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博士论文怎么写[学姐解疑]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论文写作指导 Instruction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610 论文编号:sb2022010915313142538 日期:2024-07-0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水利水电工程博士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水利水电工程博士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水利水电工程博士论文范文参考一:水利水电工程坝基灌浆统一模型与分析理论及应用
灌浆作为大坝坝基加固的重要手段,其不仅可以改善坝基的性能,提高坝基的整体性,并能有效的降低坝基的渗透性,是解决坝基渗透稳定、不均匀沉降和深层抗滑稳定等问题的重要工程措施。然而目前的坝基灌浆工程面临着灌浆孔的地质条件难以预测、灌浆施工过程难以控制、施工工艺复杂、海量的灌浆数据如何及时有效整理、灌浆效果如何全面的评价以及缺乏一个综合管理平台等关键性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目前灌浆工程的挑战,本文就上述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取得了以下创新性研究成果:(1)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灌浆统一模型数学模型和建模理论与方法针对灌浆工程对灌浆孔地质信息认识不足的问题以及目前的三维建模研究成果并不能真正应用到实际灌浆工程中的现状;本文结合灌浆工程的特点,提出了灌浆统一模型数学模型,并依据各类模型建模方法所需原始数据的类型,对数据源进行了有效的分类分析,最终实现各类数据源的有效解析和空间三维耦合;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灌浆工程多尺度建模理论和方法,分别建立了大尺度地质体模型、中尺度灌浆孔模型、小尺度裂隙模型和灌浆辅助建筑物模型,通过数学模型中的耦合算子,有效的表达了各类模型的三维空间耦合关系,从而为基于灌浆统一模型的灌浆孔地质条件预测等分析控制方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2)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数据实时采集与监控分析方法针对实际灌浆工程施工过程难以控制的问题以及目前的实时控制方法只限于施工现场,其难以满足实际工程对施工过程远程实时监控的需求;本文从灌浆工程施工过程的数据采集、监控和动态整理的角度出发,建立了灌浆施工数据实时采集与集成方法、灌浆施工实时监控与报警方法和灌浆数据动态整理与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灌浆施工过程监测网络组建技术、Web环境下文件接口上传及unity插件技术、灌浆报警类型及判定标准分析方法、灌浆报警分析模型和灌浆数据动态整理与分析技术。上述方法的实现有效地保证灌浆工程师对整个灌浆施工过程的远程监控、实时地获取灌浆异常报警信息,而且可以及时地掌握各施工单元的灌浆成果数据,从而保证了整个灌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3)基于灌浆统一模型及实时监控技术的分析方法研究由于灌浆工程为地下隐蔽工程,所以对灌浆孔地质条件的准确预测对灌浆分析控制十分重要;然而目前的分析方法只是结合二维地质剖面对灌浆孔的地质信息进行分析,其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这些方法并没有与实时的灌浆数据相结合进行分析,这也限制了这些方法在实际工程的应用。本文结合灌浆统一模型与实时监控技术,通过耦合灌浆数据、三维地质模型和灌浆孔模型,实现了对灌浆孔地质条件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灌浆工程复杂地质信息预报分析方法、灌浆工程岩体抬动控制分析方法、灌浆工程灌浆参数可视化分析方法、灌浆工程岩体可灌性分析方法以及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单位注灰量预测分析方法;上述分析方法有效地降低了灌浆工程对地质条件认识的盲目性,减少了实际灌浆工程的抬动发生,为灌浆工程师优化灌浆孔的布置,调整灌浆孔的施工工艺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从而也保证了整个灌浆工程的质量。(4)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灌浆效果评价模型研究目前实际灌浆工程的帷幕灌浆效果评价方法,是将检查孔的压水试验透水率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然而灌浆是否有效地对岩体的裂隙进行了填充以及岩体的完整性是否通过灌浆得到了提高,目前的评价方法并没有体现;这将给工程蓄水后坝基渗控问题带来很大的隐患。因此,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灌浆效果评价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压水试验透水率、裂隙的水泥填充率、岩体的RQD值等三个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灌浆效果评价模型。比较传统的压水试验单因素评价方法,本文建立的模型综合反映了灌后岩体的透水性、裂隙的水泥填充情况以及岩体的完整性,其评价结果更为全面合理,也为后续灌浆施工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5)建立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实时监控与灌浆统一模型分析系统针对灌浆工程缺乏一个包含各阶段信息的三维综合管理平台以及目前的系统多为二维角度的分析整理,并且其主要是灌浆施工阶段信息集成,对于地质信息、设计信息、灌后检查信息以及材料核销等信息综合集成鲜有研究的现状,本文结合实际灌浆工程的需要和实时监控与灌浆统一模型理论和方法,采用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自主研发了基于B/S结构的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实时监控与灌浆统一模型分析系统,系统从三维的角度为工程管理人员提供了灌浆各阶段控制分析平台。以我国西南金沙江下游某水电站为例,将上述的研究成果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系统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实践表明本文的研究的内容,有效地保证灌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对整个工程的长期渗控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地质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1.2.2 水利水电工程坝基灌浆分析研究现状
