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格式「写作必知」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参考文献 Refernce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722 论文编号:sb2021112515215240144 日期:2021-12-17 来源:硕博论文网
法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格式怎么写?本文以会议论文为例,为大家列举80例论文的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好论文。
法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格式怎么写?
法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格式怎么写?
参考文献的格式案例一: 个人信息的私法保护研究
[1]论网络环境下人格权的保护[J]. 王利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2]人格权法的发展与完善——以人格尊严的保护为视角[J]. 王利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2(04)
[3]我国民法典总则编私权客体制度的立法设计[J]. 李建华,王国柱.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3)
[4]论我国民法典私权保护对象的扩展——从“民事权利”到“私法权益”[J]. 李建华,王国柱.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03)
[5]人格权法制定中的几个问题[J]. 王利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6]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J]. 王利明.  法学家. 2012(01)
[7]再论人格权的独立成编[J]. 王利明.  法商研究. 2012(01)
[8]微博视角下的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J]. 李晶.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1(02)
[9]如何认定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节严重[J]. 罗灿.  人民司法. 2011(02)
[10]论民事权益——民法保护对象的立法和司法双重确认[J]. 李建华,王国柱.  法学杂志. 2011(01)
[11]论作为抽象人格权的自我决定权[J]. 杨立新,刘召成.  学海. 2010(05)
[12]《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益[J]. 葛云松.  中国法学. 2010(03)
[13]中国侵权责任法大小搭配的侵权责任一般条款[J]. 杨立新.  法学杂志. 2010(03)
[14]侵权责任法立法的利益衡量[J]. 张新宝.  中国法学. 2009(04)
[15]制定侵权责任法的学理分析——侵权行为之债立法模式的借鉴与变革[J]. 魏振瀛.  法学家. 2009(01)
[16]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上)[J]. 王泽鉴.  比较法研究. 2008(06)
[17]论赔礼道歉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J]. 付翠英.  河北法学. 2008(04)
[18]隐私权内容探讨[J]. 王利明.  浙江社会科学. 2007(03)
[19]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和平衡[J]. 张军.  法学评论. 2007(01)
[20]从人格利益到人格要素——人格权法律关系客体之界定[J]. 马骏驹.  河北法学. 2006(10)
[21]论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J]. 王巍,张军建.  湖南社会科学. 2006(01)
[22]在权利与法益之间——对侵权行为客体的解读[J]. 曹险峰.  当代法学. 2005(05)
[2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示范法草案学者建议稿[J]. 齐爱民.  河北法学. 2005(06)
[24]论我国新闻自由的法律保障——发展权视角的思考[J]. 汪习根,李纬娜.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4(05)
[25]从利益到权利——以正义为中介与内核[J]. 彭诚信.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05)
[26]私权、知识产权与物权的权利限制[J]. 郑成思.  法学. 2004(09)
[27]中国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困境[J]. 谢海定.  法学研究. 2004(02)
[28]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的主体及其法律保护[J]. 马岭.  当代法学. 2004(01)
[29]论法律利益[J]. 周旺生.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4(02)
[30]新闻自由权侵犯隐私权的法理评析[J]. 叶红耘.  法学. 2004(03)
[31]人格权法的内部体系[J]. 张新宝.  法学论坛. 2003(06)
[32]论人格权请求权[J]. 杨立新,袁雪石.  法学研究. 2003(06)
[33]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J]. 张新宝.  法学研究. 2001(04)
[34]试论个人数据与相关的法律关系[J]. 汤擎.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0(05)
[35]权利的代价——权利限制的根据、方式、宗旨和原则[J]. 汪太贤.  学习与探索. 2000(04)
[36]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J]. 梁普明.  浙江统计. 2000(03)
[37]思想自由、表达自由与行为自由的法律界限[J]. 李道军.  社会科学研究. 1999(04)
[38]隐私的本质与隐私权的概念[J]. 梁慧星,廖新仲.  人民司法. 2003 (04)
法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格式范例
法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格式范例
参考文献的格式案例二: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1]环境诉讼初探——有没有环境诉讼?[J]. 吕忠梅.  环境资源法论丛. 2003(00)
[2]无诉讼即无宪政[J]. 江国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2(01)
[3]美国联邦环境法的公民诉讼制度[J]. 巫玉芳.  现代法学. 2001(06)
[4]论环境权的法律属性[J]. 朱谦.  中国法学. 2001(03)
[5]独立的司法与可诉的法[J]. 谢晖.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01)
[6]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 卢新德.  当代亚太. 1998(01)
[7]论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上)[J]. 蔡守秋.  法学评论. 1997(01)
[8]日本的环境权理论和制度[J]. 杜钢建.  中国法学. 1994(06)
参考文献的格式案例三: 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
[1]环境诉讼初探——有没有环境诉讼?[J]. 吕忠梅.  环境资源法论丛. 2003(00)
[2]无诉讼即无宪政[J]. 江国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2(01)
[3]美国联邦环境法的公民诉讼制度[J]. 巫玉芳.  现代法学. 2001(06)
[4]论环境权的法律属性[J]. 朱谦.  中国法学. 2001(03)
[5]独立的司法与可诉的法[J]. 谢晖.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01)
[6]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 卢新德.  当代亚太. 1998(01)
[7]论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上)[J]. 蔡守秋.  法学评论. 1997(01)
[8]日本的环境权理论和制度[J]. 杜钢建.  中国法学. 1994(06)
[1]谈大学学科布局[J]. 钱颖一.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06)
[2]创新学科布局 规范院系设置[J]. 刘少雪,程莹,刘念才.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05)
[3]论大学学术组织的创新[J]. 季诚钧.  教育评论. 2003(04)
[4]研究型大学学科布局的对称性及其构建研究[J]. 张振刚,李林.  科研管理. 2003(05)
[5]中外“跨学科学”研究进展评析[J]. 刘仲林,张淑林.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09)
