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确立与研究价值
二战结束以来,现代主义建筑思潮风靡全球,随之引发的城市环境设计越来越驶离人们对于传统空间的物质需要和对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城市的身份象征也在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中流失;另一方面,出于对帝国主义情感上的敌视,人们对于战争遗留下来的租界环境有相当的抵触情绪,以至于战争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保护,甚至被当作耻辱的标志而被损毁遗弃。而战争所造成的传统建筑发展的中断又导致了这段时期的本土建筑发展无史可续。直到当代城市环境建设地域建筑文化中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历史断裂,人们才清醒地认识到:舶来的租界形态建筑已然与再生地域有了难以割裂的基因融合和血脉联系,这些源自异域文明的原租界建筑形态扎根于天津本土,历经融合与共生,成为构建地域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发展进程的角度来讲,天津的历史算不上悠久。1860 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西方为主导的观念文化的冲击下,天津自建城以来维系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格局被打破,自身的城市性格特征逐渐走向明晰。开启了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近代化之风的同时,也形成了贯通古今、融合中西的建筑环境。时隔近百年,如何正确看待与利用这些建筑环境遗存的价值,在构建当代城市环境的同时延续租界文脉特征,在城市地域性逐渐消退的当下弥补这段曾经被刻意忽略的历史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空缺,赋予城市建设以深刻的历史内涵与文化底蕴,成为了城市建设需要迫切解决的当务之急。此外,本人在硕士研究生期间有幸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市环境艺术设计地域化问题与对策》(项目编号 D14015)的研究工作,在此期间积累了大量关于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经验,以及基于地域性视角综合评价城市环境设计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于课题的研究兴趣深深根植于脑中。此外,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如何突显自身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构建更具归属感、有血肉、有灵魂的现代城市环境成为我一段时间以来的心结,也应该成为新时期城市建设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
1.2 课题研究背景
纵观近代中国的发展脉络,近代以来的天津不论是城市建设还是思想文化,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先后 9 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地,这在世界各国的城市中独一无二。跨越时间、空间的租界建筑在天津海河两岸纷繁复杂。在这其中,建筑装饰承载着大量历史文化信息,渗透出建筑的形式美内涵并赋予社会、文化、宗教等意义的表现。作为建筑表达的微观层面,装饰是构成整个租界环境语义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空间的活跃因素赋予建筑环境丰富而生动的表情。因此,这些宝贵的建筑遗存理应成为构建现代城市环境地域性特征、彰显城市文化底蕴的基础和依据。但是,现代城市环境的重构往往不分地域、不寻出处、不问内涵,单纯盲目的抄写和外在符号的堆叠使得环境沦为了满足城市最基本建设运转的机器。丧失了对地域特色提炼和构筑的城市空间有如只以解决温饱问题为目标的生活质量。城市特色的消失、城市文脉的断裂、千城一面的面貌成为了当前环境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对于天津租界文脉的延续而言,当今的环境设计需要深入对装饰元素在租界环境艺术中的作用和表现进行系统的分析探讨,用多变的手法和形式来构建地域文化的精髓,让空降的西洋建筑文化能在当代天津走出一条承载“地域特色”的新道路。这对丰富地域建筑环境的文化特色,扩展中国建筑的包容性和生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看到,经过漫长的本土化浸染改造而形成的建筑独特风格所保存下来的特定时代记忆和文化烙印是无价的,同时也是建筑和历史研究中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以此为基础对近代天津租界建筑装饰及环境艺术的探索和创新,不仅是对历史文脉的尊重,更是对外来建筑形式本土化的认同。只要领悟到租界建筑中建筑美学的要义,充分挖掘其中有别于最初建筑形制的本土元素,并将这些本土化的历史符号与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及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使其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内涵,就能够延续天津租界文脉的地域特色。
........
第二章 近代天津租界的演变与发展
2.1 天津开埠
历史上的天津,早期不过是因水系发达诞生、以聚落形式出现的直沽寨,直至明清才开始逐渐有所规模,近代以来却历经了惊人的转折变化。1860 年通商开埠、设立租界,这座中国北方传统城市的面貌因此开始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并奠定了日后天津城市发展的基本格局。风貌开埠前的天津不过是中国北方传统城市中极为普通的一个。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的大环境系统中,天津的建城历史尚显年轻。依照大多数城市的发展脉络,天津在地理区位的形成上遵循了沿带状河流逐步发展为城市聚落的一般过程。然而,天津具有不同于其他沿河城市的重要区位特点,因此,天津城市的建立与发展还有着拱卫京城的特殊意义。首先,天津城市的诞生和发展与“水”息息相关。天津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水是天津城市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其一,早在明代之前,天津被称为“直沽”,城市名称的取得因水而诞生并沿用至今。其二,天津城市发源于水,自古水系发达。天津紧邻渤海,蜿蜒的河道与低洼的湖面水体在此汇集,形成了面积广阔的冲积平原。这些水系作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是构成天津城市聚落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三,天津城市历史和发展与水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坐落在海河岸边的天津,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不是一个封闭型的城市。得天独厚的水系资源条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赋予了天津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天津也因此成为融通南北市场的漕运枢纽城市和盐业产销中心。开埠之前的天津,已是一个繁华的封建商业城市。早在 1655 年,某荷兰使节的来华纪事中就曾写到:“这个地方到处被庙宇所点缀、而且人烟稠密,交易频繁,像这样繁荣的商业景象实为中国其它各地所罕见(见图 2.1-1)”。
........
