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硕士论文提纲格式一
摘要 5-8
ABSTRACT 8-11
目录 12-16
图目录 16-17
表目录 17-19
第1章 绪论 19-39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9-24
1.1.1 选题背景 19-22
1.1.2 问题的提出 22-23
1.1.3 研究意义 23-24
1.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4-27
1.2.1 研究方法 24-25
1.2.2 技术路线 25-27
1.3 理论基础 27-34
1.3.1 财务治理的理论基础 27-32
1.3.2 财务治理效率的理论基础 32-34
1.4 研究内容 34-36
1.5 创新点 36-39
第2章 文献综述 39-57
2.1 导言 39
2.2 国外研究 39-45
2.2.1 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的融合性研究 40-44
2.2.2 关于财务治理机制的研究 44-45
2.3 国内研究 45-53
2.3.1 关于财务治理的研究 45-46
2.3.2 关于财务治理内容的研究 46-53
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53-54
2.4.1 国外研究评述 53-54
2.4.2 国内研究评述 54
2.5 本章小结 54-57
第3章 效率目标下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研究 57-106
3.1 导言 57-58
3.2 效率目标下财务治理组织结构研究 58-76
3.2.1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主体 58-63
3.2.2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主体财权配置 63-74
3.2.3 效率目标下上市公司财务治理财权配置分析 74-76
3.3 效率目标下财务治理资本结构研究 76-94
3.3.1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效率的影响机理 76-80
3.3.2 效率目标下股权结构分析 80-89
3.3.3 效率目标下债权结构分析 89-94
3.4 案例分析 94-99
3.4.1 公司简介 94
3.4.2 股本结构及财务数据分析 94-96
3.4.3 效率目标下财务治理分析 96-99
3.5 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效率的途径 99-104
3.5.1 财务治理组织结构效率实现机制 99-100
3.5.2 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 100-101
3.5.3 股权结构的优化 101-103
3.5.4 负债结构的优化 103-104
3.6 本章小结 104-106
第4章 效率目标下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研究 106-128
4.1 导言 106
4.2 财务治理机制内涵 106-111
4.2.1 财务治理决策机制 106-108
4.2.2 财务治理激励与约束机制 108-109
4.2.3 财务信息披露机制 109-111
4.3 效率目标下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研究 111-115
4.3.1 财务治理决策机制的效率释放机理 111-112
4.3.2 财务治理激励约束机制的效率释放牵引逻辑 112-114
4.3.3 财务信息披露机制的效率释放保障功效剖析 114-115
4.4 健全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机制 115-127
4.4.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115-119
4.4.2 夏新电子财务舞弊剖析 119-121
4.4.3 完善财务治理机制的对策 121-127
4.5 本章小结 127-128
第5章 效率目标下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研究 128-144
5.1 导言 128
5.2 公司财务治理模式演进 128-130
5.3 效率目标下公司财务治理模式分析 130-137
5.3.1 英美两国公司财务治理模式 130-131
5.3.2 德日两国公司财务治理模式 131-133
5.3.3 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模式 133-137
5.4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现状 137-143
5.4.1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现状 137-142
5.4.2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现状 142-143
5.5 本章小结 143-144
第6章 效率目标下上市财务治理模式实证分析 144-172
6.1 导言 144
6.2 “股东主导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财务治理模式 144-147
6.2.1 股东主导财务治理的理由 144-145
6.2.2 “股东主导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财务治理模式 145-147
6.3 实证研究 147-162
6.3.1 研究方法设计 147-153
6.3.2 实证分析及结果 153-162
6.4 案例分析 162-169
6.4.1 公司简介 162-163
6.4.2 公司财务治理相关指标 163-167
6.4.3 案例总结 167-169
6.5 政策建议 169-170
6.6 本章小结 170-172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172-178
7.1 导言 172
7.2 总结 172-176
7.2.1 研究结论 172-175
7.2.2 研究局限性 175-176
7.3 展望 176-178
参考文献 178-191
致谢 191-193
附录 193-197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参加的项目 193-195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投稿的论文 195-197
数据附录(部分数据与指标:000001~000058) 197
企业管理硕士论文提纲格式二
