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探讨——以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3522 论文编号:sb2024032515242752080 日期:2024-04-11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MPA论文,笔者认为地方政府治理网络舆情不及时、忽略与舆情各主体的协同、网络舆情治理效果不显著,并进而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从增强地方政府网络舆情治理意识、完善地方政府网络舆情治理机制、健全网络舆情治理的法律与制度建设、发挥地方政府积极引导作用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突发公共事件对经济、社会造成严重损害,威胁着公众的生命安全,同时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突发公共事件本身的突发性、危害性、紧迫性、信息局限性、急需采取措施处理等特质,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极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较大反响的网络舆情。在《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中,国务院明确要求,防范化解重大舆情风险。健全舆情协同联动处置机制,提高政务舆情收集、分析和研判能力;依法依规做好民政领域突发舆情新闻发布。2022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互联网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彻底改变着公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互联网社交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已经超越传统媒体,正在成为当前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联网改变了公众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让公众可以更加便利和自由地在虚拟网络发表个人言论、参与社会管理。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情况下,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泥沙俱下、真伪莫辨,给政府的网络舆情治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自2019年末以来,新冠疫情一直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与其他的突发公共事件相比,新冠疫情的传播范围更广,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当前,新冠疫情牵动着公众的神经,一旦在网络上曝光与之相关的话题便能迅速聚集公众的关注引起热议,若不及时进行应对,极易引起公众恐慌和谣言的散布,严重危害社会的稳定。面对网络舆情,政府为保障公众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如何掌控全局,公开正确的信息,引导网络舆论,降低网络舆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是政府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极大考验政府的治理水平。本研究选取西安疫情网络舆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案例分析,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最终提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建议,以期提升地方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互联网及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众多学者将网络舆情治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知网(cnki)进行主题词检索“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截至2023年2月16日,共检索出文献103篇,追溯到最早一篇为2009年。从学科分类来看,社会学及统计学有70篇,新闻与传媒有62篇,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有55篇分别排在1—3位。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MPA论文怎么写
MPA论文怎么写

