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距离对中国出口国际贸易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2255 论文编号:sb2020050610085430863 日期:2020-05-0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在基于文化维度理论和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将中国对世界和主要贸易伙伴出口贸易分解为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深入研究了文化距离对于中国出口贸易二元边际的影响。首先根据文化维度理论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测算出我国与样本国的文化距离,其次使用 HS07 版本编码分类的数据测算出我国与 66 个样本国在 2008 到 2017 十年中二元边际的数值。最后根据贸易引力模型构建了对二元边际回归的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实证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产品出口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集约边际拉动,扩展边际的作用有限,这反映出中国产品出口增长仍然依赖于数量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缺乏新产品种类的创新,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增速更快,并且对发展中国家的扩展边际波动较大,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对商品种类增加的需求存在不稳定现象,未来发展中经济体市场会有更大拓展空间。对于发达国家的集约边际增长缓慢,表明我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在数量上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市场得到充分开发,相比较而言扩展边际的增速要较快,说明发达国家对于产品差异化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在世界瞩目之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在此期间我们立足于自身的发展优势,充分利用经济环境所能带来的一切红利,分别于 2007 和 2010年实现对德国和日本的超越,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高位之后,又不断对世界第一的位置发起挑战和试探。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的对外贸易也不断突破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其不仅对我国经济起到了提振的作用,也为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贡献了力量。在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震惊世界的同时,中国经济也逐渐向高度外向的经济形势转变,对外经济贸易的地位也是愈加显著。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在 1978 年只有 14.23%,不足世界平均水平 29.27%的一半。2006 年,我国贸易依存度提高了 4.7 倍高达 67%,随后虽然有所降低,但是对外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依然可见一斑。
诚然,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从微不足道到初具规模,再到成为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撑力量的巨大转变,不可否认,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众多难题。1998 年,金融危机席卷亚洲众多国家,导致东南亚各国货币大幅贬值,人民币的被动强势导致我国对这些国家的定向出口面临障碍。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同样使我国的出口贸易面临需求短缺、市场下行的影响。出口贸易量以高达 17.9%的月均下降速度持续了近 11 个月的下探,证实了我国出口贸易在全球环境下对于外部冲击的脆弱敏感性。
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和论述中提出,要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工作建设,以习总书记的为核心的党中央据此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新论点。2019 年 5 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通过交流互动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进行传达,这一理念也反映了亚洲和世界各国渴望共同发展人士的强烈愿望。我国与世界各国频繁的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也对国际经贸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向建立孔子学院数量比较多的国家(地区)出口贸易额也比较大,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是不是有利于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文化“走出去”与商品输出之间是否存在特定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一、研究内容
根据本文思路及逻辑构成,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并且展示研究内容和框架,最后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这一章从文化的定义出发,详细阐述了有关文化距离的提出和发展,并介绍了几种广受学者认同的文化距离测量方法。此外,对关于文化距离影响国际贸易流量的文献进行梳理,先分析国外学者对于这一领域的主流结论和一些其他观点,再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做出总结。最后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于出口二元边际的研究,主要从概念的界定、对经济的贡献、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出发。
