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硕士论文怎么写[写作必知]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论文写作指导 Instruction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355 论文编号:sb2022010814025142446 日期:2025-08-19 来源:硕博论文网
医学史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医学史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生物医学论文怎么写
生物医学论文怎么写
医学史论文范文参考一:二十世纪初的德国中医研究 ——以许宝德(Franz Hübotter,1881-1967)《中华医学》为例
本文以德国医生、汉学家、医学史家许宝德(Franz Hubotter,1881-1967)于1929年在德国莱比锡出版的重要著作《中华医学》(Die Chinesische Medizin zu Beginn des XX. Jahrhunderts und ihr historischer Entwicklungsgang)为中心,从历史背景、作者学术背景和个人经历、作品的内容结构和翻译策略几个方面,讨论二十世纪初德国的中医研究情况,以及它对之后中医研究的影响。本文首先综述了16世纪以来,欧洲文化区的中医研究情况。欧洲人对中国医学最初的了解,来自于去往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和东印度公司在东亚的职员回到欧洲后,带回的笔记之中。随着中欧交流的逐渐密切,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国医学疗法和中医典籍被片段性地翻译成了拉丁语、德语、法语等西方文字。最初这些来自遥远东方的医学知识被视作欧洲博物学或动植物学的一部分,到了十九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医生将书中读到的“中国医学”与新兴的科技在临床实践中结合,孕育出了有西方特色的“中国医学”,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电针灸”。由于临床的需要,许多关于针灸的中医典籍被翻译成西方文字,然而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才开始出现系统且详细介绍中国医学的西方书籍,许宝德的《中华医学》就是这样的先锋之作。以二十世纪初的社会环境为背景,本文介绍了《中华医学》的作者许宝德的西方医学学术背景和汉学学术背景,以及许宝德在东亚的经历,以此作为《中华医学》的成书背景,并简要介绍了《中华医学》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以及此书对后世的欧洲文化区中医研究的影响。本文从内容结构、内容形式两方面整体分析《中华医学》的成书特点,分析《中华医学》的写作特点、内容偏向,以及其中涉及的翻译问题。之后从翻译策略的角度,特别是对其中占有重要篇幅的《难经》翻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参考许宝德在其他作品中的观点,以及其他的德语《难经》翻译版本,以此为例讨论许宝德的翻译策略。根据译本分析的结果,整理许宝德在翻译和评述中医时的态度和观点,一方面将其放在二十世纪初的时代背景下,参照同时期关心中国的欧洲人群,试图分析许宝德翻译、研究和运用中医的独特思想,另一方面也从许宝德对中医的观点中,进一步提炼其对当下中医发展,以及当今世界医学模式革新的借鉴意义。最为一个医学史家,许宝德在研究了十几年的中国医学,阅读了大量的中医原始文献后,对中国医学的历史有了相对清楚的理解,他在这本《中华医学》在最后一章,用16页的篇幅叙述了他所理解的中国医学史,是最早系统介绍中国医学历史的西文文献。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二、欧洲文化区的中医研究
2.1 16-18世纪欧洲中医的研究
2.2 西方汉学时代以来的中医临床及翻译研究
三、许宝德简介
3.1 关于许宝德的研究
3.2 医学背景
3.3 汉学背景
3.4 东亚经历
四、《中华医学》简介
4.1 对研究成果的继承
4.2 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五、《中华医学》内容分析
5.1 内容结构——中西杂糅
5.2 内容形式——译述夹杂
5.3 翻译策略——以《难经》翻译为例
5.3.1 版本
5.3.2 前言
5.3.3 译本分析
(1) 直译
(2) 意译
(3) 医学术语(拉丁语)翻译
(4) 数字编码
(5) 汉字辅助翻译
Ⅰ. 汉字+音译
Ⅱ. 汉字+解释
Ⅲ. 汉字+音译+解释
(6) 错译误译
(7) 评论注释
六、《中华医学》中的中国医学史
6.1 巫医同源
6.2 周朝与秦汉医学
6.3 隋唐医学与佛教影响
6.4 宋朝医学与新儒学
6.5 金元医学与金元四大家
6.6 明清医学
七、结语
八、参考文献
[1]难经语译[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凌耀星, 2013
[2]难经校注[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凌耀星, 2013
