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硕士论文摘要怎么写范文5例「经验分享」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论文摘要 Abstract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600 论文编号:sb2022033020001545688 日期:2025-03-25 来源:硕博论文网
临床应用硕士论文摘要怎么写?鉴于有些同学写起论文摘要比较苦恼,这里为大家准备了5个临床应用论文的摘要范文,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论文摘要怎么写一: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及引导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经胸部CT诊断为周围型肺病变后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61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超声造影组(28例)与常规超声组(33例)。在超声造影组中观察造影剂灌注分布特征,记录造影剂到达时间(Arrive time,A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等,统计分析以上超声造影参数在周围型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分析比较这两组周围型肺病变穿刺术的取材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超声造影组共28例,27例有明确穿刺病理结果,1例未定性,其中恶性病变19例,良性病变8例。良性病变中6例为均匀增强,2例为含有无增强区的不均匀增强,良性病变内无增强区显示率为25%(2/8);19例恶性病变患者中,均匀增强5例,含有无增强区的不均匀增强14例,恶性病变无增强区显示率为74%(14/19)。采用Fisher确切计数法比较,P=0.033,恶性病变相对于良性病变,多为含有无增强区的不均匀增强,该结果有明显统计学意义。2.经非参数检验,AT、L-AT及tAT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I及TTP为偏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造影组中良性病变组AT平均9.07±1.04s,恶性病变组AT平均12.47±2.63s,P=0.034<0.05;良性病变组tAT平均1.56±1.37s,恶性病变组tAT平均4.67±2.67s,P=0.000<0.05。在良、恶性病变中,AT、t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AT差异更明显,PI、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本研究中,58个病变均有明确病理结果,常规超声组取材准确率93.9%(31/33),超声造影组取材准确率96.4%(27/28)。在<5cm组中,常规超声组病变取材准确率100%(15/15),超声造影组病变取材准确率100%(12/12);在≥5cm组中,常规超声组取材准确率87.5%(14/16),超声造影组准确率93.3%(14/15)。在≥5cm组中,超声造影组取材准确率稍高于常规超声组,经x2检验,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本研究中,总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约8.2%(5/61),所有病例均未作特殊处理,观察后好转。常规超声组,咯血发生率3%(1/33),无症状气胸发生率约6%(2/33),并发症发生率约9%(3/33);超声造影组,咯血发生率7%(2/28),气胸发生率0(0/28),并发症发生率约7%(2/28)。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超声造影组较常规超声组稍低,经x2检验,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超声造影中,周围型肺病变恶性多表现为含有无增强区的不均匀增强。2.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中的AT、tAT对周围型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3.超声造影在引导经皮肺穿刺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临床应用硕士论文摘要怎么写
临床应用硕士论文摘要怎么写
论文摘要怎么写二:国家带量采购中标药品左乙拉西坦的临床应用评价及循证研究
目的:本研究一方面基于患者在真实诊疗环境下的处方数据比较带量采购中标药品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片吉易克与原研药开浦兰治疗癫痫的临床应用情况,探索集采药品临床评价模式,同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证据。另一方面系统评价已发表的相关前瞻性临床研究,比较静脉用LEV和苯妥英(Phenytoin,PHT)治疗苯二氮?类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全面评估LEV对苯二氮?类难治性SE患者的疗效和安全,为促进LEV更合理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临床应用研究通过提取宣武医院2018年3月23日至2019年1月31日(带量前)和2019年3月23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带量后)所有使用LEV的患者处方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按照匹配容差为0.1、匹配比为1:1的最邻近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使两组患者基线具有可比性。匹配后,通过统计分析药物持有率、持续单药使用率等指标,比较带量后吉易克和开浦兰的临床应用及经济性,以及带量前和带量后患者诊疗行为及诊疗费用变化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Meta分析通过检索包括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在内的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0年7月17日。