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博士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多媒体教学博士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多媒体教学博士论文范文参考一:“农远工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研究 ——关注差生的教育公平
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自从实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就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2005年,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也全面启动,准备为农村中小学配备电视机、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教室、光盘等教学设备,基本满足农村8142万小学生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然而,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却没有出现教学水平的相应大幅提高。无论是在开展英语教学时间较长的城镇学校,还是刚起步的农村学校,都同样存在着小学英语教学效果不佳的事实。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相比其他学科,与城镇学校有着更明显的差距。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在于教学条件的改善,更在于师资水平的提高,教师能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多媒体教学。本研究依托何克抗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以下简称“跨越式试验”)中的子课题“‘农远工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研究”。在广州市番禺区的沙湾镇、市桥镇和石楼镇的农村小学开展研究。虽然已经国内外已经有人作了有关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但本研究在农村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本文研究的多媒体环境是中等技术水平的(如电脑加投影/电视,投影加公共机房),是我国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有较强的代表性和普适性。以往的绝大部分的研究则都关注高技术水平(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前瞻性强,但应用性较差。本文创新点如下:1.针对小学英语教学最重要的听说教学,以言语交际为核心,对听说交际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策略体系,包括听说交际教学语境创设策略和过程设计策略两部分。2.在实施听说交际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多媒体环境下很多课堂管理的因素影响了听说交际教学的效果。本文研究了与听说交际策略的实施有着密切关系的一部分课堂管理策略,配合听说交际教学策略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对于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出现的差生尝试进行差异教学,在农村学校进行试点,总结了农村地区小学实施差异教学的较详细的实施策略。发现只要教师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就可以组织相应差异教学,让大部分的差生得到提高。由以上3点可知,本文所研究的听说交际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和差异教学策略形成了一个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体系,对英语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具有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当然,对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的研究还处在不断的探索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研究中还存在不足。论文最后在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对本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反思,明确了后续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需进一步加强的问题。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现有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案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基于语觉的儿童语言发展理论
二.“主导—主体”教学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四.克拉申的监控模式
第三章 小学英语教学前端分析
一.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分析
三.小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特征分析
第四章 听说交际教学策略
一、听说交际教学的语境创设策略
二、听说交际教学过程设计策略
三、听说交际教学效果测试与量化分析
第五章 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一、座次布局策略
二、指令给予策略
三、教师提问策略
四、教师纠错策略
五、课堂维持和控制策略
六、课堂激励策略
七、课堂评价策略
八.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的效果分析
第六章 课堂差异教学策略
一、差异教学的特征
二、差异教学的实施
三、差异教学效果评测与分析
第七章 试验探索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一、试验探索的基本情况介绍
二、试验的保障措施
三、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1]儿童思维发展新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何克抗, 2007
[2]课堂掌控艺术[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蔡楠荣, 2006
