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际分工格局出现重大转型,从早期的产业间分工到后来的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分工模式向垂直专业化方向发展,由此形成了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GVC)分工的新模式,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常态。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国际经济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已从单纯的学术研究进入 WTO、OECD 等国际组织的应用层面,同时,对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增加值贸易方面的定量研究也逐步深入,投入-产出方法被运用于跨国分析。价值链分工对发展中国家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成长、对国家制造业内部结构转化、制造业空间布局和市场结构变化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在新国际分工的背景下,一国国际贸易竞争力与其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及在价值链所处的位置紧密相关,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有助于更深入细致地揭示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为相关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际分工格局出现重大转型,从早期的产业间分工到后来的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分工模式向垂直专业化方向发展,由此形成了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GVC)分工的新模式,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常态。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国际经济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已从单纯的学术研究进入 WTO、OECD 等国际组织的应用层面,同时,对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增加值贸易方面的定量研究也逐步深入,投入-产出方法被运用于跨国分析。价值链分工对发展中国家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成长、对国家制造业内部结构转化、制造业空间布局和市场结构变化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在新国际分工的背景下,一国国际贸易竞争力与其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及在价值链所处的位置紧密相关,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有助于更深入细致地揭示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为相关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简称 OFDI)是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基本途径,两者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国际经济学长期关注的经典问题。从 OFDI 方面来看,整体上全球资本流动规模在逐年上升;投资结构上的变化重点体现在发展中国家 OFDI 增长迅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中国经历了 30 多年资本净流入后,2006 年外汇储备量成为全球第一,2015 年 OFDI 规模首次超过利用外资规模。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最新《2018 年世界投资报告:投资和数字经济》中,2017 年中国对外投资全球排名第三,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较 2016 年全球第二的对外投资地位稍有下滑,原因主要是一些国家投资保护主义盛行以及中国政府 2017 年出台了一些对外投资政策,对一些企业在海外对房地产、俱乐部和酒店等领域的投资予以限制;而中国吸收外资在世界排名第二,位居美国之后。2017 年中国对外投资的数额减少了 36%,降至 1250 亿美元,这是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的第一次下降。中国经济基本面已经发生了历史巨变,对外经贸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中国对美国 OFDI 方面,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开始对美国进行投资,进入 21 世纪之后,投资进程逐渐加快,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投资方式更加多元化,2012 年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香港的中国 OFDI 第二大目的地,2013 年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超过了从美国吸收的投资。
...........................
1.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1.2.1 全球价值链及增加值贸易的研究
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最早出现于管理学,其中的价值链理论蕴含了的“工序”和“附加值”概念(Michael Porter, 1985)。Bruce Kogut(1985)提出价值增值概念,用来分析国际战略中的优势,反映了价值链下垂直分工的特征,对推动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Krugman(1995)对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和产业空间转移之间的关联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企业如何分割生产过程以及空间布局的分析中运用了价值链理论。接着,Garry Gereffi 立足于管理学的价值链理论,1999 年首次界定了全球商品链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于 2001 年提出全球价值链的概念,为全球空间范围内生产活动的布局提供了研究方法,也将全球经济运行的动态特征进行了详细刻画。英国Sussex 大学 Smith 等(2002)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是从产品的设计环节到最终报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创造价值的所有活动的组合,对各个增值环节非常重视,同时对价值链中各个企业的互动和利益分配十分看重。