1.2.3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水利水电工程坝基灌浆统一模型的数学模型及建模理论与方法
2.1 灌浆统一模型数学模型的建立
2.2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统一模型数据源及可视化集成分析
2.2.1 数据来源分析与分类方法研究
2.2.2 灌浆统一模型数据耦合集成与可视化原理
2.3 水利水电工程坝基灌浆统一模型多尺度建模理论和方法
2.3.1 大尺度确定性结构面多重地质体三维建模理论方法
2.3.2 中尺度灌浆孔三维建模理论方法
2.3.3 小尺度裂隙结构面三维建模理论方法
2.3.4 灌浆辅助建筑物建模
2.4 水利水电工程坝基灌浆统一模型的建立
2.4.1 统一模型的建立
2.4.2 基于灌浆统一模型的分析方法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利水电工程坝基灌浆施工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方法
3.1 内容概述
3.2 灌浆施工数据实时采集与集成方法
3.2.1 灌浆施工过程监测网络组建技术
3.2.2 Web 环境下文件接口上传及 unity 插件技术
3.3 灌浆施工实时监控与报警方法
3.3.1 灌浆参数实时监控方法
3.3.2 灌浆施工报警方法
3.4 灌浆数据动态整理与分析方法
3.4.1 灌浆数据动态整理与分析的必要性
3.4.2 灌浆数据动态整理与分析的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灌浆统一模型及实时监控技术的分析方法
4.1 灌浆工程复杂地质信息预报分析方法
4.1.1 复杂地质信息预测分析算法
4.1.2 灌浆工程地质信息可视化方法
4.2 灌浆工程抬动分析控制方法
4.2.1 抬动分析控制模型
4.2.2 灌浆抬动控制可视化方法
4.3 灌浆工程灌浆参数可视化分析方法
4.3.1 灌浆参数区间分级及分析方法
4.3.2 灌浆参数可视化分析
4.4 灌浆工程岩体可灌性分析与方法
4.4.1 基于透水性的岩体分类方法
4.4.2 岩体可灌性分析方法
4.5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灌浆工程单位注灰量预测方法
4.5.1 遗传神经网络方法
4.5.2 遗传神经网络在灌浆工程单位注灰量预测中的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灌浆效果评价模型
5.1 灌浆效果评价模型的建立
5.1.1 确立评价因素和评价集
5.1.2 构造评价矩阵
5.1.3 评价指标的权系数向量
5.1.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1.5 确定模糊合成算子
5.1.6 决策判断
5.2 灌浆效果评价模型的求解与计算分析
5.2.1 求解流程
5.2.2 边界条件及计算结果
5.2.3 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实时监控与统一模型分析系统
6.1 系统需求分析
6.2 系统设计
6.2.1 系统的总体设计
6.2.2 系统设计原则
6.2.3 系统的功能设计
6.2.4 系统数据库和系统界面设计
6.3 系统功能的实现
6.3.1 数据的采集与导入模块
6.3.2 实时数据监控模块
6.3.3 灌浆设计信息模块
6.3.4 灌浆成果分析模块
6.3.5 灌后检查分析模块
6.3.6 灌浆统一模型分析模块
6.3.7 材料核销
6.3.8 成果共享
6.3.9 进度报告
6.3.10 系统管理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程应用
7.1 工程概况
7.1.1 工程地质概况
7.1.2 工程灌浆概况
7.2 灌浆统一模型
7.2.1 大尺度确定性结构面多重地质体三维模拟
7.2.2 中尺度灌浆模型三维模拟
7.2.3 小尺度裂隙结构面三维模拟
7.2.4 大、中、小尺度三维耦合模型
7.3 灌浆分析控制方法分析成果
7.3.1 施工过程实时监控与报警分析
7.3.2 灌浆信息动态整理与分析处理
7.3.3 灌浆工程复杂地质信息预测成果
7.3.4 灌浆工程抬动预测及施工方案优化
7.3.5 灌浆参数可视化分析成果
7.3.6 岩层可灌性分析成果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1]基于B/S结构的灌浆数字化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饶小康,王晖.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3(02)
[2]堤坝帷幕灌浆效果评价[J]. 李维朝,梁铎,蔡红,房彦梅.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2(03)
[3]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坝基灌浆工程可视化分析[J]. 闫福根,缪正建,李明超,钟登华. 岩土工程学报. 2012(03)
[4]德泽水库大坝趾板帷幕灌浆异常情况处理[J]. 史顺华,王世华,蒋俊杰. 人民长江. 2012(04)
[5]大坝安全与安全管理若干重大问题及其对策[J]. 钮新强. 人民长江. 2011(12)
[6]TETON水库土石坝破坏机理分析[J]. 曾锃,党发宁,黄荣卫,王秋杰,王学武,覃源. 人民黄河. 2010(12)
[7]大型水电工程渗流分析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J]. 陈益峰,周创兵,胡冉,李典庆,荣冠. 岩土工程学报. 2010(09)
[8]节理裂隙岩体注浆渗透模型分析[J]. 许万忠,潘进兵,周治平,孙绍飞. 中国铁道科学. 2010(03)
[9]水利水电工程中灌浆施工的过程控制[J]. 霍鉴强.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0(01)
[10]基于钻孔数据的矿山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过程研究[J]. 向中林,王妍,王润怀,刘玉芳,刘顺喜. 地质与勘探. 2009(01)
水利水电工程博士论文怎么写
水利水电工程博士论文怎么写
水利水电工程博士论文模板范例二: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研究及应用
