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硕士论文提纲格式一
中文摘要 8-9
Abstract 9-10
1 引言 11-21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2
1.1.1 研究背景 11
1.1.2 研究目的 11
1.1.3 研究意义 11-12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8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5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5-18
1.3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8
1.3.1 研究目标 18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8
1.4 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和技术路线图 18-21
1.4.1 研究内容 18-19
1.4.2 研究方法 19
1.4.3 研究创新点 19-20
1.4.4 技术路线图 20-21
2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理论基础 21-25
2.1 效率理论及其发展 21-23
2.1.1 效率的定义 21
2.1.2 效率理论及其发展 21-23
2.2 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率理论 23-24
2.3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理论 24-25
3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5-32
3.1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概念及类型分析 25
3.1.1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概念 25
3.1.2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类型 25
3.2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现状分析 25-27
3.2.1 信贷支农投入逐年增加 25-26
3.2.2 信贷支农领域不断扩大 26
3.2.3 信贷支农业务日益创新 26
3.2.4 信贷支农服务逐渐提升 26-27
3.3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存在问题分析 27-29
3.3.1 信贷支农存在的外部问题 27-28
3.3.2 信贷支农存在的内部问题 28-29
3.4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对农村经济的贡献分析 29-32
3.4.1 相关系数分析 29-30
3.4.2 回归分析 30
3.4.3 分析结果 30-32
4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变动测度评价 32-39
4.1 测度评价模型选择 32-33
4.1.1 CCR模型 32
4.1.2 BCC模型 32-33
4.2 测度样本及指标选取 33-34
4.2.1 测度样本选取 33
4.2.2 测度指标选取 33-34
4.3 测度结果评价 34-38
4.3.1 样本不同年份的技术效率评价 34-36
4.3.2 样本不同年份纯技术效率评价 36
4.3.3 样本不同年份的规模效率评价 36-38
4.4 结论分析 38-39
4.4.1 信贷支农技术效率明显下降 38
4.4.2 信贷支农纯技术效率持续上升 38
4.4.3 信贷支农规模效率逐渐降低 38
4.4.4 信贷支农低效主要由纯技术低效引起的 38-39
5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9-45
5.1 信贷支农效率指标体系构建 39
5.2 信贷支农效率回归模型构建 39-41
5.2.1 变量选取 39-40
5.2.2 模型构建 40-41
5.3 信贷支农效率回归过程分析 41-42
5.4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2-43
5.4.1 农业环境因素 42-43
5.4.2 业务结构因素 43
5.4.3 资产质量因素 43
5.4.4 资产配置水平因素 43
5.5 政策启示 43-45
5.5.1 缩小福建省第一产业GDP比例 43-44
5.5.2 扩大涉农贷款比例 44
5.5.3 降低不良贷款率 44
5.5.4 提高存贷比 44-45
6 优化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效率的途径选择 45-49
6.1 构建良好福建农村金融环境 45-46
6.1.1 完善福建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环境 45
6.1.2 优化福建农村金融生态信用环境 45-46
6.1.3 创建福建农村金融有效政策环境 46
6.2 坚持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经营方向 46
6.3 完善福建省农村信用社农户信用贷款方式 46
6.4 强化福建省农村信用社市场营销管理手段 46-47
6.5 提高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管理水平 47-49
6.5.1 建立一支素质高质量好的信贷人员队伍 47
6.5.2 推进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建设 47-48
6.5.3 加强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48-49
7 结论及展望 49-51
7.1 研究结论 49-50
7.2 未来展望 50-51
参考文献 51-54
致谢 54
农业科技硕士论文提纲格式二
摘要 5-6
ABSTRACT 6
第一章 引言 7-17
1.1 国内外研究综述 7-14
1.1.1 国外研究现状与模式 7-10
1.1.2 国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 10-12
1.1.3 国内研究与建设现状 12-14
1.1.4 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4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4-16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6-17
1.3.1 论文研究的内容 16
1.3.2 研究论文的几种方法 16-17
第二章 上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概述 17-26
2.1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概念 17-18
2.1.1 什么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17
2.1.2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特点及作用 17-18
2.2 上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概况 18-19
2.2.1 上饶市基本概况 18
2.2.2 上饶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 18-19
2.3 上饶市四种特色产业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19-26
2.3.1 横峰葛产业模式 20-21
