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当代小说叙事伦理探讨——汉藏当代文学比较为背景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9666 论文编号:sb2023102410473351236 日期:2023-10-27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本文探讨藏语当代小说的叙事伦理表现。而藏语当代小说的文学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汉语当代文学,故而本文也是从汉藏当代文学比较为背景,研究藏语当代小说的叙事伦理问题。
第一章 小说的文体、现代性与叙事伦理的关系
一、小说的文体与现代性

文学论文怎么写
文学论文怎么写

为什么讨论小说的叙事伦理问题时,会涉及到现代性的概念呢?这是因为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现代性的产物。 而叙事伦理作为现代性的伦理,其个体自由伦理是小说的道德及智慧的呈现。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小说兴起的价值取向与现代性的关系之维进而探讨叙事伦理的内涵。
首先,现代性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概念。因此,对于现代性的探讨也有很大争议。按照马泰·卡林内斯库(Matei Calinescu,1934-2009)的现代性的理解,现代性可分为社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或资本主义的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何比第三世界国家更早实现现代化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的科技进步、民族国家的建设、市场经济的扩大等因“科技的传统”之外,其思想的价值追求体现在理性、个人主义、解放等核心概念的范畴。这些概念也是社会现代性的体现,因此“现代性”也成了西方的标签。在这里,我的论点是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是社会现代性的精神表现。
 何以见得小说是现代性的产物?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理解的小说兴起的历史。艾布拉姆斯说“我们现在所定义的小说是18世纪早期在英国出现的。”② 同样,在汉语学术界,有学者也早以这样描述过:“自从伊恩·瓦特(Ian Watt)的名著《小说的兴起》1957年发表以后,现代小说兴起于18世纪的英国就成为批评界的共识。”③ 那么,为何小说这一新的文学体裁会在18世纪的兴起呢?或者说小说在当时是怎样不同与之前的文学形式而认定为现代小说呢?在西方,现代小说兴起之前有传奇(Romance)和法国流浪汉叙事文(picaresque narrative)等 小说的原型。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原本的体裁的发展。
..........................
二、叙事伦理的概念与不同阐释
在汉语文学及哲学语境内,首次提出叙事伦理概念的是刘小枫,他的哲学随笔《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1999)一书中提出了这一概念。“尽管他分析的叙事个案都是西方的小说或电影,但他提出的问题,却暗合中国的叙事语境。”① 或许,他更是为了中国的文学语境而提出了叙事伦理学说。
什么是叙事伦理学?它是西方叙事学自身的发展还是伦理批评的新道路?②刘小枫在中国语境中提出的叙事伦理,重点关注伦理问题。然而,就在第二个标题所指出的那样,在此,叙事伦理主要揭示现代性的伦理表现,而非探讨处世哲学或道德伦理中的是非善恶问题。“什么是伦理?所谓伦理其实是以某种价值观念为经脉的生命感觉,反过来说,一种生命感觉就是一种伦理;有多少种生命感觉,就有多少种伦理。伦理学是关于生命感觉的知识,考究各种生命感觉的真实意义。”①在伦理学的范畴内,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流派,分别是理性伦理学和叙事伦理学。前者研究的是生命感觉的通用规则和人类生活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观念,其通过教育使得人们习惯这些约定俗成的制度。相比之下,叙事伦理学则关注现代性伦理表现和人类生命真实的体验。理性伦理则是我们常说的道德格言,它以一系列标杆性规则和通用格式作为先导。在一个道德体系中,理性伦理一般用于为人们提供简明易懂的道德准则,具有指导行为的作用。
叙事伦理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从普遍的道德规范出发观察问题,而是通过提供个人经历的生命故事来探讨生命的感觉问题,并从中创造具体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要求。这种伦理观与建立规范的伦理秩序的理性伦理相对立的个体伦理。在这种伦理观中,个体需要面对自己生活中超越常规的特殊环境,同时也需应对生命中固有的无法改变的命运。此外,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中还会面临各种不同的心理挑战。叙事伦理强调生存伦理的重要性,即放弃普遍性的观点,而注重强调生命的感觉和多样性,并着重特殊性。
............................
第二章 人民伦理的大叙事
一、人民伦理的大叙事的概念内涵
在此,我将首先探讨在汉语现当代文学中,“人民伦理的大叙事”是根据怎样的历史实践及文学实践而形成的。并且在叙事伦理的框架内,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文学活动。然后回归藏语当代小说里的人民伦理的大叙事的问题。
一般而言,伦理学研究的是个体生存面对的道德困境,而对于小说所涉及到的感官体验多样性,则需要作者具有广阔的理解和对他人态度的理解。小说世界的成熟来源于微观入手、刻画细致。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某个特定历史时期,这种宽松的空间逐渐减少了。只有通过特别的文学实践才能在叙事伦理方面有所突破。因此,叙事伦理就放弃了个体伦理,转向广泛的说教。
“人民伦理的大叙事”是指在一种意识形态的虚拟现实中,所有的文学活动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成为大众传播语言的工具。在这种现实中,缺乏个人的生命思考,每个人在不同的生存阶段都有自己的想象和认知。或者说,关于人生和命运的各种思考都被统一成一种共同的言论行动,黑白和善恶的差别被过度强调,对于命运的种种安排也不会被考虑到其独特性,把世界看得过于简单。 在“人民伦理的大叙事”中,历史厚重而深远,却仍保留了个体的生命和生存。叙事声音看似立足于个人命运,实则具有民族和国家的意味。历史的目的比起个人的命运更加重要。这样的文学实践在中国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并形成了一个时期的“大叙事”。
要理解这样的人民伦理,首先需要理解毛泽东的人民文学思想。毛泽东在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人民”的特殊理解思想,成为了人民革命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而在那个时代的作品中,几乎所有人都没有个人意识表达的意义。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形成文学纲要的这篇讲话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毛泽东曾经提出:“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
.......................
二、藏语当代小说的人民伦理大叙事的实践
汉藏两种语言的当代文学同属中国文学。当代藏语文学是汉语当代文学的刺激下产生的。但也有人认为“藏语新小说的产生并非基于西藏原有的传统小说发展起来的”。如果不从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角度看待,就很难真正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情况。如果舍弃了世界文化背景,单独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也难以了解其全貌。因此,中国现代文学必须通过比较文学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没有向西方学习和借鉴的情况下继续发展是不可能的。如果根据藏语当代小说的文学生态和创作规律,可以毫不质疑地认为,藏语现代文学的30多年发展历程是伴随着汉语当代文学的发展而来的。研究藏语当代文学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现象,甚至在二十世纪的藏语小说中,我们能够发现许多汉语文学的“新时期文学”形式,这并非偶然现象。这样的结论揭示了八十年代初期的藏语当代小说的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和集体伦理的规范叙事是藏语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文学现象。
昆德拉说 “宗教和意识形态无法与小说和平共存。”①当小说描写宗教意识形态时,很可能会失去它应有的智慧。然而,在中国特殊的革命伦理和社会伦理教化时期,小说仅仅成了意识形态思想的表现媒介。
八十年代初期的藏语小说,首先表现了政治意识实践的重要性;其次,它们继承了传统小说的理念。这取决于作家成长环境以及对文学的影响。进入80年代,国内推行“解放思想”的政策。文学也开始涌现出相对独立的时空。这时期介绍了被过去认为是资本主义观点垃圾的现代主义文学。在藏语文学最初的两三年里,出现了被汉语文学浪潮所抛弃的反思革命的小说。
.........................
第三章 精英伦理的宏大叙事 ...................... 28
一、精英式的叙事立场 ............................ 28
二、现代性的追求 .................................. 29
第四章 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 ...................... 39
一、江瀑的先锋性 ................................. 40
(一) 个人化叙事与个体伦理 .......................... 40
(二) 解构意义 .............................. 42
结语 .......................... 48
第四章 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
一、江瀑的先锋性