在当前所处的经济全球化 3.0 新时代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金碚,2016),在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统计分析方法走在当前前沿,并被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学者们对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增加值方面的定量研究逐步深入,投入-产出方法被运用于跨国分析。贸易增加值研究最早出现在 Feenstra 等(1998)关于中美两国贸易逆差的研究,发现大量并非来自中国的中间产品存在于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最终产品中。此后,关于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的研究则主要是基于 Hummels 等(HIY 方法,2001)提出的垂直专业化,开创性地提出了一国出口的直接和间接增加值的测算方法。但Hummels 等的方法是建立在所使用进口中间品中不包含国内增值部分,且生产国内最终使用产品和出口产品的进口投入比例一样的强假设之上,第一个假设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下是广泛存在的,原因是发达国家的进口价值中可能存在很多本国出口的中间产品。针对第二个假设,在 Koopman 等(2008)相关研究显示:若不对加工贸易进行区分,97 至 06 年中国垂直专业化水平有 9.3%的增长,相同增幅在 OECD 国家需要 20 年才实现;然而,若是对加工贸易加以区分,中国垂直专业化水平增幅仅为 1.6%。因此,将第二个假设应用于中国及墨西哥等依赖加工贸易出口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
1.2.1 全球价值链及增加值贸易的研究
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最早出现于管理学,其中的价值链理论蕴含了的“工序”和“附加值”概念(Michael Porter, 1985)。Bruce Kogut(1985)提出价值增值概念,用来分析国际战略中的优势,反映了价值链下垂直分工的特征,对推动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Krugman(1995)对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和产业空间转移之间的关联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企业如何分割生产过程以及空间布局的分析中运用了价值链理论。接着,Garry Gereffi 立足于管理学的价值链理论,1999 年首次界定了全球商品链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于 2001 年提出全球价值链的概念,为全球空间范围内生产活动的布局提供了研究方法,也将全球经济运行的动态特征进行了详细刻画。英国Sussex 大学 Smith 等(2002)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是从产品的设计环节到最终报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创造价值的所有活动的组合,对各个增值环节非常重视,同时对价值链中各个企业的互动和利益分配十分看重。
在当前所处的经济全球化 3.0 新时代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金碚,2016),在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统计分析方法走在当前前沿,并被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学者们对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增加值方面的定量研究逐步深入,投入-产出方法被运用于跨国分析。贸易增加值研究最早出现在 Feenstra 等(1998)关于中美两国贸易逆差的研究,发现大量并非来自中国的中间产品存在于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最终产品中。此后,关于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的研究则主要是基于 Hummels 等(HIY 方法,2001)提出的垂直专业化,开创性地提出了一国出口的直接和间接增加值的测算方法。但Hummels 等的方法是建立在所使用进口中间品中不包含国内增值部分,且生产国内最终使用产品和出口产品的进口投入比例一样的强假设之上,第一个假设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下是广泛存在的,原因是发达国家的进口价值中可能存在很多本国出口的中间产品。针对第二个假设,在 Koopman 等(2008)相关研究显示:若不对加工贸易进行区分,97 至 06 年中国垂直专业化水平有 9.3%的增长,相同增幅在 OECD 国家需要 20 年才实现;然而,若是对加工贸易加以区分,中国垂直专业化水平增幅仅为 1.6%。因此,将第二个假设应用于中国及墨西哥等依赖加工贸易出口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
.............................
第二章 中国对美国 OFDI 与出口贸易的状况及其关联程度
2.1 中国对美国 OFDI 与出口贸易状况
2.1.1 中国对美国 OFDI 的发展状况
(一)总体规模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00 年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正式启动,逐渐形成了一个全面的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环境,随着中美经贸合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中国对美国 OFDI 进程也不断加快。另外,中国自从加入 WTO,更加深入地参与了全球化进程,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对美国 OFDI 的快速发展。

.............................
第二章 中国对美国 OFDI 与出口贸易的状况及其关联程度
2.1 中国对美国 OFDI 与出口贸易状况
2.1.1 中国对美国 OFDI 的发展状况
(一)总体规模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00 年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正式启动,逐渐形成了一个全面的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环境,随着中美经贸合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中国对美国 OFDI 进程也不断加快。另外,中国自从加入 WTO,更加深入地参与了全球化进程,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对美国 OFDI 的快速发展。

.............................
