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世界范围上看,就业问题始终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而对于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的中国社会来说尤为如此。为了能够跟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我国必须在生产中大规模的更新生产设备、完善企业科技装备水平,这就必然会使生产部门影响劳动力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的劳动力就业,使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更加严峻。学术界对于科技进步与扩大就业的关系,表现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部分观点强调科技进步对于就业的抑制作用,另一部分则强调科技进步对于就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两种观点,在就业的问题上,各国应该对科技进步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如何正确的认识科技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如何促进科技进步与扩大就业的协调发展,便成为了各方共同关注的焦点,这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就业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节约并代替了劳动力智力和体力的付出,减少了生产中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给劳动力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改进原有的传统工艺和技术模式,派生出众多新兴产业,创造出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又扩大了劳动力的就业规模。科技进步在摧毁劳动力就业的同时又为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反而带动了就业人数的增长。针对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国外的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
(1)科技进步对就业的负面影响一些学者认为科技进步将带来劳动失业率的上升,减少生产部门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罗马俱乐部 1971 年发表的《增长的极限》,美国《未来学家》1981 年第二期的《新产业革命》等文章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科技进步对于就业的抑制作用。1983 年美国学者彼得 诺兰通过索洛模型对科技进步与劳动力需求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科技进步直接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的结论。同年,道格拉斯 琼斯利用哈罗德—多马模型对该问题进行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约瑟夫 熊彼特 1912 年通过对近百年来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中科技创新周期的实际应用中总结出科技进步是造成就业人口失业率上升的最为主要原因。豪伊特和阿洪通过科技进步对就业的破坏机制的内生化,并且建立了一个增长和失业的就业模型,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是通过高生产率的机械化劳动代替生产率相对较低的人工劳动实现的。T·斯坦尼尔和梅多斯提出了“科技失业论”,他们认为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的长远发展必然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2)科技进步对就业的积极影响布鲁克斯通过分析,认为科技进步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劳动生产力,还可以节约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由于原材料和能源资源比劳动力价格要高出很多,若可以把节约下来的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用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由此便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产值。皮萨里德斯 1990 年运用搜索和失业理论,提出了科技进步对就业间接补偿的“资本化效应”①,他认为科技进步提高了现有收益的净现值,而且改进了所有生产要素的劳动生产率,各个企业实现了利益最大化目标,从而产生了降低劳动失业率和就业创造效应,因此为广大失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了劳动就业。1995 年,波蒂和维瓦雷利综合以往研究成果提出了科技进步对于就业的补偿机制。
1997 年,埃里克森在他的一篇调查报告中认为,在短时间内科技进步很可能增加摩擦性失业的总水平,但是长时期内不会存在对失业的排挤效应。1999 年安德烈亚斯和埃伯斯贝格尔通过对就业类型的分析,又将科技进步对于就业的补偿机制划分为直接创新补偿和间接工艺补偿两种。费尔南多 2001年指出皮萨里德斯在分析中均假定劳动和资本的互补,而实际上,劳动和资本二者在实际应用中是可以互为替代的,因而得出了科技进步通过增加资本使用成本而降低失业率的结论。巴拉特 2003 年对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的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就业表现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美国及欧洲大陆国家在就业表现上的显著差异。
2、国内研究现况
国内关于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影响研究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
(1)科技进步对就业总量具有积极作用丁仁船认为科技进步使我国劳动力就业人口总量持上升趋势。瞿群臻在分析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就业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得出科技进步对扩大就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具有消极作用张军认为科技进步与其相应的“资本深化”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排斥着大批富余人员,同时还排斥着亟需就业的劳动力,由此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不断下降,从而增加了就业压力。姜作培、管怀鎏等一些学者普遍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科技进步会对某些企业产生排斥劳动力现象,影响就业总体水平。姚战琪等人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科技进步与就业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二、科技进步与就业的理论综述................................5
(一)科技进步理论..................................5
(二)就业理论......................6
(三)马克思对科技进步与扩大就业关系的探讨.............................7
三、科技进步对扩大就业的影响.........................................8
(一)三次科技革命对扩大就业的影响......................................8
(二)科技进步对扩大就业的负面影响........................................12
(三)科技进步对扩大就业的正面影响........................................16
四、依靠科技进步扩大就业的对策研究..........................................23
(一)选择适合我国科技进步类型 促进科技进步与扩大就业协调发展.................23
(二)依靠科技进步扩大就业的对策...........................................25
结论
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影响研究从古典经济学时代开始延续至今,始终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学术界关于科技进步与就业的关系问题始终未能达成统一意见。从 18 世纪 60 年代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科技的不断进步使生产方式逐渐趋于机械化和自动化,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也随之优化,与此同时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快速发展,又出现机器设备排挤劳动力现象。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又产生了大量的新兴行业和新兴部门,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扩大了就业规模。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综述和对所收集文献的综合分析,深入地探究了科技进步对就业的直接影响。
本文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革新劳动生产方式的根本途径,科技进步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人们生活水平,虽然在短期内使劳动力的需呈下降趋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失业问题,但从长远来看,科技进步对扩大就业规模还是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科技进步带来新的就业需求会给劳动力就业带来强有力的补偿效应。因此,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发展科技,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由此来满足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同时,在促进科技进步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应有效控制劳动力被机器替代的现象,避免由于科技进步发展过快而导致的科技进步与扩大就业的不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张抗私.就业问题:理论与实际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陈桢.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5]郜风涛.中国经济转型期就业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顾海.高新技术产业化论[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0.
[7]李京文.科技国富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8]李京文.人类文明的原动力: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9]李京文、郑友敬.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
[10]关锦钱.科技革命与就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科技进步对扩大就业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inbingkun
点击次数:97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