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发展对云南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2021 论文编号:sb2023120315264951522 日期:2023-12-0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本文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首先从对于农业保险、城乡收入差距等相关文献的梳理入手,总结已有文献的研究进展,梳理已有研究的贡献,发现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文献数量较少,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分歧,且有关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相对不足。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金融论文怎么写
金融论文怎么写

我国在发展上仍存在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而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农村,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重大任务。对于收入鸿沟的忽视不符合公平原则,同时也将造成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当前,城镇发展不平衡已变成中国经济社会的一项重要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努力实现收入均衡,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显而易见,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对于解决全国居民的财政不公正问题至关重要,它将有助于推动城市与农村的融合,从而达成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近年来城乡居民“财产鸿沟”日益扩大,城乡财富分配不合理愈加严重,财产性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健全农民财产性收入保障体系迫在眉睫[3](谭智心,2020)。随着农村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城市差距扩大,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因此,深入探索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达到农村繁荣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
2023年2月,党二十大以来首个针对“三农”的重要政策文件“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将为乡村振兴的落实提供有力的支撑。农业保险是农村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确保粮食作物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供给不可或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云南省的地貌特征十分复杂,且存在着明显的垂直性差异,加之云南省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地貌特征,使得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区域之间也相对封闭,且在某些地区,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业现代化程度也不够高。云南省的农业自身的弱质性、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等多种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给云南省的农业生产和经营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给农户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服务,它可以在灾前稳定农户生产经营预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帮助农民在受灾后减少风险损失,稳定农业生产和提高收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农业保险的发展对于缓解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有关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综述
推动中国经济走向更加高质量的发展,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任务。减少城乡收入差距,既有助于实现全民共享财富,也是推动农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目前学术界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丰富。Kanbur(2010)认为,经济制度造成了地区间及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4]。Mukaramah Harun(2012)认为马来西亚公共支出的扩大对于其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收敛效应,即公共支出的扩大缩小了马来西亚城乡收入的不平等,并一定程度上对不同家庭群体间的收入分配进行了改善[5]。Todaro(1969)的研究表明,城市化的发展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显著扩大,其表现形式呈倒U型,这一现象在他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6]。Paul Dimaggio B B(2008)对于使用以及不使用互联网的劳动力间的收入增长差异的不同影响机制进行了讨论,通过人口调查数据对于互联网发展对于是否使用互联网的劳动力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的运用促进了使用互联网劳动力的收入,而不使用互联网的劳动力收入低于使用互联网的劳动力[7]。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收入分配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学者的高度重视,并成为我国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许多学者都对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陈斌开、林毅夫(2013)通过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研究,认为由于政府采取的鼓励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战略,城市的就业机会受到了限制,从而拖慢了城镇化的步伐,使得农村居民无法轻松地迁往城镇,从而加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悬殊[8]。李永友、王超(2020)论述了“乡财县管”改革的实施使得安徽省的县级政府可以有效地整合县域内的财政资源,从而大大减少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9]。刘欢(2020)基于2001年至2006年中国各省级数据分析,表明工业智能显著扩大了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并具有与大规模跨区域人口迁移相关的明显地理副作用[10]。武小龙、刘祖云(2014)则,认为内在机制主要表现在:相对偏向城市的国家层面的发展政策、经济高速发展至上的地方性单向思维及“中心一边缘”二元的体制格局,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型对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导向偏向等多角度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做进一步分析[11]。张延群、万海远(2019)基于1981年-2016年年度数据,对于我国2017-2030年间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走势进行了预测,对于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不同居住地区的工人工资水平及农村人口比例进行分析,认为三者在长期对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在未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将保持持续缩小的态势,但与此同时,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水平仍旧较高[12]。蔡海龙(2010)认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未必对于劳动力转移产生较大影响从而收敛城乡收入差距[13]。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农业保险
对于农业保险的理论研究,谭英平(2010)认为自1935年以来,中国农业保险理论研究一直处于萌芽阶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1980年代之前,农业保险的研究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但随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重新开业,经济理论界开始积极投身于农业保险理论的探索与实践,从而推动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68]。在刘树成等(2005)编制的《现代经济辞典》中,农业保险是一种财产保险,它旨在在投保人与保险人签署合同后,在农、林、牧、渔业等第一产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天然灾难、市场经济物价变化等原因导致的损失提供赔偿,保险人向其提供经济赔偿的险种,是一种特殊的财产保险[69]。