2.2 中国增加值出口的测算
2.2.1 增加值出口测算指标的构建
目前,国际贸易的增加值核算有两种方法,贸易增加值(Value Added in Trade,简称 VAiT)和增加值贸易(Trade in Value Added,简称 Ti VA)。在计算一国贸易净额时,增加值核算的贸易净额等于传统海关核算的贸易净额,但是在计算双边贸易净额的时候,这两种核算方法不是等价的。贸易增加值被定义为一国贸易总额中的增加值份额,其只与增加值的产生地点有关,与增加值最后在哪里被最终消费不相关。贸易增加值以生产链的特征为基础,对出口产品的生产和投入环节的价值增加过程进行分解,通常一个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经济收益应该使用出口中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来衡量。增加值贸易的定义是一国或地区创造的增加值中被另一国所最终消费份额。同时与增加值被消费的方式和地点有关,重点关注的是在某国的最终消费中包含多少增加值是其他国家创造。分析最终消费品的价值来源问题,其国内价值被国外消费的部分构成了增加值出口额。本文根据 Stehrer(2012)的模型来计算一国贸易的增加值,选择增加值贸易(Trade in ValueAdded)的概念对中国对美国的增加值出口进行核算,首先对模型做如下规定:
2.2.1 增加值出口测算指标的构建
目前,国际贸易的增加值核算有两种方法,贸易增加值(Value Added in Trade,简称 VAiT)和增加值贸易(Trade in Value Added,简称 Ti VA)。在计算一国贸易净额时,增加值核算的贸易净额等于传统海关核算的贸易净额,但是在计算双边贸易净额的时候,这两种核算方法不是等价的。贸易增加值被定义为一国贸易总额中的增加值份额,其只与增加值的产生地点有关,与增加值最后在哪里被最终消费不相关。贸易增加值以生产链的特征为基础,对出口产品的生产和投入环节的价值增加过程进行分解,通常一个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经济收益应该使用出口中包含的国内增加值来衡量。增加值贸易的定义是一国或地区创造的增加值中被另一国所最终消费份额。同时与增加值被消费的方式和地点有关,重点关注的是在某国的最终消费中包含多少增加值是其他国家创造。分析最终消费品的价值来源问题,其国内价值被国外消费的部分构成了增加值出口额。本文根据 Stehrer(2012)的模型来计算一国贸易的增加值,选择增加值贸易(Trade in ValueAdded)的概念对中国对美国的增加值出口进行核算,首先对模型做如下规定:
从图 2-11 可以看出,总体上,中国出口贸易的国内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均不断增加,国内增加值从 2005 年的 5147.11 亿美元增加至 2016 年的 16307.36 亿美元,国外增加值从 2005 年的 1833.61 亿美元增加至 2014 年的 3256.42 亿美元。虽然受 2008 年金融危机影响后 2009 年出现短暂下降,随即又迅速恢复,并一直呈现强劲上升态势,表明中国的对外贸易总体始终富有活力。从增加值出口的构成来看,国内增加值占据大部分,占总出口增加值 70%以上。2009-2011 年,中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比例受金融危机影响处于减少阶段;其他年份国内增加值占比均在上升,其中 2016 年达到最高点 83.35%。国外增加值占总增加值出口的比重维持在 20%-30%左右,这不仅表现了中国深入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同时也揭示了进口价值占中国出口贸易的比重相当大。整体趋势上伴有逐年下降,占比从 2005 年的 26.27%下降至 2016 年的 16.65%,其中 2007-2009 年,国外增加值占比大幅降低,这是由于受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需求锐减,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
..........................
..........................
