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杠杆操纵的影响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263 论文编号:sb2023103010045851281 日期:2023-11-0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审计论文,本文选择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分析后提出合理假设,并定义变量进行实证检验,探究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于杠杆操纵程度的影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杠杆操纵相关文献

审计论文怎么写
审计论文怎么写

杠杆操纵是通过实质性或账面式会计操纵的调整方式达到降低企业财务杠杆率的行为。“杠杆操纵”的定义最早是由许晓芳和陆正飞(2020)提出的,他们对杠杆操纵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突破性地提出了关于如何对杠杆操纵进行定量的度量方法——XLT-LEVM法。杠杆操纵的概念包括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狭义的杠杆操纵是指:通过如表外负债和名股实债等实质性的财务活动调节公司账面的杠杆率,从而掩饰公司的高杠杆风险的行为。广义的去杠杆是指:不仅通过表外负债和名股实债等实质性财务活动,可能还通过其他与盈余相关的向上调节资产或向下调节负债或两者兼用的会计操纵手段,降低资产负债表中账面表现出的杠杆水平的行为。由于企业的不断扩张导致我国的杠杆率持续攀升,我国从2015年12月开始推行强制性“去杠杆”政策以后,对于企业去杠杆的要求日趋严格,企业也同时面临了政策监管要求和银行贷款需求的多重去杠杆压力,而实质性去杠杆的难度较大,因此企业也就产生了杠杆操纵的强烈动机。目前关于杠杆操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操纵手段、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方面。
一、杠杆操纵主要手段
目前已经有文献对杠杆操纵的行为进行了研究。根据许晓芳和陆正飞(2020)的分类,目前进行广义的杠杆操纵的主要手段包括:表外负债、名股实债等实质性财务活动和操纵资产与负债账面水平的会计操纵手段。
表外负债是指那些因某些原因未在资产负债表上披露但实际上可能已经属于企业应尽义务的负债,其主要形式包括表外筹资和不确定性负债。Levy(1969)提出通过租赁等实际行为实现的表外负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公司的融资能力,但是对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并没有帮助,因此应当促进租赁资本化改革和规范子公司合并处理行为。Hancock(1988)研究了采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的表外负债手段,发现由于表外负债的整体规模不断增加,使用的手段日趋复杂,同时所带来的各类风险也在不断提高。Sengupta和Wang(2011)及Kraft(2015)提出公司利用将租赁设计为经营租赁的手段以及对本应承担的负债进行表外化处理,从而降低公司的杠杆水平。
...................
第二节 关键审计事项相关文献
审计报告作为审计师与财务报表使用者之间沟通的媒介,其提供的信息质量直接影响了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而传统格式的审计报告由于具有样板化、同质化的特点,阻碍了信息在审计师和投资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因而受到公众的广泛质疑,多个组织和国家都提出了修改标准审计报告的建议。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关注关键审计事项的研究,主要方向包括经济后果和影响因素两个大类。
一、关键审计事项经济后果
关于关键审计事项的经济后果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不同研究方法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主要的经济后果包括:对公司以及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对财务报告或审计报告的影响和对审计师责任的影响三个主要方面。
许多学者对于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否给市场投资者带来增量信息展开了研究,大部分学者给予了肯定,但少部分学者对其作用提出了质疑。Bédard等(2019)认为关键审计事项能够使投资者了解到管理层行为的相关动机,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水平。Christensen等(2014)与韩冬梅和张继勋(2014)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与标准审计报告相比,改革后报告会提高投资者对审计报告的关联性和有效性的认识,并会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更大的影响。王艳艳等(2018)发现当披露了关键审计事项后,公司能够获得比未披露更高的超额的市场收益。陈丽红等(2019)提出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提供风险信息给投资者,使投资者更多地集中于这些风险信息,从而提高投资者能感知到的盈余不确定性,降低了盈余的信息价值所带来的相关性。姜丽莎等(2020)从债务融资成本的角度分析了关键审计事项的作用,认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企业的债务成本的降低有明显的影响。但部分研究认为关键审计事项起到的作用有限。Sirois等(2018)发现在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时,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能够吸引报表使用者对于事项的关注,更加关注披露事项的风险,降低了对其他信息的关注度。
................................
第二章  制度背景、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
第一节  制度背景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自诞生以来,历经了由非标准向标准格式的逐渐转变。早期的审计报告格式不规范、格式未能实现统一,因此不同审计报告之间的可比性较低,不能很好地反映审计质量高低。于是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审计报告逐渐实现内容和格式的标准化,形式逐渐简洁,不同审计报告之间的可比性也不断提高(李晓慧,2005),1934年开始出现第一份标准化审计报告,1948年发布GAAS公认审计准则后,通过后续的不断完善逐渐实现审计报告的标准化。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标准化的审计报告的缺陷也日益浮现,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于审计报告的需求不断提高,而原有的模板化审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内容有限,以致审计报告反映出的信息与财务报表使用者之间存在偏差,以致出现供需不平衡的矛盾(PCAOB,2011)。为了改善传统审计报告存在模板化、相似度高的问题,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唐建华,2015),审计报告逐渐向个性化、透明化、消费者导向方向转变。
自2013-2015年间,英国财务报告理事会(FRC)、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都先后发布了关于新审计准则的修订,其基本目标都是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以及信息透明度,提高报告的沟通价值,要求增加对关键审计事项段的描述。我国也积极与国际准则趋同,2016年12月23日,我国财政部印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要求A+H股公司率先自2017年1月1日起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2018年1月1日期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也都需要进行披露。我国所定义的关键审计事项为:注册会计师根据自身的职业判断,认定的对本期财务报表审计中最为重要的事项,并且在选取关键审计事项时考虑重大错报较高、具有特别风险、与重大交易事项有关、涉及重大管理层判断的领域,这样就能够有效发挥其风险警示的作用(Sirois等,2018)。这次审计报告格式的改革,对我国的审计报告的可使用性带来了新的影响,相比传统的审计报告,新的审计报告格式旨在通过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向市场传递更多有效的增量信息,以降低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使用者之间的信息差,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提出,在资本市场中,各类相关人员对于存在信息有不同的认识和把握,且掌握的信息数量和质量也有较大区别,这就导致在决策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掌握较为充分信息的人员通常占据优势地位,利用信息差异优势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决策,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占据相对劣势地位,甚至由于依赖的信息不足做出错误判断。信息不对称往往导致两种问题,一种是逆向选择问题,通常是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具备信息优势的一方利用这些信息签订不平等协议,使得占据劣势的一方做出不利决策,导致利益受损;一种是道德风险问题,往往由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所致,在协议达成后占据信息优势的一方出于自身利益,进行导致另一方利益受损的行动。
在资本市场中,公司管理层作为公司财务信息的提供方,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了解更加全面,而且出于降杠杆的要求和融资需求等原因,更有可能选择各种方式进行杠杆操纵,而投资者对于公司的了解相对管理层而言没有那么详细。公司投资者聘请独立第三方即审计人员对财务报告进行鉴证,根据审计的结果出具审计报告,就是尽可能的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1504号准则的目的也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注册会计师与财务报告使用者之间的信息差,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及时沟通在实施审计程序中发现的具有重大风险的事项,加强二者间的有效沟通,一方面能够让注册会计师更有动机去推动财务报告存在问题的修正,提高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抑制管理层进行杠杆操纵的行为;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及时就相关事项进行沟通,有利于治理层发挥其监督作用,重视关键审计事项中披露的相关事项,抑制杠杆操纵程度。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23
第一节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23
第二节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 23
第四章  实证检验结果 ..................... 27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 27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 28 
结  语 ................................... 49
一、研究结论 ................................. 49
二、政策建议 ......................... 50
第四章  实证检验结果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表4-1报告了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样本公司中被解释变量杠杆操纵程度(EXPLEVMI)的平均值为0.15,最小值为0.001,最大值为1.406,整体与许晓芳等(2020)所计算的杠杆操纵结果类似,本文对于杠杆操纵程度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大的可靠性。解释变量中关键审计事项数量(AUDITNO)的平均值为1.326,标准差为1.088,中位数为2,最大值为3,表明样本公司披露整体数量偏少且不同公司个体间披露数量差异较大,大多数的企业关键审计事项数量的披露个数在1-2个。关键审计事项的篇幅长度(LNLENGTH)的平均数为4.512,中位数为3.355,平均而言关键审计事项段的总字数约为90.10。
控制变量中,财务杠杆(LEVB)均值为0.456,最大值为0.887,最小值为0.072,标准差为0.18,总的来说不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且样本公司杠杆率皆小于1,不存在资不抵债的现象;公司规模(SIZE)均值为22.47,标准差为1.21,最小值为19.67,最大值为25.77,总的来说公司规模存在一定的差异;总资产报酬率(ROA)的均值为0.047,标准差为0.052,最小值为-0.173,最大值为0.21,表明有一小部分公司存在利润为负且资产报酬率较低的情况,但大部分公司都存在正向收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的均值为0.332,最大值为0.748,表明样本公司中仍然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现象;固定资产占比(PPE)的平均值为0.216,标准差为0.162,最小值为0.003,最大值为0.731,表明不同公司之间的固定资产占比差异较大,持有资产的经营方式有所不同;上市年限(FIRMAGE)均值为10.91年,大部分公司上市年限已经较长,相对经营较为稳定。