纳入已发表的采用静脉滴注LEV(对照组为静脉滴注PHT)治疗SE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提取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数据,使用Rev 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开浦兰组和吉易克组各有1446名患者纳入分析,在持续单药使用率、药物持有率、≥80%药物持有率、持续治疗3个月患者比例方面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吉易克组持续治疗剂量异常上调率、持续治疗6个月和持续治疗9个月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开浦兰组。共有2976对患者数据纳入带量前后诊疗行为及诊疗费用变化情况比较,持续单药使用率、药物持有率、≥80%药物持有率、持续治疗3个月、持续治疗6个月、持续治疗9个月患者比例及持续治疗剂量异常上调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此外,吉易克组人均年药品费用和日均用药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明显低于开浦兰组,带量后处方LEV患者的人均年药品费用和DDC值显著低于带量前。Meta分析最终纳入了11项RCT,共1933名患者。结果显示,60 min内临床癫痫发作控制率合并RR为1.08(95%CI:1.02-1.14,P=0.01)。24小时内临床复发率RR为1.03(95%CI:0.66-1.59,P=0.91)。AE的合并RR为0.83(95%CI:0.57-1.21,P=0.34)。危及生命的低血压和急性呼吸抑制的合并RR分别为0.29(95%CI:0.10-0.81,P=0.02)和0.63(95%CI:0.40-0.98,P=0.04)。结论:(1)本研究中,国产吉易克除了在6个月和9个月的持续治疗率方面与开浦兰存在差异,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此外,使用吉易克能显著降低癫痫患者的药品费用。(2)对于苯二氮?类药物治疗失败后的SE患者,静脉用LEV比PHT更有效,且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论文摘要怎么写三:Mimics软件联合影像学辅助股薄肌皮瓣术前设计的临床应用
目的:应用Mimics软件联合CTA、MRA等影像学资料,基于三维重建技术对股薄肌的穿支血管进行识别和重建,明确其穿支血管走行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模拟皮瓣的设计,并指导尸体标本的操作和术中的印证。探讨Mimics软件联合影像学辅助股薄肌皮瓣设计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皮瓣移植的临床效果,优化股薄肌皮瓣的术前设计,同时评估临床应用前景和意义。方法:首先通过对3具双下肢经血管灌注处理过的尸体进行局部解剖,游离股薄肌,观察其形态特点,分别记录股薄肌内动脉来源、外径、长度,肌肉、血管及骨骼的毗邻关系。同时选择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科收治患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拟行皮瓣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男女各3名作为研究对象,以股薄肌供区作为目标向量,行CTA或MRA影像学检查,受区行CT检查。利用Mimics软件构建股薄肌供区及其穿支血管走行的三维图像,对具体的走行类型进行判断,并对图像进行数据测量和采集。参考手术前得到的三维重建图像,在其中标记对应的穿支占位置,同时画出皮瓣外形,进行术前模拟皮瓣设计。穿支动脉的的解剖情况在三维图像上能清晰显示,且没有明显的操作禁忌,从而能准确评估皮瓣的切取范围。术中一组医师切取皮瓣、缝合供区,一组医师创基准备、吻合血管、固定皮瓣,术后1-3月随访,评估术后效果并统计结果。结果:解剖实验结果印证股薄肌的血管分支与肌纤维走行相同,主要来源于股深动脉和旋股内侧动脉,呈链式分布。第一具标本解剖后发现穿支类型左侧为2支型,均来源于股深动脉,右侧为3支型,2支来源于股深动脉,1支来源于旋股内侧动脉:第二具标本解剖后发现左侧为3支型,2支来源于股深动脉,1支来源于股动脉,右侧为4支型,2支来源于股深动脉,1支来源于旋股内侧动脉,1支来源于腘动脉。第三具标本解剖后发现左侧为4支型,3支来源于股深动脉,1支来源于闭孔动脉,右侧为2支型,均来源于股深动脉。针对供区穿支血管和肌肉所构建的三维图像模型,观察发现穿支血管的分布等可以被清晰的呈现出来。选取6例患者经三维重建图像,共发现穿支血管9支,其中6支(66.7%)来自股深动脉内,3支(33.3%)来自旋股内侧动脉。手术医师A辨认,术前发现穿支供10支,三维重建显示9支;手术医师B辨认,术前发现10支,显示8支:一致性分析示Kappa值为0.7(>0.6),表示一致性相当可靠。利用术前三维图像重建,患者均成功模拟供区皮瓣组织,清晰的显示股薄肌的形态,其穿支血管走行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指导术中皮瓣切取,术后患者随访1-3月,受供区皮瓣存活,局部无破溃红肿,组织功能及张力良好,无挛缩畸形。结论:Mimics软件联合影像学构建股薄肌三维图像,可以清晰的显示穿支血管的走行,减少了损伤血管的几率同时为临床分离血管奠定了基础,为不同患者设计个性化手术方案,缩短了手术时间,也降低手术风险,可实现创面缺损的精准修复和创面的立体可视化修复。术后供区切口位置疤痕隐蔽,对于大腿功能和外观几乎没有影响;皮瓣存活良好,局部无破溃、流脓等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疗效,较为可靠。
临床应用硕士论文摘要
