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能源等重要资源大幅消耗,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已备受关注,成为一项国际性难题。自 20 世纪 90年代关贸协定提出环境产品的概念以来,发展环境产品贸易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环境产品是一个较新的概念,现阶段尚未有完全统一的定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早将环境产品定义为能够对空气、水、土壤以及与废弃物、噪声、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的环境危害进行测量、控制、修复、防治、减小的产品。简单来说,环境产品可以视作一个经济学概念,这类产品主要有四类,一是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较少的产品;二是可用于对实质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处理和修复的产品;三是能对环境进行分析和监控的产品;四是对环境危害较小的产品。根据环境产品的定义和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环境产品贸易具有兼顾经济效益、贸易利益和环境问题的特性。《多哈宣言》特别指出,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是一种通过创造贸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方共赢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国际重要组织和国家渐渐意识到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性,正在积极推进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2012 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经过多番谈判,制定了一份包含 54 个六位税号的环境产品清单,并要求在 2015 年底将这些产品的实施税率降至 5%或 5%以下。2014 年,美国、欧盟、中国等 14 个 WTO 成员国基于 APEC2012 环境产品清单,启动了《巴黎协定》生效后的第一份环境产品相关贸易协定——《环境产品协定》谈判,并联合发表环境产品《共同声明》。截止 2016 年,关于《环境产品协定》的谈判已进行了 18 次,商务部官方消息称,各大国家或经济体之间仍然分歧较大,难以在短期内达成一致意见。
..........................
3 中国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理论分析 ............................... 26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能源等重要资源大幅消耗,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已备受关注,成为一项国际性难题。自 20 世纪 90年代关贸协定提出环境产品的概念以来,发展环境产品贸易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环境产品是一个较新的概念,现阶段尚未有完全统一的定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早将环境产品定义为能够对空气、水、土壤以及与废弃物、噪声、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的环境危害进行测量、控制、修复、防治、减小的产品。简单来说,环境产品可以视作一个经济学概念,这类产品主要有四类,一是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较少的产品;二是可用于对实质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处理和修复的产品;三是能对环境进行分析和监控的产品;四是对环境危害较小的产品。根据环境产品的定义和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环境产品贸易具有兼顾经济效益、贸易利益和环境问题的特性。《多哈宣言》特别指出,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是一种通过创造贸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方共赢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国际重要组织和国家渐渐意识到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性,正在积极推进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2012 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经过多番谈判,制定了一份包含 54 个六位税号的环境产品清单,并要求在 2015 年底将这些产品的实施税率降至 5%或 5%以下。2014 年,美国、欧盟、中国等 14 个 WTO 成员国基于 APEC2012 环境产品清单,启动了《巴黎协定》生效后的第一份环境产品相关贸易协定——《环境产品协定》谈判,并联合发表环境产品《共同声明》。截止 2016 年,关于《环境产品协定》的谈判已进行了 18 次,商务部官方消息称,各大国家或经济体之间仍然分歧较大,难以在短期内达成一致意见。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早在 1985 年,就有国际大型组织机构和国外学者开始着手研究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问题。目前,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 2 个方面:一是关于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谈判的研究;二是关于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效应研究。
1)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谈判研究
国际大型组织机构最先关注和研究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谈判。20 世纪 90 年代,在关贸总协定(GATT)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环境产品的概念,并进行了细致地分类。1996 年,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组织各个国家开展了一项关于环境产业的研究,初步阐述了全球环境产品市场的基本情况。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1998)亦开始探讨环境产品的贸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1999 年,OECD 与欧盟统计局联合出版了环境产品产业数据收集和分析手册。在世贸组织(WTO)2001 年 11 月启动的多哈回合谈判中,首次将“贸易与环境”议题引入谈判,其中,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是这一新议题的重要谈判内容之一。在贸易与环境工作文件 No.2005-05 中,OECD探讨了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谈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包括环境产品的清单不统一、编码标准版不一致以及“多重用途”环境产品是否应包含在清单中等问题,并借鉴以往谈判和实践经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随后,OECD(贸易与环境工作文件 No.2005-06)在多哈发展回合谈判和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下,评价了环境产品的已有定义,通过列出环境产品的编码来明确环境产品的种类;并以三组环境友好型环境产品为例,研究了其贸易自由化后在特定国家的成本和收益,深入分析关税进一步削减的可能性和以后可能的发展合作机会。而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ICTSD,2008)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贸易与气候变化研讨会上强调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是一种实现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可行方法。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早在 1985 年,就有国际大型组织机构和国外学者开始着手研究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问题。目前,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 2 个方面:一是关于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谈判的研究;二是关于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效应研究。