第三章为理论分析,从文化距离出发,剖析其对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和决策成本、监督成本或违约成本的影响路径,并最终延伸到对于一国出口贸易的阻碍作用。而出口贸易又可以分解为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故借鉴多产品分析模型,从产品层面定义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并将文化距离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加入到异质性企业理论模型之中,通过分析厂商在文化距离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做出的生产和出口决策来研究文化距离对于中国出口贸易二元边际的影响。
第四章为现状分析,首先总体分析文化距离的发展和现状,其次通过数据分析中国与不同大洲各国的文化距离大小,并加以比较。紧接着分析中国从建国伊始对外贸易发展的概况,并且加以数据具体分析出口贸易的规模变化、增长速度、产品结构与出口地区结构。
第五章为实证分析,第一步分别构建动态文化距离指标并以此计算出中国与主要贸易国的文化距离数值,以及使用出口商品详细数据测算中国对主要贸易国的出口二元边际数值。第二步使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作为计量模型,将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将文化距离作为主要解释变量,并逐步添加控制变量,分析文化距离对于中国出口贸易二元边际的影响。
第六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根据理论路径和计量结果得出结论,以此为根据结合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图  1.1  论文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文化距离的研究
一、文化的概念界定
学者们关于文化的概念界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是因为文化包含了太多方面,以至于不同学科的学者们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对文化做出一个定义。例如,爱德华·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认为:“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可以整合各种元素的多元化的概念”。他将文化概括为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缔造的所有成果,囊括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价值观念。依据泰勒的文化定义,商品作为人类劳动的产物,自然符合文化的内涵,所有商品都可视为文化的产物。吉尔特·霍夫斯泰德(Hofstede)将文化比喻我们头脑中的软件,人们需要这种软件与周围人进行交流,他指出:“每个个体从出生以来由于所经历的成长环境不同,家庭教育的差异,会使他们各自形成区别于他人的思维程序,再加上每个国家拥有自身独特的学校教育体系,企业和各类机构中也具有与别国完全不同管理模式,于是每个个体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促成的思维程序就外在表现为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质。它囊括独立、归属、爱、恨、尊重、害怕和忠诚,这些思维程序形成了社会的基本框架”。
综合来看,我们可以将文化认作为两种现象的综合体。文化的一面是由人类长期创造而逐渐形成的某种社会现象,同时另一面是由社会历史慢慢积攒沉淀出的历史现象。比如各个时代产生的思想家、教育家等重大历史人物的学说在被广泛认同后,逐渐融入并改变原有的文化形态。又或者是王朝更替、自然环境变化等等外部因素冲击后,文化也将会产生一种新的形态。继续将文化细化解读,我们可以将文化分为有形与无形,例如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传统习俗等等可以承载在物质上的文化,又或者是行为准则、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文化始于自然环境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人文习俗,并且滋生出各类文学艺术同时又受到人类创造的锤炼,而后经历不同的历史事件冲击形成一种在人类之间不断传承的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综合体。
.........................

第二节 文化距离影响国际贸易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在研究文化距离对国际贸易影响的过程中,首先发现文化距离对于国家贸易流量将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们发现二者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负向关系,产生了一些新的观点。本文对该类研究进行整理后发现可以将结论主要归为以下三类。
首先,在刚开始研究文化距离对于国际贸易影时,学者们普遍认为文化距离将会对国际贸易流量产生阻碍作用。早期如 Johanson and Vahlne(1977)在其研究中发现文化距离在一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将会对其产生阻碍作用,文中将这种作用称之为“外来者劣势”。无独有偶 Neal(1998)的研究中也发现文化距离对于国际贸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Tadesse 和 Whithe(2007)等人的研究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文化距离将会影响贸易双方基础信赖关系的建立,并且因此降低贸易合同的达成度,从而最终减少潜在国际贸易的产生。
与之相对的是,部分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贸易双方的文化距离对彼此建立国际贸易关系产生促进作用。例如 Thomas and Grosse(2001)在研究墨西哥进口贸易时发现,文化距离将会促进墨西哥对其他国家的进口贸易发展。也就是说越是与贸易国文化相似,双方的贸易流量越大。J.Larimo(2003)等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他们对此结论的理论解释是:随着两国之间文化距离的增加,两国对于厂商制度建设与员工管理方面的方式就愈加不同,因此将会增加在国外投资建厂时的成本,提高投资难度。因此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厂商在文化距离较大的地区不会选择投资建厂,而是选择直接对该地区进行贸易出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距离将与国际贸易流量产生正向关系。
还有部分研究的结果与上述两种均不相符,例如 Lankhuizen and de Groot(2014)利用全球 95 个国家在 2000 年的双边贸易数据,详细研究文化距离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时,发现两者存在非线性关系,当两国间的文化差异越过门槛值时,双边贸易流量随着文化距离的增大而下降。还有一些学者的观点与主流观点分歧较大,例如 Habib  and Zurawicki(2002)在其研究中认为文化距离对于双边贸易的影响不够显著,更有甚者Sethi.ela1(2003)在其研究中提出文化距离对国际贸易流量并不存在影响。
...........................
