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选题背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又由于相对于其他产业,本身受自然条件和政策的制约相对较多,也存在一定的弱质性。这种重要性和弱质性的双重性凸显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基础,所以农村金融服务机制的构建和发展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而农村金融是由农村金融交易主体、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等多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如何向现代化金融体制发展演进,如何为农村的城镇化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是农村金融为“三农”发展服务,为促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构建的必然要求。农村金融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由于自然条件和禀赋的限制,其市场化、规范化和多元化的程度都相对较低,再加上相关的调控和监控方面都较难按统一的步调执行,农村金融特别容易成为一国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部分,而且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应该由金融交易主体、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协调运作,相互联系。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金融应该成为主要的经济支持和动力。
…………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从湖南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三农”经济环境出发,深入剖析湖南省农村金融所遇到的金融供需矛盾、农村金融排斥现象严重等问题,在借鉴国外农村金融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构建适应湖南新农村发展要求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型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湖南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其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更高,农村经济的基础性更加突出。发现和解决湖南省农村金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湖南省农村经济乃至全省经济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湖南省农村金融在支持经济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湖南省农村金融服务进行剖析,发现其问题所在,对湖南省农村金融服务机制的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有关经济增长和金融结构关系的开创性研究始于戈德?史密斯。戈德?史密斯在1969年出版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认为,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之和构成该国的金融结构,包括各种现存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经营方式以及金融集中度等。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经济时期的金融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表现为政府过分地干预金融,实行信用配给,人为地压低利率、汇率,使两者不能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汇的供求,而政府又不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结果造成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金融制度的落后阻碍了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和落后反过来又制约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
2理论基础概述
2.1金融供需理论
在有关农村金融服务的问题剖析及对策建议的研究中,本文从宏观面研究由政策性金融、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以及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组成的农村金融体系以及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研究基础上,再针对各个影响因素,分别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目前理论界在如何构造农村金融体系方面存在不同的观点,在农村金融理论的演变过程中,西方主要出现了三个代表性的理论: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论,这些理论从不同方面为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与机制创新建设性地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从农村金融理论的演变过程来看,以强调市场作用的新古典发展经济学逐渐代替强调政府功能的传统发展经济学。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农业信贷补贴论一直是农村金融理论界的主流思想。该理论建立的前提条件是:农村居民尤其是贫困人群没有储蓄能力,农村面临资金短缺,同时农业的收入具有风险性、投资期限长、收益低等特征。因此,农业不是商业银行热衷的投资对象,农村商业金融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样导致农村金融陷入困局,大量的资金出现外流。在此基础上,该理论提出: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同时农村能够早日走出贫困,十分有必要让政策性资金能注入农村、并通过建立非营利性的专门金融机构配置资金。该理论强调,农业的融资利率应该较其他产业要低,这样才能缩小农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结构性收入差距。民间高利贷或者一般以高利率存在的非正规金融,会让农民变得更加贫穷甚至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为了促使其消失,必须建立农村支行与农业信用合作组织,从而使农村获得大量的低息政策性资金。
…………
2.2湖南省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农村金融需求存在三种类型:一是农民生活需求,即农民日常生活消费、临时性和应急性消费(如发生意外事故、突发事件等)、一些金额较大的消费(如婚丧娶嫁、子女教育、住院看病等)对资金和金融服务的需求。二是农业生产需求和乡镇企业发展需求。前者是指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购买原材料以及生产设备对资金和金融服务的需求。后者则是指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融入、结算和资金融出方面的金融需求。三是农村发展需求,是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对资金和金融服务的需求,包括农村水利设施、电网改造、乡村道路、医疗保健、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这类金融服务是为了满足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其需求主体主要是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等[34]。
……………
3湖南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13
3.1湖南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13
3.2湖南农村经济增长的现状........ 16
3.2.1湖南农村经济和农业范围的界定........16
.2.2湖南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16
3.3湖南省的农村金融供给构成分析........ 17
3.4湖南省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21
3.4.1农村金融需求的主要类型........ 21
3.4.2湖南省农村金融需求现状........ 21
4湖南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23
4.1湖南省的农村金融供给存在问题分析........ 23
4.2湖南省农村金融需求存在的问题分析........ 24
5湖南农村金融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29
5.1金融服务主动性差........ 29
5.1.1政策性金融支持不到位........ 29
5.1.2农业保险体系不够完善........ 30
5.2适宜小农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31
5.2.1农村合作金融异化........ 31
5.2.2邮政储蓄造成资金外流........ 31
5.3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32
6完善湖南省农村金融服务的对策
6.1完善农村金融发展基础机制
从国外及各省农村金融建设经验可以得出,政策性金融集财政与金融优势于一体,既充当着政府贯彻农业政策的工具,又补充、纠正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的不足与偏差,在农村金融服务中占据基础性的位置,其作用相当于“发动机”。湖南省农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在经济的发展中更需要政策性金融的扶持。强化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发展扶持对象明晰、重点突出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湖南省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担任多个领域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服务,导致在分配金融资源时,不能够保证各个领域都能得到合适的金融资源。拓宽政策性金融的服务范围。不仅仅对农村信用社的涉农信贷业务给予财政和税收优惠,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予费用补贴,减轻其新设立时的财务压力,并要通过给予涉农金融活动贴息、减免营业和所得税等优惠,鼓励商业银行把营业网点延伸到特色农业和农产品的基地建设中来,鼓励其参与农村重点企业或龙头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形成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
结论
本文在探究湖南省农村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得出了以下结论:湖南省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并且政策性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其效果好于市场化运作(主要是商业性金融、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机构。湖南省农村金融供求不平衡,存在大量隐性佥融需求,这主要是由金融体系主动服务农村意识差、针对中小需求主体的金融服务不足以及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差所引起的。具体表现为:(1)政策性金融供给不足;(2)农业保险体系不完善;(3)邮政储蓄分流部分农村资金;(4)农村合作金融异化;(5)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成长中面临问题。改善湖南省农村金融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宏观上,要建立一个以充分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支持、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而在微观上,要持续推进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改革,并通过引进外资、降低进入门槛等方式解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在推进以上措施的基础上,要根据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特点,因地制宜,提供适当的金融产品。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