水利水电行业发展至今,在水利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1)信息在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流失严重;(2)工程项目设计效率低;(3)信息共享管理水平低;(4)信息的使用与表达没有有效地反馈工程。本文在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特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旨在建立适用于水利水电行业的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及其实施框架,针对信息模型的建立、共享管理和使用等三个核心环节的实施过程进行研究,构建起以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为核心的信息集成与存储、信息模型协同设计、信息模型共享管理和交互转换、以及信息模型使用与反馈的理论方法体系。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并取得一些成果:(1)构建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建立的理论方法体系,开发了基于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的协同设计平台提出以专业信息模型、专业信息模型子模型以及构件信息模型为核心的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信息的分类、编码理论及存储方法,以实现信息在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多维度的集成;提出基于参数化特征建模、构件库以及模型模版库的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几何数据的快速建立方法;研究了云平台下以水利水电行业协同工作组织结构和协同设计工作流程为核心的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协同设计理论。基于上述研究,构建起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建立的理论方法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服务于设计单位、基于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的协同设计平台。(2)探讨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共享管理的实施方法,开发了水利水电工程协作共享平台探讨以模型信息共享管理和信息模型交互、转换为核心的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共享管理的实施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现有商业协同办公软件的开发,研发了服务于水利水电工程各参与方、以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为核心的协作共享平台。(3)探讨以动态安全信息模型为核心的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使用与反馈的实施方法①提出基于实测信息和贝叶斯修正技术的动态施工进度修正预测方法,和动态施工进度状态向设计信息模型的动态映射方法,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动态施工进度信息模型的建立。②研究建立监测仪器参数化构件库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及岩体安全监测量的时序分析预测模型,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动态安全监测信息模型的建立。③研究建立施工状态(包括施工进度状态和施工条件)与数值仿真分析模型之间的动态映射关系,进而提出结构安全动态仿真方法,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动态结构安全数值仿真信息模型的建立。④基于动态结构安全数值仿真信息模型,运用三维动态可视化开发技术,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安全与施工进度状态耦合动态可视化方法,将工程动态施工进度面貌及其对应的结构安全状态以动态结构安全数值仿真信息模型为载体进行连续、动态三维可视化展示,反馈指导施工。(4)建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三维全尺度结构安全与进度耦合动态仿真及可视化方法,开发了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结构安全与进度耦合动态仿真及可视化系统将动态安全信息模型理论应用于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过程,提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三维全尺度结构安全与进度耦合动态仿真及可视化方法,并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平台和动态可视化技术,开发了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结构安全与进度耦合动态仿真及可视化系统。工程实例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方便地为决策者提供拟定施工方案下坝段群全过程结构安全与进度状态和信息的动态、连续变化以及安全控制指标信息的可视化跟踪分析,为全面把控坝段群施工过程的结构安全和进度提供数据支持。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信息模型建立研究现状
1.2.2 信息模型共享管理研究现状
1.2.3 信息模型使用研究现状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的建立
2.1 引言
2.2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及其实施框架
2.2.1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
2.2.2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各阶段实施子模型
2.2.3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实施框架
2.3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信息分类存储
2.3.1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信息分类、编码
2.3.2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信息存储
2.4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几何数据的建立