 
第三章  文化距离对中国出口贸易二元边际影响的理论分析 ........................ 16
第一节  文化距离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 16
第二节  文化距离对二元边际的影响 ............................... 18
第四章  文化距离和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和现状 .............................. 24
第一节  文化距离的发展和现状 .................................. 24
一、文化距离研究发展概况 .................................. 24
二、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距离现状 ........................... 24
第五章  文化距离对中国出口贸易二元边际影响的实证分析 ........................ 36
第一节  文化距离和中国出口贸易二元边际的测算 ............................... 36
一、文化距离的测算 ....................................... 36
二、中国出口二元边际的测算 .................................. 40

第五章 文化距离对中国出口贸易二元边际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文化距离和中国出口贸易二元边际的测算
一、文化距离的测算
在研究文化距离对中国出口贸易二元边际研究时,首要问题就是对于文化距离的测度。文化距离是将国家或地区间的文化差异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得到的一项指数。现有的大部分测算方法都是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或者世界价值观调查得到,主流测算方法有 KSI、EDI、WVS 等等。本文经过比较选择,基于检验稳定性考虑,选择 KSI指数作为本文的文化距离测算参考指标。KSI 指数是 Kogut 和 Singh(1988)在 Hofstede文化维度理论上提出了文化距离测算指数。
本文从霍夫斯泰德官方工作网站获得国家文化维度数据,并且将部分维度数据不全的国家剔除,最终选取 66 个国家的六个文化维度数据进行 KSI 指数的测算,具体测算指数见表 5.1。
表  5.1  中国与其他  66  国文化距离的数值和排名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在基于文化维度理论和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将中国对世界和主要贸易伙伴出口贸易分解为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深入研究了文化距离对于中国出口贸易二元边际的影响。首先根据文化维度理论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测算出我国与样本国的文化距离,其次使用 HS07 版本编码分类的数据测算出我国与 66 个样本国在 2008 到 2017 十年中二元边际的数值。最后根据贸易引力模型构建了对二元边际回归的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实证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国产品出口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集约边际拉动,扩展边际的作用有限,这反映出中国产品出口增长仍然依赖于数量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缺乏新产品种类的创新,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增速更快,并且对发展中国家的扩展边际波动较大,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对商品种类增加的需求存在不稳定现象,未来发展中经济体市场会有更大拓展空间。对于发达国家的集约边际增长缓慢,表明我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在数量上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市场得到充分开发,相比较而言扩展边际的增速要较快,说明发达国家对于产品差异化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文化距离对于中国出口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存在明显的阻碍作用,而且对于集约边际的影响作用明显大于对扩展边际的作用,因为随着文化距离的增加,两国消费观念差距扩大,对于产品需求减少,并且文化距离的扩大导致双方交易成本也随着提升,导致出口数量和出口种类的减少。进口国或地区的相对经济规模对中国出口的扩展边际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对于集约边际的影响作用不明显,即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当地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和差异化产品的需求较高,进而可以促进我国对该国或地区出口种类的增长。经济自由度对中国出口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都存在促进作用,但是对于扩展边际作用更加明显。这表明进口国或地区制度质量的提高,固定贸易成本的降低,将促进中国产品出口种类的扩张。经济自由度指数高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和法律制度完善,产品出口的不确定性小,交易成本低,进而有利于中国产品对该国或地区的出口。相对生产力水平对于我国出口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存在阻碍作用,因为进口国相对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越高,该国国内生产的商品就越能满足国民的需求,自然会对我国出口产生阻碍作用。地理距离对中国产品出口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存在阻碍作用,说明贸易双方距离相隔越远,运输成本和履约难度就越大,产品的出口数量会因贸易成本增加而减少。但是,地理距离对二者的影响不显著,这是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国际运输的难度逐渐降低,地理距离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也随着降低。相比较地理距离而言文化距离更加能影响双方进行进出口贸易。以金融危机为代表的外部冲击对我国出口的集约边际存在负向影响,而对扩展边际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以数量增长为主的商品出口,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冲击而引起波动,而沿着扩展边际增长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出口的稳定性,抵御外部冲击的影响。共同边界对集约边际的影响显著为正,相比较而言对扩展边际的影响不够显著。与中国领土接壤的贸易伙伴,不仅有地理距离优势,可以降低贸易成本,而且由于文化差异较小,比较容易获取文化认同,因此可以推进中国产品出口沿集约边际方向扩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