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原理。
幼儿园的奥尔夫音乐课程开展主要指导思想是他的原本性音乐教育原理,下面就是我们幼儿园在实施音乐课程的过程中对各项教育原理的感悟、实践和总结。我们相信,每种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是一样的,但是每位老师在实践中领悟到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需要反复学习奥尔夫专业的教育理念,反复在实践中领悟它的教育真谛,并积极的把这一教育理念让更多的家长去关注,惠及更多的中国儿童。
(一)综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做为一门学科也划分的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如有舞蹈、歌唱、乐器、乐理、作曲等专业的划分。但是基于音乐本身,不管是从事什么专业的人,音乐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是要必须掌握的,如音乐的节奏、节拍、音符、音乐感受等,而这些又是构成音乐的最基本的元素。所以,在奥尔夫音乐中,音乐是可以又说、又跳、又唱,还能进行简单乐器伴奏的综合性的音乐,这一说法把音乐回归了原本,因为音乐是来源于人们的劳动生活中,是原始的、原本的最接近人类心灵的活动。这种综合性的音乐活动形式能够引发孩子们大胆、热情的参与其中,能够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这也是奥尔夫音乐近年来在幼儿园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音乐也是按照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划分的。如在孩子们的音乐活动中有歌曲、欣赏、节奏乐、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舞蹈等,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活动形式仅限于围绕着这些不同的音乐内容进行展开。如在歌唱活动中注重的是怎样教孩子学唱歌曲,怎样让孩子们去记忆歌词,学会演唱歌曲,整节活动的主题只有一个:唱歌,孩子们需要反复的去说歌词、唱旋律,等孩子们会唱歌曲后,可能会加上一些简单的律动表演,活动的开展是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原则性问题,但是要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老师们经常会出现这样跟孩子说话的情景:孩子们,能大点声唱歌吗?殊不知这样单调无趣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孩子们不会越来越积极,只会越来越反感。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音乐活动是综合性的,我们可以用身体当作乐器,给音乐进行伴奏,并在自由、快乐的气氛中欣赏了优美的歌曲,可以用肢体的动作帮助孩子们记忆歌词,还能利用很多有趣的道具随着音乐进行表演,而在这些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孩子们自然的学会了歌曲中的歌词,并能发自内心的、有感情的演唱出来。如在歌曲教学《小鱼游》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可能会让孩子们听一遍后,马上进入到学说歌词的环节,可能会拍着手教孩子们学说歌词:
一条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
两条鱼,水里游,欢欢喜喜做朋友。
三条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许多鱼,水里游,大家都是好朋友。
传统的教学意识告诉我们,孩子们不会说歌词是学不会唱歌的,学说歌词是歌唱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而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老师们会用图谱的形式为孩子们展示歌曲中的意境,在蓝蓝的海水背景图中,贴上每一段中小鱼们的活动场景,让孩子们边听歌曲,边用这些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掌握歌词内容,指导着每一段歌词的衔接。除此之外,会让孩子们自己变成可爱的小鱼,随着音乐边和小伙伴游玩边欣赏歌曲。大家在随着音乐伴奏、表演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听够了音乐、熟悉了音乐,也就能够演唱、表演音乐了。这种没有很强势的必须让幼儿去学的综合性的音乐活动,反倒保护了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热爱,因为自始至终,大家都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符合 3——6 岁幼儿的学习与认知的特点,符合现代幼儿园整合课程的理念,更是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
....................................
