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经济中的贸易大国。连续多年的贸易顺差为我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中国的经济増长提出诸多问题与挑战,如长期的巨额贸易顺差使我国外汇储备激增,这使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也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金融风险。外贸结构失衡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加深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贸易摩擦。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在评价国际贸易对于中国经济各方面的影响时由于受到“轻进口重出口”的出口替代进口型贸易战略思想的影响, 往往过分重视出口的作用而无视了进口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作用。其实,进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也是尤为显著的。2012 年,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需求持续低迷,以及国内经济趋于下行的制约影响,我国各省市、各企业、各部门坚持稳抓稳打,认真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在提高质量、提高效率、优化结构等方面也取得了进一步的进展。但是相比于不断扩大的进口规模,我国的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飞速的发展,而一国的技术创新已然成为了该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技术创新发展水平被形象的誉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实际上,依靠单个国家自身的力量很大程度上难以完成所有的科技创新,在如今开放经济的环境下,一国的技术创新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该国对科学技术的投入成本,而且依赖于世界各国的技术溢出程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愈来愈密切,从而对外国技术溢出的吸收程度在一国技术创新提升过程中的刺激作用越来越显著,特别像中国这样正处于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要想不断提高本国的技术创新发展水平,通过各种技术溢出途径获取外部新兴技术,并对其学习、模仿、改进已然成为必经之路。事实上,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已然被国内外学者视为吸收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
.......................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进口贸易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90 年代,首先做出探索的是 Grossman and Helpman(1991)。Grossman and Helpman 在研究中首次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处于开放经济环境模式下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的是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贸易往来,技术的转移和扩散是通过中间产品的投入形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驱动”理论。事实上,更多学者将进出口贸易的溢出效应纳入研究范围,相关探索也日渐增多。
总体来说,国外学者对进口贸易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看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进口贸易对技术创新产生促进作用;第二类为进口贸易对技术创新产生抑制作用。
1.进口贸易对技术创新产生促进作用的相关文献
如 Posner(1961)、Grossman 与 Helpman(1991)都曾对进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阐述,认为进出口贸易有利于本国进行技术模仿和创新,从而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水平。Coe and Helpman(1995)以 Grossman and Helpman(1991)提出的“创新驱动”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进口贸易对国际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他们采用实证检验的方法研究了贸易伙伴的研发投入如何通过进口贸易来影响进口国的技术创新。研究结果证明,研发投入存量是国内外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能获得更多刺激技术创新发展水平的机遇。Coe, Helpman and Hoffmaister(1997)以 Coe and Helpman(1995)的理论模型为基础,在模型中尝试纳入进口渗透率和人力资本这两个变量,实证检验发现技术领先国对技术落后国存在一定的国际贸易技术溢出效应。有所不同的是,
第三章 进口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分析 .............................. 23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进口贸易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90 年代,首先做出探索的是 Grossman and Helpman(1991)。Grossman and Helpman 在研究中首次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处于开放经济环境模式下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的是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贸易往来,技术的转移和扩散是通过中间产品的投入形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驱动”理论。事实上,更多学者将进出口贸易的溢出效应纳入研究范围,相关探索也日渐增多。
总体来说,国外学者对进口贸易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看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进口贸易对技术创新产生促进作用;第二类为进口贸易对技术创新产生抑制作用。
1.进口贸易对技术创新产生促进作用的相关文献
如 Posner(1961)、Grossman 与 Helpman(1991)都曾对进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阐述,认为进出口贸易有利于本国进行技术模仿和创新,从而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水平。Coe and Helpman(1995)以 Grossman and Helpman(1991)提出的“创新驱动”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进口贸易对国际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他们采用实证检验的方法研究了贸易伙伴的研发投入如何通过进口贸易来影响进口国的技术创新。研究结果证明,研发投入存量是国内外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能获得更多刺激技术创新发展水平的机遇。Coe, Helpman and Hoffmaister(1997)以 Coe and Helpman(1995)的理论模型为基础,在模型中尝试纳入进口渗透率和人力资本这两个变量,实证检验发现技术领先国对技术落后国存在一定的国际贸易技术溢出效应。有所不同的是,
Sjoholm(1996)将专利授权量作为衡量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指标,以瑞典企业引用外国先进技术发明的情况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瑞典大多数企业的专利发明量和专利授权量与进口贸易额的大小呈正向相关,及进口贸易对跨国专利的引用率表现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支持了国际贸易是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途径的论断。Worz(2004)在研究中将贸易产品按技术复杂度分为高技术产品、中等技术产品和低技术产品三大类,以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进口贸易对一国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实证检验结果证明高技术产品的进口给一国技术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通过梳理现有国外学者对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进口贸易对一国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作用愈来愈显著。
..............................
第二章 我国进口贸易和技术创新发展概况
一、进口贸易发展概况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由于受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影响,我国进口贸易总额与出口贸易总额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近几年,进口贸易总额增长势头猛烈,进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张。本节以进口贸易规模、进口国别结构、进口商品结构、进口贸易方式和进口贸易主体五个方面对进口贸易发展概况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一)进口贸易规模
..............................
第二章 我国进口贸易和技术创新发展概况
一、进口贸易发展概况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由于受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影响,我国进口贸易总额与出口贸易总额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近几年,进口贸易总额增长势头猛烈,进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张。本节以进口贸易规模、进口国别结构、进口商品结构、进口贸易方式和进口贸易主体五个方面对进口贸易发展概况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一)进口贸易规模
如表 2-1 所示,在 2001-2018 年期间,我国进口贸易总额从 2001 年的 2435.5 亿美元增加到 2018 年的 21357.3 亿美元,2018 年的进口贸易总额大约是 2001 年的 9 倍,整体表现为进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从表 2-1 可以看出,2014-2017 年期间,我国进口总额呈现下滑的趋势,尤以 2016 年表现最为明显,进口贸易总额为 15879.26 亿美元;但近两年则处于“恢复性增长”的状态。

...........................