2.3.1.1 横峰概况 20
2.3.1.2 横峰葛业的科技服务推广模式 20-21
2.3.1.3 发展趋势 21
2.3.2 万年贡米产业模式 21-23
2.3.2.1 万年概况 21-22
2.3.2.2 万年贡米产业的科技服务推广模式 22
2.3.2.3 发展趋势 22-23
2.3.3 鄱阳黑芝麻产业模式 23-24
2.3.3.1 鄱阳概况 23
2.3.3.2 鄱阳黑芝麻产业的科技服务推广模式 23-24
2.3.3.3 发展趋势 24
2.3.4 婺源茶产业模式 24-26
2.3.4.1 婺源概况 24
2.3.4.2 婺源茶产业的科技服务推广模式 24-25
2.3.4.3 发展趋势 25-26
第三章 上饶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 26-31
3.1 上饶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状 26-27
3.1.1 政策环境 26
3.1.2 服务体系的主体及其规模 26-27
3.2 上饶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7-29
3.2.1 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效率低下 27-28
3.2.2 信息渠道不畅 28
3.2.3 农技服务体系中专业人才少,且水平偏低 28-29
3.2.4 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29
3.3 影响上饶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因素分析 29-31
第四章 完善上饶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思考 31-36
4.1 完善上饶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 31
4.2 完善上饶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思考 31-35
4.2.1 上饶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完善措施 31-33
4.2.2 完善上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思考 33-35
4.3 上饶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模式的总结和展望 35-36
参考文献 36-38
致谢 38
农业科技硕士论文提纲格式三
摘要 5-6
ABSTRACT 6
第一章 绪论 7-15
1.1 文献综述 7-10
1.1.1 国外主要研究综述 7-8
1.1.2 国内主要研究综述 8-10
1.1.3 组织结构创新相关理论综述 10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0-11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1-12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1
1.3.2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 11-12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12-13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3-15
1.5.1 创新点 13
1.5.2 不足之处 13-15
第二章 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规制 15-19
2.1 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的概念 15
2.2 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的类型 15-16
2.2.1 行政型农业技术组织 15
2.2.2 企业型农业技术组织 15
2.2.3 项目型农业技术组织 15-16
2.2.4 教育型农业技术组织 16
2.2.5 自助型农业技术组织 16
2.3 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服务体系的基本结构 16-17
2.4 基层农业技术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 17-18
2.5 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8-19
第三章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发展的现状分析 19-24
3.1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发展的历史回顾 19
3.2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发展受到的主要阻碍 19-21
3.2.1 农业技术服务设施落后,农业技术服务的人员素质低下 19-20
3.2.2 对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投入经费不足 20
3.2.3 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的职能模糊,管理体制混乱 20-21
3.3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发展的主要成就及作用 21-24
3.3.1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发展的主要成就 21-22
3.3.2 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的主要作用 22-24
第四章 铅山县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运行状况的调查 24-35
4.1 铅山县的基本概况与调查过程 24-25
4.1.1 铅山县的基本概况 24
4.1.2 铅山县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的调查过程 24-25
4.2 铅山县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运行的基本状况分析 25-35
4.2.1 铅山县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基本情况分析 25-30
4.2.2 铅山县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 30-35
第五章 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的政策建议 35-39
5.1 完善基层农业技术组织建设基本原则 35
5.2 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的主要政策建议 35-39
5.2.1 创新基层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运行机制,改善推广效果 35-37
5.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水平 37
5.2.3 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的财经金融投入力度 37
5.2.4 提高基层农业科技服务组织人员的整体素质 37-38
5.2.5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38-39
第六章 主要结论 39-40
参考文献 40-42
致谢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