2.4.1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快速建模方法
2.4.2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协同设计
2.5 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平台开发
2.5.1 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平台总体设计
2.5.2 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平台各模块功能开发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的共享管理
3.1 引言
3.2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共享管理关键技术
3.2.1 分布式文件系统存储及云存储
3.2.2 信息权限访问
3.2.3 信息版本控制
3.2.4 信息检索
3.2.5 工作流与审批
3.2.6 信息历史记录
3.3 多种设计软件平台信息模型信息交互技术
3.3.1 参数化模型信息交互技术
3.3.2 非参数化模型信息交互技术
3.4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 CAD/CAE 信息转换技术
3.4.1 数据转换接口实现步骤
3.4.2 整体三维模型剖切
3.4.3 网格单元重构
3.4.4 有限元数值仿真计算模型生成
3.5 水利水电工程信息模型 CAD/GIS 信息转换技术
3.6 水利水电工程协作共享平台开发
3.6.1 水利水电工程协作共享平台总体设计
3.6.2 水利水电工程协作共享平台各模块功能开发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利水电工程动态安全信息模型—信息模型使用
4.1 引言
4.2 水利水电工程动态安全信息模型构成
4.3 水利水电工程动态施工进度信息模型建立
4.3.1 施工进度动态预测方法
4.3.2 基于实测信息的动态施工进度修正预测方法
4.3.3 动态施工进度信息模型的建立
4.4 水利水电工程动态安全监测信息模型建立
4.4.1 监测仪器模型的可视化表达
4.4.2 监测仪器显示进度的确定
4.4.3 安全监测数据预测曲线的确定
4.5 基于施工状态动态映射的动态结构安全数值仿真信息模型建立
4.5.1 动态结构安全数值仿真信息模型的建立原理
4.5.2 模拟计划施工状态的动态结构安全数值仿真信息模型的建立
4.5.3 模拟实际施工状态的动态结构安全数值仿真信息模型的建立
4.6 基于动态数值仿真信息模型的结构安全与进度耦合动态可视化
4.6.1 数值仿真分析结果的提取与存储
4.6.2 基于可视化开发工具的结构安全与进度耦合动态可视化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RCC 重力坝全尺度结构安全与进度耦合动态仿真
5.1 引言
5.2 RCC 重力坝施工状态与数值仿真模型之间的动态映射
5.2.1 动态映射中的元素
5.2.2 RCC 重力坝施工进度状态动态映射
5.2.3 RCC 重力坝施工条件的动态映射
5.3 三维全尺度结构安全与进度耦合动态仿真及可视化系统开发
5.3.1 系统主要功能
5.3.2 系统功能实现
5.4 工程实例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1]基于边缘优先和空间冲突的拱坝浇筑仿真研究[J]. 吴斌平,任炳昱,钟登华. 系统仿真学报. 2013(07)
[2]云计算及云存储的技术应用[J]. 魏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13)
[3]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结构安全与进度耦合实时仿真[J]. 撒文奇,张社荣,杜成波,王高辉.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3(01)
[4]隧道施工4D可视化监测系统的开发[J]. 王国欣,马荣全,肖龙鸽. 隧道建设. 2012(06)
[5]几种常见信息认证方式的比较[J]. 肖广娣,凌云. 硅谷. 2012(23)
[6]基于VTK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可视化[J]. 尹小刚,师广山,黄佳. 西北水电. 2012(05)
[7]BIM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可视化仿真中的应用[J]. 苗倩. 水电能源科学. 2012(10)
[8]云存储及其分布式文件系统研究[J]. 邓见光,潘晓衡,袁华强.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2(05)
[9]基于VTK人体肺部的三维重建[J]. 贾艳丽,武力.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2(07)
[10]BIM技术在数字城市三维建模中的应用研究[J]. 李德超,张瑞芝.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2(01)
水利水电工程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水利水电工程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水利水电工程博士论文范文模板三: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研究 ——基于GZ省实践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征地和移民安置补偿制度实践中诞生的诸多新的政策、机制工具之一。所谓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是指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用(淹没)耕地,以水利水电工程征地前被征用(淹没)土地年亩产值或主要农产品(如水稻或小麦等主粮)的产量为基础,换算成当地等值的主粮实物或现金形式以长期逐年兑付方式补偿给失地移民,补偿期限与工程项目运行的寿命同期。发端于工程建设耕地资源紧缺、人地矛盾突出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其实践旨在化解移民安置难题,解决移民长远生计。该机制也是对移民后期扶持的一个长期机制。该机制近年来不断获得项目所在地移民、政府、项目法人等各方认可,广泛推行,是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安置区社会实现长期安稳和谐、生态恢复的一块新基石。近年来,与该机制直接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等问题倍受关注,也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成果大多局限于选择关注其某一个方面要素或某一个问题的某些要素,缺乏全要素或主要要素的系统性、整体性研究。