目前社会的利益诉求与表达渠道仍然有限,网络渠道成为众多民众表达观点的途径,因此对整体社会舆论的影响越发重要。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领域,国内外学者开展了诸多相关研究。文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现有文献来进行综述:
1.2.1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现状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网络舆情治理理论和传播机制的研究。国外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起步较早,因此对于网络舆情治理相关理论的研究更丰富。如诺尔·诺依曼的沉默螺旋理论、Lewin的把关人理论,Brooks的议程设置理论等。近年来学者开展的研究活动还包括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途径,舆情主题演化的机制机理等,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治理发展。GuQ(2014)认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管理有四个传播周期,分别是萌芽期、爆发期、平缓期、休眠期[1]。崔鹏(2018)定性分析多个突发事件案例,构建了“六阶段”的生命周期模型[2]。
(2)网络舆情治理研究方法的研究。Gomide(2011)等对Twitter软件上关于大规模流行病的相关舆情信息进行分类对比和情感分析,归纳出公众情绪变化形势[3]。Gonzalo A.Ruz(2020)等用贝叶斯因子法分析了2010年智利地震及2017年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的Twiter用户数据进行情绪分析,取得了好的预测效果,为网络舆情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4]。程辉等(2020)采用双面信息策略研究新冠肺炎疫情谣言问题,通过提高信息的全面性和透明度,在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同时,也从根源上降低谣言的出现[5]。庄文英(2021)则是利用系统动力学进行事件因果关系的剖析,构建传播动力学模型,分析舆情演化特征,构建拓展SEInR多意见竞争演化模型,分析了舆情演化与防控,在此基础上探讨平台管控、媒体引导与监管干预如何作用对网络舆情治理[6]。
........................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突发公共事件
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明确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即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4类;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成4级。
突发公共事件具备四个基本特征:首先,突发性。很难确切知道是否、何时、何地、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发生;其次,复杂性。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根源是多种冲突激化升级,各种矛盾原因错综复杂,构成一种混乱复杂的状态;第三,破坏性。包括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同时给个人和社会心理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第四,持续性。突发公共事件会持续一个较长时期,通常具有潜伏期、爆发期、高潮期、缓解期、消退期。
2.1.2网络舆情治理
网络舆情是指依托于互联网,以社会事件发生、发展与变迁为主线,以网民对于社会事件以及与之关联的人物等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观点、情感的变化,并集合事件后续影响于一体,在互联网平台展示整体的社会态度、价值观念。互联网上的舆论快速形成并给社会带来了重要影响,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重要媒介。
在本研究中,网络舆情管理是指政府通过建立必要的信息发布、信息回应和其他应对机制,来预防和减少网络舆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国家投入巨大的资源来管理互联网,特别是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方面,均在颁布有关政策、法规和开发有关科技手段来缓解和预防网络舆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2005年至今,中国先后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预案》《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一系列预案和法律法规。这些文件对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基于公共管理理论,危机被划分为两个领域:私人和公共。公共危机管理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所带来的损失,而对危机进行有组织、有步骤地应对与治理的一系列举措。公共危机管理的目的在于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社会的平稳运行。公共危机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破坏社会制度,阻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事件,强调管理主体、目标的公共性,其参与主体是多元化的,政府起到主导作用,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和采取有效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如果在治理过程中判断不力,就可能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同时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权力和责任。
网络舆情是公共事件导致的舆情爆发,其本质也是一种公共事件,同样属于公共危机范畴,因此,公共危机理论在网络舆情中的运用是可行的,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网络舆情治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重要内容。
2.2.2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是源于政治学的观点,其基本概念是:大众传媒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议题,改变公众对事件的基本看法。这一影响力会随着受众对于议题的关注度的提高而增强。媒体新闻报道,直接关系到公众对新闻的关注程度。议程设置理论为我们分析当下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方法。在当前的社会舆论环境下,通过议程设置的方式,媒体平台可以使不同的群体互动沟通,将社会问题转化为社会统一舆论共识。
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预防和应急管理中,地方政府引领积极正确的舆论方向,推动议程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政府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强化了网络环境中的议程设置,通过增加一些事件报道频度和力度,如:加入公众号推送、把事件作为微博热搜等,来增加公众对于该事件的关注度;二是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中,公众对议题设置有明显的影响和作用,在议程设置过程中地方政府要注意公众对相关话题的接受程度,及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和态度。因此,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公众的个体感受,借助互动技术与社会公众加强联系,引领正面的舆论导向。
....................................
第3章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概况 .................. 12
3.1 突发公共事件及舆情治理效果 ............................. 12
3.1.1 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情况 ......................... 12
3.1.2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治理效果 ..................... 13
第4章 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现状分析——以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 19
4.1 事件概述 ............................. 19
4.2 西安疫情网络舆情演化过程 ............................. 21
第5章 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演化博弈仿真分析 .... 31
5.1 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演化博弈分析 ................ 31
5.1.1 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 .......................... 31
5.1.2 演化博弈均衡点求解 ................................ 32
第7章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能力提升对策
7.1增强地方政府网络舆情治理意识
当今社会,互联网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提升地方政府的工作效率,就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作为时代的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更是今后生活方式和生活设施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强调了领导干部运用互联网的重要性。因此,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际要有运用互联网进行治理的意识,在形成网络舆情之际,具有防范意识,了解互联网传播规律;网络舆情形成后,树立引导网络舆情的意识,及时关注公众关心的事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把握舆论的主动权,改变原有的“封、删”方式。在网络舆情冷却之后,注重线上线下结合,在积极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同时检测网络舆情动态,防止网络舆情“反扑”。只有从思想认识上改变固有的互联网行事思维,从群众关切出发,把互联网作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解决群众关注的问题,才能治理好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优化治理方式,让互联网成为地方政府的助力。

MPA论文参考
MPA论文参考

............................
结语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一方面对于线上网络秩序的稳定紧密相关,另一方面对于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目前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与矛盾多发,很容易导致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危机更易爆发。提升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能力,既有助于规范网络多元主体,也促进了发展和谐友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本研究基于突发公共事件、意见领袖、网络舆情治理的概念,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危机管理理论、议程设置理论进行论述,基于目前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概况,在对具体案例的回顾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演化博弈仿真分析,归纳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治理网络舆情不及时、忽略与舆情各主体的协同、网络舆情治理效果不显著,并进而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从增强地方政府网络舆情治理意识、完善地方政府网络舆情治理机制、健全网络舆情治理的法律与制度建设、发挥地方政府积极引导作用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现阶段,尽管地方政府治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能力仍有待提高。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不断完善的法律政策、逐渐提高的治理理念、不断提高的网民素质、不断优化的网络环境,相信我国网络舆情治理将会越来越高效。网络舆情治理研究会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