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文主要研究线上教学中的小组合作管理,旨在探索高效的线上教学小组管理模式,将线上班级小组与线上教学更好的融合,完善线上班级管理方法,以应对特殊时期和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核心概念界定
一、线上教学
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教师就如何促进班内交流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他们的方案是依靠局域网。具体方法就是尝试联结计算机的多个终端机,以此作为班内交流的工具。90年代网际网络的产生,使得计算机的中介沟通形式日趋多元化。此时的网络教学融合了网页、网络公告板块、实时传呼、网上聊天等功能,形成了同步和异步共存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也就是“线上教学”。我国当前线上教育基本分为六大领域:第一是早幼教育,即婴幼儿的亲子教育、学前教育等,以读物类、视听类、益智类为主,线上平台有宝宝巴士、小伴龙等;第二是K12教育,即为中小学生提供课程辅导,主要有新东方在线、学而思网校、作业帮、猿辅导等线上教育平台;第三是高等教育,即为大学生提供课程学习和各类考试等相关的内容,线上教学平台有MOOC、超星、尔雅等;第四是兴趣教育,即提供音体美等兴趣课程,如美术宝、书法讲堂等;第五是职业培训,即提供考取证书、提高专业技能的课程,如平安知鸟、中公教育等;第六是语言学习,即为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出国学业进修或度假的人群提供课程,例如有道、可可英语等一批在线教育平台[36]。
近年来,我国线上教学的蓬勃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教师可以灵活选择多样的线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线上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杨家兴[37]认为,狭义的线上教学是指师生同步在网络上进行教学沟通;而广义的线上教学则包括同步与异步进行的师生互动,其中异步的教学沟通则包括了教师在网络上进行线上辅导,如:课程答疑、师生讨论板等。本文所指的线上教学,是一种广义的线上教学。教师以互联网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基础,以腾讯、钉钉等直播平台为技术依托,结合线下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课程的组织。同时,师生可以通过课程答疑,讨论板等进行异步交流,是一种同步与异步结合、交互式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论文怎么写
........................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塔克曼团队发展阶段理论
1965年,布鲁斯·塔克曼(Bruce Tuckman)[42]在其发表的文章《小型团队的发展序列》中提出团队阶梯发展理论,该理论由形成阶段(Forming)、震荡阶段(Storming)、规范阶段(Norming)和成熟阶段(Performing)组成。1977年他又将解散阶段(Adjourning)加入团队发展模型,形成团队发展的五个阶段。
形成阶段(Forming)。即小组启蒙阶段。团队成员相互了解,形成测试。测试的目的是建立成员之间、成员与领导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基本的团队标准等。这一时期团队的凝聚力比较薄弱,成员顾虑较多,团队领导需要通过渗透团队理念,坚定目标,给与个体较大的自主权,促进成员之间相互信任,达成共识。
震荡阶段(Storming)。各种观念形成,出现矛盾冲突的局面。成员获得团队发展的信心,但是在展现个性的同时,容易与他人意见发生冲突、产生分化。成员之间,以及成员对团队的不满和失望展现出来。此时,团队领导需要求同存异,引导成员间相互包容,以度过团队的激荡时期。
规范阶段(Norming)。这一阶段由于规则价值、行为方法等形成,团队凝聚力增强,效能提高。成员调整自身以促进团队的自然发展,有条理的解决问题,展现了组织的和谐。
成熟阶段(Performing)。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认同感更强烈,成员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工作效率高,相互合作,没有冲突,团队如一个有机整体一样,运行自如,不需要外部的监督。团队充满“我能做”的积极工作态度。
解散阶段(Adjourning)。任务完成,团队解散。成员动机下降,萌生失落感,对团队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回升。
........................
第二章S小学线上教学小组合作管理的案例设计
第一节S小学线上教学小组合作的分组设计
法约尔强调,管理组织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根据塔克曼阶梯理论,小组初步形成阶段,组员需要相互了解,目的是建立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基本的小组标准等。这一时期小组的凝聚力比较薄弱,组员顾虑较多,小组长需要通过渗透团队理念,坚定目标,给予个体较大的自主权,促进组员之间相互信任,达成共识。在青岛市S小学案例实践过程中,这一阶段包括线上教学小组合作的科学分组、选举培训小组长和制定线上教学管理制度。
一、线上教学小组合作的分组原则
分组前,班主任需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关于分组的意愿,熟悉学生喜好,尊重学生意见。同时,根据以往学者们的研究,本文整理出了适用于S小学线上小组的分组原则,来协助教师的分组工作。
依据线上教学实际,科学小组的建立需要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四人一组,小规模管理。由于线上小组管理受网络速度的影响,更适宜小规模的小组结构。同时,大多数班级人数在44人左右,因此四人一组更有利于组间人数平衡,开展公平竞争。第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异质性小组的理论依据为“社会缩影理论”和“不调和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小组是组员生活社群的缩影,组内差异愈大,问题愈复杂,组员才有体验生活多元性与复杂性的机会,才能不断学习与改变[43]。因此,大多数学者都认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44]。第三,组内成员性别均衡。佐藤学建议在小组分组时,采取男女混组的方式,且以三男一女为宜。S小学鼓励教师根据班级实情,采取男女混组的分配方式,对于男女生人数不均的班级,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第四,组内成员性格互补。S小学原则上采取性格外向和性格内敛的学生组合的搭配方式,使组员性格互补,带动小组的多元化管理。第五,组内成员学科互补。小组合作管理包含班级事务的管理和学科学习的开展。因此,组内成员应在不同科目有所擅长,以便于小组内在学习上相互帮扶,既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又能弥补学业上的不足,实现合作学习。
..............................
