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长期以来,金砖国家间合作不仅体现着一种创新,也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乃至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所谓创新,是指金砖国家之间建立的合作模式是对全球经济治理方式的一次创新,也是对老牌发达经济体主导传统经济合作模式的一次创新。所谓趋势,是指当今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型经济体金砖国家的崛起以及金砖国家机制的出现体现了一种多极化趋势。
然而,受到金砖国家广泛认可的“一带一路”倡议,同样体现了一种创新和一种趋势。全球化进程继续深化,同时出现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全球化路径的一次变革。“一带一路”势必会巩固中国与金砖国家的伙伴关系,促进金砖国家间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当今世界,金砖国家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更是农业大国的典型代表,统计数据显示,金砖国家的农业人口数量占全球农业人口总数一半以上,其农业生产总值接近全球农业生产总值的一半,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影响着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平衡,因此,金砖国家间农产品贸易往来不仅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金砖国家间合作的重点。21 世纪以来,中国与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取得较快发展,农产品贸易额不断提升。2012 年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以及南非农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额分别为 210.90 亿美元、75.97 亿美元、48.57 亿美元以及 9.87 亿美元,而 2016 年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以及南非农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额分别为 224.51 亿美元、84.81 亿美元、16.61 亿美元以及 11.50 亿美元。可见,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且中国长期处于逆差地位。
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 2000 年到 2016 年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行概述。其次,为了探究“一带一路”对中国向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应,将“硬环境”与“软环境”状况的相关评价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引入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的模型中,通过回归分析检验这些指标的显著性,从而得出具有政策含义的研究结论,进而提出促进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对策建议。
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 2000 年到 2016 年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行概述。其次,为了探究“一带一路”对中国向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应,将“硬环境”与“软环境”状况的相关评价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引入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的模型中,通过回归分析检验这些指标的显著性,从而得出具有政策含义的研究结论,进而提出促进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对策建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一带一路”倡议对金砖国家间深化经贸合作的作用研究
司文、陈晴宜(2015)的研究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发展历程大致总结为三个阶段,即金砖概念的提出与发展阶段(2001-2008 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启动、升级与深化阶段(2009-2013 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高级发展阶段(2014 年至今)[1]。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自 2009 年正式启动以来发展迅速,不仅快速实现了成员扩容(即在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的基础上,增加了南非为成员国),还完成了由侧重经济、金融领域合作向政治协调与经济合作并重的转变。金砖国家的发展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和推进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界关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己做了许多研究:
1.2.1 “一带一路”倡议对金砖国家间深化经贸合作的作用研究
司文、陈晴宜(2015)的研究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发展历程大致总结为三个阶段,即金砖概念的提出与发展阶段(2001-2008 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启动、升级与深化阶段(2009-2013 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高级发展阶段(2014 年至今)[1]。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自 2009 年正式启动以来发展迅速,不仅快速实现了成员扩容(即在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的基础上,增加了南非为成员国),还完成了由侧重经济、金融领域合作向政治协调与经济合作并重的转变。金砖国家的发展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和推进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界关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己做了许多研究:
首先,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一带一路”倡议以中国为起发点,所涉及的区域以亚洲为主,且沿线国家大多为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蔡春林(2014)指出,新兴经济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地位,尤其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部分新兴经济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和天然禀赋优势。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三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的重要国家,同时,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也辐射到南非和巴西。因此,金砖国家客观上完全可以融进新“一带一路”建设中,成为进一步巩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团结沿线新兴经济体的重要战略新平台[2]。李兴、成志杰(2015)分别梳理了国内外对“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在战略定位方面的研究后指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理念有诸多相似之处[3]。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行的中坚力量,尤其中国、俄罗斯、印度三国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力量和火车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推动丝绸之路建设的核心关系。
其次,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李稻葵、徐翔(2015),王跃生(2016)认为,金砖开发银行以及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不仅彰显着中国走互助共赢发展道路的决心,也为中国塑造了一个责任感强烈的大国形象,也成为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抓手,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很大贡献[4][5]。徐超(2015)认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设立标志着金砖国家的金融合作迈向新的时代,将促进金砖国家更加广泛和深度的合作,而金砖银行业务的开展,将扩大金砖国家尤其是中国对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6]。王海峰(2016)的研究指出,要利用好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中国主导的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撬动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的参与,共同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7]。

.................................
