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高校学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53255 论文编号:sb2025041616245353224 日期:2025-04-25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审计论文,本研究聚焦于二级学院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A高校审计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的深入实践,结合内部调研,剖析现存问题,论证引入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作为国家审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在我国历经三十余载的持续发展,在这一历程中,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权力监管、问责究责和惩腐促廉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同时也在维护财经法纪、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央层面已经部署并实施了一系列全面而有力的措施,以加强与之相关的制度保障:2019年3月,中共中央修订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其中第31条明确指出,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应事先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审计;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新修订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不仅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规范性提升到了新高度,还充实和完善了程序性要求,在审计内容、审计结果报送等方面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使《规定》成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纲领性文件;2021年6月,为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审计工作,国家颁布了《“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该规划为未来五年国家审计工作的战略蓝图与发展路径提供了明确指导,其中第2部分第12条进一步强调了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计划、审计重点、审计评价和审计结果运用方面的相关要求。鉴于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特殊的社会性质,高校内部审计行为随着国家审计制度的不断发展也随之产生。进入十四五规划时期,我国经济步入稳健增长的新阶段,反腐倡廉工作被各单位置于首要位置,在此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备受国家瞩目,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审计论文怎么写
审计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现阶段,我国高校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存在深度欠缺的问题,部分审计仅停留于财务收支层面,忽视全面经济责任审计标准。重视度与评价指标全面性均显不足。鉴于此,需强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重,双轮驱动,方能推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步入正轨。
本文通过剖析A高校S学院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现状,剖析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在高校学院中仍出现现有指标未能全面评估履行情况、部分评价指标未能量化以及评价指标缺乏二级学院特色等问题,本研究致力于构建一个契合A高校学院独特性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框架,旨在实现对学院领导干部经济职责履行的全方位、深层次审计,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
1.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为满足国家治理和监督的需要,经济责任审计应运而生,其在维护经济秩序、优化基层治理、培养领导干部、保护资源环境多个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虽然学术界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颇为丰富,但在针对高校学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理论探讨上,尚显零散与不够系统,未能结合《规定》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评价框架与体系,从而导致具体的实践工作中难有充分的相关理论和行为指南作为支撑。因此,文章在结合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理论基础上,依据《规定》及其他相关文件中的内容,构建一套紧密关联于高校学院领导干部岗位职责与任务使命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使高校学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理论机制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并以此丰富了相关理论的研究。
(2)现实意义
文章主要立足于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针对学院领导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实际情况,结合现有的相关理论及政策要求,构建了一套针对A高校学院领导干部的、既客观又切实可行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综合指标体系,使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更契合A高校学院实际情况,避免审计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信服力不足的问题出现,最终加强高校学院内部的管理,进而实现高校的的持续性发展。除此之外,文章中多数评价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也同样适用其他高校二级学院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因此,本文构建的高校学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其他高校内审机构中,也同样具备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
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源自20世纪80年代,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改革兴起,初为国企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彰显中国特色,历经30余年发展,现已步入规范阶段。在2019年发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简称《规定》)中,经济责任被界定为领导干部任期内,在经济活动中的职责范围,包括执行经济政策、推动发展、管理财政国资以及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核心职责①。
进入新时期,刘寰(2023)提出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选拔和监督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被党和国家赋予了更加重要的使命,随着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和审计任务使命的转变,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正本清源,回归最初的目标定位。经济责任放眼未来,必须跟随新时代领导干部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特点,规范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助力高校高质量发展。
2.1.2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从理论视角审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主体可涵盖高校管理层及党委组织部等组织;而执行审计的实体则包括校内审计机构及合规的社会审计力量。聚焦于实践层面,本研究聚焦于内部审计范畴,以财务审计为基石,深入剖析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质内涵。简而言之,此机制构成高校自我监督与评估的重要一环,旨在达成双重目标:一是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助力高校管理层全面把握各机构部门的财务状况与业绩成果,以资明智决策;二是强化对被审计干部的监管力度,促进管理效能的提升,这种审计将人和事紧密结合,既关注经济活动的审计,也关注对相关责任人的审计,充分体现了内部治理的理念。通常在领导干部任中、离任前或调任时进行审计,但目前大部分的任期审计实际上是离任审计,然而,需明确的是,本研究探讨的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审计在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论并非如财务审计般标准化,而是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异,更多地融入了调查研究的方法论,侧重于以数据为支撑,对经济活动的表现与成效进行深入的比较与剖析。
......................
2.2理论基础
2.2.1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审计根植于受托管理架构之中,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即在此架构下应运而生。以企业运营为例,当受托管理的资源规模庞大时,常需指定受托者管理归属于委托者的部分或全部资产,受托者据此获得相应酬劳。在运营过程中,受托者致力于达成委托者的盈利目标或履行其他职责。由此,与受托者相关的经济活动应运而生,其成效亦由受托者承担,此乃经济分权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为核实受托者在任期间的责任履行情况,委托者需借助独立第三方进行查证,因而审计作为第三方,承担起这样的重要任务,从此,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应运而生。因此,审计的核心目的就是在非完全市场环境下,对受托者职责进行客观审查与评价,并提供公正的审计鉴证。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受托责任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聚焦于高校这一特殊公益性事业组织,其核心使命在于教育与人才培养。在此框架下,国家作为顶层受托主体,提供教育资源并委托给高校管理者(即次级受托客体)进行管理,高校作为中间层的受托主体,负责将这些资源有效配置给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从层级递进的视角审视,这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受托管理体系,每一层级均承载着明确的受托责任。
高校内部应设立内审部门,该部门需保持对高校最高管理层及各部门负责人的独立性,作为第三方监督机构运作。然而,鉴于社会制度差异及受托主体要求的多样性,审计部门的关注焦点与侧重点亦会相应调整。
..........................
第三章A高校S学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现状与问题分析.............................19
3.1 A高校S院基本情况..............................................19
3.2 A高校S学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概况.....................20
第四章A高校S学院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5
4.1引入A高校S学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35
4.1.1强化高校风险防控意识....................................35
4.1.2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水平...............................................35
第五章A高校S学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63
5.1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63
5.1.1方法选用..........................................63
5.1.2确定因素集、评语集、分值集.......................64
第六章A高校S学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
6.1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首先,构建专业化的审计团队选拔优秀人才,选拔具备审计、会计、经济、法律等相关专业背景和知识的人员进入审计队伍,确保团队成员具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次,加强审计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定期开展专业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审计方法、技巧和评价标准,提升相关专业技能,而且要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审计人员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了解,确保审计活动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提高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最后,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设立奖励制度,对表现突出的员工及时给予奖励,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此外,还应制定完善的审计队伍管理制度,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工作要求,确保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鼓励审计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个人职业发展与审计工作的双赢。

审计论文参考
审计论文参考

..........................
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在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结构转型亟需人才支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地位至关重要。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从源头上防控腐败,这对审计工作的模式与方法提出了全新要求。中央政策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指明了路径,强调通过评估体系优化高校绩效与目标管理,同时要求审计全面覆盖财务管理、资金效益最大化及中层干部权力监督等领域。
本研究聚焦于二级学院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A高校审计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的深入实践,结合内部调研,剖析现存问题,论证引入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覆盖A省28所高校),提炼出29项关键评价指标并予以阐释,利用SPSSPRO软件实施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一套全面适用于A高校S学院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验证其实用性,以A高校S学院D院长任期内履职情况为应用案例,详细展示了评价体系的应用过程,对学院领导干部履职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并提出相应保障措施,以期提升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审计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