第二节S小学线上教学小组合作的制度设计
根据塔克曼阶梯理论,在班级小组形成一段时间后,组内各种观念形成,组员在展现个性的同时,容易与他人意见发生冲突、产生分化,出现矛盾冲突的局面。针对这一特点,小组首先需要进行组内管理规范的制定,以确立小组内的共同信仰,达成组内共识。其次,教师需要选出优秀小组,组织其他小组进行线上观摩学习。最后,教师需要及时指导小组管理,协助小组解决问题。
一、小组合作管理的规范制定
小组长带领各组召开线上视频会议,讨论研究符合本组实际的小组规范,并达成组员的共同认可。在此过程中,组员会达成共同的管理规范,获得小组发展的信心,为小组矛盾的解决提供依据。在制定组内管理规范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案例,如表2.5所示。
二、录制优秀小组合作案例观摩研讨
教师在班内试行线上教学小组合作管理后,即加入每个组的微信群或钉钉群,观察每组的管理情况,选择优秀的小组,录制优秀案例,供其他小组学习借鉴。其他小组通过观摩优秀小组的视频,学习优秀小组管理的优点,找出本组管理的不足,及时调整本组的学习生活管理实践。
为提升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录制优秀小组合作案例观摩研讨。运用“线上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录制精彩示范课。课堂上,老师将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评价相结合,有力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思考和学习真正在线上课堂上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线上课堂教学效果。观摩结束后对其进行研讨,线上与会教师进行了集体评课,并结合课例从学习和管理两个层面,对“线上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研讨。观摩活动为教师搭建了线上交流研讨的平台,推动了“学科学习小组”的科学建设和持续优化。S小学持续开展此类观摩研讨活动,不断提升“线上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和管理中的实效。
..............................
第三章 S小学线上教学小组合作的实施现状分析 ............. 26
第一节 学生调查设计与分析 ................. 26
一、问卷设计与访谈思路 ..................... 26
二、调查对象选择 ...................... 26
第四章 S小学线上教学小组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
第一节 线上教学小组合作管理的影响因素获取 ............................. 43
第二节 信度分析 ...................... 43
第三节 效度分析 ............................... 45
第五章 小学线上教学小组合作管理水平的提升对策 ........................ 50
第一节 科学分组,激发学生积极性 ....................... 50
一、遵循科学合理的分组原则 ................................ 50
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 50
第五章小学线上教学小组合作管理水平的提升对策
第一节科学分组,激发学生积极性
一、遵循科学合理的分组原则
合理分组是线上小组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教师在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偏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意愿的同时需结合如下的分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第一,中小规模分组管理。在PBL,即基于项目的学习中,中小规模(小于8人)的组比大规模(大于8人)的组,在自我定向、问题解决和学习成绩这三个角度的表现都要突出。小规模(小于5人)的组与中规模(5至8人)的组比较,二者没有明显区别;第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利于组内互助合作的开展,同时组间同质为保证班级各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条件。异质小组中,组员的思考更有层次,组内会有更充盈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更丰富的见解和体验;第三,组内成员性别均衡。男女混组的小组可以在管理过程中优势互补,使小组合作获得更好的效果;第四,组内成员性格互补。教师在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后,需坚持把活泼积极的学生与内敛寡言的学生平均分到各组,使不同性格的学生成组,发挥不同性格特点的特长,促进组内成员的优势互补;第五,组内成员学科互补。这种组内学科互补的方式,可以展现同伴教学的优点,减轻教师的辅导负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育论文参考
..........................
结语
根据线上班级小组合作管理的实践成效可以得到以下启示:线上班级小组合作管理能够在疫情等特殊时期或学生无法进行传统线下课堂授课时,利用网络开展线上教学小组合作管理,可以促进家校互通,丰富学生假期生活,指导学生课外活动,更好的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而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能力、创新精神等成为必备要素,个人的单薄力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自主管理等优良特质。因此,教师可以从课堂学习和班级事务管理等日常小事中,锻炼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能力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通过实践研究,在实行线上教学小组合作管理的实践中,大部分学生从出勤率到课堂表现再到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从学习习惯到学科素养,学生均取得了极大的成效。除了显性的期末成绩以外,更多的隐形的影响在学生身上得到了展现,具体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解决了线上班级管理的低效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合作意识;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与管理能力的发展;减轻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压力;发挥了家长群体参与协助的优势。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小组长的能力影响小组管理的运行;学生之间存在恶性竞争与功利倾向;线上小组管理受技术平台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