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硕士论文提纲格式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6258 论文编号:sb2015071714333213484 日期:2015-07-18 来源:硕博论文网

mpa硕士论文提纲格式一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6
1. 绪论 10-17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研究意义 11
1.3 文献综述 11-15
1.3.1 国外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 11-14
1.3.2 国内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 14-15
1.4 主要内容 15
1.5 研究方法 15-17
2. 研究理论基础 17-22
2.1 重要概念界定 17-20
2.1.1 高校行政管理 17-18
2.1.2 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 18-19
2.1.3 职业倦怠 19-20
2.2 职业倦怠三维度理论 20-22
3. S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调查现状 22-31
3.1 S高校简介 22
3.2 调查设计 22-25
3.2.1 研究假设 22-23
3.2.2 调查对象 23
3.2.3 调查问卷设计 23-24
3.2.4 调查过程 24
3.2.5 数据统计 24-25
3.3 调查结果 25-30
3.3.1 问卷信度分析 25
3.3.2 总体现状 25-26
3.3.3 差异比较与分析 26-30
3.4 结论 30-31
4. S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31-44
4.1 个体因素 31-37
4.1.1 人格特征 31
4.1.2 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有待增强 31-32
4.1.3 情绪智力有待提高 32-33
4.1.4 工作压力大 33-34
4.1.5 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34-35
4.1.6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缺失或不合理 35
4.1.7 个人成就感低 35-36
4.1.8 人际关系困扰 36
4.1.9 工作学习冲突 36-37
4.1.10 从业的非预期性 37
4.2 组织因素 37-42
4.2.1 管理体制陈旧 37-38
4.2.2 选拔和任用机制不合理 38
4.2.3 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38-39
4.2.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39-40
4.2.5 晋升制度不顺畅 40-41
4.2.6 缺少人才流动机制 41
4.2.7 重使用轻培训 41-42
4.2.8 待遇偏低 42
4.3 社会因素 42-44
4.3.1 社会发展变化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42-43
4.3.2 职业认同感低 43-44
5. 缓解S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44-49
5.1 个人层面 44-45
5.1.1 提高个人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44-45
5.1.2 强化情绪管理 45
5.1.3 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45
5.2 组织层面 45-48
5.2.1 转变观念,“以人为本” 45-46
5.2.2 建立规范的人才任用机制 46
5.2.3 实行职级制,建立多阶梯的晋升通道 46
5.2.4 探索合理的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 46-47
5.2.5 实行定期岗位轮换 47
5.2.6 健全培训学习体系 47
5.2.7 建立心理调适机制 47-48
5.3 社会层面 48-49
参考文献 49-52
附录 52-54
致谢 54


mpa硕士论文提纲格式二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
1. 绪论 9-13
1.1 引言 9-10
1.2 文献综述 10-11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11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1-13
1.4.1 研究方法 11-12
1.4.2 创新点 12-13
2. 农村集体“三资”的形成和管理任务 13-20
2.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13-16
2.1.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生的背景 13-15
2.1.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现状 15-16
2.2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概念 16-18
2.2.1 农村集体“三资”的概念 16
2.2.2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概念 16-18
2.3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本特征 18
2.4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象 18-19
2.5 农村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 19-20
3.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创新要求 20-25
3.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传统方式 20-21
3.2 传统管理方式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23
3.2.1 农村集体“三资”产权不明确 21
3.2.2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不完善 21-22
3.2.3 资产资源经营管理不规范 22-23
3.2.4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缺少监管 23
3.3 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必要性 23-25
4. 双流县大林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研究 25-40
4.1 以双流县大林镇为研究对象的背景 25-26
4.1.1 大林镇的农村基本情况 25
4.1.2 当前大林镇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现状 25-26
4.1.3 大林镇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础 26
4.1.4 大林镇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有利条件 26
4.2 大林镇农村集体“三资”的清理 26-34
4.2.1 清产核资的具体做法 26-29
4.2.2 清产核资结果 29-31
4.2.3 清理阶段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34
4.3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量化 34-40
4.3.1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量化方法 34-37
4.3.2 股份量化结果 37-38
4.3.3 股份量化阶段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38-40
5.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代理与公开 40-44
5.1 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代理服务机构 40-41
5.2 设立公开平台接受群众监督 41-44
5.2.1 村务公开的重要意义 41
5.2.2 村务公开的形式 41-42
5.2.3 村务公开的内容 42-43
5.2.4 村务公开程序 43-44
6.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完善 44-47
6.1 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 44
6.2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44-45
6.3 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 45
6.4 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程序 45-46
6.5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46-47
7. 大林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初步成效 47-52
7.1 管理目标更加明确 47-48
7.2 股份量化明晰产权 48
7.3 内控制度趋于完善,民主管理得到落实 48-49
7.4 外控制度初步建立,监督更加有效 49-52
8. 结论 52-54
8.1 主要结论 52-53
8.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3-54
参考文献 54-55
致谢 55