第 2 章 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失衡
2.1 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口贸易现状
21 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与金砖国家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中国进口来自于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规模总体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由于2000 年以前中国与南非农产品贸易数据缺失,因此,本文重点分析 2000 年及以后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情况。2000 年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口量为21.85 亿美元,之后(除 2009 年出现下降以外)一直保持较快增长。2013 年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口额达到历史最高点,为 336.89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可达 23.42%,增长极为迅速,2013 年与 2000 年相比,进口额大约翻了四番。之后农产品进口额一直保持缓慢下降的趋势,2016 年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口额为 301.24 亿美元,相比 2013 年历史最高点下降 35.65 亿美元,下降幅度较小。
2.2 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额较小,2000 年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额总计 4.39 亿美元,仅仅为当年进口额的近 1/5,农产品贸易逆差较为严重,这与中国耕地资源贫乏有着密切关系。除 2004、2009 以及 2012 年出现微弱下降之外,其余年份中国对中农产品出口均较上一年有所增长,从 2000 年的 4.39 亿美元增加到 2014 年的 39.98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17.09%,明显低于进口额的年均增长率。2015 年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额减少到 33.30 亿美元后,2016年有所回升,较 2015 年上升 2.90 亿美元,达到 36.20 亿美元。
从出口的商品结构来看,如表 2.4 所示,中国向金砖国家出口农产品的贸易额从大到小分别是 0 类(食品及活体动物)、2 类(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1类(饮料及烟类)以及 4 类(动、植物油、脂及蜡)农产品。总体来看,中国向金砖国家出口的各类农产品贸易额都较低,均远远少于从金砖国家进口的农产品贸易额。2016 年中国向金砖国家出口 0 类(食品及活体动物)农产品的贸易额为 29.03 亿美元,占出口到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为 80.22%;出口 2 类(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农产品的贸易额为 6.65 亿美元,占出口到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为 18.38%;出口 1 类(饮料及烟类)农产品的贸易额为0.38 亿美元,占出口到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为 1.05%;出口 4 类(动、植物油、脂及蜡)农产品的贸易额为 0.13 亿美元,占出口到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为 0.36%。
...........................
第 2 章 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失衡
2.1 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口贸易现状
21 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与金砖国家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中国进口来自于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规模总体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由于2000 年以前中国与南非农产品贸易数据缺失,因此,本文重点分析 2000 年及以后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情况。2000 年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口量为21.85 亿美元,之后(除 2009 年出现下降以外)一直保持较快增长。2013 年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口额达到历史最高点,为 336.89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可达 23.42%,增长极为迅速,2013 年与 2000 年相比,进口额大约翻了四番。之后农产品进口额一直保持缓慢下降的趋势,2016 年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口额为 301.24 亿美元,相比 2013 年历史最高点下降 35.65 亿美元,下降幅度较小。
从进口的国别结构来看,如表 2.1 所示,2003 年以前,在中国对金砖国家进口贸易中,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进口额及其在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额中的占比均最大,巴西、印度以及南非分列其后,2003 年以后(包含 2003 年,除 2005 年外)中国对巴西农产品进口额及其在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额中的占比均最大,俄罗斯、印度以及南非分列其后。具体来看:2000 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进口额最大,为 12.39 亿美元,占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口额的56.69%,同年对巴西进口额为 7.31 亿美元,占比为 33.45%,对印度和南非进口额分别为 1.70 亿美元和 0.45 亿美元,占比分别为 7.78%和 2.07%。之后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进口额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在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额中的占比总体却呈现下降的趋势;中国对巴西农产品进口额及其在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额中的占比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进口额及其在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额中的占比总体均呈现倒 U 型的变化趋势;中国对南非的农产品进口额总体也呈现倒 U 型的变化趋势,而其在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额中的占比总体却呈现正 U 型的变化趋势。2016 年,在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口贸易中,巴西以 217.56 亿美元位列第一,占比 72.22%,俄罗斯以 65.71 亿美元位列第二,占比 21.81%,印度以 9.41 亿美元位列第三,占比3.13%,南非以 8.56 亿美元位列第四,占比 2.84%。总的来说,2000 年以来,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进口市场较为集中,主要集中于俄罗斯和巴西两国,且集中的程度有加深的趋势。

..........................

..........................
2.2 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额较小,2000 年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额总计 4.39 亿美元,仅仅为当年进口额的近 1/5,农产品贸易逆差较为严重,这与中国耕地资源贫乏有着密切关系。除 2004、2009 以及 2012 年出现微弱下降之外,其余年份中国对中农产品出口均较上一年有所增长,从 2000 年的 4.39 亿美元增加到 2014 年的 39.98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17.09%,明显低于进口额的年均增长率。2015 年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额减少到 33.30 亿美元后,2016年有所回升,较 2015 年上升 2.90 亿美元,达到 36.20 亿美元。
从出口的商品结构来看,如表 2.4 所示,中国向金砖国家出口农产品的贸易额从大到小分别是 0 类(食品及活体动物)、2 类(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1类(饮料及烟类)以及 4 类(动、植物油、脂及蜡)农产品。总体来看,中国向金砖国家出口的各类农产品贸易额都较低,均远远少于从金砖国家进口的农产品贸易额。2016 年中国向金砖国家出口 0 类(食品及活体动物)农产品的贸易额为 29.03 亿美元,占出口到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为 80.22%;出口 2 类(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农产品的贸易额为 6.65 亿美元,占出口到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为 18.38%;出口 1 类(饮料及烟类)农产品的贸易额为0.38 亿美元,占出口到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为 1.05%;出口 4 类(动、植物油、脂及蜡)农产品的贸易额为 0.13 亿美元,占出口到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为 0.36%。
...........................
