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文:关于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统一要求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0 论文编号: 日期:2012-05-08 来源:硕博论文网

  研究生论文:关于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统一要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是评定研究生是否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主要依据,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做到学位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统一和规范,特规定如下:
  一.论文的基本要求
  1.论文主要内容应包括:选题的依据及意义;文献综述、设计方案、试验方法、装置和试验结果;理论的证明、分析和结论;重要的计算、数据、图表和曲线;必要的附录、参考文献目录等。可视具体情况选择确定。
  2.论文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说明透彻,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
  3.对于合作完成的项目,论文内容应侧重本人的研究工作。论文中有关与指导教师或他人共同研究、试验的内容部分及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要明确说明。
  4.论文要求文理通顺、叙述简练、文图规范。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必须注明来源、使用的计量单位、绘图规范应符合国家标准。
  5.论文需经指导教师同意,并需经研究生院组织有关人员审核。
  二.论文的装订顺序
  论文内容一般应由13个部分组成,装订顺序依次为:
  (1)封面
  (2)扉页、英文扉页
  (3)原创性声明
  (4)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
  (5)中文摘要
  (6)英文摘要
  (7)目录
  (8)主要符号表(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
  (9)正文
  (10)附录(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
  (11)参考文献
  (12)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13)致谢
  三.论文的内容及书写格式要求
  1.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用中文撰写。
  2.学位论文应用Word软件编辑,一律打印在A4幅面白纸上,单面或双面印刷。
  3.学位论文的上边距:35mm;下边距:3Omm;左边距:3Omm;右边距:2Omm;行间距1.5倍行距。
  4.页眉的文字为中北大学学位论文,用小四号宋体字,页眉线的上边距为25mm;页脚的下边距为18mm。
  5.论文页码从引言部分开始,至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止,用四号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下端居中。封面、扉页、本人声明、摘要、目录及致谢不编入页码,目录单独编页码。
  6.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每章的大标题用三号黑体居中;小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标题与正文之间空一行。
  7.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1.2,表2.3,附注3.2或式4.3。
  图表应认真设计和绘制,不得徒手勾画。
  每一插图和表格应有明确简短的图表名,图名置于图之下,表名置于表之上,图表号与图表名之间空一格。插图和表格应安排在正文中第一次提及该图表的文字的下方。当插图或表格不能安排在该页时,应安排在该页的下一页。
  图、表中若有附注时,附注各项的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在右面加半圆括号顺序排,如:注1)。附注写在图、表的下方。
  文中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1.文中所用的物理量和单位及符号一律采用国家标准,可参见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3100~3102-93)。
  2.文中章节编号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见附件五。
  每一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封面
  博士学位论文封面排版规范见附件一,硕士学位论文封面排版规范见附件二、封面一律要求计算机打印。
  (2)扉页
  博士学位论文扉页由博士生本人按照附件三的格式排版。除学位授予日期不填、无保密要求的不填密级外,其它均需准确填全,其中图书分类号需到图书馆查《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后准确填写。英文扉页按照附件三后英文扉页格式填写。
  硕士学位论文扉页格式见附件四,论文题目应确切、恰当、鲜明、简短,能概括整个论文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内容。硕士论文封面上的分类号需到图书馆查《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后准确填写。学号以学位管理系统录入的学号为准。
  论文题目中所用的词应考虑到为检索提供特定的信息(50关键词),一般不宜超过20字,若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处于从属地位,一般可在题目的下一行用破折号(----)引出。
  (3)原创性声明
  (4)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声明
  (5)中文摘要
  摘要内容及排序:论文题目
  “摘要”字样(三号黑体居中)
  摘要正文
  关键词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体现科研工作的核心思想。论文摘要应涉及本项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博士学位论文必须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突出论文的新见解。博士学位论文的中文摘要一般不少于1000字,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文摘要一般不少于500字。
  关键词应为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汇,不得随意自造关键词。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6)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的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论文应有英文标题,作者姓名和导师姓名用汉语拼音拼写。
  (7)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必须与正文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主要符号表、引言(绪论)、论文主体、结论、附录、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等。
  (目录排版范例见附件五)
  (8)主要符号表
  全文中常用的符号及意义在主要符号表中列出,符号表排列顺序按英文及其它相关文字顺序排出,主要符号表页号另编。
  (9)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
  引言(或绪论)
  论文主体
  结论
  引言的内容应包括该项研究的目的和范围,以及该项研究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本研究课题范围内国内外己有文献的综述;理论依据和实验设备条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内容安排。博士学位论文引言一般不少于1万字,硕士学位论文引言一般不少于0.3万字。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其内容一般应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实验结果分析等。正文应准确、完整、清晰、通顺、实事求是、简短精练。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为6-10万字,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为3-5万字。
  所有直接引用的文字、数字、事实以及转述他人的观点都应加标注说明其出处,避免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标注的格式为[序号],以上角标形式放在引文或转述观点的最后一个句号之前。标注中的序号按标注出现的次序递增排列。对应的文献应以相同的次序出现在论文的参考文献部分,某一论述同时引证多篇参考文献时,应采用[序号1,序号2,…的格式,标注方括号中的序号按增序排列。