(二)即兴性。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 1983 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人类最先表现出来的是音乐智能,即对节奏、音调、旋律、音色的敏感度。”[6]其中包括察觉、辨别、表达、欣赏和创作音乐的能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从呱呱坠地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后就天性的能够“手舞足蹈”,用肢体来表现他对周围环境的感受。不能听懂话的婴儿却对听到的音乐声音或者妈妈轻柔演唱的《摇篮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看来音乐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能够引起我们发自内心的共鸣。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老师是音乐活动中的主角,会作为教练带领孩子们进行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而奥尔夫提出的即兴性音乐教育原理,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更多的是把音乐还给了孩子本身,主张大家把自己不同的感受即兴的表现出来,倡导自发的、不同的感受、体验和表现。因此,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是自由的、开放的,是不受任何约束的进行 “自己的”音乐活动。
我们在组织音乐活动时,会把以前老师带领大家为音乐做一些固定的模仿动作,变为让孩子听音乐,大家集体参与创编动作,集合孩子们集体的创编智慧,尊重每个孩子在音乐中的不同表现,让大家用即兴性的动作来表现属于自己的音乐。如音乐欣赏活动《我摔跤了》,这首音乐的有趣点在于它的空拍,每一段很欢快的音乐过后突然有空拍出现,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在欢快的音乐中,孩子们自然的随着音乐的节奏,边拍手边走路,而在空拍的时候,孩子们会即兴的摆出各种照相时的 pose 静止在那里一动不动。又如在音乐活动《幸福拍手歌》中,我们为孩子们选择没有歌词的音乐,在听音乐时,孩子们首先被音乐欢快的情绪感染,随着音乐自由的舞动着,继而会对音乐中的每个乐句后面的空拍感兴趣,有的孩子会停下所有的动作,仔细聆听这空拍的到来。空拍的魅力是神奇的,总能够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和兴奋,和上首乐曲《我摔跤了》一样,孩子们在空拍到来的时候能够即兴的做出自己想做的任何动作。我们也利用孩子们这一特点,在组织和家长的亲子活动时,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即兴表演。如:孩子们站成圆圈面向外,家长围成大圆圈住孩子,大家随着音乐按一个方向走路,等到空拍的时候要立刻停下来两人合作一个静止的pose。
这就是孩子们的即兴表演,不用老师多说什么,音乐会引领他们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这种即兴性的活动不光给每个孩子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也让孩子们之间能够互相观摩到,看到别人和自己的不同,从而激发孩子们再次创造的可能性。这种符合孩子天性的音乐教育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让他们在音乐中像做游戏一样乐此不疲的参与其中。
........................................
二、0——3 岁婴幼儿认识世界的方式。
0——3 岁婴幼儿的生活与学习主要来自于他所生长的环境,模仿是主要的学习手段,我们会经常发现,每一个家庭的孩子,他所表现出来的眼神、动作、说话方式、与人相处的方式等等,都和自己的亲人(平时养育自己的亲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很像,这种像,是经过长时间的耳濡目忍,在不知不觉中自然习得的。
我们要在亲子班进行奥尔夫音乐的教育,就必须要了解婴幼儿认识世界的方式是怎样的?“当代心理学把认知过程看作是一个由感知(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表象、学习、记忆等)、控制(兴趣、思维、内部语言等)、反应(表情、动作、外部言语等)四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整体结构。”[3]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思维、言语(包括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表象等心里现象还没有出现,控制系统的力量极其微弱,反应的方式也以动作为主,”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充分利用感知觉去探索外界环境的。
(一)感知觉是婴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感知觉是人一生发展中最早出现并发展最快的认知过程,从婴儿的“呱呱”坠地脱离母体开始;从他们的第一声啼哭呼吸到新鲜空气开始;从他们用可爱的小嘴儿吮吸妈妈甘甜的乳汁开始;从他们挥舞着小拳头用稚嫩的童声“咿咿呀呀”发出声音开始,他们就开始充分运用和调动好每一项感官,参与到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探索中去了。在婴儿期,他们对外界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听、看和感受,我们经常说孩子要学说话了,其实嘴巴只是耳朵的代言人,孩子们了解的周围环境是靠着耳朵听来的,学会说话的前提是耳朵能够听得到声音,能够逐渐明白大人说话时的声音在向自己传达着什么样的讯息,从而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把这种信息记忆下来,变成自己对周围环境的感受与认识。
.........................................
