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0.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也逐渐得到了三国领导人及学者的强烈关注。2002 年,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一设想首次被提出,中日韩三国的领导人同意开展相关的民间研究。中日韩三方分别于 2003-2009 年和 2010-2012 年就三国自由贸易区进行了学术研究和官产学联合研究,并初步得出了积极结论。在此基础上,2012年 5 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北京达成共识,同意于 2012 年年内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2012 年 11 月 20 日,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举行会晤,宣布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一旦该谈判取得成功,全球贸易版图都将被改写。这项包含世界第二大、第三大和第十二大经济体(以 2011 年购买力平价计算),覆盖 15 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协议将使欧盟以及涵盖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相形见绌。长期来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有利于三国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快三国结构调整进程;但短期内将使得部分利益集团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中日韩三国各自都有比较弱势的产品,这些敏感产业成为东北亚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谈判的主要障碍。三国之间敏感领域、敏感产业如何处理,是当前研究中争论最多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以中日韩三国竞争中中国实力较弱的电子产业为对象,借鉴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开发的制造业敏感产品选择模型,通过对三国电子产业各产品在世界市场以及双边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出中国相对于世界特别是相对日本和韩国具有竞争劣势的敏感产品。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成立后,这些产品将遭受日韩两国进口的冲击,其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将缩小。而对于那些受冲击较大、在国际市场仍有发展潜力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敏感产品来说,为了避免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因这些产品产出的大幅下降而导致的产业结构低级化趋势,我国政府可以通过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来达到尽可能降低贸易自由化调整成本和促进我国电子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0.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0.2.1 自由贸易区的相关理论
英文缩写“FTA”包含两个国际贸易的相关含义:一是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二是根据此类协定建立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自由贸易协定是指两个及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开展自由贸易,通过废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措施,创造经济圈而缔结的协定。①自由贸易协定的特征:一是成员国内部取消贸易障碍,实施自由贸易,但没有共同对外关税;二是通过采取商品原产地原则。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同意消除关税、贸易配额和优先级别的国家组合,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初等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理论是关税同盟理论。关税同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瓦伊纳和李普赛。其中,按照范纳的关税同盟理论,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该具有三个特征:(1)完全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2)对非成员国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3)各成员国通过协商分配关税收入。关税同盟具有两种经济效应: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静态效应主要包括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是指关税同盟内部实行自由贸易之后,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至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致使成员国的进口量增加,进而新的贸易得以创造;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关税同盟内部实行自由贸易之后,取消关税,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保护,成员国把从非成员国低成本生产的产品进口转至从同盟内成员国高成本生产的产品进口,进而贸易方向发生了转移。贸易创造效应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正效应;贸易转移效应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负效应。
……………
1 中国与日韩电子产品贸易发展现状与关税壁垒
1.1 中日电子产品贸易概况