1)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谈判研究
国际大型组织机构最先关注和研究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谈判。20 世纪 90 年代,在关贸总协定(GATT)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环境产品的概念,并进行了细致地分类。1996 年,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组织各个国家开展了一项关于环境产业的研究,初步阐述了全球环境产品市场的基本情况。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1998)亦开始探讨环境产品的贸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1999 年,OECD 与欧盟统计局联合出版了环境产品产业数据收集和分析手册。在世贸组织(WTO)2001 年 11 月启动的多哈回合谈判中,首次将“贸易与环境”议题引入谈判,其中,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是这一新议题的重要谈判内容之一。在贸易与环境工作文件 No.2005-05 中,OECD探讨了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谈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包括环境产品的清单不统一、编码标准版不一致以及“多重用途”环境产品是否应包含在清单中等问题,并借鉴以往谈判和实践经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随后,OECD(贸易与环境工作文件 No.2005-06)在多哈发展回合谈判和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下,评价了环境产品的已有定义,通过列出环境产品的编码来明确环境产品的种类;并以三组环境友好型环境产品为例,研究了其贸易自由化后在特定国家的成本和收益,深入分析关税进一步削减的可能性和以后可能的发展合作机会。而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ICTSD,2008)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贸易与气候变化研讨会上强调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是一种实现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可行方法。
...................................
2 环境产品的界定及中国环境产品贸易的特点
2.1 环境产品的界定
“环境产品”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逐渐出现的新产品类别。环境产品与其他产品不同,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因此,在对中国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进行研究之前,对环境产品的定义、界定方法、主要清单和本文的界定进行说明十分必要。
2.1.1 环境产品的定义
2 环境产品的界定及中国环境产品贸易的特点
2.1 环境产品的界定
“环境产品”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逐渐出现的新产品类别。环境产品与其他产品不同,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因此,在对中国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进行研究之前,对环境产品的定义、界定方法、主要清单和本文的界定进行说明十分必要。
2.1.1 环境产品的定义
1991 年,环境产品(EGs,Environmental Goods)这一概念第一次在关贸总协定的工作文件(GATT,MTN. GNS/W/120)中出现。但由于全球各国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强烈的差异性和本土性,且环境产品本身涉及到非常多的工业部门,截止目前,不同国家对对环境产品的概念及范畴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5 年将其定义为“环境产品与服务是为衡量、预防、限制、减少与矫正对水、空气、土壤的环境损害,和与废弃物处理、噪音控制以及和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而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活动”。随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统计局(OECD/ Eurostat)将其简化为“为环境中水、空气和土壤的破坏以及有关废弃物、噪声和生态系统问题提供测量、防治、限制,使之最小化或得到纠正的产品”。
总体来说,环境产品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指可以用来对已产生的环境问题提供环境服务的产品,这类产品能够起到防治污染、修复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大多属于多用途产品,包括过滤器、净化装置等产品。第二类是能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相对较少能源的产品,属于资源节约型产品,包括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设备等。第三类是能对环境进行检测分析的产品,即环境监测仪器,能够通过测量反映生态环境中的污染程度,比如气体检测仪。第四类为“环境上更可取产品”,此类产品本身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较小,具有一定的环境友好属性,比如可代替木制品的竹制品等。

..........................

..........................
2.2 中国环境产品贸易的特点
随着全球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环境产品贸易也迅速发展。自 2014 年起,中国成为全球环境产品规模最大的进口国和出口国。17 年间,中国环境产品的进出口总额从 2001 年的 138.96 亿美元上升到 2017 年的 1659.52 亿美元,扩大了 11.94 倍,增长速度飞快。中国环境产品贸易的特点可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市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2.1 贸易规模先不断扩大后小幅波动

............................
随着全球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环境产品贸易也迅速发展。自 2014 年起,中国成为全球环境产品规模最大的进口国和出口国。17 年间,中国环境产品的进出口总额从 2001 年的 138.96 亿美元上升到 2017 年的 1659.52 亿美元,扩大了 11.94 倍,增长速度飞快。中国环境产品贸易的特点可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市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2.1 贸易规模先不断扩大后小幅波动
中国环境产品近 17 年间的贸易规模整体表现为先不断扩大后小幅波动的特点,这与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特点一致,见图 2.1。具体可分为两段:在 2001 年- 2013 年间,中国环境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走势,贸易总额从 2001 年的138.96 亿美元上升到 2013 年的 1901.09 亿美元,整体扩大了 13.68 倍,年均增长率为24.36%,呈现出强势的增长趋势;但自 2014 年起,中国环境产品贸易总额却呈现出小幅波动、甚至略有下降的趋势,2017 年的进出口总额为 1725.39 亿美元,四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34%。

............................