[3]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欧洲近代化的影响[M].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孙锦泉, 2012
[4]中国针灸交流通鉴[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王宏才, 2012
[5]西方汉学十六讲[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张西平, 2011
[6]德国汉学[M]. 大象出版社 , (德)马汉茂(HelmutMartin)[等]主编, 2005
[7]朱子语类[M]. 中华书局 , (宋)黎靖德编, 1986 
8]近代美南浸信会在山东活动述论[D]. 毕晓莹.山东师范大学 2009
[9]近代基督教在山东的传教史研究(1860-1937)[D]. 于建波.山东大学 2009
[10]潍县乐道院研究[D]. 刘建兰.山东大学 2008 
生物医学论文怎么写
生物医学论文怎么写
医学史论文模板范例二:教会医疗事业与近代山东社会(1860-1937)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传教士获准进入中国内地传教,西方基督新教传教士纷纷开始大批进入山东传教。他们在山东巡回布道,建造教堂,开展宣教活动,医疗事业是他们活动的重点之一。这一方面是为了维护传教士及其家属自身的健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传教活动。基督新教医疗事业在山东发展较好,在全国而言也位居前列。山东教会医院、外国医生护士、受薪中国医生护士、医院病床等数量均名列前茅。基督新教差会在山东建立起了许多设备完善、规模较大的医院,如德县卫氏博济医院、平阴广仁医院、掖县梅铁医院、黄县怀麟医院等。山东各个新教差会还联合兴办了一所教会大学一一齐鲁大学,其医学院在全国享有极高声誉,为教会医疗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概言之,近代山东地区的教会医疗事业的活动主要包含三个主要方面,首先是教会医院与诊所的日常运营与管理,其次是教会医学校和护士学校的运行,第三是教会医院及医校的社会公益活动。三个方面互相关联,共同构成了近代山东地区的教会医疗事业的主要面貌,其中心任务就是宣传基督新教的信仰。这对山东地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西医科学在近代山东的传播,促进了民众个人卫生、公共卫生观念的转变,为山东、乃至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中国的卫生习惯和观念逐渐开始近代化,促进了近代山东地方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另一方面,这三个面向也不得不受到本地文化、环境的限制与影响,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适,与地方力量实行合作,以推进其医疗事业的发展。教会医疗事业与山东地方社会之间呈现出一种双向互动的博弈。而在博弈过程中,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整体的“地方社会”,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教会医疗事业”。各个教会之间、山东社会各个阶层、区域之间,都有其特殊的互动关系。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
第一章 背景与源起
一、基督教进入山东
二、山东社会之特殊性
三、基督教的医学传教策略
四、传教士的自身需求
第二章 山东教会医疗事业的产生、发展、转变(1860-1937)
一、山东教会医疗事业的肇始与初步发展
二、山东教会医疗事业的大发展时期(1901-1920)
三、山东教会医疗事业的转变(1920-1937)
第三章 山东教会医疗事业概览
一、美北长老会
二、美国公理会
三、循道公会
四、英国浸礼会
五、美南浸信会
六、英国圣公会
七、鲁东信义会
八、美以美会
九、其他教会
十、齐鲁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齐鲁医院
第四章 教会医疗事业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一、教会医院与诊所的日常运营与管理
二、教会医学校及护士学校
三、社会公益活动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1]在孔子家乡传教:圣公会在山东历史探析[J]. 胡卫清. 东岳论丛. 2016(01)
[2]诸城瑞华浸信会研究[J]. 王增强. 潍坊学院学报. 2014(01)
[3]齐鲁大学药学系教学概述[J]. 张天民. 食品与药品. 2012(09)
[4]珍藏典籍见证烟台毓璜顶医院当年盛况[J]. 丛玉梅. 山东档案. 2012(03)
[5]冲击与调适:义和团运动前后的英国浸礼会在山东传教事业[J]. 张德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6]泰安教会往事[J]. 田承军. 寻根. 2010(05)
[7]山东潍县乐道院与当地社会的变迁[J]. 刘建兰,刘汉波. 中国校外教育. 2010(08)