[6]企业文化: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J]. 陈晓军,陈宏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07)
[7]集成的内涵与特征初探[J]. 黄杰,熊江陵,李必强.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07)
[8]组织承诺研究评述[J]. 陈霞,段兴民.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07)
[9]中美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结构的比较与思考[J]. 张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07)
[10]制度的心理内涵与中国的社会现代化道路———一种文化的视角[J]. 姚建平.  南京社会科学. 2003(05)
[11]现代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新型模式研究——名古屋大学的流动型教育和研究系统(编译)[J]. 张炜,邹晓东.  比较教育研究. 2003(06)
[12]研究型大学学科均衡形态研究[J]. 张振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06)
[13]共享学科资源 优化学科结构[J]. 黄朝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3(03)
[14]论中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与创新[J]. 陈何芳,陈彬.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05)
[15]学科、学科制度、学科建制与学科建设[J]. 王建华.  江苏高教. 2003(03)
[16]教育发展与教育制度创新略论[J]. 李江源.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02)
[17]研究型大学组织整合机制的案例研究[J]. 金顶兵,闵维方.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02)
[18]有关学科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三个问题[J]. 王栾井.  中国高等教育. 2003(06)
[19]学科壁垒、学术堡垒与高等学校学科建设[J]. 朱新涛.  江苏高教. 2003(02)
[20]论合并高校的学科融合[J]. 杜建华,沈红.  理工高教研究. 2003(01)
[21]知识的新生产及其对大学的影响[J]. 盛冰.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01)
[22]高等教育学的演进——学科制度的视角[J]. 王建华.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3(01)
[23]关于大学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改革与调整的思考[J]. 卢铁城.  中国高教研究. 2003(02)
[24]论合并院校组织文化转型的内容与途径[J]. 张慧洁,李泽彧.  教育发展研究. 2003(02)
[25]建立学科创新机制 促进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建设[J]. 胡海岩.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02)
[26]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要素及其体制和组织满足[J]. 沈红.  教育研究. 2003(01)
[27]启迪领导智慧 憧憬大学未来——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要点摘记(下)[J]. 俞家庆,李延成.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01)
[28]作为自由之翼的学科规训权力——论学术自由的本体性基础[J]. 陈伟.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06)
[29]学科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 曲永岗,赵玉英,李枫.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30]启迪领导智慧 憧憬大学未来——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要点摘记(上)[J]. 俞家庆,李延成.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2(12)
[31]分工视角中的学术职业[J]. 李春萍.  高等教育研究. 2002(06)
[32]“源”与“流”:学科、专业及其关系的辨析[J]. 谭荣波.  教育发展研究. 2002(11)
[33]学科专业创新机制发展策略探讨[J]. 王锐英.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2(11)
[34]试论高等学校分层及其意义[J]. 李文亚,林佳树.  煤炭高等教育. 2002(05)
[35]上海高校学科的布局分析与发展建议——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分布情况分析[J]. 周景泰.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2(05)
[36]从第一部门到第三部门——论我国公办高等学校转型的制度选择[J]. 高新发.  教育研究. 2002(10)
[37]关于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 谢桂华.  高等教育研究. 2002(05)
[38]新世纪法国的跨学科研究[J]. 江小平.  国外社会科学. 2002(05)
[39]社会学学科制度建设在中国的发展[J]. 郑杭生.  新视野. 2002(05)
[40]对“行政一元化,学术多元化,作风民主化”的认识——高校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初探[J]. 娄成武.  中国高等教育. 2002(17)
[41]进入21世纪的英国学科基准[J]. 家驹.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2(03)
[42]学科建设:创建一流研究型大学的重中之重[J]. 李松.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2(Z2)
[43]学术组织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系统——伯顿·R·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观及其启示[J]. 杨春梅.  高等教育研究. 2002(04)
[44]学科制度的源起及走向初探[J]. 鲍嵘.  高等教育研究. 2002(04)
[45]规范何以可能[J]. 徐梦秋.  学术月刊. 2002(07)
[46]现代大学的组织特性与管理创新[J]. 迟景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47]高等学校建制的组织学诠释[J]. 周川.  教育研究. 2002(06)
[48]高校合并重在学科的整合[J]. 钟韶,区社能,黄慧民,孙友松.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2(03)
[49]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 冯向东.  高等教育研究. 2002(03)
[50]大学学科建设——学科发展的动力分析[J]. 王恩华.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05)
[51]论大学学科组织[J]. 宣勇.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05)
[52]大学学科发展的基本矛盾及特殊矛盾[J]. 周进.  科技导报. 2002(05)
[53]学科制度建设面面观——“学科制度建设”研讨会述评[J]. 孟宪范.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02(02)
[54]制度与发展关系论纲[J]. 鲁鹏.  中国社会科学. 2002(03)
[55]学科制度建设笔谈[J]. 方文,韩水法,蔡曙山,吴国盛,郑杭生,吴志攀,萧琛.  中国社会科学. 2002(03)
[56]谈高校学科结构调整与学科建设[J]. 彭懿紫,甘绳武.  高等农业教育. 2002(04)
[57]张力下的动态平衡:大学中的学科发展机制[J]. 冯向东.  现代大学教育. 2002(02)
[58]试论学科文化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 刘慧玲.  现代大学教育. 2002(02)
[59]泛“学科”论[J]. 刘贵华.  现代大学教育. 2002(02)
[60]高等学校集权与分权管理的成本分析[J]. 李福华,胡延品.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02)
以上是80例会议论文的参考文献,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素材或者方法,可以在本网站查询;如果需要寻求写作帮助,可以在线咨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博士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