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口岸标准化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05
论文字数:36200 论文编号:sb201404261321529633 日期:2014-04-26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 绪 论


1.1 问题提出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外贸经济迅速发展,根据海关数据资料显示,新世纪以来中国进出口总额在逐年增加,而面对迅速增加的进出口业务,海关的通关能力、通关效能显得效能不高,而如何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贸易环境,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我国政府于 1998 年开始对电子口岸建设问题给予关注,并于 2000 年中国电子口岸建设成功,开始运行。随着电子口岸建设的开展,国内学者对电子口岸建设问题给予了关注。电子口岸作为一项既涵盖了进出口物流信息建设、商务信息和口岸执法建设的综合工程,同时又涉及到国内执法范围的行政执法的统一应用、信息共享问题。电子口岸的建设以实现“一个账号”、“一次认证登陆”、“永久式服务”为目标建设。到目前为止根据我国电子口岸公布的信息,看出国内目前建有中国电子口岸和 28 个地方电子口岸,但是并没有统一的口岸平台,并且各个电子口岸的联动建设动态、联动建设机制尚未建立,对于一项同样的进口商品在任何口岸进口,虽然其信息都可以录入到全国统一电子信息系统当中,但在各个地方电子口岸之间的联动不够,信息共享不够,电子口岸实现公开通明的程度还不够。近年国内电子口岸建设问题,在理论上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基础,理论研究内容逐步丰富;实践上随着部分电子口岸的建设发展,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给予电子口岸的实践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对策。但是由于电子口岸建设在国内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在电子口岸的建设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电子口岸建设方便政府监管和服务,加强地方电子口岸建设联动的力度和深度,理顺电子口岸发展的利益体制,更好地实现中国对外贸易、区域贸易的发展,为此本选题以中国电子口岸建设问题为研究选题,期待对中国电子口岸的发展完善提供切实可行对策建议。
……………


1.2 研究意义
电子口岸的规范化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电子口岸信息规范化建设问题必然涉及到公共选择理论、行政学理论、伦理学理论及博弈论等相关理论,从以往的研究资料中发现,国内学者更倾向于将公共选择理论、博弈理论与电子口岸信息规范化建设的融合,很少从行政学理论,特别是伦理学的角度对电子口岸建设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本文则是对行政学理论、伦理学理论的重新应用,在理论发展上是对二理论的丰富和补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电子口岸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既涵盖了进出口物流信息建设、商务信息和口岸执法建设的综合工程,同时又涉及到不同行政执法的统一应用、信息共享问题。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下,国内对于电子口岸建设意识逐步增强,并于 2000 年开始付诸实践,目前在国内已建成中国电子口岸和 28 个地方电子口岸,电子口岸的建设主要是以政府推动型为主,其建设和发展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电子政府是服务型政府的最好佐证。本研究从国内电子口岸建设和发展历程出发,对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电子口岸建设的功能进行定位,探讨建设电子口岸的联动机制问题,实现了综合治理,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同时,为进出口企业及政府职能部门业务的开展提供方便,简化业务办理手续,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最后,有效防范和打击了违法走私行为,同时降低了贸易成本,使得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


第二章 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的设计


2.1 电子口岸内涵
电子口岸建设是我国政府在促进贸易便利化,推进口岸大通关,进一步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做出的一项有重大意义的改革。它是我国主动参与全球竞争,主动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措施,也是我国近年来政府体制改革,创建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真正服务企业的有效手段。电子口岸建设包括中央层面的中国电子口岸和地方层面的各地地方电子口岸两个级别,两级电子口岸既是缺一不可的两个部分,又是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这两个部分构成全国统一的电子口岸系统。电子口岸是电子政务的一种,是服务型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是政府转变行政职能为服务职能而提供的一种为经济和口岸执法服务的公共服务,是一种具有身份认证、数据交换、数据共享和联网核查等功能的公共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同时电子口岸又不局限于电子政务的发展,它又是电子商务的一个有效延伸,电子口岸是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平台。
……………