摘要 4-6
Abstract 6-9
1 导论 14-24
1.1 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4-16
1.1.1 选题来源 14-16
1.1.2 研究意义 16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16-20
1.2.1 研究思路 16-18
1.2.2 内容安排 18-20
1.3 研究方法与相关概念界定 20-23
1.3.1 研究方法 20-21
1.3.2 相关概念界定 21-23
1.4 主要研究贡献 23-24
2 文献回顾 24-46
2.1 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作用 24-29
2.1.1 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主义 25-28
2.1.2 机构投资者股东消极主义 28-29
2.2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 29-36
2.2.1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信息披露质量 30-31
2.2.2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管理 31-33
2.2.3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管理层薪酬 33-34
2.2.4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价值 34-36
2.3 公司治理与资本成本 36-44
2.3.1 内部公司治理与资本成本 36-41
2.3.2 外部公司治理与资本成本 41-44
2.4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资本成本 44
2.5 文献评价与本章小结 44-46
3 我国资本市场和机构投资者的相关制度背景研究 46-59
3.1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46-48
3.2 中西方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情况 48-58
3.2.1 国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情况 48-49
3.2.2 国内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情况 49-58
3.3 本章小结 58-59
4 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资本成本的机理研究 59-73
4.1 理论基础 59-62
4.1.1 委托代理理论 59-60
4.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60-61
4.1.3 公司治理理论 61-62
4.2 机理分析及研究假设 62-72
4.2.1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资本成本的直接影响 63-64
4.2.2 机构投资者持股、内部治理机制与资本成本 64-69
4.2.3 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资本成本的差异影响 69-72
4.3 本章小结 72-73
5 资本成本的估算 73-89
5.1 资本成本的概念与性质 73-76
5.1.1 资本成本的概念 73-74
5.1.2 资本成本的性质 74-76
5.2 资本成本的估算技术 76-83
5.2.1 风险补偿技术 76-79
5.2.2 内含报酬率技术 79-83
5.3 估算模型设计及数据说明 83-86
5.3.1 Ohlson-Juettner 模型 84-85
5.3.2 CAPM 模型 85-86
5.4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特征 86-88
5.5 本章小结 88-89
6 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资本成本的模型构建 89-99
6.1 变量设计 89-90
6.1.1 被解释变量 89
6.1.2 解释变量 89-90
6.1.3 控制变量 90
6.2 模型构建 90-94
6.2.1 基本模型 90-93
6.2.2 扩展模型 93-94
6.3 样本选择 94-95
6.4 检验方法 95-97
6.4.1 中介效应 95-97
6.4.2 交互效应 97
6.5 本章小结 97-99
7 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资本成本的直接效应 99-113
7.1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否与资本成本 99-102
7.1.1 样本分析 99-100
7.1.2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100-102
7.2 机构投资者持股高低与资本成本 102-105
7.2.1 样本分析 102-103
7.2.2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103-105
7.3 机构投资者持股期限与资本成本 105-109
7.3.1 单变量分析 107-108
7.3.2 多变量回归分析 108-109
7.4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资本成本 109-110
7.5 稳健性检验 110-112
7.6 本章小结 112-113
8 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资本成本的间接效应 113-149
8.1 变量分析 113-117
8.1.1 内部治理机制的度量指标 113-114
8.1.2 相关性分析 114
8.1.3 描述性统计 114-117
8.2 机构投资者持股、股权结构与资本成本 117-124
8.2.1 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中介效应检验 118-121
8.2.2 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交互效应检验 121-124
8.3 机构投资者持股、董事会治理与资本成本 124-129
8.3.1 董事会治理机制中介效应检验 124-127
8.3.2 董事会治理机制交互效应检验 127-129
8.4 机构投资者持股、管理层治理与资本成本 129-134
8.4.1 管理层治理机制中介效应检验 130-132
8.4.2 管理层治理机制交互效应检验 132-134