文学论文参考
文学论文参考

江瀑的小说创作不同与80年代藏语小说的主流的叙事态度。对此,文学界早有认识,并很有人认为,他的小说是现代主义的意识流小说。我们可以说在藏语小说界,对现代派的艺术手法最先探索的是江瀑。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现象,即江瀑小说的这些探索是汉语小说界的现代派及先锋派是同一期出现的。汉语小说除了王蒙等个少数的意识流探索在八十年代最初出现过之外。“现代派”主要是指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1985)、徐星的《无主题变奏》(1985)为主的作品。先锋派的浪潮主要是1987年出现的。虽然马原在1984年开始发表被批评家称之为先锋作品的小说,但对此发表的认识及挖掘也是1987年前后。 
江瀑的小说是严肃意义下的个体伦理的自由叙事吗?如果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个人化叙事或个体叙事的文学表现。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所谓“个人化叙事”并不是一种本质化的特点,或某种固定的内在形式。旷新年指出:“不论是‘改革文学’‘新历史小说’还是‘个人化写作’,离开‘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也就失去了理解的线索。”并指出“对‘日常生活’和‘个人化写作’的肯定和20世纪50年代对于‘重大题材’的肯定逻辑实践上是一致的。”② 因此,在汉语当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个人化写作并不是文学本质(如果文学有本质的话)的表现。李杨也从德里达的解构态度及特雷·伊格尔顿对文学性的解读的解构出发指出:“与‘文学性’一样,不存在一个非历史的‘个人性’。”①那么我们应该从历史化的范畴来理解个人化写作乃首要认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陈染和林白的女性写作及卫慧和棉棉的身体写作看成“个人化写作”的最极端的表现,或者说当文学家评论汉语当代小说的个人叙事的时候,人们通常认为身体写作乃真正的个人化的文学表现。无疑,这种想法把个人叙事理解成一种本质化的存在。如果从相对论或解构的态度出发,文学很少存在所谓文学性与个人化的本质表现。
...........................
结语
钱理群在80年代末指出,“作家写敦煌,不单要注意古老的壁画,而且要注意满街的牛仔裤。”① 对于目前的藏族学院派学术界来说,注重“牛仔裤”的可能只有当代文学了!对我来说,自己从小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及随之而来的太多困惑使我越来越想接触中国现当代文学,并且寄望于自己能够研究藏语文学及藏族当代思想史…。对汉语现当代文学的学习使我对文学及生活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应该是我读硕士的一大收获。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