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经济活动的方式也日趋复杂和多样,与此同时,会计信息处理的方式也更加繁杂,在审计工作开展时,就会存在着更多的不可预见因素,不确定性状况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所以,为了保证广大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自 16 世纪中期注册会计师审计诞生以来,审计质量就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审计合谋”现象时有发生。无论是之前的“银广厦”事件,还是近期的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财务造假和舞弊的丑闻频繁发生,而会计师事务所也难以独善其身。尤其近年来,中小事务所存在恶性竞争和故意压低收费的乱象,这严重影响了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使得审计人员的声誉受到损害,独立性和审计质量严重受到质疑,所以关注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及其审计人员的自身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审计职业判断作为影响审计质量的一个因素,也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在近年来颁布的新的审计准则中,也曾多次提到了审计职业判断这一名词,要求注重运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职业判断。中注协也相继颁发了有关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的指南。这更加说明了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另外,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也逐渐转变审计职业判断的研究方向,开始从审计主体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因为审计职业判断与决策离不开审计人员这一审计主体,而审计职业判断又会受到受到审计人员个性特征的影响,很多学者在研究个性特征时从审计人员的经验、性别、年龄、教育背景、政治背景等方向进行研究。然而,在现如今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中,审计人员要面对更加庞杂的工作量,要进行大量的跟踪以及勾稽关系判断,面临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比以往更加繁重,时常要进行加班工作,这对审计人员的身心都会有较大的影响。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审计人员个性特征对审计职业判断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人素质和心理素质两大方面。其中,对审计人员个人素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验、知识和能力要素。由于审计本身就是一项经验型的工作,国外对于审计人员个人素质的研究也是从经验要素开始来对审计人员的行为进行研究的。进入 21 世纪,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国外学者愈来愈关注审计人员心理因素的研究,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将这些心理因素具体归纳为性格、偏好和动机等。
(1)审计人员个性特征中个人素质对审计职业判断影响的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将审计人员的个性特征中个人素质划分为经验、知识和能力三大方面。
首先,对于审计人员经验的研究启蒙阶段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Kah-neman(1979)发现了人们在进行判断时是依据经验法则,而不是按照数学模型进行的,与此同时提出了三种启发法[1]。此时关于经验要素对审计职业判断影响的研究并不深入。20 世纪 80 年代及以后,学者们对经验要素的研究逐渐加深,开始将审计人员的经验要素与知识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认为经验和知识具有交互作用。学者们普遍认同造成审计职业判断的差别不仅仅是由于经验以及时间长短的不同,而且还来自于审计人员知识水平的差别。Chi etal(1983)指出主体完成任务获取经验后,会增加新的知识并且知识要素的分类会发生改变[2]。Frederick(1991)也认为经验会影响到知识结构,即经验越丰富的审计人员,他们的知识结构也会更加宽泛,以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为案例,指出有经验的审计人员的长期记忆力可以评估他们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审计判断的质量[3]。
其次,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学者们意识到虽然经验会影响到知识,但并不是影响知识的唯一因素,开始对审计人员知识要素的研究进一步加深。Libby(1995)年提出了知识函数,认为知识不仅受到经验的影响,而且还受能力、激励和环境的影响[4]。Libby et a(l1993)认为有经验的审计人员的优势在于他们拥有更大的知识库,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对知识的梳理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做出更高质量的职业判断[5]。
........................
2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个性特征的界定
心理学认为人的个性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另一方面是指人的个性倾向性。前者是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状态的一个集合,包含人的能力和性格,而个性倾向性主要指的是人的需求动机。
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对于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其审计人员大都经历了比较严格的考试并且也具有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能力,所以本文主要从审计人员性格的角度来研究个性特征对审计职业判断的影响。性格是个性特征中最核心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特征中最显著的方面,也是较为复杂的心理特征,包括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等。从情绪特征来看,心理学认为情绪是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是多种思想的集合,情绪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由于情绪因素很难被量化,所以在审计职业判断领域里研究较少。本文借鉴了心理学实证研究的方法,将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大方面,对其进行量化。从理智特征来看,个人感受是理智特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行为活动时所表现出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除了个人感受外,还包括人的记忆、思维和想象。在以往的审计人员个性特征研究中,主要针对的是审计人员的记忆、思维等理智特征方面,而缺少对于审计人员个人感受的研究,所以本文选取审计人员的个人感受因素来研究该因素对审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基于信息觅食理论可知,审计人员的个人感受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对于额外花费时间和努力所付出的代价,用个人感受成本来衡量。
在个性倾向性方面,需求动机属于人的个性倾向性,是对于达成某种目标的渴求,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其主观性是指只有个体自身才能感受和体验到渴求的状态,而这种渴求并不是个体自身就存在的,而是对于客观条件的反映。个体需求动机总共有五大类,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等。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将这几种需求动机划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本文研究的是个性特征对审计判断的影响,在选取个性特征因素时主要考虑审计人员的情绪、个人感受成本心理特征以及个性倾向性中的需求动机因素。
..............................