3.1 OFDI 和出口贸易相互关联的数理模型..............................33
3.2 基于投资动机的中国对美国 OFDI 与出口相互关联的机理分析........................... 34
第四章 中国对美国 OFDI 与出口贸易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38
4.1 中国对美国 OFDI 的出口效应的实证研究........................................38
4.1.1 模型、变量与数据.......................................... 38
4.1.2 实证结果分析.............................. 39
第五章 中国对美国 OFDI 与出口贸易关联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45
5.1 模型、变量与数据.................................. 45
5.1.1 计量模型设定............................. 45
5.1.2 变量与数据................................... 45
第五章 中国对美国OFDI与出口贸易关联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5.1 模型、变量与数据
5.1.1变量与数据
从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动机角度出发,探究中国对美国 OFDI 与出口贸易关联度的影响因素。高新技术资源禀赋。技术寻求型 OFDI 旨在利用 OFDI 获得被投资国如技术和经验等先进的生产要素,从国外获取的技术和经验由技术的溢出效应惠及国内企业,使中国国内的先进技术产品得到大力发展,出口能力同步增强。用美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GT)来衡量美国的高新技术资源禀赋,预期 符号为正。
市场规模。市场寻求型 OFDI 一是能够推动中国向美国中间产品及设备的出口发展,二是可以得到中国企业在美国生产优质产品重新出口到中国,市场寻求型的 OFDI 存在两种效应:出口扩大和进口创造。因此选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UGDP)衡量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预期 1符号为正。
自然资源禀赋。资源寻求型 OFDI 有利于中国利用美国丰富的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相关中间产品的出口,OFDI 与出口的内在关联性增加。用美国自然资源出口比重(NR)来衡量,预期 符号为正。
美国贸易壁垒。贸易壁垒的增加会减少出口,而规避贸易壁垒型 OFDI 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贸易壁垒,从而刺激 OFDI 增加,一减一增,降低了两者的关联度。本文衡量美国贸易壁垒(TRF)的指标是美国进口关税税率,预期 符号为负。

.........................
6.1 研究结论
一、中国对美国的 OFDI 发展迅速的同时,投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本文对 2003 年以来中国对美国 OFDI 的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总结出以下特点。从投资规模来看,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发展势头,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香港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二大目的国;从投资分类构成来看,对美国直接投资具有鲜明的结构特征:非金融类投资远多余金融类投资;投资地区分布在美国各州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分布于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北卡罗来纳州、伊利诺伊州以及纽约州;从投资行业结构来看,行业结构日趋合理,实体经济中如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如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等行业的投资地位持续上升。
一、中国对美国的 OFDI 发展迅速的同时,投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本文对 2003 年以来中国对美国 OFDI 的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总结出以下特点。从投资规模来看,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发展势头,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香港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二大目的国;从投资分类构成来看,对美国直接投资具有鲜明的结构特征:非金融类投资远多余金融类投资;投资地区分布在美国各州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分布于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北卡罗来纳州、伊利诺伊州以及纽约州;从投资行业结构来看,行业结构日趋合理,实体经济中如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如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等行业的投资地位持续上升。
二、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不断发展,贸易商品结构亟待优化。对 1995 年以来贸易规模和商品结构的发展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根据增加值贸易理论对中国对美国增加值出口进行了测算,发现中国对美国增加值出口规模总体上小于出口贸易总值,直接使用出口贸易总额表示的外贸规模实际上夸大了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实际收益。出口规模整体发展态势良好,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对美国的出口贸易由 25%以上的高增长速度向10%以下的中速增长转变;出口的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均迅速增长,二者差距逐渐缩小,2011 年对美国中间产品出口超过最终产品出口规模;出口商品始终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随着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的提升不断优化;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在工业制成品的占比逐渐下降,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比重逐渐上升,出口贸易方式调整的成效较为显著;出口商品类型看,以机电产品为主,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和塑料橡胶分别位列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的第二三四位。
三、中国对美国 OFDI 和出口的关联度在不同行业间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在比较优势的原理和方法基础上,构建了 OFDI 和出口关联度以及 OFDI 和增加值出口关联度指标并进行了测算。随时间推移,大部分行业 OFDI 和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优势更加明显,中国对美国各行业 OFDI 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联程度都在不断提升,使用贸易增加值测算的关联度指标数值上在整体上小于直接使用贸易总值的测算结果,意味着选择贸易增加值进行关联度的测算结果更为稳定,直接利用贸易总值进行的测算高估了二者之间的实际关联性。总体上中国对美国 OFDI 和出口贸易关联度指标在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间的差异十分显著,关联度指标平均值在自然资源代表性行业中有所减小,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没有明显变化,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显著增大,尤其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 OFDI 与出口贸易的关联性愈加紧密。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