mpa硕士论文提纲格式三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7
1. 绪论 11-18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2
1.1.1 研究目的 11
1.1.2 研究意义 11-12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2-13
1.2.1 研究对象 12-13
1.2.2 研究方法 13
1.3 论文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13-14
1.3.1 论文的主要结构 13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14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14-15
1.5 文献综述 15-18
1.5.1 国内文献综述 15-16
1.5.2 国外文献综述 16-18
2. 团队建设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 18-25
2.1 基层公安机关的相关概念 18-19
2.1.1 基层公安机关的涵义 18
2.1.2 公安派出所的涵义 18-19
2.2 团队的相关概念 19-20
2.2.1 团队的涵义 19
2.2.2 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19
2.2.3 团队的构成 19-20
2.2.4 团队的作用 20
2.2.5 团队的任务 20
2.3 警察团队的相关概念及团队建设的相关理论 20-25
2.3.1 警察团队的涵义 20
2.3.2 警察团队的类型 20-21
2.3.3 警察团队的组建 21
2.3.4 警察团队的功能 21
2.3.5 团队建设的相关理论 21-25
3. XX公安分局基层公安机关警察团队建设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5-39
3.1 XX公安分局人力资源现状 25-27
3.1.1 XX公安分局机构设置情况 25
3.1.2 XX公安分局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25-27
3.2 XX公安分局团队建设现状 27-32
3.2.1 XX公安分局团队建设调查问卷情况 27-29
3.2.2 XX公安分局团队建设访谈情况 29-32
3.3 XX公安分局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32-39
3.3.1 XX公安分局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32-36
3.3.2 XX公安分局团队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6-39
4. 加强XX公安分局基层警察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39-54
4.1 加强警察团队思想意识建设 39-41
4.1.1 强化团队建设思想认识 39-40
4.1.2 把握团队建设阶段性特征 40
4.1.3 树立团队建设全局意识 40-41
4.2 加强警察团队领导建设 41-43
4.2.1 健全领导选拔制度 41-42
4.2.2 健全培训制度 42
4.2.3 强化领导责任 42-43
4.3 加强警察团队统筹规划建设 43-45
4.3.1 搞好顶层制度设计 43-44
4.3.2 制定科学团队目标 44
4.3.3 厘清工作思路 44-45
4.4 加强警察团队综合保障建设 45-47
4.4.1 加强财政保障 45-46
4.4.2 加强政策保障 46
4.4.3 加强基层警力保障 46-47
4.5 加强警察团队激励机制建设 47-49
4.5.1 加强警察精神激励 47-48
4.5.2 加强警察文化激励 48-49
4.5.3 加强警察需求激励 49
4.6 加强警察团队监督机制建设 49-51
4.6.1 完善督导工作机制 49-50
4.6.2 完善制度监督机制 50-51
4.6.3 完善阳光警务机制 51
4.7 加强警察团队评价考核机制建设 51-54
4.7.1 完善评价机制 51-52
4.7.2 推行精细化管理考核 52-53
4.7.3 定期和不定期考核相结合 53-54
5. 结论 54-56
5.1 主要结论 54-55
5.2 主要不足之处 55-56
参考文献 56-58
附录 58-62
后记 62-63
致谢 6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