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内生经济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技术创新息息相关。发展中国家因为资金与技术条件有限,自主研发基础薄弱,技术创新乏力。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国际间的技术溢出来实现对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成果的学习,进而提升本国的创新能力。
根据十八大报告,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可持续、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并强调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目前中国技术创新基础条件较薄弱,因此通过国际技术溢出引进他国的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造,成为中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捷径。通过这一方式,中国可以发挥后发优势,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实现飞速的经济发展和有效的经济转型。
近年来,在“走出去”战略指引下,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途径来获取先进技术,以促进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以我国企业华为为例,华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 5G 技术的领军企业,离不开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华为将产品出口到欧洲等国际市场及在海外投资建立研发中心,这样一是可以有效地实现其海外市场扩张的战略,二有助于吸引当地的高级技术人才,并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吸收,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华为的案例引发了笔者的思考,既然企业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等国际逆向技术溢出渠道获得提升,那么中国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否会受到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利用中国省级数据来对此进行实证检验。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国际逆向技术溢出的研究
(一)国际技术溢出的研究
最早进行国际技术溢出研究的是 Grossman 和 Helpman(1991),他们提出技术溢出能通过国际贸易产生。Coe 和 Helpman(1995)利用 1979-1990 年 21 个 OECD 国家的贸易数据,建立国际技术溢出模型,即 CH 模型,实证检验全要素生产率与国内外研发资本的关系,结果验证了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Lichtenberg 和 Potterie(2001)在 CH 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国外研发资本存量”的模型,在利用数据进行实证后发现国际技术溢出主要来源于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同时证实了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
(二)国际逆向技术溢出的研究
Kougut 和 Chang(1991)较早提出了逆向技术溢出的概念,通过观察日本企业在美国直接投资的行业及特征,发现美国来自日本制造业的 OFDI 主要集中于高技术产业,故提出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是获取先进技术。后来学者的研究验证了这种猜想,类似的研究如 Vahter 和 Masso(2005)对爱沙尼亚跨国企业的研究、Branstetter(2006)对日本工业企业的研究、Driffield 和 Love(2009)对英国制造工业的研究、Pradhan 和 Singh(2009)对印度汽车制造行业的研究,这些研究均证实了国际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
国内的研究中,沙文兵(2014)对 OFDI 逆向技术溢出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影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的因素,包括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知识产权保护与文本化差异这四大因素。付海燕(2014)使用 10 个具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数据进行实证,发现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可以产生技术进步,即证明了发展中国家存在 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朱陈松等(2015)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也验证了中国目前存在 OFDI 逆向技术溢出,且与企业研发强度息息相关。
.............................
第二章 国际逆向技术溢出与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阐释
一、创新与技术创新
关于创新(Innovation)的概念,最早是由熊彼特(Schumpeter)定义的。他在1912 年《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就是将生产条件及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到生产体系,使生产函数产生变化,进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并以得到超额利润为目标。
国内研究中,傅家骥(1998)在《技术创新学》一书里提到:技术创新是把技术结果转变成产品,并在市场上进行销售以实现其经济价值,得到经济利益的过程。②许庆瑞(2000)认为创新是技术变革过程的阶段之一,是发明之后实现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实现了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体现出技术创新存在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新颖性,即创新是生产要素及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二是市场性,技术创新追求经济效益,获得超额利润为目标。
二、国际逆向技术溢出
在经济学中,溢出(spillover)特别指的是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描述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社会单位福利的影响。④国际逆向技术溢出定义归于国际技术溢出的范围,指技术从东道国扩散溢出到母国,主要是通过母国出口贸易与 OFDI 等途径实现。通过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公司可以获取东道国的先进技术,并且经过技术扩散,促进提高母国整体技术创新。⑤这同样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积极进行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即为了获得更为先进的技术来提高本国的技术创新水平。
......................
第二节 本文相关的理论基础
一、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提出。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就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生产条件及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并进一步阐述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经济周期性的波动来源于技术创新。
针对技术创新理论,Solow(1956,1958,1960)有更加完善的研究。他提出了技术创新的“两步论”,即技术进步由两个步骤组成,一是新思想起源,二是后阶段的技术扩散。但是 Solow 在构建的技术创新理论模型中,将技术进步视为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认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又不受经济增长的影响。Romer(1986)的研究中,首次提出将技术作为内生变量,即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是知识积累的结果。由此形成了技术创新理论的雏形。
二、国际技术溢出理论
最早进行国际技术溢出研究的是 Grossman 和 Helpman(1991),他们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溢出》 一文中提出技术溢出能通过国际贸易产生。但是对国际技术溢出理论追本溯源,发现这一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及技术差距理论三大理论,来探究国际技术溢出理论的雏形。

.............................
第三章 中国技术创新、出口贸易及 OFDI 的现状分析................................. 20
第一节 中国技术创新现状分析............................20
第二节 中国出口贸易现状分析...........................21
第四章 国际逆向技术溢出影响技术创新的实证检验................................... 26
第一节 研究变量设定............................26
一、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26
二、样本选取..............................29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41
第一节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41
一、出口贸易逆向技术溢出于技术创新................. 41
二、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技术创新.....................41
第四章 国际逆向技术溢出影响技术创新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研究变量设定
一、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一)技术创新能力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产出的衡量主要有专利数量和新产品的销售收入。但新产品不能完全反映技术含量高低,因此不能科学衡量技术创新产出。专利是受法律规范保护的发明创造,具有严格的审计标准,且数据易于获取,以往的研究显示专利数量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Chang 等(2013)①的研究也显示专利可以代表技术创新,可用于测度技术产出。专利范围涉及所有技术领域,是不同地区创新的统一衡量标准,因此用专利授权数和申请数用来衡量技术创新能力更为科学。基于此,本文选取专利授权数量来衡量技术创新产出。同时使用专利申请数来替代技术创新产出,以考察模型结果的稳健性,专利相关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二)出口贸易
出口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对更为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加强产品出口优势以占据东道国市场,因此出口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来提高竞争优势。同时,在出口的过程中出口企业在东道国可以接触并学习东道国更为先进的技术知识,以提升自身技术创新。本文参考吕延方等(2015)②,使用各省历年货物贸易出口总额来衡量出口贸易,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
(三)对外直接投资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尚不具备连续性特征,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来作为 OFDI 的衡量指标,因其未含有滞后项,所以更能真实反映当下经济状况发展趋势。所以,本文将选取中国各省份历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来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衡量指标,相关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 2003-2016 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验证其在国际逆向技术溢出影响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一、出口贸易逆向技术溢出于技术创新
出口贸易国际逆向技术溢出能促进中国技术创新的提升。且从系数上看,出口贸易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对外直接投资,说明目前中国主要通过出口贸易来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出口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通过出口贸易获得的国际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技术创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中国出口贸易的国家与地区看,大多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这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较高,且市场竞争机制成熟,更有利于我国获取东道国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提升作用也更加有效。
二、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技术创新
外直接投资国际逆向技术溢出能促进中国技术创新的提升, 但影响系数仍较小,说明现阶段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稍弱于出口贸易。中国自 2003 年以来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已显现,促进了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流量占比较大,且主要是资源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因此带来的技术溢出作用较弱,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不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