本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补偿制度的实践实例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调查剖析,试图对现行移民安置补偿制度框架外的移民长期补偿机制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研究,进行再认识和诠释。全文以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系统、结构、功能、矛盾、信息、监管和运行保障机制等主体要素为分析框架,共由六章组成。第一章绪论,着重概述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及移民安置制度系统的演进历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实践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情况,以及本文研究的意义、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补偿制度的辩证思考,在阐释移民安置补偿目的、意义的基础上,着重辩证考察分析水利水电工程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制度实践的现状与困境,对移民安置补偿功能作用进行再分析。第三章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理性分析,辩证考察水利水电工程内在结构性关系,描述工程内部结构性矛盾的各个要素是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简述创新的移民安置补偿方式——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实践对工程结构各个要素的作用和影响。第四章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蕴涵的科学发展理念,深入论述水利水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所蕴涵、所实践、所体现的科学发展理念,即以人为本是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价值目标、统筹兼顾是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根本方法、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基本追求等。第五章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完善与优化,根据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提出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完善优化的基本原则、完善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必要维度和优化移民长期补偿方案的重要路径等。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旨在归纳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及其发展规律,对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实践的未来作用、目标效应作出基本的预测性结论,提出相关展望和热情期盼。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视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五大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与方法,从义利、扶贫、生态等维度出发,系统研究分析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范围涵盖移民长期补偿机制涉及的主要方面和相关深层次因素,如法律法规政策机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以及具体补偿标准调整机制、保障机制、决策协调机制、规范执行机制及监督管理机制等,从而突破了其他现有研究成果的局限。进而以理论成果为依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为指向,深入探讨如何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木桶中不协调、不健全的主要短板补齐补全,提出了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现实方案完善与优化的原则与对策。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及其特点
1.1.2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补偿制度演变
1.1.3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初步实践与探索
1.2 研究文献综述
1.2.1 传统移民安置补偿方式研究文献综述
1.2.2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与主要观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水利水电工程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制度的辩证思考
2.1 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制度演进的思考
2.1.1 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实践的初步考察
2.1.2 移民安置工作的基本认识
2.2 如何看待传统移民安置补偿
2.2.1 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实践成效辨析
2.2.2 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困境探讨
2.2.3 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困境成因分析
2.3 破解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困境的思考
2.3.1 有土安置补偿的内在矛盾
2.3.2 可能的方案:长期补偿机制加多样化移民安置
第3章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理性分析