[3]新编英语教学论[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鲁子问,王笃勤著, 2006
[4]多元智能与问题式学习[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美)RobinFogarty著, 2005
[5]教学框架[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美)CharlotteDanielson著, 2005
[6]学校中的多元智能[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美)MindyKornhaber,(美)EdwardFierros,(美)ShirleyVeenema著, 2005
[7]小学英语教学技能[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李含荣主编, 2005
[8]语觉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何克抗著, 2004
[9]多元智力再思考[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美)JoeL.Kincheloe主编, 2004
[10]信息技术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美)JudithHaymoreSandholtz等著, 2004

多媒体教学博士论文怎么写
多媒体教学博士论文模板范例二:动画情境下多媒体学习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主要探讨动画情境下两种类型的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与教学材料性质、教学内容设计方式、学习者个体特征和教师教学策略四个因素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同时,也以眼动行为分析技术来探讨不同作用条件下学习者观看动画多媒体时的差异,研究学习者眼动行为特征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方面研究的开展,解决动画多媒体是在何时何地发生什么样的过程来促使学习者产生良好学习效果这一核心问题。研究发现学习者动画多媒体学习效果的好坏是受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学习材料不同性质、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学习者个体特征和不同教学策略。围绕这些因素,通过系列实验研究发现:(1)学习材料性质和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但是不同知识属性学习材料和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存在显著的主效应。(2)在计算机环境下适合学习者采用的多媒体学习方式是动画+解说形式,它可以比图片+文字形式更容易且清晰地表征学习内容信息。(3)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方式和动画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对学习者学习效果之间则存在着交互作用,系统控制组织形式下的动画+解说多媒体形式学习效果最好。(4)不同空间认知能力水平和动画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对学习者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5)低空间认知能力水平的学习者适合采用动画+文字形式学习,而高空间认知能力水平的学习者则适合采用动画+解说形式。(6)动画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和不同教学策略形式对学习效果影响存在着交互作用,而且在不同的限定条件下有所不同。(7)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下的动画+解说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的学习效果较佳,在学习参与度方面合作讨论式教学策略下的动画+解说方式较佳。相关眼动行为数据结果也很好地吻合了上述系列实验研究的结论,这直接揭示了学习者在不同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下的注意力分配过程,揭示了学习者眼动行为特征和学习效果之间的紧密关系,也从视觉心理等更深层次揭示了学习者内部信息加工的特征和认知机制。通过将一般认知行为反应和眼动行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模式,能够将传统的多媒体学习研究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向前推进一大步。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综述
1 动画情境下多媒体学习的内涵
1.1 多媒体与多媒体学习
1.2 动画与动画情境
1.3 多媒体学习研究的历史发展
2 动画情境下多媒体学习的研究内容
2.1 多媒体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
2.2 多媒体元素自身不同设计属性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2.3 多媒体信息呈现与不同外在条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2.4 多媒体学习研究内容的评析
3 动画情境下多媒体学习的研究方法
3.1 实验室实验法
3.2 自然实验法
3.3 多媒体学习研究方法的评析
第二部分 总体研究设计
1 研究问题的提出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案
3 研究流程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研究一 学习材料性质与多媒体类型对学习效果和眼动行为的影响研究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研究二 内容设计形式与动画多媒体类型对学习效果与眼动行为的影响研究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研究三 空间认知能力与动画多媒体类型对学习效果与眼动行为的影响研究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研究四 教学策略与动画多媒体类型对学习效果影响的教育实验研究
1 研究目的与假设
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1 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的动画多媒体学习效果分析
2 动画多媒体学习过程的“双重情境性”
3 眼动分析方法在多媒体学习研究中的独特性
第五部分 总研究结论与不足
1 研究结论
