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生产力也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伴随着社会信息与知识的大爆炸,一些不良的思想侵袭着大学生的头脑,如: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注重科技知识的传授,缺乏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传统教育机制,致使培养出许多有知识而无智慧,有文化而无修养的人。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淡漠,在道德信仰上对社会终极关怀的目标期望淡漠、对自我发展的个人目标执着追求,很多青年学生感到生活处于无目的、无意义之中。这些现象都反映了我国当今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状况,同时也为我国高校人文精神的培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展开了关于人文精神失落和人文精神缺失的大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人文精神主要涉及人生存发展目的、意义、价值等“人自身”问题的理解,通俗的说,它对人的生存发展起着定向或定位的作用。”“人文精神主要涉及人的精神生活,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体现人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的目标指向不是工具理性的,虽然它在调动和激发人们创造物质资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但就其本质特征而言,则主要体现着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匆也就是说:人文精神的培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或定位的作用,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而且高校是培育人刁‘的摇篮,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其素质将影响整个社会,乃至民族的发展。所以,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就显得更加重要。
`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日益普及,这些新媒体己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工具。新媒体的时效性和便捷性等方面的优点,极大地拓展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内容量,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然而,新媒体的发展又是一把双刃剑,由于新媒体的不可控性和虚拟性,新媒体的发展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例如:人际关系淡化、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价值观的扭曲、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等等。从几年前的“马家爵事件”到一年多前的“我爸是李刚事件”,从最近的“药家鑫事件”,都预示着一个不争的言论:的人文精神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新媒体时代力「I强大学z仁人文精神的培 当代的人学育迫在厂睫。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对人的全而发展起着定向或定位的作在大学教育中,如果只I_I.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而不注重大学'l心灵的教化人格的培养,那么这种教育培一育出来的大学是不合格的,是不能跟进!.代潮流、不人学生的索质如可对于现川和能被社会所认同的。代化建设至关T-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是民族的希望。然而,在新媒体时代,除了新媒体的虚拟性和不可控-"r等特点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i响之外,还有市场经济的冲。以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等因素,份致当代大学'-I人文精神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而对此,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G"i施来加强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在祈媒体时代,研究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要充分利J!」新媒体这一快速发展的媒介,充分发挥其优势、遏制其负面的s,.响,采取有效的途径,促进大学z卜人文精神的发展。
第一章新型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影响
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日益普及,这些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工具,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些新型媒体的影响。正如谚语所说:“每个硬币都有两面”,新型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而要搞清楚这些影响就必须弄清“新型媒体”、“人文精神”及“大学生人文精神”这些概念。
第一节新型媒体的概述
新型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其范围很广泛,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等。要想对新型媒体有明确的界定,必须对其概念和特点进行研究。
一、新型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一词最早见于196?年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NT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P Goldmark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EVR(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书。后来,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o Rostow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处提到“新媒体”这一概念。。,所谓新型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启的,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一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形象地被称为“第五媒体”。
参考文献
[1] 高娜. 培育人文精神推进人的全面发展[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6,(03) .
[2] 陈新夏. 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
[3] 曾维伦. 人文主义还是理性主义——世纪之交对中国传统文化出路的一点思考[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
[4] 孙克诚. 论高校人文精神建设的实质[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
[5] 田春艳. 浅谈新时期高校人文精神教育[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4,(01) .
[6] 孙玉萍. 合并高校人文精神的内涵与构建[J]. 湖北社会科学, 2002,(09) .
[7] 林怡. 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在高校的弘扬[J ]. 福建理论学习, 2006,(06) .
[8] 陈大勇,何群华. 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与人文教育[J]. 抚州师专学报, 2003,(01) .
[9] 范美香. 论人文精神的培育与21世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3,(06) .
[10] 郭娅. 高校“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措施[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1,(01) .
[11] 刘建. 网络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09) .
[12] 陈国栋.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之一 ——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1999,(04) .
[13] 宋晔,陈异慧. 我国高校人文教育的理念与路径[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
[14] 陈新夏. 人学与人文精神[J]. 江海学刊, 1997,(05) .
[15] 方锦明,叶云明. 知识经济与高校人文精神[J]. 江西社会科学, 2004,(05) .
[16] 陈新夏. 人的发展视域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 晋阳学刊, 2006,(04) .
[17] 贾永雄. 人文主义 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01) .
[18] 张凤. 以人为本再现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J]. 学理论, 2009,(11) .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摘要 4-5
Abstract 5-6
引言 9-11
第一章 新型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影响 11-25
第一节 新型媒体的概述 11-13
一、新型媒体的概念 11-12
二、新型媒体的特点 12-13
第二节 “人文精神”及“大学生人文精神” 13-20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13-17
二、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内涵 17-19
三、新型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特点 19-20
第三节 新型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影响 20-25
一、新型媒体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影响 20-22
二、新型媒体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负面影响 22-25
第二章 新型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25-29
第一节 人文精神的培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26-27
一、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或定位的作用 26
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 26-27
第二节 新型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27-29
..............................................................................
第三章 新型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途径 29-42..
第一节 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 30-31
一、建立专门的人文教育网站、博客等 30
二、引导大学生积极利用新媒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0-31
第二节 采取各种措施,消除新媒体可能带来的的消极方面 31-34
一、开展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教育 31-33
二、强化对新媒体监管力度,营造健康的网络人文精神环境 33-34
第三节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氛围 34-37
一、美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改善校园物质文化载体 34-35
二、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宣传人文精神 35-36
三、助新媒体文化建设,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 36-37
第四节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3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