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家庭内外部约束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255 论文编号:sb2022041319244846252 日期:2022-04-3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研究发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家庭内部约束环境中,户主文化程度越高、务农时间越长、家庭内在外上学人口越多会进一步对农村劳动力成为兼业转移型和完全转移型劳动力产生约束效应;户主家庭内年农业收入水平越高、拥有农业生产机械数量越多、越倾向种植粮食作物对农村劳动力成为完全转移就业型劳动力的约束作用就越强;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贡献突出,不仅帮助农户对家庭内部的粮食生产结构、农业人口结构和农地种植结构做出调整,还推动了家庭外部社会产业结构、人力资源配置和区域交流方式等结构要素的改变。也对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劳动力实现家庭收入多元化、促进农村社会结构升级、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延伸农村劳动力信息网络有巨大作用。四十多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创新过程中,带动缩小城乡劳动收支差距、加快劳动力区域流动、整合零散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劳动力更好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家庭外部就业环境。数据显示,在 2019 我国农村劳动力总量达到 58537.84 万人,比 2015 年增加 1440.94 万人,增长 2.52%。其中,发生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有 25401 万人,比 2015 年增加 2023.8 万人,增长 8.66%。季节性转移劳动力有 4692.2 万人,比 2015 年增加 391.2 万人,增长 9.10%。常年转移劳动力有 20708.8 万人,比 2015 年增加 1632.6 万人,增长 8.56%。向县外省内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有 6166.8 万人,比 2015 年增加 561 万人,增长 10.01%。向省外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有 7385.4 万人,比 2015 年增加 194 万人,增长 2.70%。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持续落实稳就业、保民生工作,健全社会各项劳动就业保障服务,对农村劳动力可以找得到工作、干得好工作和被工作留住打下坚实基础;十九大之后,更是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层面,使劳动力就业形成了高质量、更充分的发展格局,让广大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过程中有了更多获得感。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入新常态,土地制度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新兴服务业和共享经济突显出巨大潜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这使农村劳动力市场拥有了众多技术技能人才。与此同时,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各行业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新兴服务业等成为了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引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素质、健全基础设施进行指导,更让“互联网+”经济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指导农村劳动力学习技术和就业创业的效果显著,已成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及促进乡村三产融合有效发展的广阔平台。但现实的情况是,微观经济主体的社会化发展选择结果与政府推动转移的安排相向而行,农业生产依然需要劳动力参与,且在农村人口老龄化情况下青年劳动力返乡意愿不高,“兼业式”和“剥离式”转移成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征和模式。那么什么要素约束了劳动力转移的行为决策?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变?解答这些问题对解决新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家庭内外部约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1.2   文献综述
1.2.1   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研究
常进雄等(2019)指出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加速了社会经济发展[1]。张涛等(2019)认为 1984 年实施的允许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政策对我国社会发展进程发挥了巨大的助推作用[2]。同时,Zhong H 等(2017)强调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尤为重要[3]。Ge D Z 等(2018)还指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去贫困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巨大[4]。Wang W 等(2012)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受国家宏观社会发展影响还受自身学习能力限制[5]。邹勇(2018)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推动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注入了巨大活力[6]。周传豹等(2016)强调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效率提高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7]。高双等(2017)发现由于二十纪九十年代我国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健全、就业信息不顺畅、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弊端重重补充道农村传统思想也始终阻碍着其向外转移[8]。侯启缘等(2018)研究指出随着农村要素市场开放,由粮食生产引发的农业生产“内卷化”问题,让农村劳动力处在有限的农业生产当中,没有发挥应有的劳动价值[9]。李旭辉等(2018)认为今天随着党和政府持续落实稳就业、保民生工作,健全社会各项劳动就业保障服务,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形成了高质量、更充分的发展格局,让广大农村劳动力有了更多获得感,今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依然重要[10]。
..........................

第 2 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在居住地有农业户口,并且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受到家庭内外部就业环境变化影响[53],不再继续从事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生产活动或者在从事农业劳动期间,利用闲余时间在本地或向本区域外转入二、三产业从事生产活动,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行为。
本研究需要调查和分析的劳动力转移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通过土地流转等方法离开农业生产从事除农业以外的经济活动,从而实现长期的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农村劳动力在从事农业生产期间,利用农闲兼顾农业生产的同时借助亲友或政府就业信息,去其他产业从事经济活动的兼业转移行为。
2.1.2   家庭内部环境
家庭内部环境是指家庭内部物质、生活、经济环境的总和,包括农业资源、劳动力能力、家庭观念等要素,也称家庭内部条件。即家庭内部共同价值体系,包括家庭内部价值思想、经营观念和劳动力对家庭环境的总体认知[54]。家庭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越有较好接触,越有利于保证农村劳动力转移正常发生,家庭内部环境的和谐和对待外部事物的积极态度,能够为实现家庭经济目标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与内部氛围。它在家庭理性认知、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知识技能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形成有机的整体:其中,家庭内部的理性认知是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生发动力来源;经济基础和资源禀赋是构成家庭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坚实基础;知识技能是家庭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条件。而家庭内就业环境的发展是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历程,其演变的目标就是实现家庭经济水平、生活水平、物质水平的整体提升。
.............................