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闪电的形成》多媒体学习材料
附录2:《闪电的形成》多媒体学习测试题及评分要点
附录3:《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多媒体学习测试题及评分要点
致谢
参考文献
[1]问题解决的研究范式及影响因素模型[J]. 周玉霞,李芳乐. 电化教育研究. 2011(05)
[2]教学设计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 谢幼如,王淑芳,董继燕. 电化教育研究. 2011(02)
[3]欧美地区多媒体学习研究的新进展[J]. 胡卫星,王健,宋菲菲. 电化教育研究. 2011(02)
[4]近十年我国教育电视学术论文的内容分析研究[J]. 杨方琦. 电化教育研究. 2011(02)
[5]美国教育电视研究现状与特点——基于ERIC近15年的文献研究[J]. 黄慕雄,刘广. 电化教育研究. 2010(10)
[6]多媒体学习中动画表征的信息设计[J]. 邢方,张林.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17)
[7]学习媒体效能的评价维度分析[J]. 闫志明. 电化教育研究. 2010(05)
[8]问题解决:涵义、过程与教学模式[J]. 袁维新,吴庆麟. 心理科学. 2010(01)
[9]文本结构和认知风格对超文本学习绩效的影响[J]. 裴学梅.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4)
[10]外在暗示线索对学习者在多媒体学习中自我调节学习过程的影响[J]. 刘儒德,徐娟. 应用心理学. 2009(02)

多媒体教学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多媒体教学博士论文范文模板三:网络多媒体形态下大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实证研究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教育领域,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势不可挡。但是,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常常遭到质疑。人们对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教师的角色的定位、网络形态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监控、其与学生学习成绩关联度等问题上存在较大的争议,支持与反对者各持己见,相关结论迫切需要实证研究的支持。本论文以大学英语课程中词汇学习为切入点,通过实证方法研究网络多媒体形态下,大学生与电子媒体的相互关系、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同的教与学模式对词汇学习的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为深入理解网络多媒体环境下教学与环境、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存在的不协调现象提供了思路,也为大学英语教学如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思考。本论文主要研究如下:我们首先调查了2003年与2013年十年间东南大学本科生电子媒体拥有率与网络使用情况的变化。对比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电子媒体拥有率、上网地点、上网原因、上网时长、上网目的、用网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少变化。这些变化表明,网络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同时也为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有效使用提供了有力的心理环境、学习环境和技术支持,并佐证了多媒体的发展是如何促成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的。论文还研究了基于注意假设和输出假设理论的计算机凸显功能对大学生词汇学习的影响。做出四个假设1.在即时后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时(Reaction Time)和正确率,利用计算机突显功能进行输入加强的一班在识词测试和填词测试(输出)是否好于其他班?2.一班和二班同时通过计算机给予输入注意加强,但完成不同的输出任务,任务类型是否影响测试结果?3.伴随输出活动,在实义词学习时,借助计算机增强注意强化如字体、颜色、方位凸显、频率以及教师指导是否起着关键的作用?4.没有输出活动,通过计算机增强注意强化如凸显、频率颜色以及教师指导是否有助于学生的词汇学习?研究以东南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年级的四个平行班作为被试,每班25名学生:分别采用增加输入注意和输出注意并重的方法(模式1);只采用增加输入注意的方法(模式2);只增加输出注意的方法(模式3);以及控制班(无注意与输出加强模式)。实验运用了两种测量方式对20个目标词汇进行测试,一是单词识别测试,二是单词填空测试,并根据学生词汇测试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来判断学生词汇学习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在正确率和反应时上,控制班与其他三个班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目标词汇的识别中,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利用凸显加强输入和输出的注意,对词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既有输入注意加强又有输出注意加强是提高学生输入性和产出性词汇学习的较好的方法。(2)模式1和模式2的差异显著(模式1反应时少于模式2,且正确率较高),证实了任务输出有利于促进词汇学习。在词汇识别测试中,除了学习者自身因素和输入特征之外,任务类型是语言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3)模式1和模式3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反应时P>0.05)(正确率P>0.05),证明在单词识别测试和填词测试中,任务输出、计算机文本强化、频率加强以及教师指导在实义词学习中作用不显著。(4)模式2和控制班的差异显著(P<0.05)说明没有输出活动,只有文本强化、高频率呈现的目标词以及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实义词的学习上可以取得明显的进步,进而促进词汇学习。该研究表明,基于注意假设和输出假设的计算机的凸显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注意机制,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论文最后实证研究了在网络多媒体形态下,多种教学和学习方式共存的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效益问题。