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学习中的知识地图构建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64
论文字数:39450 论文编号:sb201402161153219601 日期:2014-02-17 来源:硕博论文网

1.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国家中长期发展
纲要对高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指明了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培养具备专业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人才,加强高校的研究水平对高校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要求高校要分析社会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承担着教学知识传播和扩散、科研知识的生产和创造的重任。学习资源作为知识生产、科研创新的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组织和规划尤其重要。


1.1.2 教育信息化发展
随着科技网络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急速膨胀的同时,教育信息资源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降低资源建设资本、提供资源共享率已成为目前教育资源研究的热点。对于被学习资源包围的高校学生来说,如何在数量众多而质量参差不齐的学习资源中,高效的获得所需学习资源变得尤其重要。而能否将高校的学习资源有效的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主要取决于对高校资源的有效管理。


1.1.3 高校学科资源建设现状
高校学生是学科资源面对的主要对象,高校教师是学习资源建设和运用的主力军。随着网络资源等教育资源的快速增长,各大高校均意识到建设资源平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纷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资源平台的建设。可是在巨大投入的同时,效果却并不理想。在万方数据库中输入“学科资源平台”,搜索到相关论文 772 篇。通过对这些相关论文进行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目前高校学习资源建设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a. 资源陈旧、配置分散重复、资源种类不全,整合不全面、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缺乏对高校学科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b.目前正在使用的资源平台存在缺乏交流互动、共享性不高、可更新性差等问题。
c.高校教师的隐性知识作为一种隐性的学习资源,被大部分资源平台构建者所忽视。平台缺乏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研研究的重要场所,资源平台的建设者忽略了对科研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d.高校学生对本校资源分布情况和如何获取资源不甚了解。对所学专业和所学课程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更谈不上对其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知识地图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知识地图的研究始于 1999 年,2005 年至今后研究范围和论文数量稳速增长,达到稳定期。其中,英国的学者对知识地图的研究成果丰硕,角度较多;其次为美国和加拿大。国外对知识地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概念和特点、构建技术、类型和功能等方面,其应用和评价体系的建立方面研究成果较少。国外知识地图的研究学者多来自知识管理和系统构建领域,研究成果多集中于知识的挖掘、表示和管理方面。来自知识使用者的研究观点较少。目前,国外学者分别从其研究角度对知识地图进行定义,故在其构建和应用方面也存在不同的观点。知识地图主要应用在 IT 领域、商业领域和课程发展中,其功能主要为:通信方面,确保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准确交流无误解;系统工程方面,提供知识获取速度和有效性;指引学习方面,让搜索知识者在第一时间得到需要的知识。对国外知识地图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可知,国外学者对其基本概念、特点、功能和构建研究成果颇多,但就其应用和评价方面研究欠缺。国外对知识地图的应用主要在企业管理领域,应用知识地图对教育资源进行管理还未提及。在指引学习方面也仅仅用到知识地图的导航功能,未对其表现认知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2.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知识地图理论
2.1.1 知识地图概念
虽然中外学者对知识地图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均有以下共同点:①知识地图作为知识管理工具,可用于知识导航和知识组织。②知识地图可视化显示知识流动。③知识地图又称为认知地图,可以揭示人类的认知过程。④利用知识地图可快速定位领域专家,可揭示知识之间的关系。⑤知识地图不包括知识本身,仅指向知识源。知识源不仅是储存信息的载体,还可以是拥有知识的人。目前不同领域对知识地图的理解已较成熟。虽然不同领域对知识地图概念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实质基本相同,我们不应对其定义过于深究。在本文中对其含义理解为:知识地图为教育资源管理的有效工具,其可指引学生找到所需学习资源;呈现学科知识同时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显性化的显示教师的隐性知识。由上图可得,知识地图的分类多来自系统设计和企业管理领域。教育家将知识地图从企业管理引入教育管理中,目前教育领域对其分类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分类。根据其呈现形式和功能,知识地图在教育中主要用到资源知识地图、学习知识地图、概念型知识地图、流程型知识地图和能力型知识地图等。在实际运用中根据需要实现的功能选择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知识地图具有不同的功能。静态知识地图可用于显性知识的展示,动态知识地图适用于显示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概念型知识地图主要用于组织叙述性的知识、揭示知识点间的联系,流程型知识地图侧重程序型知识显示,能力型知识地图则是对个人知识的组织和表征。知识资源地图用于组织资源导航,知识资产地图用于组织资产评估,知识结构图用于显示组织知识组成,知识应用图显示组织知识应用方式和领域,知识开发地图用于组织知识的创新。学习知识地图表示出个人学习的知识建构过程。知识资源整合系统主要用到资源知识地图、能力型知识地图和学习知识地图。学生可以利用知识地图导航功能寻找学习资源、管理员和教师可以利用其个人知识管理功能对教师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管理、教师还可以利用其将自我隐性知识显性化。教师还可利用认知知识地图呈现学习认知过程功能帮助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


