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政策对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6566 论文编号:sb2025041911143253229 日期:2025-04-27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规划》对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发展越来越迅速,根据联合国人居署数据,城市人口在1996年超过乡村人口,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城市时代”,预计到205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会超过65亿人,尽管当前城市化的进程相较过去数十年在逐渐放缓,但城市化依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更为迅速,在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提升至51.27%,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越农村人口,截止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3.89%[1]。工业化以及城市化为人类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便利的生活,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问题,例如当今社会约有四分之三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来自城市,这些问题制约了城市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关注的问题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实现平衡,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联合国系统总结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目标,随着各国在发展中面对各类环境问题,现实需求也促使各国政府关注可持续发展,纷纷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而城市作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大量的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均来自城市,如何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平衡的关键。
随着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关的国际性项目与倡议也涌现出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全球 100 韧性城市、新城市议程等,这些项目不仅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作为重点关注,而且深入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目标,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确定为“可塑性、包容性、安全性、韧性”[1]。联合国人居署自2015年起,更是一直注重以韧性视角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并发起“让城市持续与韧性发展”项目[1]。不难发现,要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韧性是绕不开的关键因素,但应该如何理解城市韧性?城市韧性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治理思路,在韧性治理的思想基础上,对城市的不同系统做出新的划分,重新考虑城市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提升城市系统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最终让城市具备适应各种不确定性的能力。
..................................
1.2  研究问题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作为指导资源型城市进行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国家级政策,致力于让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建立健全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2018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资源型城市的支持政策实施以来,中央财政预算提供的转移支付资金总额近1600亿元,政府为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力求推动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转型,而前文已提到,城市的经济韧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设城市的经济韧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否提高了资源型城市的经济韧性?如果《规划》提高了资源型城市的经济韧性,那么《规划》是如何提高经济韧性的?通过何种机制、路径实现了城市经济韧性的提高?政策的效果又因为那些因素而不同?
本文将考察城市经济韧性变化以评估政策效果,而选择城市经济韧性进行评估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政策效果的评估需要从政策本身的目标出发,《规划》的最终目标是追求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城市的经济韧性,因为城市在发展过程需要应对各类风险与冲击,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应当具备应对风险与冲击并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城市的经济韧性反映了这种能力,可见建设城市经济韧性也是实现《规划》政策目标的必然要求。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资源型城市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资源型城市一般指具有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并将资源开采及初加工作为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的城市,矿业城市是与之类似的概念。不同学者对资源型城市的定义略有不同,资源型城市较为宽松的定义是指,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及初加工为核心产业的城市,而较为严格的资源型城市定义是指,以矿产资源的开采及初加工为核心产业的城市,特指以矿产资源为主的城市。
对于资源型城市的界定方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界定方法从早期简单的定性方法或单指标界定,逐渐发展为以多指标进行定量界定的科学方法。在资源型城市的不同研究中,界定资源型城市的指标选取也略有不同,普遍选取资源部门产值占比、资源部门从业占比等指标进行界定,目前较为普遍的是选择行业产值占比和从业人员占比等指标以界定资源型城市,尽管选取的指标有所不同,但各类研究对于资源型城市的界定结论大致相同。
自然资源是工业化的重要基础,1850年以后,西方国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依靠当地的矿产采掘产业的城镇逐渐形成,这些城镇是资源型城市的雏形。随着资源型城市的不断发展,学界逐渐开始关注资源型城市面对的各类问题。对资源型城市的分析离不开相关理论,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理论是分析资源型城市的常用理论,该理论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转型期四个阶段,这一理论主要是基于资源开发的周期理论所提出,随后将其他理论基础也与生命周期理论相结合,将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进一步细化,在转型期中添加衰退和关闭阶段两个阶段[4]。当前学界对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主要关注可持续发展转型与随之而来的就业问题、社会保障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政府投入与制度完善等问题,因为大量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型城市进入成长期或成熟期,这些城市急需产业升级与转型的相关理论指导,所以如今的研究重点集中于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5]。
..............................
2.2  理论基础
本文的主要相关理论是区域经济韧性理论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通过以上理论,分析《规划》何以提高城市经济韧性,并进一步分析政策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的研究假设奠定理论基础。
区域经济韧性理论是从生态学引入经济学的理论,主要分析经济系统在面对冲击后的动态平衡及适应过程。区域经济韧性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动态平衡与适应,并试图以此解释经济系统在受到扰动后,如何降低扰动的影响、从扰动中恢复并适应新环境的过程。经济韧性的内涵较为丰富,包括冲击后的抵御与恢复能力、适应新经济环境的能力等等,总体来说,经济韧性的内涵与冲击后的各阶段一一对应,而对于经济韧性的分析框架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多样性框架、复杂系统框架以及路径依赖框架,本文主要从多样性分析出发,说明产业结构多样化对经济系统抵御能力的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系统恢复能力的作用以及技术创新对经济系统适应调整能力的作用,后续的文献综述会对经济韧性的内涵、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做详细介绍。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是分析资源型城市发展与演变的常用理论,这一理论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转型期四个阶段。资源型城市一般是从某地区的资源开采而兴起,当地资源产业兴起后逐渐形成城市,随后城市发展壮大,成为成熟的资源型城市,但最终会面临资源枯竭后的转型,转型成功的资源型城市会继续发展,而转型失败的资源型城市则会陷入衰退。资源型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明显的差异,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关注点会有所区别,比如在成长和成熟期,资源型城市会关注资源开发与加工,生产要素会持续流入资源部门,形成路径依赖,而政策的引导与财政支持可以有效地帮助资源型城市克服路径依赖,将生产要素引导至新产业,帮助资源型城市转型。而不同阶段的资源型城市面对不同的发展重点与问题,这一理论能够帮助解释政策效果在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中出现的异质性。
.......................
3  研究假设................... (25)
3.1  政策效应的初步分析 ....................... (25)
3.2  研究假设 ................................. (26)
4  研究设计.................................. (31)
4.1  引言 ..................................... (31)
4.2  研究设计 ......................... (31) 
5  实证结果 ........................ (35)
5.1  基准回归结果 ........................ (35)
5.2  稳健性检验 ..................................... (36) 
5  实证结果
5.1  基准回归结果
如表5-1所示,模型(1)为不加入控制变量,只加入双向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关键解释变量did系数为正,且在1%水平下显著,在模型(2)中加入了控制变量以及双向固定效应后(下同),解释变量did的系数依然显著为正,系数相比模型(1)稍有变小。上述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是否加入控制变量,《规划》均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韧性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转型提高了城市经济韧性,资源型城市相较非资源型城市提高了0.04单位的经济韧性,说明假设1成立。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规划》对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规划》显著提升了资源型城市的经济韧性,这一结果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后依然成立,说明《规划》的政策冲击有效,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是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的“政策机遇”。
(2)《规划》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多样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产生影响,机制检验中表明《规划》对产业结构多样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技术创新均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而这也是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
(3)《规划》的政策效果在不同区位、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中存在异质性,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并未对东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显著影响;政策对成长型和成熟型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并未对衰退型和再生型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显著影响,政策效果出现异质性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发展阶段不同。在《规划》对经济韧性有显著影响的城市中,政策显著提升了产业结构多样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技术创新的水平,在《规划》对经济韧性无显著影响的城市中,政策仅对产业结构多样化有显著影响,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越南谅山省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策略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行政管理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