实验做如下假设:1.网络多媒体辅助传统课堂教学是否可以获得最大的词汇学习效益?2.眼下盛行的PPT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词汇学习的作用有多大?3.在网络多媒体渐成常态的教学领域,传统教学是否还能与之相抗衡?4.网络环境下学习者自主学习效果如何?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5.网络形态下自主学习辅以协作学习及网络实时答疑对词汇学习的影响如何?有何启示?根据不同授课和学习模式将被试分为五个平行实验班,分别为"网络多媒体辅助传统课堂教学班"(实验1班)、"PPT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班"(实验2班)、"传统课堂教学班"(实验3班)、"自主学习辅以网上答疑班"(实验4班)以及"网络自主学习辅以协作学习与网络互动答疑班"(实验5班),并分别考察其词汇学习效果。研究发现:(1)实验1班的正确率最高,反应时较短,说明计算机网络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而产生的新的教学形式,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媒体形式的教学内容以及良好的交互性,为学习者提供了真实语言环境,从而能够有效地加强学习效果。(2)实验2班的成绩仅次于实验1班和实验3班,证明PPT课件凭借其信息传播快、内容含量多的优势,能适应现代教学所需,加之其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信息传输功能,对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确实起到促进作用,是建设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理想载体。(3)实验3班成绩好于实验2班,说明在我国现阶段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以语言知识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如词汇学习,传统授课模式仍有其独特的优势,对需要面对面情感投入的语言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模式。(4)实验4班的词汇成绩最差,说明在目前的大学英语学习中,自主学习辅以答疑模式并不适合大学外语学生的学习能力,其广泛使用应该给予有效的监控(5)实验5班的成绩好于实验4班,说明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监控是必要的和必须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本文的创新点:1)在理论上,运用了多种语言学理论、教学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及和心理学理论,论证在网络多媒体形态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及效果。2)在研究方法上,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以及各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用系统的方法来看待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特别是从整体的视角来论证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以及随之产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理清失调现象,提出优化策略。本论文研究范畴涉及与课堂教学诸多方面,研究方法具有鲜明的全面性特征。3)研究视角来自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在充分查阅中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其实施过程中的失调现象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并对网络多媒体形态下的教学模式的效果和改进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本研究在同类院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可以为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也有利于网络多媒体形态下的大学外语教学的生态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教育信息化与网络教学
1.1.1 教育信息化
1.1.2 网络教学
1.1.3 国外网络教学的发展现状
1.1.4 中国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
1.2 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
1.2.1 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主要特点
1.2.2 国外网络辅助多媒体教学的发展现状
1.2.3 国内网络辅助多媒体教学的发展现状
1.2.3.1 辅助多媒体教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1.2.3.2 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
1.2.3.3 多媒体外语教学现状
1.2.3.4 对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的评价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与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相关的文献综述
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派
2.1.1.1 桑代克的试误说
2.1.1.2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2.1.1.3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2.1.2 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观
2.2 认知学习理论
2.2.1 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
2.2.2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2.2.3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
2.3 建构主义理论
2.3.1 建构主义核心观点
2.3.2 建构主义学习观
