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在职硕士论文,本文依托委托代理等理论,结合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通过实地观察、资料核查、人员访谈的形式,详细描述S公司当前的内部控制现状,查找导致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原因,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资本大鳄掀起“社区团购”大战,生鲜农产品一跃成为消费热点,人们的消费升级促进了生鲜农产品流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古往今来,农业一直是我国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自1988年农业部提出“菜篮子”工程起,我国农业经历了全国大市场、大流通格局,“设施化、多产化和规模化”的城乡城郊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建设基地以及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四个阶段。现如今,“菜篮子”工程建设再次提出新要求,2020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同其他11个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生鲜农产品流通的实施意见》,鼓励生鲜农产品流通企业通过向上游和下游产业链分别延伸的方式,建立一体化的农产品综合供应链,促进农产品流通一体化,由商品集聚平台逐步升级为产业整合平台。
为了实现一体化供应链发展,加强自身生产和销售两方面的服务能力,以及应对多变而激烈市场的竞争能力,生鲜农产品流通服务业的企业不仅需要具备高标准的经营管理水平,还需要能保障战略目标实现、运营效率提高、经营风险降低的高质量内部控制。但生鲜农产品的“鲜”以及与消费者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的特点,却使从事生鲜农产品流通服务的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和完善面临挑战。
作为生鲜农产品流通服务业中的国有企业S农产品供应链公司,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了生鲜农产品集聚平台的功能。特别是在疫情期间,S农产品供应链公司积极调集平台资源,切实保障了社区市民所需产品的及时供应。但随着保供范围的迅猛扩大,S农产品供应链公司的资金活动、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相继出现内部控制问题。基于以上背景,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切实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保证持续稳定经营,S公司内部控制建设问题亟待完善。
.......................
第二节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在职硕士论文怎么写
本文一共六章,各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陈述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同时,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认定内部控制缺陷、建立和完备内部控制方面等方面的研究文献,总结当前研究成果和方向。
第二章:介绍内部控制概念及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等理论,为后面的案例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第三章:S农产品供应链公司基本情况及内部控制现状。一是对生鲜农产品流通服务业概况及内部控制特点进行介绍;二是对S农产品供应链公司基本情况及主要业务进行梳理;三是介绍S农产品供应链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现状,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描述。
第四章:实地调研S农产品供应链公司,阐述查找发现的内控缺陷,并对造成内控缺陷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第五章:提出S农产品供应链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整改措施,制定具体的优化方案。
第六章: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概括和归纳,并对本文目前尚存的欠缺之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进行说明。
.........................
第二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相关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环境的变迁,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内部牵制,到如今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8年,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3年COSO发布了最新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国内外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执行都做了指导和规定,下面本人就从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要素等方面介绍。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的概念是在1949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首次提出。随后,在2013年修订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COSO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一个由公司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以为实现公司运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2008年,我国财政部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综上所说,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由上层到下层、全员参与、共同建设,维护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规范,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有机整体。它是企业结合自身经营特点,董事会负责制度制定、管理层负责贯彻执行、员工负责落实到位、监事会负责监督评价的动态过程。简而言之,内部控制是确保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科学手段,是不断平衡各方利益的有效机制,是企业合法经营和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保障,是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速器,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合理保证。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1992年,COSO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明确了内部控制的三个目标,我国的《规范》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目标,因此内部控制共有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以及资产安全五个目标。
战略目标是指企业集合人力、物力、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并对其进行组织和使用,以达成的最终目标。企业应在充分考虑未来利益的基础上,调动自身拥有的全部资源,制定符合战略要求、促进企业价值提升和长期发展的经营策略。
............................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制度经济学理论之一的委托代理理论。该理论是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基础上创设的。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人们的合作方式以委托代理最为常见。企业资源的提供方和拥有者成为了委托人,而企业资源的使用者和控制方成为了代理人。企业委托人(所有者)因为知识、精力和时间受限的原因不能亲自运营和管理企业,于是委托专业的职业代理人(经营者)行使企业的经营权,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由此分离。委托人享有企业创造价值的剩余索取权,代理人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此获得薪资报酬。委托人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的财富,代理人最大限度地追求高收入和空闲余暇时间。双方目的不一致,利益冲突无可避免。内部控制的出现,可以降低二者矛盾激发的概率。内部控制可以防止代理人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没有制度约束的情况下,损害委托人的权益,同时还可以减少委托代理成本,防止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偏差过大。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的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三位经济学家提出。通过调查二手汽车市场日渐萧条的原因,阿克尔洛夫揭开了信息市场的序幕,并将“信息市场”这一概念带进了大众视野;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深入观察,斯彭斯在博士论文《劳动者的信号》中详细阐释应聘者如何通过外表包装,获得就职机会,让雇佣者无法分辨良莠;斯蒂格利茨通过对保险市场的分析,提出了在保险过程中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理论基础。他们都认为,由于交易双方在市场活动中获取的信息不对称,信息获取多的一方相较信息获取少的一方,所处的地位具有明显的优势,企业治理方面也体现了这一结论。企业的内部人员与外部投资人是相对两方,内部人员因为深入生产经营一线,可以获取真实准确的企业信息。当企业面临风险时,内部人员可能会为了避免发生利益损失,而向外部投资人隐瞒事实,不及时、甚至不公布企业的信息,给外部投资人造成损失。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不高、风险预警差、失德现象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上述情况就要依托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良好运行,能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防止企业做出失德行为,还能使外部投资人及时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做好风险应对,使企业得到稳定的发展。
..........................