3.1 水利水电工程矛盾和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再认识
3.1.1 如何看待和处理水利水电工程与移民之间的关系
3.1.2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实践梗概
3.1.3 怎样看待移民长期补偿机制
3.1.4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实践的宏观政策环境因素
3.1.5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实践的地理环境因素
3.2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计列模式
3.2.1 长期补偿实物补偿标准参照模式
3.2.2 长期补偿耕地指标分解计列模式
3.3 移民长期补偿三维保障机制
3.3.1 风险保障金机制
3.3.2 劳动力就业培训机制
3.3.3 常态化管理机制
3.4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取得的效应
3.4.1 破解生产安置土地等束缚
3.4.2 保障移民长远生计,促进就业多样化
3.4.3 减少工程初期投资成本
3.4.4 淡化工程征地补偿同地不同价矛盾
3.4.5 维护库区和安置区社会稳定
3.5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面临的风险因素
3.5.1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内生风险
3.5.2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外部风险
第4章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蕴涵的科学发展理念
4.1 长期补偿机制:科学发展观在移民安置中的体现
4.1.1 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认识
4.1.2 科学发展观在移民长期补偿机制中的基本要求:生态正义
4.2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价值维度:以人为本
4.2.1 移民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
4.2.2 移民安置的价值回归
4.2.3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价值目标
4.3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4.3.1 统筹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
4.3.2 统筹多种安置补偿方式
4.3.3 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4.3.4 兼顾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
4.4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基本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4.4.1 追求移民可持续发展
4.4.2 追求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4.4.3 追求库区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5章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完善与优化
5.1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完善与优化的基本原则
5.1.1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实践中的矛盾与“短板”
5.1.2 完善与优化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必须坚持的原则
5.2 完善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四个维度
5.2.1 完善移民长期补偿的法律法规机制
5.2.2 完善移民长期补偿的保障机制
5.2.3 完善移民长期补偿的协调机制
5.2.4 完善移民长期补偿的方案编制机制
5.3 优化移民长期补偿机制方案的六大路径
5.3.1 优化方案编制的内容结构
5.3.2 优化移民长期补偿的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
5.3.3 建立并优化互联网+移民长期补偿机制
5.3.4 优化移民长期补偿方案的实践运作机制
5.3.5 优化移民长期补偿资金链常态化管理机制
5.3.6 优化移民长期补偿的监管机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伦理问题探究[J]. 罗用能.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4(02)
[2]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主题变迁[J]. 罗用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水库移民安置政策研究[J]. 罗用能. 贵州社会科学. 2013(12)
[4]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关系及启示——基于法社会学的视角[J]. 刘立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5]社会学视角的社会管理研究[J]. 谭明方.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6]后社会学:探索与反思[J]. 谢立中. 社会学研究. 2012(01)
[7]风险社会视阈下的中国当代工程伦理研究[J]. 安鹏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8]论“传统”的现代性变迁——一种社会学视野[J]. 郑杭生. 学习与实践. 2012(01)
[9]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非制度化生存的社会学分析[J]. 孟宪平.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2(01)
[10]社会学实证研究的基石——读《社会学方法的准则》[J]. 孙运宏. 经济研究导刊. 2012(01)
以上是水利水电工程博士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博士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