2.3.3 建构主义教学观
2.3.4 建构主义知识观
2.3.5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2.3.6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2.4 自主学习理论
2.4.1 自主学习定义
2.4.2 自主学习特征
2.4.3 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2.5 人本主义
2.6 更多相关理论
2.6.1 输入假说
2.6.2 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
2.6.3 注意假设理论
2.6.4 Skehan的认知法
2.6.5 输入流技术
2.7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
2.8 网络多媒体辅助的外语教学设计
2.8.1 信息输入的多维化
2.8.2 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基本特征
2.8.3 个别化的学习环境
2.9 超媒体注释模型
2.10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对外语教学的认识重构
2.11 网络多媒体形态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第三章 2003与2013年本科生电子媒体及网络使用情况比较及对教学的启示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
3.1 研究背景
3.2 2003年东南大学学生电子媒体拥有率与网络使用调查
3.2.1 调查方法
3.2.2 数据分析
3.2.3 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与好恶分析
3.2.4 结论
3.3 2013年东南大学学生电子媒体拥有率与网络使用调查
3.3.1 调查背景
3.3.2 调查方法
3.3.3 问卷构成
3.4 数据分析
3.4.2 影响大学生上网的因素分析
3.4.3 开放式问题分析
3.5 讨论
3.6 2003年-2013年大学生媒体与网络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3.6.1 受试差异(年级,年龄,专业,性别)
3.6.2 测试维度及实验结果异同
3.7 对比研究的意义及启示
第四章 基于注意假设与输出假设理论的计算机凸显功能对大学生词汇学习的影响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问题的提出
4.3 理论基础
4.3.1 Krashen的输入假说
4.3.2 Swain的输出假说
4.3.3 信息加工和加工层次理论
4.3.4 Skehan信息加工过程模式
4.3.5 Gass的二语习得模型
4.4 实验方法
4.4.1 实验设计
4.4.2 研究对象
4.4.3 实验材料
4.4.3.1 实验文本
4.4.3.2 目标词汇
4.4.3.3 任务类型
4.5 实验工具
4.5.1 词汇测试
4.5.2 单词识别测试
4.5.3 填词测试
4.5.4 实验步骤
4.6 数据收集
4.7 数据分析
4.7.1 前测结果
4.7.2 单词识别测试的结果与讨论
4.7.2.1 单词识别测试的结果
4.7.2.2 单词识别测试结果讨论
4.7.2.3 单词识别测试结果的结论
4.7.3 填词测试的结果与讨论
4.7.3.1 填词测试的结果
4.7.3.2 填词测试结果的讨论
4.7.3.3 填词测试结果的结论
4.8 实验结论
第五章 网络多媒体形态下教与学模式对词汇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问题的提出
5.3 研究内容
5.4 研究假设
5.4.1 实验对象
5.4.2 实验材料
5.5 实验设计与测试程序
5.5.1 设计原则
5.5.2 课程设计
5.5.2.1 实验一班—网络多媒体辅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班
5.5.2.2 实验二班—PPT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班
5.5.2.3 实验三班—传统课堂教学班
5.5.2.4 实验四班—网络自主学习辅以网上答疑班
5.5.2.5 实验五班—网络自主学习辅以协作学习及网上互动答疑班
5.6 东南大学"课程中心"
5.6.1 课程中心的功能
5.6.2 课程中心的作用
5.6.3 测试程序
5.6.3.1 词汇选择
5.6.3.2 测试软件
5.6.3.3 测试流程
5.7 讨论与分析
5.7.1 基本情况分析
5.7.1.1 实验一班
5.7.1.2 实验二班
5.7.1.3 实验三班
5.7.1.4 实验四班
5.7.1.5 实验五班
5.8 各相关维度分析
5.8.1 多因素方差分析—正确题数
5.8.2 多因素方差分析—反应时
5.8.3 多重比较(SNK)—正确题数
5.8.4 多重比较(SNK)—反应时
5.9 结论与建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的创新点
6.3 研究的局限性
6.4 研究启示
6.5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校对报告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奖励
第三章 附录
第四章 附录
第五章 附录
参考文献
[1]高校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研究[J]. 吴燕,严长远. 职业. 2015(09)
[2]输出与相关输入对“注意”和语言习得的作用——一项基于翻译活动的个案研究[J]. 耿华,王伟,陆美慧. 外语界. 2015(01)
[3]多媒体教学中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探析[J]. 郝晓玲. 新西部(理论版). 2014(24)
[4]输入、输出与视觉强化对大学生英语程式短语学习的影响[J]. 魏梅.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01)
[5]在线教育:二百年来最重要的教育技术[J]. 安东尼奥·里卡拉多,李·戈梅斯,戈尔登·科斯莫斯. 科技创业. 2012(12)
[6]关于大学生新闻关注状况的调查研究[J]. 刘龙启,刘蕴晗,麻辉凯,李孟筑. 文教资料. 2012(21)
[7]口语和笔语输出任务对二语词汇习得影响的分析[J]. 陈艳君. 中国林业教育. 2012(04)
[8]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框架下语言知识构建机制研究[J]. 梁爱民.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9]词汇层面双语控制的工作记忆效应[J]. 蔡任栋,董燕萍. 当代外语研究. 2012(04)
[10]不同语言输出方式对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J]. 连秀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以上是多媒体教学博士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