2.2 思想的碰撞
历史上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沿着各自的发展脉络独立展开并完善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共同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然而,近代以来租界地的开辟使得平行发展的异质文化有了特殊的交点。在巨大的文化差异面前,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不可避免地与根深蒂固的本土文化形成对抗与冲突、交汇与融合的局面。一方面,伴随着西方文化具有主导性地位及压倒性优势的向外输出,中国被迫接受并开始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本能地吸收中国文化并积极地做出适应本土化的调整,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混合文化蔓延开来。在这一过程中,棱角分明的异质文化由初期碰撞的对抗性向相互吸收、融合的趋势逐渐过渡转化,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中西杂糅的文化形态。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天津开埠通商,成为中国最早与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城市之一。海河两岸毗邻的九国租界作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信息交流的窗口,是天津近代思想文化的形成诞生之地,也是这座中国北方港口城市生生不息的血脉与灵魂所在。租界是一座熔炉,也是一面镜子;它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汇了近代以来天津本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在异质文化的陈杂、共生与融合中折射出有别于其他租界城市的、具有天津本土特征的杂糅、含混的文化形态。
............
第三章 近代天津租界建筑装饰与环境艺术的渊源、关系及特征..........22
3.1 近代天津租界建筑装饰与环境艺术的渊源 .....22
3.2 近代天津典型租界地块建筑装饰与环境艺术遗存归纳 ......23
3.2.1 解放北路金融商业街——原英法租界中街 ..........23
3.2.2“五大道”小洋楼居住区——原英租界历史街区.........25
3.2.3 意式高级住宅区——原意租界历史街区 ......27
3.3 近代天津租界建筑装饰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29
3.4 建筑装饰与环境艺术的特征 ........34
3.4.1 建筑装饰的表达特征 ..........34
3.4.2 环境艺术的表达特征 ..........39
3.5 本章小结 .....45
第四章 现代环境设计对近代天津租界建筑装饰及环境艺术的传承......45
4.1 天津现代环境设计的传承类型 ....45
4.2 天津现代环境设计的传承手法分析 ..........61
4.3 现代环境设计在传承租界文脉中的误用 .........63
4.4 本章小结 .....68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9
第四章 现代环境设计对近代天津租界建筑装饰及环境艺术的传承
长久以来,城市历史积淀出独一无二的环境遗存,成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寄托城市历史回忆的有形物质财富,从而为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实践生成提供重要依据。它们直观地构成了一个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面貌。租界文脉作为天津近代历史上绕不开的话题,渗透在近代以来天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形式各异的租界建筑及环境遗存赋予了天津鲜活、杂糅、独具特色的城市艺术特征。因此,“继承和延续”就成为了诠释天津城市性格、留存近代城市记忆、满足当代生活需求的必要途径。
4.1 天津现代环境设计的传承类型
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观念的革新为城市面貌注入了新鲜血液,包括在城市环境更新过程中取得了基于本土文化内涵的一系列实践成果。天津城市租界文脉的环境更新,首先是从理论观念上保护和重塑城市历史地段的价值,进而以地域化的设计手法回应、延续、诠释租界文化内涵并体现当代社会的精神需要:或最大限度地尊重环境遗存信息,继承和恢复历史基本风貌;或感悟传统,让新建筑、新环境成为基地场所精神在当代的延续;或从视觉样式及心理感受出发,以地域化的设计语言融入全新的环境空间,将它们转换为适应时代需求的合理表达方式。


........
总结
历史长河的交替演进中,曾有这样一段时期给予天津这座城市从未有过的角色转变。从此,租界文脉在天津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租界建筑作为诠释这一文化内涵的载体,诉说着天津近代以来与异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租界面积之广、影响之大,引领着天津城市建设及城市面貌的发展方向。租界建筑装饰元素之所以能够激发今人对美的追求,是因其渗透出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审美意趣让人们在快速发展建设的越发趋同的城市环境中获取情感上的共鸣与心灵上的慰藉,找回本应属于这片城市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唯有知古方可鉴今,回顾传统是为更好地继承。我们摒弃将遗存的生命视如粪土的大拆大建,我们抛弃离开文脉内涵本身而执着于具体形式的表面继承,我们不屑粉饰历史信息或脱离街区环境的盲目建设。在城市建设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只有坚定传统、扎根历史、与时俱进才能构筑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现代城市环境。在将天津的租界历史文脉转化为满足当代人使用及审美需求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些可喜的成果,这是设计者们以人为本、立足当下,用茹古涵今的思想来铭记和延续这段历史生命,同时通过新观念、新技术使这些古老而又鲜活的符号重获新生的结果。当然,社会的认知的不全面总会带来建设成果的阶段性偏差,那些构建的支离破碎的城市环境是我们不断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只有深刻反思扎根天津本土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环境基于地域性的有机更新。本文的写作是以近代天津租界建筑装饰这一微观层面出发,探讨建筑本体的细部特征在空间环境中的延展,从而实现微观与宏观、形式与功能、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也期望能够为天津城市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思路与借鉴。与此同时,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在当代环境设计中传承天津城市的租界文化内涵与特征,我们责无旁贷。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