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在以全球价值链为特征的贸易模式下,传统贸易核算方法只能记录一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而无法确切地测度不同国家(地区)在不同生产环节所创造出的贸易增加值,且存在“重复统计”问题,可能无法真实地反映中美双边服务贸易的真实情况。随着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不断完善,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因其能够避免传统贸易统计方式产生的“重复计算”,成为研究双边贸易的新视角。因此,本文利用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对中美双边服务贸易进行重新测度,剖析双边服务贸易产生失衡的原因、与非服务部门的关联程度及双边服务贸易的利益分配,为改善双边服务贸易逆差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服务贸易越来越多地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中。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因其没有剔除中美服务贸易中重复计算的部分,无法准确地测度双边服务贸易的真实情况,存在明显的不足。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剔除了中美双边服务贸易中重复统计的部分,只包含国内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双边服务贸易中增加值来源的真实。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服务贸易连接着各国货物贸易,在双边贸易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在中美双边服务贸易中,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规模日趋扩大。双边服务贸易失衡产生的影响不仅关系服务部门自身的发展,与其他产业部门也紧密相连。
......................
1.2文献综述
相比于国外学者,国内学者对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贸易增加值的定性方面。王岚认为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是全球价值链体系下的新型国际贸易统计方式,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因其解决了传统方法一直存在的重复计算问题,能够真实地反映各个国家的国际分工地位。高敏雪等通过联系工业增加值和贸易增加值,构建了贸易增加值核算的微观基础。郑丹青等在高敏雪的研究基础上,尝试建立贸易增加值与企业增加值之间的关联,发现1999-2007年中国贸易增加值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全要素生产率、研发和FDI等因素对贸易增加值率的影响相对较大。祝坤福将一国总出口分为16种不同路径,从而在国际贸易传统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间确定了一个系统性的对应框架,揭示了贸易平衡、垂直专业化、增加值出口和显性比较优势等指标在测算上的局限,并重新解释了这些指标。葛明通过分析增加值贸易、贸易增加值和总值贸易等统计口径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并利用投入产出模型验证了结论,认为增加值贸易是实现了价值的实质性转移,而贸易增加值要大于增加值贸易,因为贸易增加值包含了折返回国内并被消费的国内价值。
由此看出,国外学者对贸易增加值统计的研究相对比较完善,而国内学者关于贸易增加值的研究一般是基于国外学者研宄基础的进一步应用。虽然国内外学者关于贸易增加值研究的差距较大,但国内学者对其的研究正在不断完善。

......................
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服务贸易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服务贸易的定义
197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分别定义了服务贸易,狭义的服务贸易是运输、保险、金融以及旅游等为服务货物贸易的传统无形贸易;而广义的服务贸易为承包劳务、传播和卫星传送等由现代服务发展起来的、除去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新兴服务贸易活动。1994年,《服务贸易总协定》重新定义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服务贸易是指一国的法人或自然人在其国境内或进入到他国境内向外国的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贸易的行为。并从提供服务贸易方式的角度对服务贸易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跨境提供,从一方成员境内向另一方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其中“跨境”指的是“服务”进行过境,通过电讯、计算机联网、邮电等方式实现,如国际金融中的电子清算与支付、国际电信服务和卫星影视服务等。境外消费,在一方成员境内向另一方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如一国学生到另一国接受教育等。商业存在,一方成员的服务贸易提供者在另一方境内通过设立商业实体来提供服务贸易,如建零售商店和开办律师事务所等,是当前服务贸易中最主要的形式。自然人流动,一方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另一方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实体的形式提供服务,如外国教授或工程师来本国从事个体服务。本文分析的服务贸易主要为以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和商业存在这三种方式提供的服务贸易。
......................
2.2贸易增加值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2.2.1贸易增加值的概念随着全球分工体系的不断完善,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因其无法测算中间品贸易,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满足学者们的需求。因此,贸易增加值应运而生,并被不断地广泛应用和发展。增加值为货物或服务经生产和加工后,货物或服务新增加的价值。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一国出口中包含国内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两部分。其中国内增加值是指国内的中间品投入、国内原料、资本和劳动等要素的投入;而国外增加值是指进口中间品、进口原料、资本和劳动等要素的投入。全球价值链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在2012年对贸易增加值进行了明确的说明:贸易增加值是衡量两个国家的总贸易流中包含的增加值,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额中包含的国内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的规模及份额。

............................
3中美双边服务贸易水平的测度...............12
3.1模型与方法...............12
3.1.1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12
3.1.2WWZ总贸易核算框架..................12
4中美双边服务贸易出口增加值分析.................25
4.1中美双边服务贸易处于失衡原因分析.................25
4.1.1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的限制较多.................25
4.1.2美国部分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具有垄断地位.................25
5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42
5.1注重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创新能力...................42
5.2调整和优化中国服务贸易产业结构...................42
5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5.1注重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创新能力
中国服务贸易企业应加大服务贸易的科技研究和技术推广力度,注重培养服务贸易相关人才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培育服务贸易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加大服务贸易高等人才的教育投入,确保与中国服务贸易相关的教育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保障,培养信息技术、管理咨询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新的国际竞争力提供高端人才。其次,中国应建立和完善对高素质服务贸易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在海外工作的服务贸易人才到中国工作,为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和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提供充足的人才。最后,中国政府要引导社会资本向服务贸易教育领域流入,为服务贸易教育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另外,中国应加大对服务贸易科技研发方面的财政支出,努力提高服务贸易的创新能力。美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中国服务贸易却处于竞争弱势,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将成为中国服务贸易未来获得更大利益的关键。与其引进国外先进的专利和技术,不如对其先进技术进行学习、吸收和利用。在引进国外服务贸易先进技术的过程中,要在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从而转变为符合中国服务贸易生产的先进技术,培育服务贸易的核心竞争优势。此外,中国政府也应加强服务贸易相关制度的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法律,为知识密集型服务服务贸易企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适合研发的环境。通过税收优惠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对服务贸易企业进行引导和支持,促进服务贸易企业加强对创新能力的研发投入,提高中国服务贸易自主品牌的国际认可度及国际影响力。
.........................
结论
本文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采用2016年的WIOD数据库和WWZ分解方法,对中美双边服务贸易的总体和细分产业进行分解,并从双边服务贸易失衡原因、与非服务贸易部门关联和利益分配三个角度分析双边服务贸易。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设置了诸多限制、美国部分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具有垄断地和中国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在双边贸易中缺少话语权可能是造成双边服务贸易失衡的三个原因。(2)中国服务贸易对非服务贸易部门的依赖程度较大,对非服务部门的贡献虽然在不断增加,但依然低于美国。(3)美国在双边服务贸易中更有主导权,且居于双边服务贸易利益分配更有利的位置。资本密集型那个服务贸易成为双边服务贸易获利的主要领域,但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是中国在双边服务贸易中获得更多利益的关键领域。
总体来说,自“十二五”规划后,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快速发展,但在中美双边服务贸易中,仍处于国际竞争弱势和全球价值链低端位置,出口的服务贸易一般作为最终品,直接被美国消费吸收。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国外增加值的第一大来源国,在双边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因此,为了改善双边服务贸易不平衡的现状,促进中国服务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中国服务贸易应从自身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和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提升。具体来说,中国应注重提升服务贸易的创新能力,培养服务贸易相关人才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培育服务贸易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调整和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在保证运输、建筑等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的同时,大力发展通讯、金融、保险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促进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为中国带来国外服务贸易前沿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同时,拓展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来源,使中国服务贸易向多元化发展。此外,也要充分发挥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提高货物贸易的服务化水平,缩小双边服务贸易的逆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