临床应用硕士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怎么写四:右心声学造影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卵圆孔未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右心声学造影(c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卵圆孔未闭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因临床疑诊卵圆孔未闭(PFO)行右心声学造影的患者354例,均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其中有147例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右心声学造影后共74例行PFO封堵手术。PFO封堵术后69例行cTTE检查,所有检查均由有经验的医师完成。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冠心病、心律失常以及其他(包括扩心病、嗜睡症、不明原因癫痫、面神经炎或偶然发现的PFO等疾病史);卵圆孔封堵术前以及术后1周、3个月、1年行右心声学造影,观察右向左分流程度;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卵圆孔未闭缝隙和分流方向,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量卵圆孔未闭的长度、宽度、观察分流方向以及伴有的房间隔瘤和下腔静脉瓣,比较右心声学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结果:354例临床疑诊卵圆孔未闭患者中,其中有脑卒中1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0例,头痛24例,冠心病65例,心律失常16例,其他69例。74例行经皮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患者中,脑卒中2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1例,头痛8例,冠心病5例,心律失常1例,其他10例。卵圆孔未闭患者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右向左分流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行右心声学造影检测,术后1周共69人,有46.3%(32/69)存在右向左分流;术后三月共24例,有8人存在右向左分流;术后一年共6人,有2人存在右向左分流,其中一人右向左分流程度为3级。TEE检出PFO左向右分流共104例,平均宽度为(1.7±0.8)mm,有48例长度≥8mm,检出房间隔瘤42例,合并下腔静脉瓣5例。经食管心动图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cTTE对PFO的检出率为93.2%(97/104),TTE对PFO的检出率为72.1%(75/104),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cTTE提示心内右向左分流,但是经胸超声心动图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未见异常,10例为1级分流,3例为2级分流,3例右向左分流3级的患者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结论:1.右心声学造影在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前患者筛选、封堵术后疗效判定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够直观、清晰、准确地评估房间隔结构,判断房水平有无左向右分流。3.结合使用右心声学造影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有利于提高卵圆孔未闭检出率,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摘要怎么写五: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和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准确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09月?2020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15例研究对象,研究组34例,对照组81例。其中由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作为研究组,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统计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穿刺病变所在部位、穿刺病变类型及穿刺病灶直径的差异性,对两组研究对象各基线参数进行评估。然后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穿刺结果和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穿刺病变所在部位、穿刺病变类型及穿刺病灶直径等一般资料,经检验,P(29)0.05,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穿刺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3.83%,经检验,P(27)0.05,两组穿刺准确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肿块型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孤立结节型、多发结节型以及空洞型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穿刺病变所在不同部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穿刺准确率,经检验,P(29)0.05,各穿刺部位两组穿刺准确率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3.53%和16.05%。经检验,P(29)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准确率较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显著的优势。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和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对于肺部肿块型病变可优选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而其它型可选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以上是临床应用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案例,大家可以从中对照出写作的要点,如果需要其他论文写作素材,欢迎上随时查阅本网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