2.2   理论基础
2.2.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954 年刘易斯在他创作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书中提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57]。文章揭示了世界发展中国家均面临的一个问题,即这些地区存在自我满足的小农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的两种不同梯度状态。文章针对两个梯度共同存在和发展的情况提出了“两个部门的结构发展模型”,成为“二元经济结构模型”雏形[58]。此后,随着时代发展将农业和工业的平衡增长纳入其中,最终在经济学家持之以恒的完善和修正下,补充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二元经济结构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渐发展为研究区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相关研究人员的努力,其发展的特点也越发明显。进入二十一世纪,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已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理论科学,其研究框架为世界各国研究和发展二元经济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对研究新问题也有应用和扩展,丰富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对推动和解决世界贫困问题的指导性作用也很突出且帮助巨大。运用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模型对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能够有效增强实证性和科学性[59]。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样具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调整劳动力进城政策和推动城镇化发展措施,长久以来,持续帮助亿万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就业和生活,对带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作用巨大。合理、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二元经济,不仅能够有效化解我国的城乡经济发展矛盾,还能切实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对平衡我国城乡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贡献突出,由此需要基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基础研究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问题[60]。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

第 3 章   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 .................. 16
3.1   新疆农村家庭劳动力转移变化现状分析 ............................. 16
3.1.1   新疆农村劳动力家庭属性变化情况 ................................. 16
3.1.2   新疆农户从事家庭经营人口变化情况 ............................ 17
第 4 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29
4.1   家庭内外部约束环境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 ................................. 29
4.2   家庭内外部约束环境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理 ................................ 31 
第 5 章   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家庭内外部约束实证分析 .................. 36
5.1   变量选择与模型设置 ................................. 36
5.1.1   变量选择 ...................................... 36
5.1.2   模型设置 ............................. 37

第 5 章   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家庭内外部约束实证分析

5.1   变量选择与模型设置
5.1.1   变量选择
5.1.1.1   被解释变量
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新疆农户家庭内是否有单纯务农型劳动力、是否有兼业转移就业型劳动力、是否有完全转移就业劳动力的分布情况。由于本研究主要关注和考察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家庭的内外部约束环境以及其他要素对其转移选择行为的约束状况,因此,不仅需要考察农户家庭内各类劳动力的分布现状,还需要以家庭为单位考察该分布现状形成过程中内外部环境内容对新疆农村劳动力的约束效应大小。
5.1.1.2   解释变量
如前文所言,本研究一方面希望分析劳动力面对家庭内部各类制约因素对劳动力转移做出的行为响应,另一方面则试图考察农户劳动力转移的外部因素对农户转移就业的影响。因此,设定的核心解释变量为农户家庭内外部环境中各方面约束因素,其中:家庭内部环境约束因素具体通过个体特征、人口特征、收入特征、农业生产经营能力特征[93]、作物结构特征、耕地质量变化认知特征、社会特征七个层次进行衡量;家庭外部约束环境约束因素通过政策扶持特征[94]、岗位特征、教育资源特征[95]、就业信息特征、就业机会特征、就业成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空间特征八个内容进行论证。 
5.1.1.2   控制变量
同时,为了消除农户家庭内外部环境中其他无法观测到的数据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再从内外部特征中引入了户主身体状况、家庭内人口总数、家庭内土地确权地面积、打工地区距离家乡远近的影响特征变量对模型进行控制分析,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家庭内外部环境的约束效果。具体子变量设置详见表 5-1。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

第 6 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首先,本研究对国内外主流文献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从约束农村劳动力的家庭内部和外部转移就业环境要素入手,收集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宏观发展和微观调查数据做了现状分析;其次,基于理论基础梳理了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家庭内外部约束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内在逻辑;最后,利用微观调查的 1004 份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样本数据,采用二元 Logistic 模型,实证分析了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家庭内外部约束状况。
研究发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家庭内部约束环境中,户主文化程度越高、务农时间越长、家庭内在外上学人口越多会进一步对农村劳动力成为兼业转移型和完全转移型劳动力产生约束效应;户主家庭内年农业收入水平越高、拥有农业生产机械数量越多、越倾向种植粮食作物对农村劳动力成为完全转移就业型劳动力的约束作用就越强;家庭耕地质量越好越对农村劳动力成为兼业转移就业型和完全转移型劳动力起到推动作用;而有党员的家庭通过对劳动力的引导会使其在兼顾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创业就业。
在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家庭外部约束环境中,家庭对子女教育环境越重视、工作稳定性影响越强、家庭位置位于南疆区域对农村劳动力成为完全转移就业型劳动力的约束效应较强,进而推动提高其成为纯务农型或兼业转移就业型劳动力的可能性提高;就业信息获取影响越大、城市就业机会影响越强、外出就业单次花费越高对农村劳动力成为兼业或完全转移就业型劳动力的约束作用就越强,进而也会推动农村劳动力成为纯务农型劳动力;政府就业帮扶对改变家庭内劳动力就业认知,推动其成为兼业型劳动力的可能性较高;亲戚及朋友转移影响越强对农村劳动力转变为兼业转移就业型或完全转移就业型劳动力的推动作用明显。此外,控制变量显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