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包环境之高效自主学习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36
论文字数:38740 论文编号:sb201312271453489486 日期:2013-12-28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1章绪论


近几年,国家一直将电子书包项目列为国家教育部与上海市合作推进的重要教改项目,全上海乃至全国的各中小学都积极投身于电子书包的试点研究工作。电子书包给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转机,但在开展试点的过程中也同样发现了不少问题,学校师生对电子书包的应用仍停留在表面,没能真正利用好电子书包对传统教与学的方式进行改良与革新,电子书包的优势也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本章首先阐述目前电子书包的相关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再结合背景与现状表明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最后概括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1.1.1研究背景
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深化我国教育教学改革,2012年6月,上海市教委召开研讨会,明确表明将用三年时间让所有上海市的中小学都用上电子书包。从最新推出的《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其中提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在另一份《2010-2020年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则明确阐述了未来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方向,主张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核心理念,大力打造学习型城市,提出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让学生掌握成长、成人、成功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还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改革教育教学,积极探索建立信息化教育新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具体包括: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推动“电子书包”和“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内外学习和研究;对学生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增强正确理解、合理运用大众传播媒体等信息网络的能力,掌握并提高学习、创造、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


1.1.2研究现状
近年来,电子书包这一新型教育技术手段正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截至目前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与地区积极展开了电子书包的试点研究,我国也名列其中,可以说,整个教育界乃至信息技术产业对电子书包的研究与开发正逐渐步入白热化阶段。然而经过实地探访调研,却遗憾地发现我国现有的电子书包并没有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预想,也未能有效地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电子书包试点项目遭遇“试点容易推广难”的窘境。从中国知网中以“电子书包”为关键词检索出的125篇文献中,大多是技术规范、现状反思、系统设计、交互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具体结合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应用和调查成果尚不够系统。并且,在利用电子书包改善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和效率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足,涉及到“自主学习”的报道及文献仅为8篇,鲜有较为成熟且深入的研究成果。


第2章高效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研究


针对电子书包环境下的高效自主学习研究这一主题,本章主要围绕“教”与“学”两方面进行相关教育理论梳理,为全文的研究寻求较为成熟的理论支持。在教学理论方面主要简述了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理论、认知结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之后,着重对有效教学、自主学习两个方面逐一展开研究,并提出个人思考与总结。为之后的高效自主学习设计与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正确的研究思路。


2.1 相关教学理论


2.1.1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他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只有通过理解,懂得事实、事物和现象的本质以及其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记住并有效运用知识。这一观点,同是苏联教育家的凯洛夫在其“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中也曾指出,学生不是容器知识也不是溶液,知识只有经过思维的加工才能真正被学生掌握,即只有当学生充分地领会所学知识,牢固地把知识保持在记忆中,并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知识才能被熟练运用。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学生应当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形成学习的能力,认为教师教学的根本任务并不是教会学生对知识的简单识记,强调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及引导,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推论,并能主动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促使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更多的学习工具。并主张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答疑问、发现真理并获取知识,并通过正确、合理、及时地组织复习,有效巩固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牢固的知识地基,使知识达到牢记终身的程度,使教学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面的交互作用下有效展开。


第3章我国学生群体的学习现状........... 21
3.1 PISA测评报告.......... 21
3. 1. 1高分代价.......... 22
3.1. 2低分反思 ..........24
3. 1. 3分析总结.......... 24
3.2调查问卷分析.......... 26
3.2.1自主学习.......... 26
3.2.2学习效率.......... 29
3. 2. 3课堂互动 ..........33
3. 3总结与思考.......... 35
3. 3. 1学生被动低效.......... 35
3.3.2教师引导协助.......... 36
3. 3. 3课堂有效互动.......... 37
第4章电子书包应用现状及需求分析.......... 38
4.1电子书包与平台功能介绍.......... 38
4. 1. 1电子书包.......... 38
4. 1.2项目简介.......... 39
4.1. 3平台功能.......... 40
4.2电子书包现状调查与分析.......... 45
4. 2. 1应用统计.......... 45
4. 2. 2应用评价.......... 47
4. 2. 3总体反馈.......... 48
4. 2. 4总体需求 ..........50
4. 3总结与归纳.......... 52


结论


第一,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是对有效教学和自主学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中,重点针对有效备课、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练习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给出简要的流程图。在自主学习的研究中,着重了解了美国21世纪技能计划中的21世纪学习框架、项目学习自行车模型,以及美国NETP 2010中的21世纪学习模型,并通过结合这些学习框架与模型,反思学生、教师、知识、技术之间的关系,给出新型教学元素关系图。
第二,调查研究方面主要是对我国学生群体的学习现状、复兴高级中学电子书包的应用现状两方面展开了较为全面的统计与分析。在学生学习现状的研究中,结合PISA测评报告和调查问卷两方面的分析,反思了学生学习上的被动低效,主张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师生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在电子书包应用现状的研究中,通过问卷及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了师生对电子书包的需求反馈,并对复兴高级中学电子书包平台的功能完善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第三,设计应用方面主要是在可汗学院的“微课程”以及其“颠倒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启发下,确定了短时高效、以学定教的教学思路,提出新型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形式,并结合电子书包分别设计出了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助学习、课后自主练习的具体学习流程。并且,在复兴高级中学的电子书包平台中,展开对课前微学习、课中强互动、课后微练习这三个方面的实际应用,实施电子书包下的自主学习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林振声.有意义学习——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脚点[J].中国教育学刊,1999(02)
[2]张立昌.创新.教育创新.创新[J].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04)
[3]郭立昌.构建中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体系[J].教育科学研究.2000(03)
[4]姚燕平.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J].教育研究,2000(03)
[5]张志勇.关于实施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2000(03)
[6]胡朝兵,张兴瑜.意义学习的条件和教学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6)
[7]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 (02)
[8]李佺宁.试论创新性教学原则[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 (09)
[9]张丽霞.师生关系的改善与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
[10]庞维国.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3(06)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