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电子政府和城市居民政治认可的构建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mjt1985 点击次数:65
论文字数:53600 论文编号:sb201211031959053948 日期:2012-11-04 来源:硕博论文网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步入了社会转变期。工业化、讯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新旧体制的冲突、社会利益的分化、价值取向的多兀化、西方文化的冲击等因素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发展。高速的经济增长背后凸显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城乡差距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问题口益严重。此外,就业结构失衡、社会保障滞后、房价居高不下、食品安全堪忧、司法不公屡被曝光,如此种种问题,均关乎公众的切身利益2011年可谓是政府公信力面临考验的重要一年:钱云会的死牵动了千万网友的心,政府调查结果是“交通事故”致死,但不少网友却表示怀疑;在媒体报道中眼睁睁看着"7. 13动车事故”造成了数百人死十非命,官方却迟迟没有公布具体的死亡人数和事故原因。“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动车事故中,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土勇平一句话让全国公众对某些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的办事效率及诚信大失所望。就全社会范围内来石,我国公众政治信任已经处十低值状态,集中表现在集体上访数量增多,群体性事件剧增,政治参与过度和政治参与冷漠等方面。
    坊间流传“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少投诉无门的群众把上访当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成为部分公众的共识。同时,有地方政府官员统计发现群众集体上访的案例中90%都属十有理或者部分有理。另据南京信访局相关人员总结,现阶段集体上访呈现出规模变大、涉及面广、组织严密、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等特征。上访人员涵盖农民、工人、城镇居民等各个群体;上访问题也涉及政策执行、民事诉讼、执法公正、利益调整、揭发举报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特别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其中以法制类和官员腐败类事件最为典型。部分公众或是利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保障,或是对某些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腐败现象投诉无门,只好寄希一望十媒体。网络作为相对自由普及范围较广的新媒体,成为公众曝光不公待遇和揭发腐败官员的首选。如贵州瓮安事件、邓玉娇案、杭州飘车案、“我爸是李刚”案、周久耕事件、“出国门”事件等等,都因为涉及某些公职人员或权力阶层而触发了公众敏感的神经,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舆论风暴”,甚至还有些群体性事件从线上发展到线下。例如,瓮安事件最终就在线下引发了群体性事件,导致县委大楼被烧毁,100多人受伤。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表明公众政治信任水平在下降。
    学者程倩指出,政府的非理性行政行为导致公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和不信任感增长,最终会出现政治参与过度和政治参与冷漠两种极端的政治行为所谓政治参与过度通常表现为明确的对抗性,是一种政治不合作的积极方式。近年来通过网络等途径不时进入公众视野的司法案件干预就是政治过度参与的表现。政治参与冷漠通常表现为对政治权利(如选举投票)和政策执行等行政行为的漠视,是一种政治不合作的消极方式。由政治信任感降低所引发的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政治参与过度以及政治参与冷漠等现象,可能会随着网络和新闻媒体的扩散,逐步演变为普遍的政治不信任。
    我国政治家自古就深谙“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之理。商鞍变法之初,即立木为信,取信十民,以保证新法推行。政治信任本质上反映了公民对一个国家或政府的政治认可程度。这种认可度从某种程度上说关系着政府各项政策的实施是否顺利,能否得到民众的支持。可以说,政治信任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的发展与稳定、经济的增长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政治信任水平若不断下降,并长期处十低值状态,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国外一些学者认为下降的政治信任会导致政治参与的减少,政治信任流失已经导致美国投票率下降。除此之外,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政府机构缺乏政治信任还会破坏法治,甚至还可能会削弱政府的合法性。正如洛克等学者所言,政治信任是政治系统合法性基础的重要来源。政治信任会鼓励公民遵守法律和各项规则,对政治的不信任则会破坏国家的法制,最严重的是,政治不信任还可能动摇政治系统的合法性

1.2研究意义

    学者塔克(Tucker)通过一项英国公民的调查数据分析认为,政治信任是一种不断流动的商品,其水平会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屑凸显。学者曹需林认为在这一时期,政治信任应该成为政治学研究中一个特别关注的命题。因为,我国的政治信任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如果党和政府能够切实把民生问题当作执政的重点来抓,妥善应对这些社会矛屑,公民的政治信任或将能够回升;相反,如果不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处理这些社会矛屑.

 

1. 绪论............ 6-15
    1.1 研究背景............  6-7
    1.2 研究意义............  7-8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8-13
    1.4 相关概念的界............  13-14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  14-15
2. 电子政府:构建政治信任............  15-22
    2.1 公众信任生成与电子............  16-18
    2.2 电子政府与政府的............  18-19
    2.3 电子政府的赋权............  19-22
3. 个案研究:广州市政府网站............  22-31
    3.1 研究对象............  22-23
    3.2 研究问题............  23-24
    3.3 研究方法——............ 24-31
4.个案调查结果分析............  31-41
    4.1 政府网站用户特征............  31-34
    4.2 描述性统计............  34-39
    4.3 相关分析............  39-40
    4.4 差异性检验............  40-41
    4.5 小结............  41


结论
   政府网络是政府部门的对外门户之一,也是为民众服务的重要 途径。“最敬业政府网站”合阳县政府网站的走红显示出对政治现状有所不满的公众,对服务型电子政府的强烈需求与期待。虽然,我国政府网站建设还处十较为初级的阶段,但对公众现实需求的关注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已经使不少政府网站在建设与运行的过程中赢得了公众的信任。合阳县政府网站并非唯一被肯定的政府网站,也有网民和媒体评选出另外一些“最认真”、“最幽默”、“最务实”的网站。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网站工作人员在与公众的沟通中认真负责却不乏幽默,被称为“最幽默但又最认真”政府网站深圳气象局网站的互动回复以巧妙而有趣而闻名,被网友誊为“最可爱官网”;成都市新都区政府的官方网站倍受网友称赞则是因为“最务实”,“骂娘的帖子都不会删除”,“把矛屑解决在萌芽状态”
    河北口报时评曾指出,“政府网站要发挥作用,充足的人气很有必要”。网民之所以热捧以上政府网站,是因为这些网站以诚恳、负责的态度与公众进行真诚的沟通。由此,不仅网站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公信力会随之提升,在信息交换、在线服务应用和互动交流过程中,网民的政治信任也会有所提高。综合这些网站走红的原因及本文的研究结论可见,若要办好政府网站,使网站发挥效用,挽回口益下降的政治信任,政府应该更多关注群众的信息和服务需求,把网站办在群众的心坎上,做到“网民有所呼。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