第三章S农产品供应链公司基本情况及内部控制现状.........................12
第一节生鲜农产品流通服务业概况及内部控制特点.....................13
一、生鲜农产品流通服务业概况........................................13
二、生鲜农产品流通服务业内部控制特点................................14
第四章S农产品供应链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分析...............................25
第一节S农产品供应链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25
一、内部环境薄弱.............................................25
二、风险评估体系不完整.................................28
第五章S农产品供应链公司内部控制优化方案................................41
第一节增强内部控制意识................................41
一、重建组织架构..............................................41
二、提高人员的内部控制认知.......................................43
第五章S农产品供应链公司内部控制优化方案
第一节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一、重建组织架构
(一)组建董事会,扩大经理层
针对S公司由于代理问题明显而造成决策集中的问题:一是建议S公司将现有执行董事会扩大为董事会,将公司由“一人治理”转变为“多人治理”。组建由5名成员的董事会,其中3名外部董事由Y公司委派,外部董事应具有公司法人治理的管理经验、农产品供应链经营经验以及与农产品供应链经营相关的财务背景,另外2名从S公司内部选取产生,内部选举的董事中应包含1名职工代表董事。董事会成立后,董事会成员经集体推荐,选出董事长候选人,报请Y公司审议,待Y公司决策同意后,确定S公司的董事长。
二是充实经理层。在现有经理层的基础上,通过外部招聘或内部竞聘增加2名副总经理,由副总经理担任部门的分管领导,审核确认部门上报的具体事项;总经理根据副总经理的审核情况完成最终审批,公司的重要经营方案和决策事项由总经理报请董事会审议。
通过以上方式,让决策层将精力集中于S公司的长效发展,只行使决策权和委托权,不再参与公司的日常事项审批;经理层行使公司实际管理权,负责处理公司的营运事项的审批。决策层和经理层权限分明,从根本上解决S公司所有事务“一人决定”的问题,降低决策权集中而造成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的风险。
在职硕士论文参考
.........................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结论
当前,生鲜农产品流通服务业正由传统模式向供应链模式转换,企业间为了抢占资源,及早获得市场优势,必然会发生激烈竞争。确保生鲜农产品的“鲜”及消费者食品安全而建立的内部控制,必将成为企业抵抗激烈竞争风险、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盔甲”,若出现管控措施不当或者控制失效,企业终会面临灭顶之灾。
S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更应注重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本文依托委托代理等理论,结合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通过实地观察、资料核查、人员访谈的形式,详细描述S公司当前的内部控制现状,查找导致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原因,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优化方法。S公司全体人员因为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不足且意识不强,导致了组织架构不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建设不完全,控制活动实施不力,信息与沟通不顺利有效,内部监督流于表面。这些问题导致公司运营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不升反降,潜在风险较大。
对于S公司以上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一是健全内部控制环境,重建组织架构,优化薪酬机制,提高全体人员的内控认知及内控意识;二是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组建专业团队,构建风险管理流程,组织全员上下联动,切实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三是严格执行控制活动,完善采购管理,健全销售管控,强化资金管控,规范合同管理,尤其重点执行新建的库存管理的控制措施,保证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四是加强信息与沟通渠道畅通,统一信息系统,调整沟通策略;五是专人专职从事审计,建立审计整改核查机制,提高内部监督质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