2.2 相关理论
2.2.1 自我损耗理论
Baumeister(2007)年提出了自我损耗理论,自我损耗理论是指人体的自控力资源是有限的,在短期内大量地使用后,会逐渐降低甚至消耗掉这种心理能量,而消耗掉的心理能量会使得执行能力下降[56]。自我损耗理论是在研究自我控制能力的基础上所建立的。而所谓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人可以克制自身本能的冲动,对外界的变化进行灵活的应对,这种自我调控能力是将个体引向成功的关键因素。换句话说,自我调控能力表现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小到按时吃饭、学习和上班工作大到对自身的冲动、情绪的控制。总而言之,自我损耗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们通过自我活动,会使得自身的心理能力被消耗,进而引起执行能力和决策判断能力的下降。但应值得关注的是在时间和任务性质的要求上,自我损耗理论与认知加工理论中认知资源有限的观点存在差别。自我损耗模型的基本观点和认知加工资源有限观点都认为人对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不过两者存在对于时间段的区别。人们的认知、行为和感情也通常都受自我损耗的影响。
另外,情绪的相关研究也是自我损耗的研究热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Fishbach(2007)年指出:当积极正向的情绪能够引起个体去追寻长期的目标,这样能够降低自我损耗带来的负面影响[57]。袁冬华(2012)采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双任务范式,证明了自我损耗会降低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但是积极的情绪通过一定的运行方式参与到个体的认知活动当中,从而达到克服自我损耗的功效[58]。从以上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人们的认知、情绪和动机会对自我损耗后效产生影响。情绪可以对自我损耗产生调节作用。
在审计职业判断研究领域中,国内有学者开始结合心理学中的自我损耗理论来进行研但有关文献仍比较少。审计职业判断过程归根结底也是人的一种认知过程,审计人员自身的认知资源同样也是有限的,不能用之不竭。审计人员的记忆力、知识、经验以及能力等都会在在完成相继的任务后,会产生自我损耗,从而会影响到审计职业判断,可能会对审计职业判断产生负向影响,从而可能降低审计质量。在以往的研究中,多是采用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而忽略了人的情绪因素对于审计判断质量的影响,基于心理学的自我损耗理论可知,自我损耗则会引起自身执业能力的降低,积极的情绪可以抵消自我损耗效应,而情绪也是受外在的环境(时间的压力)和动机(外在激励或是个人需要)所影响的。

表 4-10 SX 事务所审计人员的基本信息描述分析
3 SX 事务所审计人员个性特征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现状............................... 19
3.1 SX 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19
3.2 SX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个性特征影响职业判断的案例........................................ 19
3.3 SX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个性特征影响职业判断的表现......................................... 21
4 SX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个性特征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调查验证................................. 25
4.1 情绪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25
4.2 个人感受成本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26
4.3 需求动机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26
5 利用个性特征对审计职业判断正向影响的建议......................................... 45
5.1 调整情绪状态,加强情绪管理............................................ 45
5.1.1 克服自我障碍,保持稳定情绪............................................ 45
5.1.2 引导积极情绪,疏导消极情绪....................................... 46
5 利用个性特征对职业判断正向影响的建议
5.1 调整情绪状态,加强情绪管理
通过对 SX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个性特征的案例分析和统计调查分析发现,审计人员的情绪状态始终伴随在审计工作中。无论是从初始准备阶段的积极、兴奋或是冲动的情绪,还是审计实施阶段的疲乏、拖延或是应付心理,还是到最后出具审计报告阶段的摆脱、急功近利的倾向,情绪这一个性特征自始至终都会存在。在审计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是属于正常的现象,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不同审计人员对于客观事物的情绪反映也不都相同。但无论怎样,为了整体上提升审计职业判断的质量和水平,对于审计人员自身来说要调整情绪状态,克服自我情绪上的障碍,保持稳定的情绪;对于 SX 会计师事务所来说,要加强对审计人员情绪的管理,引导审计人员的积极情绪,疏导审计人员的消极情绪,及时关注审计人员的情绪变化。
5.1.1 克服自我障碍,保持稳定情绪
对于审计人员自身来说,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状态是顺利进行审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而克服自我障碍,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有利于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审计工作的进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首先,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审计人员自身会存在积极、兴奋或是过度亢奋的心理,这种情绪的产生是正常现象。积极的情绪能够调动审计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搜寻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资料,有利于审计人员依据搜集到的资料和相关的标准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但是审计人员也会存在冲动的心理,极容易产生过度自信的心理状态,为了抑制这种不良情绪,审计人员要保持警醒,虚心听取项目组其他成员的建议,克服自我障碍。

表 4-11 问卷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6 结论
由于 SX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的主观个性特征对审计职业判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主要从审计主体角度进行研究,选取了审计人员的个性特征因素作为变量,来研究个性特征对审计职业判断的影响。
首先,本文对个性特征和审计职业判断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个性特征包含两类,一类是个性倾向性,一类是个性心理特征。前者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需要、动机、感受等。后者主要表现形式是性格和能力,性格是个性特征中最核心的心理特征,性格具有四大特征即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意志特征和情绪特征。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主体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及主观感受在执行审计程序中,针对不同审计任务所搜集到的不同审计证据,并依据相应的标准,所作出的评判和选择。其中,关于审计人员情绪特征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本文选择了审计人员的情绪、个人感受成本和需求动机作为衡量个性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其次,结合了相关案例,对 SX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个性特征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为了验证分析的准确性以及研究假设的准确性,对SX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假设成立,然后针对分析出的问题,为 SX 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1)SX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的积极情绪对审计职业判断会产生正向影响,审计人员的情绪越积极,审计职业判断的效果也就越好;审计人员的个人感受成本对审计职业判断会产生负向的影响,即审计人员的个人感受成本越高,越不利于审计人员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审计人员的需求动机对审计职业判断会产生正向的影响,即审计人员的需求动机越强,越有利于做出准确的审计职业判断。
(2)本文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从利用审计人员个性特征对审计职业判断正向影响的角度,为 SX 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职业判断水平提出建议。首先,从审计人员情绪这一个性特征角度来说,审计人员要做好情绪管理,及时调整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情绪,SX 会计师事务所也要及时关注审计人员的情绪,积极引导审计人员的正向情绪,抑制审计人员的消极负面情绪;从审计人员个人感受成本个性特征来看,SX 会计师事务所要合理安排审计项目数量,保证审计项目质量,降低审计人员的个人感受成本。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