8.5 稳健性检验 134-148
8.5.1 内部治理机制的中介效应 134-136
8.5.2 内部治理机制的交互效应 136-148
8.6 本章小结 148-149
9 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 149-156
9.1 样本选取 149
9.2 实证模型构建 149-150
9.3 相关性分析 150
9.4 描述性统计 150-152
9.5 回归结果分析 152
9.6 稳健性检验 152-155
9.7 本章小结 155-156
10 结论与建议 156-159
10.1 研究结论 156-157
10.2 政策建议 157-158
10.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158-159
参考文献 159-178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178-179
后记 179-180
企业管理硕士论文提纲格式三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7-10
图表目录 10-11
1 引言 11-16
1.1 问题的提出 11-13
1.2 研究意义 13-14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3-14
1.3 研究目标 14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5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5-16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6-33
2.1 企业管理模式的概念、构成与类型 16-19
2.1.1 企业管理模式的概念 16-17
2.1.2 企业管理模式的构成 17-18
2.1.3 企业管理模式的类型 18-19
2.2 企业管理模式的外在表现特征与影响因素 19-24
2.2.1 特定情境下企业管理模式的表现特征 20-21
2.2.2 不同情境下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21-24
2.3 企业管理模式“演化”的相关研究 24-31
2.3.1 特定情境下企业管理模式的演进过程 25-26
2.3.2 微观层面企业管理模式演化的相关研究 26-31
2.4 国内外研究评价与展望 31-33
2.4.1 研究评价 31-32
2.4.2 研究展望 32-33
3 企业管理模式演化机制的分析框架 33-49
3.1 企业管理模式及其演化 33-37
3.1.1 企业管理模式 33-35
3.1.2 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化 35-37
3.2 企业管理模式演化分析的基本单位——惯例 37-45
3.2.1 惯例的内涵 37-40
3.2.2 惯例的基本特征 40-43
3.2.3 惯例成为企业管理模式演化分析单位的可行性 43-44
3.2.4 惯例与规则、能力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44-45
3.3 企业管理模式演化机制及其分析框架 45-49
3.3.1 惯例演化框架的生物学类比 45-46
3.3.2 惯例演化的情境 46-48
3.3.3 企业管理模式演化机制的分析框架 48-49
4 企业管理模式的形成 49-64
4.1 企业管理模式形成的内在机理 49-52
4.1.1 企业惯例的效应 49-51
4.1.2 企业惯例的复制 51
4.1.3 惯例在企业管理模式形成中的作用机理 51-52
4.2 企业管理模式形成的实现方式 52-59
4.2.1 企业惯例(集)的生成 52-57
4.2.2 弱化惯例复制的粘性 57-59
4.3 惯例的触发形式与企业管理模式趋异 59-64
4.3.1 惯例的结构性触发与企业管理模式趋异 60-62
4.3.2 惯例的能动性触发与企业管理模式趋异 62-64
5 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64-81
5.1 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内在机理 64-66
5.1.1 企业惯例的变异及选择 64-65
5.1.2 惯例变异在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中的作用机理 65-66
5.2 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实现方式 66-75
5.2.1 惯例变异的动力 66-67
5.2.2 惯例变异的阻力 67-69
5.2.3 惯例变异的方式与路径 69-75
5.3 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案例研究 75-81
5.3.1 企业管理模式的渐进式变革——苏宁云商的案例 75-77
5.3.2 企业管理模式的激进式变革——日产汽车公司的案例 77-81
6 企业管理模式的移植 81-93
6.1 企业管理模式移植的内在机理 81-82
6.1.1 企业惯例的模仿 81
6.1.2 惯例模仿在企业管理模式移植中的作用机理 81-82
6.2 企业管理模式移植的实现方式 82-89
6.2.1 惯例模仿的动力及目标惯例的选择 82-83
6.2.2 惯例模仿的阻力 83-84
6.2.3 惯例模仿的可行性分析 84-86
6.2.4 惯例模仿的方式和路径 86-89
6.3 企业管理模式的趋同 89-93
6.3.1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89-90
6.3.2 跨国公司的管理输出 90
6.3.3 管理研究与管理教育的推动 90-93
7 中国情境下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化 93-111
7.1 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企业惯例的演化 93-104
7.1.1 阶段一:1840-1949 93-95
7.1.2 阶段二:1949-1978 95-97
7.1.3 阶段三:1978 年以来 97-104
7.2 不同阶段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特征 104-108
7.2.1 阶段一:劳资分立型管理模式 104-105
7.2.2 阶段二:政府导向型管理模式 105-106
7.2.3 阶段三:市场导向型管理模式 106-108
7.3 三个阶段企业管理模式演化的内在联系和路径 108-111
8 结论与展望 111-113
参考文献 113-123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23-124
后记 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