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咏叹调《瓦兰客商之歌》的演绎释析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12522 论文编号:sb2023092515413851100 日期:2023-10-0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笔者通过了解咏叹调《瓦兰客商之歌》的创作背景、创作原因、歌词分析和亲身的演唱经历等方式对这首作品的演绎方法及重难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目的是为后来的演唱者提供帮助与理论支持。
第一章 神话歌剧《萨特阔》
第一节 俄罗斯民族“水”情节中的神话经典
在俄罗斯的文化中“水”作为生命的源泉,一直被赋予了强大的大自然的属性,既给人的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又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灾祸,所以“水”在俄罗斯文化中是矛盾的。俄罗斯作为神教合一的国家,神话故事常会将水与神、灵、妖、怪纠缠在一起。“萨特阔”作为俄罗斯“水”情节下催生的神话经典被选择显得不足为奇。
《萨特阔》的剧本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与考古学家贝尔斯基共同完成,二人都主张使用史诗及神话作为题材进行创作。所以歌剧《萨特阔》与神话故事《萨特阔》相比只是略作改动。更加直观的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通过使用俄罗斯本民族的旋律,和高超的描绘技巧,展现出一场缤纷交错的海上景象。
咏叹调《瓦兰客商之歌》是歌剧《萨特阔》中少数非主角演唱的咏叹调之一。该曲位于歌剧七个场景中的第四个场景,这时刚好是主人公萨特阔准备商船,招募船上水手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贾向他介绍自己家乡优美景色的时候所演唱的一首咏叹调。剧中先后出现了三个国家(地区)的商人,分别是维京客商、印度客商、威尼斯客商。瓦兰客商之歌正是维京(Viking)商人介绍自己家乡时所演唱的,充分地展现了维京作为一个由群岛组成的国家(地区)美丽的海上奇景。

音乐论文参考
音乐论文参考

...........................
第二节 从海军军官到音乐大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一八四四年三月十八日生于俄罗斯的诺夫哥罗德省的齐赫文(位于今天的圣彼得堡东南部)。父亲曾是沙皇俄国时期的福尼亚省长。科萨科夫家族世代相传都是水手,他的曾祖父曾任海军上将。甚至作家普希金曾在他的小说《彼得大帝的摩尔人》中提到一位远到法国学习军事战略的科萨科夫祖先。里姆斯基自幼便展现出了音乐的天赋,特别是拥有一对灵敏的耳朵,幼年时期就能辨识记录出母亲随意哼唱的旋律。父亲作为上流社会中的绅士,常在家中演奏钢琴,这也使得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从小就受到了强烈的音乐熏陶。虽然他极具音乐天赋,但家族的职业观与俄罗斯文化中对于海崇拜的双重影响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更加向往无边的大海。在他的回忆录《我的音乐生涯》中,便回忆道,自己从小很自然地选择从事与海有关的职业。
一八五六年七月科萨科夫在军官俱乐部中,圣彼得堡的军官们都沉醉在意大利歌剧的悠扬旋律中,特别是罗西尼、迈耶贝尔等人的歌剧大行其道。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感觉到了无比的失落,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歌剧淹没在了意大利歌剧盛行的浪潮中。他在既往的家书中不禁问道:“世界上谁的歌剧最优秀呢?”难道不是格林卡的《为沙皇效力》吗?正是在这种浪潮中,他与陆军军官-居伊、近卫军军官-穆索尔斯基、医学家、化学家-鲍罗丁组成了当时极负盛名的“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决心发扬促进俄罗斯音乐。
.........................
第二章《瓦兰客商之歌》的音乐特征
第一节 瓦兰客商之歌的词
《瓦兰客商之歌》采用三节式民谣体结构写成。歌词通过总一分一总的手法,描绘了斯堪的纳维亚土地上令人生畏的雾蒙景观。歌词中出现“可怕的”“白色的”“灰色”“岩石”“海”“午夜”等冷酷的词汇,增强了音乐的阴郁气氛。在布置阴郁色彩的同时侧面刻画出了岩石-瓦兰人-海洋之间的关系,以景托情,以岩石的坚毅,描绘瓦兰人民坚强不屈的性格。
乐曲歌词具有极为强烈的叙述性与描绘性,让听众仿佛置身于斯堪的纳维亚海峡的海岸边,感受着海岸的汹涌。俄罗斯学者西多洛娃(Sidorova)曾这样评价《瓦兰客商之歌》:“请注意一个事实,即这个角色的每一句歌词都是“生动的、粗糙的、可见的”,他似乎是用石头雕刻出来的,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像是雕刻在了古斯堪的纳维亚的浮雕一般。”
综上,都映射出作者通过歌词,生动地描绘了严酷北方土地统治者的声音,充分地展现出瓦兰人不屈、骁勇、坚毅的民族性格。也是为了与接下来的《印度客商之歌》做好铺垫,以形成鲜明的对比。
........................
第二节 瓦兰客商之歌的乐
一、瓦兰客商之歌的曲式结构
瓦兰客商之歌作为一首经典的俄罗斯咏叹调,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采用了经典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结构图示如下:

音乐论文怎么写
音乐论文怎么写

作曲家在作品开头处采用附点四分音符构成和弦与三十二分音符级进为主的音型构成折线型旋律,且采用强力度描绘出海上波涛起伏的景象。前奏旋律贯穿全曲,以前奏、间奏及尾声形式共出现四次。
从A段(4-12)开始进入演唱部分。该乐段分为两乐句,以八分音符构成旋律,采用均分律动。a乐句(4-8)是由两个开头相同乐节构成,由纯四度跳进引出,这与具有英雄吸引力、坚定等音乐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该乐句运用朴素的五声性俄罗斯旋律,采用d小调进入。带给音乐非常浓厚的多利安音乐特征。自古以来,d小调都象征着阳刚之气、坚毅、英雄主义、决心和严谨。赋予了音乐充满东方的异域情调的同时,凸显出俄罗斯音乐壮阔宽广,带有颂歌风格。b乐句由a乐句衍展出来,仍以四度跳进引出,与a乐句波浪型旋律不同的是,b乐句整体呈阶梯式下行。
...........................
第三章 《瓦兰客商之歌》的演绎 ....................... 12
第一节 语言中的难点解析 .......................... 12
(一)歌词的曲解问题 .................................. 12
(二)音节重音的颠倒问题 ............................. 12
结  论 .................................... 16
第三章 《瓦兰客商之歌》的演绎

第一节 语言中的难点解析
目前中国声乐界对俄语演唱的重视程度仍难以望意大利语、德语和法语之项背。学习《瓦兰客商之歌》正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笔者接触到了俄语声乐作品,并通过研究该作品对俄语这门语言在俄语声乐作品演唱过程中的难点。
一、歌词的曲解问题
由于对俄语的不熟悉,演唱者对俄语作品常采用语音拼读方式,对歌词进行拼读后演唱。常会出现旋律断句与词语断句不同步的情况。归根结底是学习者对于歌词词义不了解,造成气口混乱,这也是笔者在前萌生了撰写字对词翻译的原因。
二、音节重音颠倒的问题
俄罗斯作曲家在创作声乐作品时常常将俄语的音节重音放置在乐曲的重音和次重音节拍上。《瓦兰客商之歌》是一首4/4拍的声乐作品,俄语的重读音节应当在每小节1拍和3拍上,但乐曲中常采用附点音符和弱起,造成重音非常容易颠倒,这也要求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注意音节重音的位置,避免重音颠倒。
三、元音不正、辅音混乱问题
俄语的十个元音中,有三个与拉丁文字母相同(a、o、e),因在写法上与意大利语相同,学习者常常会采用意大利语的字音进行拼读。а[a]和о[o]的影响虽不大,却丧失了俄语的韵味。而е[je]的误读则造成了歌词意思的完全改变。这点需要演唱者在演唱时付出更多的耐心,对俄语元音进行正音。
其次是俄语中清浊辅音的混用,如歌词首句中出现的ска-лы[skaɫI](岩石)中的к[k]常被混读为г[g]。这一点实际上可以借鉴意大利语的清浊辅音发音。
................................
结语
综上所述,《瓦兰客商之歌》是歌剧《萨特阔》中不可多得的唱段,他不仅充分地展现了俄罗斯声乐作品的韵味与风貌,更加展现了19世纪末俄罗斯民族乐派音乐创作的风格与特点。
笔者通过了解咏叹调《瓦兰客商之歌》的创作背景、创作原因、歌词分析和亲身的演唱经历等方式对这首作品的演绎方法及重难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目的是为后来的演唱者提供帮助与理论支持。
在研究的同时,笔者也受益颇丰,特别是对于这首作品的深入了解,对笔者演唱这首作品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想要唱好一首作品不只是要对作品有深入地了解,更加要对作品进行细致的打磨与处理。笔者在毕业音乐会中选取的作品中,这首作品相对短小,但打磨与研究的时间却是最长的,这也确实反映了俄语作品作为外语作品中较少演唱的一类,难度相对较大。想要对这类作品有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演唱,需要演唱者下足功夫,静下心来,在琴房多加练习。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