日本是我国电子产品的第二大进口国(2011 年数据)。从 2007 年至 2011 年,我国从日本进口电子产品金额逐年上升(2009 年除外),但进口电子产品的比重却略有下降,具体表现在日本从作为我国电子产品的第一大进口国变成第二大进口国。详见图 1-1。由表 1-1 可知,2007-2011 年占我国从日本进口电子产品第一位的是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HS8542)。该名目下电子产品的进口额远远高于其他电子产品的进口额,从 2007 年的 145.3 亿美元上升到 2011 年的 154.9 亿美元,然而进口比重从 10.8%下降到 8%,但仍然占有最大比重。一直排在第二位的是半导体器件(HS8541),2011年占从日本进口电子产品的比重为 2.5%。排在第三、第四和第五位的电子产品进口金额均相差不大,且在五年中略有变化,分别有变压器、静止式变流器及电感器(HS8504),蓄电池(HS8507),无线电设备相关零件(HS8529),电容器(HS8532),电路的开关、保护或连接用的电气装置(HS8536)。
……………
1.2 中韩电子产品贸易概况
1.2.1 中国从韩国进口电子产品概况
韩国是我国电子产品的第一大进口国(2011 年数据)。从 2007 年至 2011 年,我国从日本进口电子产品金额逐年上升(2009 年除外),进口电子产品的比重也略有上升。从 2009 年开始,我国从韩国进口产品金额超过从日本进口金额,致使韩国从作为我国电子产品的第二大进口国升为第一大进口国。详见图 1-4。2007-2011 年占我国从韩国进口电子产品第一位的是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HS8542),比重一直在 20%以上,是我国从韩国进口最主要的电子产品。在从韩国进口的主要电子产品中,进口额比重均相对稳定,这些电子产品分别是计算机相关的零件和附件(HS8473),蓄电池(HS8507),有线电话和电报设备(HS8517),印刷电路(HS8534),半导体器件(HS8541)。为了对中日韩电子产品关税进行比较,所采用数据基本上是世界贸易组织提供的最惠国待遇适用关税。目前,我国对进口所有电子产品所征收的平均关税为 9.1%,最高关税为 35.0%,中国零关税电子产品 6 个;日本对进口所有电子产品所征收的平均关税为 0.1%,最高关税为 4.8%,日本零关税电子产品高达23 个;韩国对进口所有电子产品所征收的平均关税为 6.0%,最高关税为 13.0%,韩国零关税电子产品 6 个。④显然,我国在电子产品的进口关税远远高于日韩两国。
……………
3 中国电子产业敏感产品竞争力动态分析 ...... 30
3.1 中国电子产业敏感产品在世界市场.... 30
3.1.1 世界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动态变化 ....30
3.1.2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动态变化 ........34
3.1.3 小结 ....37
3.2 中国电子产业敏感产品在双边市场.... 38
3.2.1 双边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动态变化 ....38
3.2.2 双边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动态变化 ......40
3.2.3 小结 ....42
3.3 敏感产品总结.... 43
4 中国电子产业的应对策略 ...... 44
4.1 中国电子产业敏感产品的应对策略.... 44
4.1.1 例外安排 ........44
4.1.2 过渡期安排 ....44
4.1.3 补偿机制 ........45
4.1.4 小结 ....45
4.2 中国电子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46
4.2.1 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 ....46
4.2.2 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大企业 ........47
4.2.3 完善核心人才激励机制 ........47
4.2.4 加快电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8
4 中国电子产业的应对策略
4.1 中国电子产业敏感产品的应对策略
敏感产品的研究是本文的主题,也是现阶段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最大焦点。因此,如何对待敏感产品一方面影响着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进程,另一方面在自贸区建成后将对我国各产业产生直接的影响。依据我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中关税减让的模式和实施效果,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应对敏感产品尽量减少例外安排,以确保三国最终从贸易自由化中获得最大收益;与此同时,三国在坚持务实和灵活的原则之上,对多数敏感产品实施过渡期安排,一方面可获得国内的广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缓解短期冲击;此外,采取有效的补偿机制,将减少冲击,扶植敏感产业发展。表面上来看,例外安排将对我国电子产业高度敏感产品实施可靠的保护,然而一方面将加大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谈判难度,一方面将大大的降低了自由贸易区建成后的经济福利。从我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来看,在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议中,例外安排的产品进口额比重为 0.8%;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中,例外安排的产品仅有烟草类的卷烟和雪茄,进口额比重不到 0.1%。①因此,由于我国电子产业敏感产品较多,例外安排只能是极少高度敏感产品选择的应对方式。
……………
结论
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中国电子产品中具有低竞争优势的产品将可能很快被日韩两国产品所替代。针对我国电子产业的特点与优势,面对新环境,采取进一步的结构调整策略。在全球电子产业巨大的竞争下,发展世界性的高新技术产品将会带来足够的利润和贡献。此外,产品质量的优化会提高电子产业品牌的影响力,从而加大长期竞争的优势。针对我国电子产业产品结构的特点,结合中国电子产品相对日韩两国的敏感产品,在自贸区构建之初,加快发展敏感产品中具有较大发展优势和竞争力的产品,将会大大减小自贸区建成后对其相关产品的冲击。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