面临着不仅有内部价值链,还面临着来自外部价值链的更大的竞争压力。波特认为企业要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比较优势,就要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提升产品创意创意、市场等的禀赋要求占据价值链中核心环节和有利位置。
2.2.1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形成
早在 1985 年,“价值链”(Value Chain)这一概念就被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指出企业的设计、生产、组装、销售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能够生产出适合市场的产品这一原则来进行的,任何一个企业的这些生产经营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这个概念来说明。当企业不断参与到外部环境中并参与分工后,企业便不仅仅局限于内部生产,而是扩大到企业间的分工生产合作。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将公司内部价值链理论扩展到公司间的价值链理论,并指出企业间价值链是维系在各个公司企业合作生产的一条关键纽带。因此,企业面临着不仅有内部价值链,还面临着来自外部价值链的更大的竞争压力。波特认为企业要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比较优势,就要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提升产品创意创意、市场等的禀赋要求占据价值链中核心环节和有利位置。

................................
3.1 样本和数据说明 .................................. 14
3.2 中美制造业整体价值链地位的测算分析 ..................... 14
第 4 章 中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因素研究 ................................. 29
4.1 引言 ................................... 29
4.2制造业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机制 ......................... 30
第 5 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42
5.1 主要结论 .................................... 42
5.2 政策建议 ....................................... 43
第 4 章 中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因素研究
4.1 引言
2018 年 3 月份美国总统川普先生签署总统备忘录,对中国进口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并对中国对美国的 OFDI 进行限制。随后,中国商务部被迫发起反制措施,对美国进口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甚嚣尘上。中美贸易战的发起者毫无疑问是美国。究其原因,在经济领域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美国政府认为中国“抢”走了美国人的就业(“饭碗”);其次,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偷”走了美国人的技术;最后,美国政府认为中国“无遵守”WTO 规则。从现实情况来看,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指责毫无根据的。一方面,中国在 2001 入世以来,通过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以制造加工嵌入至全球价值链体系中,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中国通过努力奋斗,引入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在“干中学”中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从价值链分工来看,美国处于价值链的上游,而中国处于价值链的中下游,美国所获得的利益要远远超过中国。
4.1 引言
2018 年 3 月份美国总统川普先生签署总统备忘录,对中国进口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并对中国对美国的 OFDI 进行限制。随后,中国商务部被迫发起反制措施,对美国进口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甚嚣尘上。中美贸易战的发起者毫无疑问是美国。究其原因,在经济领域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美国政府认为中国“抢”走了美国人的就业(“饭碗”);其次,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偷”走了美国人的技术;最后,美国政府认为中国“无遵守”WTO 规则。从现实情况来看,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指责毫无根据的。一方面,中国在 2001 入世以来,通过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以制造加工嵌入至全球价值链体系中,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中国通过努力奋斗,引入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在“干中学”中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从价值链分工来看,美国处于价值链的上游,而中国处于价值链的中下游,美国所获得的利益要远远超过中国。
美国发生贸易战,根本原因不在于中国身上,而在于美国经济和社会自身存在着问题。2008 年次贷危机以来,全球自由贸易体系虽然有利于美国的高收入阶层,利于金融和科技研发领域,但不利于中低收入阶层,不利于美国的中低技术制造业领域。美国的社会出现撕裂,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川普总统主动发起了中美贸易战,实施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目的是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增加制造业领域的就业,从而解决巨额的商品贸易逆差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中美贸易战将会是个复杂化、扩大化和长期化过程。在未来的某段时间内,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美国的制造业回流将对中国制造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中美制造业的竞争可能不仅仅在于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竞争,而是制造业工业体系和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竞争。
.............................
.............................
第 5 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和美国相比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较低。通过研究可以看到,从整体来说,中国制造业在 GVC 的分工地位明显低于美国,而从细分领域来说,美国在高端制造业行业中 GVC 地位更高,在绝大部分参与 GVC 的行业中,都占据着研发、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的有利地位,处于微笑曲线两端;而中国在传统部门和技术水平要求较低的制造业中具有比较优势,这种优势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也是确立了目前中国世界外汇最多储备国的地位,是中国形成完整产业链的资金基础和技术储备。但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所面临的环境、资源承载力、人力资本上升的困境,中国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技术实力,走美国等发达国家曾走过的路,以创新为指导,发展高端制造业,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第二,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程度较深。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抓住机会,积极承接各先进国家转移产业,中国制造业也得以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0-2014 年间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从 0.728增长到 0.803;与此同时,美国也积极布局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2000-2015 年间 GVC参与指数从 0.581 增长到 0.657,但相对中国而言,美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较低,主要原因还在于美国在高科技制造业的垄断、封锁地位,以及较早完成了中低技术制造业向其他国家转移的过程,因此美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程度不及中国。
5.1 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和美国相比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较低。通过研究可以看到,从整体来说,中国制造业在 GVC 的分工地位明显低于美国,而从细分领域来说,美国在高端制造业行业中 GVC 地位更高,在绝大部分参与 GVC 的行业中,都占据着研发、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的有利地位,处于微笑曲线两端;而中国在传统部门和技术水平要求较低的制造业中具有比较优势,这种优势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也是确立了目前中国世界外汇最多储备国的地位,是中国形成完整产业链的资金基础和技术储备。但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所面临的环境、资源承载力、人力资本上升的困境,中国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技术实力,走美国等发达国家曾走过的路,以创新为指导,发展高端制造业,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第二,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程度较深。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抓住机会,积极承接各先进国家转移产业,中国制造业也得以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0-2014 年间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从 0.728增长到 0.803;与此同时,美国也积极布局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2000-2015 年间 GVC参与指数从 0.581 增长到 0.657,但相对中国而言,美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较低,主要原因还在于美国在高科技制造业的垄断、封锁地位,以及较早完成了中低技术制造业向其他国家转移的过程,因此美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程度不及中国。
第三,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明显。中国制造业是从无资金无技术阶段发展起来,而从 WIOD 数据库测算值来看,中国的制造业总产值在 2010 年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同时出口总值和出口增加值总值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可以说,中国制造业的成功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模式的成功,是中国制造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成功。同时,通过测算和分析中美两国制造业的 NRCA 数值,可以发现中国制造业在中间品增加值方面不如美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中不如美国,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在慢慢缩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