3.1 中国农产品总体比较优势较弱 .................................. 20
3.2 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较弱 .................... 22
3.3 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农产品的贸易结合度较低 .................... 24
第 4 章 “一带一路”对中国向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应 ............ 26
4.1 “一带一路”潜在的贸易效应 .................................. 26
4.2 “一带一路”贸易效应的实证检验 .............................. 26
4.2.1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 26
4.2.2 数据说明 .............................................. 29
第 5 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36
5.1 研究结论 ................................. 36
5.1.1 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且中国长期逆差.................36
5.1.2 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长期失衡的原因 ................ 36
第 4 章 “一带一路”对中国向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应
4.1 “一带一路”潜在的贸易效应
“一带一路”倡议推行同世界各国实现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等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因此,互联互通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开展合作的主旋律,而各国间硬环境与软环境的不断改善则是实现互联互通两个层面的客观要求,硬环境改善是指合作双方在两国间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层面进行改善,软环境改善是指合作双方在降低通关关税、简化通关程序等制度层面达成一致。可见,硬环境与软环境的改善能够为合作双方的贸易往来提供便利。
当前,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相得益彰而又相互促进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金砖国家的广泛认可。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互联互通将会促进中国与金砖国家间硬环境与软环境的改善,从而为中国与金砖国家间贸易往来提供便利。然而,中国在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地位,因此,为了探究“一带一路”对于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本章通过模型的回归分析,探究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同时实证检验硬环境与软环境的相关评价指标是否能够促进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并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的潜力进行评价,从而得出具有政策含义的研究结论。
.........................
第 5 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且中国长期逆差
2000 年到 2013 年,中国对俄罗斯、印度、巴西以及南非的农产品进口额常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年均增长率较高,2013 年以后有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年进口额依旧较高,2016 年中国对俄罗斯、印度、巴西以及南非农产品进口总额为301.24 亿美元;而中国对俄罗斯、印度、巴西以及南非的农产品出口额常年都小于进口额,且差距较大,年均增长率也小于进口额的年均增长率,出口额年均增长率在少数年份甚至出现下降,2016 年中国对俄罗斯、印度、巴西以及南非农产品出口总额仅为 36.20 亿美元,贸易逆差总额高达 265.04 亿美元,贸易失衡问题较为严重。
5.1 研究结论
5.1.1 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且中国长期逆差
2000 年到 2013 年,中国对俄罗斯、印度、巴西以及南非的农产品进口额常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年均增长率较高,2013 年以后有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年进口额依旧较高,2016 年中国对俄罗斯、印度、巴西以及南非农产品进口总额为301.24 亿美元;而中国对俄罗斯、印度、巴西以及南非的农产品出口额常年都小于进口额,且差距较大,年均增长率也小于进口额的年均增长率,出口额年均增长率在少数年份甚至出现下降,2016 年中国对俄罗斯、印度、巴西以及南非农产品出口总额仅为 36.20 亿美元,贸易逆差总额高达 265.04 亿美元,贸易失衡问题较为严重。
从贸易逆差的国别结构来看,2000 年到 2002 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贸易逆差额在金砖国家中最高,对巴西贸易逆差额排在金砖国家第二位,而中国对印度和南非保持较低的贸易顺差额。2003 年开始,巴西取代俄罗斯成为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逆差额最大的国家
从 2007 年开始,中国对俄罗斯、印度、巴西以及南非农产品贸易均存在逆差。 从贸易逆差的商品结构来看,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中,按照 2016 年的农产品贸易逆差额从大到小排序,分别是 2 类(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0 类(食品及活体动物)、4 类(动、植物油、脂及蜡)以及 1 类(饮料及烟类)农产品。按照农产品贸易逆差额年均增长率从大到小排序,分别是 2 类(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4 类(动、植物油、脂及蜡)、1 类(饮料及烟类)以及 0 类(食品及活体动物)农产品。
参考文献(略)
从 2007 年开始,中国对俄罗斯、印度、巴西以及南非农产品贸易均存在逆差。 从贸易逆差的商品结构来看,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中,按照 2016 年的农产品贸易逆差额从大到小排序,分别是 2 类(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0 类(食品及活体动物)、4 类(动、植物油、脂及蜡)以及 1 类(饮料及烟类)农产品。按照农产品贸易逆差额年均增长率从大到小排序,分别是 2 类(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4 类(动、植物油、脂及蜡)、1 类(饮料及烟类)以及 0 类(食品及活体动物)农产品。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