[8]齐鲁大学与近代山东医学教育[J]. 彭益军.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9]近代西洋医学传入烟台概述[J]. 杨华祥,田文,刘运祥,申维正,林有基. 中华医史杂志. 1995(02)
[10]潍坊地区西医的传入[J]. 陈军. 中华医史杂志. 1993 (01) 
医学史论文范文模板三:论第司·桑结嘉措与藏医学
第司①·桑结嘉措是清代藏族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少年得志,27岁便成为统领西藏政教大权的“第司”。他不论是在政治上的作为,还是在文化上的成就均被后人赞扬,称其为实至名归的大“班智达”。明末清初,西藏内部贵族势力与宗教团体结合的地方政权内乱不定,交替频繁;藏族地区政局在不断分化,不断地走向分散不统一的局势。此时,觊觎藏区广阔疆域的外来势力乘机慢慢渗入藏族社会当中,出现了由蒙藏联盟、政教合一的统治制度。因此,“甘丹颇章”政权建立不久,藏区内部动乱稍有平息,但与蒙古部族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的多事之秋,造就了第司嗓结嘉措这位纷乱中的栋梁之才。本文主要的落脚点在于第司·桑结嘉措执政以来,继承五世达赖喇嘛崇尚医学的传统,大力推动藏医学的发展,即分析阐述为什么第司·桑结作为一名世俗统治者对藏医学发展的亲力亲为?创办新型的“迦布日医学利众学院”、以及将藏医学的精髓通过唐卡艺术的表现等这样的思想境界及动力是什么?以及这些作为对藏医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通过第司·桑结嘉措对藏医药事业的作为,进一步揭示这一历史人物的伟大贡献。本文共分四章:绪论、阐述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等;第一章、清初西藏局势与蒙藏统治者的关系。通过概述藏族各教派之间的关系,以及格鲁派政教领袖与蒙古首领之间关系,对甘丹颇章初期的藏区政治局势做一交代;第二章、第司·桑结嘉措创建“迦布日医学利众学院”,具体分析建院时间、学院相关制度、学院的性质以及影响;第三章、阐述第司·桑结嘉措所著藏医学百科全书《四部医典·蓝琉璃》经典著作的学术价值;第四章、具体分析第司·桑结嘉措组织绘制藏医医学唐卡——“曼唐”形成时间、特点及价值;论文末尾为结语,全面概括总结第司·桑结嘉措对藏医学的贡献。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及预期目标
第一章 清初西藏局势与蒙藏统治者的关系
第一节 西藏统治者与蒙古汗王的关系
一、格鲁派上层统治者与固始汗
二、建立甘丹颇章地方政权
第二节 第司·桑结嘉措与蒙古汗王
一、第司·桑结嘉措出任第司
二、第司·桑结嘉措与拉藏汗的斗争
第二章 第司·桑结嘉措创建“迦布日医学利众学院”
第一节 甘丹颇章建立初期的藏医学
一、五世达赖喇嘛热衷于藏医学
二、五世达赖喇嘛大力发展藏医学
第二节 “迦布日”医学利众院
一、“迦布日”及“迦布日医学利众院”
二、“迦布日”医学利众院教学管理制度
三、“迦布日”医学利众学院的历史贡献
第三章 藏医百科全书《四部医典·蓝琉璃》
第一节 《四部医典》与《四部医典·蓝琉璃》
一、藏医学奠基之作《四部医典》
二、藏医学百科全书《四部医典·蓝琉璃》
第二节 《四部医典·蓝琉璃》的历史意义
一、完善了藏医理论
二、丰富和规范了藏药理论
第四章 第司·桑结嘉措组织绘制藏医唐卡——“曼唐”
第一节 医学史上的伟大创举——曼唐
一、医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二、藏医挂图“曼唐”的形成
第二节 “曼唐”的内容及价值
一、曼唐的价值
二、曼唐之医学内容趣味化
结语
参考文献
[1]藏传佛教对藏族医药学发展的作用与影响[J]. 史华,周瀚光. 中医药文化. 2014(05)
[2]藏医80幅曼唐的教学应用研究[J]. 扎西东主,官却南见,俞科贤,索南卓玛.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0(12)
[3]历代经典巨著对藏医药学兴起和发展的影响[J]. 才项仁增. 甘肃中医. 2009(07)
[4]藏族科学家德司·桑杰加措与药王山藏医学校[J]. 本考,卡毛吉. 中医教育. 2009(03)
[5]药王山医学利众院简史[J]. 土登次仁,端智,彭毛卓玛. 中国藏学. 2008(04)
[6]清代西藏藏医学的发展[J]. 虞农. 中国藏学. 2008(03)
[7]固始汗和格鲁派在西藏统治的建立和巩固[J]. 陈庆英. 中国藏学. 2008(01)
[8]论第司·桑杰嘉措之历史地位[J]. 康珠才让.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6)
[9]藏族科学家第巴·桑结嘉措的科学活动[J]. 唐泉,万映秋.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5(04)
[10]论和硕特在藏时期的甘丹颇章政权[J]. 罗布. 中国藏学. 2002(02)  
以上是医学史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硕士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78214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