(二)感知觉在婴幼儿的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在婴幼儿的成长中,除了身体的成长以外,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和认识中,主要依靠自身的感觉器官。不会行动的小婴儿,他们会用耳朵来辨别身边的亲人,并能够敏感的觉察到大人对待自己的态度。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们却能够听出来噪音和乐音,对于优美的音乐,他们从来都不拒绝,而且会让音乐安抚自己的情绪,让哭闹焦急的情绪慢慢安 静下来,变得开心并且手舞足蹈。学会爬行的孩子更是开始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探索自己以前只能“望洋兴叹”的领域。如刚学会爬的孩子,他们爬行的方向其实已经在心里“预谋”很久了,那是一个在他们眼里看起来很有趣但是自己触及不到的地方。记 得女儿多多刚学会爬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快速的爬到洗手间,打开洗手间下面的橱柜,把 里面家人的所有洗漱用品,一样一样的拿出来,又一样一样的放进去,最后把橱柜的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这样反复了多次以后,她才静静的爬回屋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想读懂一个孩子,必须要学会静静的观察他的举动,感受他的想法,支持他的行为,不要轻易打断他,不要粗暴的为了所谓的安全去干扰他。因为,他们在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在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
了解了婴幼儿这些认识活动的特点后,我们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对孩子感觉器官的有效刺激显得尤为重要,想要孩子变得聪明,就不要只关心他的温饱问题,不能对他置之不理,要先从刺激他的听觉开始,和他说话、唱歌,而音乐对孩子听觉的刺激,能够带动他们视觉、感觉、肢体动作等方面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是一个以点带面的教育。
........................................
三、奥尔夫音乐对于 0---3 岁婴幼儿各方面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能促进孩子注意力的发展........................................10
(二)能促进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11
(三)促进孩子性格的变化........................................12
(四)促进孩子与大人或同伴间的合作意识........................................12
四、亲子教育中家长对音乐教育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五、多元智能亲子同乐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问候时间........................................16
(二)音乐时间........................................17
(三)运动探险时间........................................18
(四)团康甜甜圈........................................18
(五)BOBO 甜歌........................................19
(六)小巧手........................................19
六、奥尔夫音乐与其他亲子活动的整合与创新。
在我们研发的“多元智能亲子同乐课程”中,虽然依据了三大先进的教育理论,但是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中心思想,那就是利用音乐这条线把各个环节有效的串连起来,争取让每一个环节都有音乐的陪伴。这是我们课程的大胆创新,通过实践我们也发现,把奥尔夫音乐与其它活动整合在一起,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喜欢的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问候歌从音乐活动中来。
亲子课程的第一个环节是问候时间,问候歌曲调的来源从当节亲子课程的音乐中寻找、提炼。在为孩子们准备的音乐活动中有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儿童歌曲,如《世上只有妈妈好》、《数鸭子》、《老麦克唐纳》等。我们会就近取材,从本节音乐活动中改编成问候歌曲:
奥尔夫音乐就是这样的神奇,无穷的创造力是它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每节亲子课一个音乐内容,除了音乐时间是专属于奥尔夫音乐的,我们尝试把音乐贯穿于课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从音乐中我们创编了问候歌,即在每节活动开始前给孩子们一个不一样的惊喜以外,也为下面的音乐活动的开展做好了铺垫。问候歌时间虽然短,但是能不能一下子把孩子们吸引到老师这里,保证下面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问候歌的创作,没有教材可以参考,完全依靠老师们丰厚的音乐功底和对音乐的理解与把握。
.......................................
结 论
以上是我这几年来从事奥尔夫音乐教育,从 3——6 岁的孩子开始实践,又把奥尔夫音乐教育带到了三岁以下的亲子教育中,自己对于工作能够时时刻刻抱着严谨的态度去完善,也不怕在工作中面对多种挑战。幼儿园亲子班的开设和建立,自己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尤其是在创编亲子班的教案中,经过了筛选、编写、实践、修改等诸多过程,最终形成了有着本园特色的亲子教育计划和教案。这期间有无数的孩子和家长在亲子活动中第一次接触到了奥尔夫音乐的教育理念,使无数的家长和孩子受益非浅,也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亲子活动,让孩子们提前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熟悉了未来的老师和小伙伴们。
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自己深深感觉到研究学问是永无止境的,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一定要把科研工作和自己的教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促教育,以教育做科研。时代在进步,家庭在变化,孩子们一代一代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对于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能只是拿来主义,而是应该在充分了解我们孩子的基础上,取其精华,然后结合上我们传统的、民族的的精髓,把这一教育理论发扬、传播。
但是对于写作,总感觉自己的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论文在写作的时候,用了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和整理,这期间我翻阅了很多与幼儿教育、音乐教育、亲子教育相关的资料,也翻看了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笔记和教学反思,能够保证字字句句把自己这些年来对奥尔夫音乐的理解和实践记录下来。我会不断的努力学习与前行,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为我们国家的幼儿教育事业增添一点微弱的光和热!
...........................................
参考文献(略)
亲子教育基于奥尔夫音乐上的实践与探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zhouting
点击次数: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