  结论做为单独一章排列,结论是整篇论文的总结,应该精练准确,不得含糊其词模棱两可。结论中应认真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结论中可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仪器设备的改进等以及其它与论文工作有关的建议。
  (10)附录
  主要列入正文内过长的公式推导、重复性的数据、图表、程序全文及其说明等。
  (1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中只应列出正文中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的有关著作和论文。参考文献的排列次序应与正文中引用或参考出现的次序相同。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在参考文献中只应出现一次,序号以第一次出现的位置为准。引用参考文献格式示例如下:
  ①期刊
  [序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号(若期刊无卷号,则为:年份、期号):起止页码.
  ②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③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起止页码.
  ④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学位论文名(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⑤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发布日期.
  ⑥技术标准
  [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一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度.
  外国作者的姓名书写格式为:姓、名字或缩写。例如Johnson,A.J.
  关于参考文献的未尽事项可参见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
  (12)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己发表或已录用的论文、获奖项目、著作、专利等)在学位论文中应列出论文工作期间所取得的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成果,凡与学位论文内容无关的成果,以“其它成果”为题编列,二者书写格式与参考文献相同。
  (13)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致谢辞应谦虚诚恳,实事求是,切忌浮夸与庸俗之词。学位申请人的家属及亲朋好友等与论文无直接关系的人员,一般不列入致谢范围。
  致谢中还应感谢提供研究经费及实验装置的基金会或企业等单位和人士。
  附件一博士学位论文封面格式
  附件二硕士学位论文封面格式
  附件三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封面格式
  附件四博士学位论文扉页格式
  附件五硕士学位论文扉页格式
  附件六博(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格式
  附件一:博士学位论文封面格式
  分类号:单位代码:10110
  学号:
  中北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封面书脊
  题目:论文题目用一号黑体字,一行排不下可排两行
  博士研究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附件二:硕士学位论文封面格式
  分类号:单位代码:10110
  学号:
  中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论文封面书脊
  题目:论文题目用一号黑体字,一行排不下可排两行
  硕士研究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附件三: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封面格式
  分类号:单位代码:10110
  学号:
  中北大学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论文封面书脊
  题目:论文题目用一号黑体字,一行排不下可排两行
  研究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附件四:博士学位论文扉页格式
  图书分类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级_________________
  UDC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士学位论文
  (题名和副题名)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学位级别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提交日期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论文答辩日期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学位授予日期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论文评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辩委员会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注1: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分类号
  Ph.D.Dissertation
  博士论文题目(英文)
  By:(英文)
  Supervisor:(英文)
  NorthUniversityofChina
  日期(英文)
  附件五:硕士学位论文扉页格式
  图书分类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级_________________
  UDC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学位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提交日期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论文答辩日期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学位授予日期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论文评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辩委员会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注1: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分类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北大学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其中包括:①学校有权保管、并向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复制并保存学位论文;③学校可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④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复制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⑤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附件六:博(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格式
  目录
  1.绪论
  1.1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历史…………………………………………………1
  1.2故障诊断的主要理论和方法……………………………………………2
  1.3现代故障诊断的主要内容………………………………………………5
  1.3.1故障的检测………………………………………………………5
  1.3.2故障的诊断………………………………………………………5
  1.3.3故障的修复………………………………………………………6
  1.4现代故障诊断的发展趋势……………………………………………………6
  1.4.1解析余度管理……………………………………………………6
  1.4.2可信性系统设计…………………………………………………7
  1.4.3鲁棒故障诊断……………………………………………………8
  1.4.3.1XXXXXXXXXX……………………………………………………9
  1.4.3.2XXXXXXXXXX……………………………………………………10
  ……………………………………………………
  2.BP神经网络及其故障诊断系统
  ……………………………………………………………………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