审计论文参考
审计论文参考

.................................
结语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选择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分析后提出合理假设,并定义变量进行实证检验,探究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于杠杆操纵程度的影响。本文将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充分性具体衡量为披露数量(AUDITNO)和披露篇幅(LNLENGTH)两方面,被解释变量杠杆操纵是借鉴许晓芳等(2020)的扩展的XLT-LEVM(间接法)衡量的杠杆操纵程度,为控制内生性、样本选择偏误等问题,本文采用更换变量、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对原有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地,本文从去杠杆压力、事务所性质、审计师行业专长、产权性质的角度进行分组检验,分析在不同情况下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杠杆操纵影响的差异表现。此外,本文还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类型影响进行了关注。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抑制企业杠杆操纵行为。当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越充分,即数量更多、文本篇幅更长时,杠杆操纵的降低程度越明显。一方面,通过详细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提供增量信息,让财务报表使用者充分了解相关信息,给予风险警示,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外部监督,从而抑制杠杆操纵水平;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出于降低责任的动机执行更谨慎的审计程序并积极与治理层进行沟通,能够更好地发现杠杆操纵行为并制约管理层进行杠杆操纵。
第二,在去杠杆压力较大,即杠杆水平较高或融资约束较高的公司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越显著。这主要是由于,相比杠杆较低的公司,受到去杠杆压力较大的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和监管压力更大,而关键审计事项能够给相关利益方提供更加全面的财务信息,让投资者对于公司的杠杆操纵行为更加了解,促使公司降低杠杆操纵的程度。
第三,在经低声誉的事务所(即非四大所)审计的公司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越显著。相比四大所审计的公司,非四大所审计的公司在声誉信号方面的作用更低,他们通过关键审计事项的详细披露获取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任,促使公司降低杠杆操纵的程度。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审计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