2.2 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的发展


2.2.1 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梳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及贸易自由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国间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产品和市场间的竞争,更上升为各国政府及管理机构效能所形成的软环境之间的竞争。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依托信息技术为基础,是现代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特征。政府控制和主导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承担着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为了更好地从宏观上控制网络经济、网络政务,实现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政府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提高行政效率。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电子口岸逐渐的从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系统,至此,我国电子口岸的雏形出来了,电子口岸的建设以及电子口岸的规范化管理被提上议程。电子口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与管理优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98 年,国家针对制作假单证批文印章走私、逃套汇、骗退税等走私行为的日益猖獗,国家相关部委共同研究,由海关总署牵头开发了 “进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作为第一个跨中央多个部门的联网核查应用系统,开始了我国电子口岸建设。2000 年,经国务院同意,我国海关总署会同财政部、交通部、工业与信息化部、税务总局、商务部、质检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 14 个部委共同组建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
……………


第三章 我国电子口岸管理平台规范化分析.......16
3.1 我国电子口岸管理平台规范化标准分析........ 16
3.2 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平台硬件分析........ 17
3.2.1 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平台资金支持 ........ 17
3.2.2 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平台设备保障 ........ 18
3.2.3 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平台技术研发 ........ 18
3.3 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平台软件分析........ 19
3.3.1 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平台管理队伍建设 .... 19
3.3.2 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平台人才培养 ........ 19
3.3.3 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平台信息共享 ........ 20
3.4 本章小结.... 20
第四章 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公共政策分析.........21
4.1 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原则.... 21
4.2 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内容.... 22
4.3 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公共政策分析要素.... 23
4.4 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公共政策实施效果.... 24
4.5 本章小结.... 25
第五章 电子口岸组织系统的规范化管理分析.....26
5.1 海关职能的规范化分析.... 26
5.2 国检局职能的规范化分析........ 27
5.3 海事局组织机构的规范化分析.... 27
5.4 边检站组织系统的规范化分析.... 27
5.5 本章小结.... 28


第六章 实现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6.1 加强并规范区域性电子口岸建设的联动发展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与物流业的迅速壮大,区域经济愈加明显,在经济和进出口商务物流发达的地区,区域间的电子口岸建设已经实现了联动发展,如长三角地区电子口岸、北京电子口岸等。况且随着区域间经济的发展和贸易往来的密切,我国已经出现了诸多经济区,如京津唐经济区、长湘潭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群等。倘若区域间的电子口岸建设再各自为政,不仅不利于电子口岸的联动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实现区域间电子口岸建设的联动发展,在贸易业务比较频繁的地区、区域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一个门户”、“一次登录”和“一站式服务”,加强区域性电子口岸建设的联动发展,突破区域间电子口岸管理难以协调的尴尬。此外,在加强区域间电子口岸建设的同时,还可以依照国家电子口岸,促进区域性电子口岸数据交换,如京津唐地区电子口岸数据交换等,加强区域间电子口岸的数据信息共享与交流,从而促进区域间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然而,就目前区域性电子口岸发展的现状来看,出现了只重发展规模而忽略发展质量的情况,这说明,我国区域性电子口岸的联动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要在加强区域性电子口岸实现联动发展的同时,还要不断地规范电子口岸的联动发展,不断地进行总结,使我国区域性电子口岸的联动发展趋向科学、规范、合理。
……………


结论


本文以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研究作为研究的选题,主要从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的发展现状、趋势、公共政策、平台建设、组织系统等方面,进行综合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更好地利用电子口岸建设方便政府监管和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如何加强地方电子口岸建设联动的力度和深度,如何提升电子口岸与电子通关的互性发展,如何提高电子口岸的公共政策实施效果,如何完善电子口岸平台建设,如何提升电子口岸管理组织系统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和对策。文中很多的分析和对策为实现我国电子口岸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尤其是创造性地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电子口岸的规范化管理,填补了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公共政策层面的空白,丰富了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研究的内容,拓宽了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的研究途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也有不尽人意处,只是对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共性进行了笼统的分析研究,而没有针对诸多电子口岸中问题较为突出的个例进行详尽的分析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注重对个例的引入和分析,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使研究课题更具有生命力,增强研究课题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