3 知识地图构建及应用....... 15
3.1 资源分布知识地图.......15
3.2 学科认知知识地图.......15
3.2.1 教育技术学专业特点 .... 16
3.2.2 大学生学习特点 ........ 16
3.2.3 学科知识地图构建 ...... 16
3.3 教师知识地图.....19
3.3.1 知识传递影响因素 ...... 19
4 系统分析与设计 ...... 23
4.1 需求分析 ........ 23
4.1.1 总体需求 ........ 23
4.1.2 功能需求 ........ 23
4.1.3 知识地图作为 Web 构建工具可行性 .... 24
4.2 系统设计 ........ 24
4.2.1 系统设计原则 .... 24
4.2.2 系统业务流程 .... 25
4.2.3 系统功能结构 .... 26
5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29
5.1 构建开发环境 .... 29
5.1.1 网站开发环境 .... 29
5.1.2 服务器端 ........ 29
5.1.3 客户端 .... 29
5.2 数据库设计 ...... 29
5.3 系统安全性及公共类设计 ...... 29
5.3.1 数据库操作类 .... 29
5.3.2 业务功能类 ...... 30
5.4 主要功能设计与实现 .... 30


结论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个人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为高校师生利用网络辅助专业课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可能。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教师和学习资源日趋紧张。以知识管理工具——知识地图为基本工具,通过知识地图的绘制和使用,构建专业知识地图库和学习资源库,为师生提供知识产生、交换、分享和创新的平台,从而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师教学和经验存储提供辅助,经系统实际运用证明是可行且有效的。本系统以知识地图理论、知识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和现代图式理论等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知识地图的概念、类型、功能以及构建,知识的概念、特性、分析和知识转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调研了现有资源学习平台系统现状、分析师生知识转化 SECI 过程,深入讨论知识地图在资源学习系统的应用。从需求分析开始,对专业资源学习系统做了系统分析并对其总体功能设计、数据库表设计、各功能模块进行分析和实现。重点阐述了资源分布知识地图、学科认知知识地图、教师知识地图在系统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系统应用的知识流程。在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础上,以 MicrosoftVisual Studio 2008 为工具,以 SQL2005 为数据库,利用第三方服务软件 Jmail、FreeTextBox,用c#语言编程开发实现了专业资源学习系统设计的所有功能。目前本系统知识地图库和学习资源库中以收集、整理种类齐全的资源,学习者、教师也根据现有知识地图和学习资源,上传自己构建的资源。从专业学习资源系统使用结果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用户通过利用专业知识地图和系统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利用本系统,不仅提高资源获取效率而且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能及时请教教师。教师用户通过专业知识地图和资源构建、在线讨论的设计和引导,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教材的理解。利用本系统,师生共建共享学习资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2】杨曦宇.知识地图研究综述.图书馆学刊[J],2007(3).
【3】王德禄.知识管理的IT实现一一朴素的知识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M],2003.
【4】李龙.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系统设计.现代教育技术[J],2002(2).
【5】苗英恺.基于网络的“知识认知导航”系统构建——“应用电子技术”学科原型实现[D].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7
【6】马玉芳,伍思静.构建大学外语教学科研机构的知识地图[J].中国电化教育,2010(8).
【7】何宁.浅析中职教育数学课程知识地图的构建.管理学家[J],2011(8).
【8】张建华.KM中隐性知识管理策略研究.情报科学[J],2006(5).
【9】詹青龙,刘光然.教育知识管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02,(2).
【10】闻曙明,王剑敏.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初探[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