...........................
二、技术创新发展概况
(一)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通过浏览和梳理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概念界定的文献发现,大多数文献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把技术创新看作纯粹的技术行为。这种观点突出地表现为将技术创新等同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要求,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并不需要考虑或较少考虑。实质上,技术创新在这里被等同于技术的开发;另一种观点是将技术创新看作是纯粹的经济行为。有些文献认为技术创新的本质只是一种经济行为,技术创新能只能相对于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存在,如果不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就不会发生或很难进行下去。相对于上一种观点而言,这一观点弥补了上一观点之不足,强调了技术开发中市场的导向作用,强调了技术开发成果在市场中的成功,这无疑从理论上抓住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技术的利用。然而,这两种观点既有它的成功之处,同时也体现了明显的不足,只有充分融合上述两种观点,才可能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本文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如下: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利用两大环节。

.........................
(一)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通过浏览和梳理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概念界定的文献发现,大多数文献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把技术创新看作纯粹的技术行为。这种观点突出地表现为将技术创新等同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要求,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并不需要考虑或较少考虑。实质上,技术创新在这里被等同于技术的开发;另一种观点是将技术创新看作是纯粹的经济行为。有些文献认为技术创新的本质只是一种经济行为,技术创新能只能相对于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存在,如果不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就不会发生或很难进行下去。相对于上一种观点而言,这一观点弥补了上一观点之不足,强调了技术开发中市场的导向作用,强调了技术开发成果在市场中的成功,这无疑从理论上抓住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技术的利用。然而,这两种观点既有它的成功之处,同时也体现了明显的不足,只有充分融合上述两种观点,才可能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本文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如下: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利用两大环节。

.........................
一、进口贸易影响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 ..................................... 23
(一)竞争效应 ...................... 23
(二)示范和模仿效应 ..................... 23
第四章 进口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 29
一、变量选取与说明 .................................. 29
(一)变量选取 ................................ 29
(二)统计性描述分析 ............................ 30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37
一、研究结论 .......................... 37
(一)进口贸易有利于促进我国技术创新能力 .................... 37
(二)进口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的单一门槛效应 ............. 37
第四章 进口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取与说明
(一)变量选取
本文以 2004-2018 年中国 31 个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进口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
1.被解释变量
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发现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等经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就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各省份之间有关发明、专利的法律文件、制度具有一致性,且各省份之间的专利数据都具有可操作性。实际上,真正技术含量高的专利申请量往往缺少相关专利授权部门严密的约束,从而采用专利授权量衡量各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水平更为有力有效,因而本文采用了专利授权量作为衡量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其中涵盖发明、实用新型以及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授权量。用 表示,相关数据来源于《专利统计公报》。
2.核心解释变量
从国际角度出发,进口贸易是影响我国技术创新水平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选取进口贸易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以历年各省(市、自治区)当年进口贸易总额来衡量。用 表示,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借鉴 Hansen(1999)提出的面板门槛模型,用 2004-2018 年 31 个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基于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进口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是否具有促进作用?面板门槛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
(一)进口贸易有利于促进我国技术创新能力
如表 4-6 所示将人力资本作为一般控制变量来看:无论是处于低人力资本水平的地区,还是处于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地区,进口贸易对技术创新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进口贸易方式从国外进口高技术产品可以刺激我国技术创新的提升,也是缩小与技术领先国差距的一条捷径。引进新兴技术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节约我国自主研发的成本,自主研发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投入与产出不一定能成正比,虽然进口国外成熟的技术也需要较高的资金成本,但相比于自主研发,花费的资金相对可控,也能降低风险。另外,国外的新技术产品往往是由几个技术发达的国家合作开发出来,在技术的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进口这些技术在短时间内一般不存在被淘汰的风险。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技术输出国会对其新产品进行介绍和操作示范,也会对我国的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通过这样的示范和培训的过程,有利于我国的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和模仿,领会技术的要点,从而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进口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的单一门槛效应
在进口国外先进技术后,能不能有效地对新技术进行学习和吸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至关重要,而其中人力资本是影响一国吸收能力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科技进步的第一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首先就体现在科学技术的人才基础。如果没有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不仅不可能获得新知识,而且就算引进很多外资和技术,由于缺乏运用能力,也无法将其运用到生产中,造成资源的人量浪费。一国的人力资本整体素质越高,不仅自主研发能力强,而且在国际贸易中学习、模仿先进技术的能力就越强,就能更好地对国外的技术进行吸收,从而转化为自身的优势。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