3.1 中国环境产品贸易理论模型的建立 .......................................... 26
3.2 中国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路径和方向 .................. 31
4 中国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实证分析 ............................... 36
4.1 计量模型设定及数据来源 ........................... 36
4.2 实证结果及分析 .................................... 39
5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 44
5.1 主要结论 ................................. 44
5.2 对策建议 .................................... 45
4 中国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实证分析
4.1 计量模型设定及数据来源
理论分析显示,中国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方向不明确。为了进一步研究,结合实际应用中的变量,将环境效应的数理表达式做线性化处理,运用中国工业2001 年-2016 年全国 31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次从实证角度对中国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方向进行检验,并结合理论模型分析原因。
从中国环境产品的贸易现状出发,采用中国 31 个省份 2001 年-2016 年的工业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计量模型中因变量和自变量的设定和数据来源有:
由于数据属于短面板数据,因此对因变量为工业 SO2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建立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而在分别对因变量为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建立随机效应模型后,发现模型效果均不佳,因此考虑针对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这两个因变量构建动态面板模型,最终选择建立差分GMM 模型。
对因变量为工业 SO2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因变量为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面板数据建立差分 GMM模型。最终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和统计检验结果如表 4.2。方程(1)和方程(3)的 F统计量都非常显著;方程(2)和方程(4)的 Sargen 检验、AR(1)检验和 AR(2)检验效果均良好,因此,这四个模型都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
5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文献,对环境产品的界定进行了阐述,并基于 APEC2012 环境产品清单,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市场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环境产品贸易的特点。其次,通过修正 Nimubona 理论模型的部分假定,创建了更能体现中国环境产品贸易特点的数理模型,从理论上讨论了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对环境产品需求量的影响机制,进而深入探讨中国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路径和方向。再次,运用中国工业 2001 年-2016 年全国 31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次从实证角度检验了中国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方向。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四点:
5.1 主要结论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文献,对环境产品的界定进行了阐述,并基于 APEC2012 环境产品清单,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市场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环境产品贸易的特点。其次,通过修正 Nimubona 理论模型的部分假定,创建了更能体现中国环境产品贸易特点的数理模型,从理论上讨论了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对环境产品需求量的影响机制,进而深入探讨中国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路径和方向。再次,运用中国工业 2001 年-2016 年全国 31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次从实证角度检验了中国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方向。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四点:
第一,中国环境产品的贸易规模在 2001 年-2017 年间呈现先不断扩大后小幅波动的趋势,出口额和进口额的走势与贸易总额基本一致。虽然贸易结构不平衡、贸易市场相对固定,但自 2014 年起,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环境产品进口国和出口国。这表明,中国本身拥有一定的环境产业,这与大多数仅依靠进口获取环境产品的发展中国家不同。
第二,中国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是通过两条路径实现的,一是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能够直接刺激环境产品需求量增加,带来正向效应;二是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会引起政府放松环境污染监管,进而导致环境产品的需求量减少和污染产品的生产量增加,两者都会引起污染排放量增加,产生负向间接效应。中国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方向在理论上不明确,但结合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对环境产品需求量的影响方向,可分为三种情形:(1)当环境产品的需求量减少时,环境效应方向为负;(2)当环境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但其减排效果难以抵消污染产品产量增加带来的环境污染时,环境效应方向亦为负;(3)当环境产品消费量增加,且其减排效果大于因污染产品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污染排放量时,环境效应为正。此外,当政府实行严格的环境监管政策时,环境效应将为正。
第二,中国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是通过两条路径实现的,一是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能够直接刺激环境产品需求量增加,带来正向效应;二是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会引起政府放松环境污染监管,进而导致环境产品的需求量减少和污染产品的生产量增加,两者都会引起污染排放量增加,产生负向间接效应。中国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方向在理论上不明确,但结合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对环境产品需求量的影响方向,可分为三种情形:(1)当环境产品的需求量减少时,环境效应方向为负;(2)当环境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但其减排效果难以抵消污染产品产量增加带来的环境污染时,环境效应方向亦为负;(3)当环境产品消费量增加,且其减排效果大于因污染产品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污染排放量时,环境效应为正。此外,当政府实行严格的环境监管政策时,环境效应将为正。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