总体而言,对于农业保险的定义按照承保标的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农业保险是农业生产者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保险费,当实际发生农业财产损失时,保险人按照合同承担保险赔偿责任的一项制度安排,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其主要承保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广义农业保险不仅包含狭义农险,还包括农村居民家属的险种。在产品形态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保成本和保产量的传统农业保险,逐步创新和发展了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状况的新型农业保险,不仅可以为农民收入提供保障,还能为市场中农产品的价格及其指数进行投保。针对部分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还创新了巨灾保险衍生品等。从保费的性质看,农业保险分为商业保险与政策保险,商业险是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二者自愿平等基础上产生的,但由于农业天然的弱质性导致农业保险损失率和赔付率较高,导致保险公司出于降低其经营风险而提高保险费率从而对于农户以及承保机构双方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有所抑制。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农业保险相关理论
(一)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理论在保险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它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希望通过管理经营风险来降低,并最大化地保障客户的利益。在工业生产和经营中,自然资源经营风险和物价经营风险是两大主要因素。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变化是两种最具影响力的经营风险因素,它们不仅会影响农户的平均生活水平,而且还会继续拉大城市收入差距,从而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的风险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自然环境风险和市场风险。在农业生产中,气候和降雨会给农业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因而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这使得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承担着较大的自然风险,也必然会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风险管理旨在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农村经营风险,及时弥补灾后损失,鼓励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出了一系列技术要求,以确保农户能够有效地应对灾害和意外状况造成的损失,并运用先进技术指导和监督整个流程,进而达到节俭投入、使用各种资源、提高产出的目标。
(二)金融排斥理论
Leyhson & Thrift(1993)首次提出了金融排斥概念,指没有被金融机构纳入金融服务体系的低收入社会人群,主要对存在于发达经济国家的金融排斥问题进行探索,但是目前也用来对偏远乡村的金融服务难题进行探究[72]。研究表明,由于农业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人口稀少、经济发展落后以及农民金融服务意识薄弱和观念保守,使得农业地区金融市场发展缓慢,而且大多数农业金融机构数量较少,信贷体系也不健全,因此农民很难获得金融服务商品和金融服务,从而导致他们在寻求金融服务时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斥。金融机构为了控制金融风险,金融产品定价往往对于农村居民购买力而言偏高导致加深了农村金融的价格排斥;同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者而言,金融机构设定的金融服务门槛相对较高,而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缺乏稳定性,同时农作物的生产周期较长导致金融机构在面对农民贷款需求时审核流程较为严格,也由此形成了金融排斥。
................................
第三章  云南省农业保险与城乡收入差距现状 .............. 25
第一节  云南省各地州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 25
一、云南省保险业发展现状 ................... 25
二、云南省各地州市保险业发展现状 ................ 28
第四章  农业保险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 38
第一节  变量设计、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 38
一、变量设计 ........................ 38
二、数据来源 ......................... 41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60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60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63
第四章  农业保险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变量设计、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一、变量设计
(一)被解释变量
本文旨在探讨城乡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变量选择主要涉及泰尔指数、城市人均收入比和基尼关系三类主要方面。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本文选用泰尔指数当作度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泰尔指数比起传统的城乡收入比值和基尼系数,更能够准确反映出城市人口的人均收入差异,因为它考虑了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影响,更具有合理性。
(二)解释变量
本文的解释变量选用农业保险保费投入及农业保险赔付支出来衡量云南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程度。
1.农业保险保费投入(prem)
根据周文海(2015)、马述忠(2016)等学者的研究[79-80],农业保险保费投入可以用来衡量农村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农业保险保费投入越高,表明每个参保人员投入的保费越多,从而有助于保障农业生产和再生产的发展,进而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
2.农业保险赔付水平(rate)
本文参照代宁(2017)提出的方法[81],以农业保险赔付率作为衡量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农业保险的给付机制旨在为受灾农民提供经济补偿,以确保他们的收入得到有效的维护,并且可以实现对农户的转移支付,从而有效地缓解农业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农业受到自然灾害及市场风险影响比较严重时,农业保险的赔付保障了灾后农户恢复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降低或规避由于风险事故造成农民农业生产的减产风险,进而降低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对农民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并激励农民积极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由此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农业保险赔付率是衡量农民受灾后获得保障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农民在遭受灾害时所能获得的赔偿水平,从而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和社会保障。

金融论文参考
金融论文参考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基于现有理论和资料,本文探讨了农村社会保障对云南省城市差距的作用。总的来说,农业保险是一种政策性金融工具,它通过提供自然灾害补偿、鼓励专业化经营、完善择业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等措施,有效减轻了农村生产和经营风险,并能够有效转移自然灾害和价格变动对农户人均收入的负面影响。通过增强农户人均收入保障,有效减少了差异,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具体体现在:1、农业保险通过提供风险管理降低农民收入波动缓解城乡收入差距农业保险在灾害发生前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农业保险通过助力农户融资增信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由于农业存在天然弱质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信贷机构担心借款人不具备连续的还款能力,同时鉴于农民贷款偿还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信贷机构对于农民的农业贷款发放较为严格导致农户难以获得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这也导致有需求的农户难以获得生产资金。3、农业保险通过优化农业要素资源配置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劳动、资本、土地等农业要素的投入是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动力源泉,而这些资源禀赋会在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间发生转移,这也会导致各部门的生产资源会不断地实现重新配置,从而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及城乡收入差距。4、农业保险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政府政策和市场价格机制也能够影响农业结构调整,促使农户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向,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改变农业总产出,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及城乡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金融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