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现代光电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发展,光电的测量手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从纯光学测量发展到光学、电子等多种技术综合使用的一体化测量设备,由此,光电经纬仪应运生。光电经纬仪的主要作用是对空间目标进行观测和测量,并目_其测量手段的发展趋势也是由被测量目标的快速发展决定的。随着飞行器的快速发展,具有“远、小、暗、快”等特征的飞行目标越来越多,要完成对此类目标的捕获、跟踪和测量任务,势必需要先进的硬件支撑及优化可靠的软件系统。因此,高可靠、高性能的系统主控软件,对整个光电经纬仪系统来说,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光电经纬仪主控软件作为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主要负责系统中所有分系统的数据处理和输入、输出工作,获取对系统各个部分的状态并进行显示、实现人机交互任务、显示与控制数据处理,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近程主控制计算机设置在近程电控车内,是经纬仪近程管理控制人机操作的交互平台,负责对数据的采集、任务管理、数据显示、数据记录、事后数据管理等。
第二方面:与机上多路复合跟踪模块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采用TCP/IP通讯协议,接收多路复合跟踪器模块采集的各分系统工作数据和处理结果,并进行数据显示、保存与管理。同时,监控程序提供人机操控的界面接口,将人机操作命令发送到多路复合跟踪器进行处理执行,支持用户进行正式任务、系统参数设置、小系统控制、系统误差标定等工作。
第二方面:提供外部通讯接口,通过串口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与中心计算机相连,接收来自中心计算机的链间数据、发射时刻(TO)、弹道引导数据,并向中心计算机返回链间数据和设备的测量数据。
第四方面:负责采集数字单杆的高低以及俯仰等串口数据。当单杆的控制按钮
为完成以上功能,需要充分分析系统需求,在为硬件设计提出基本的系统结构的同时,需要完成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软件设计。
由于软件的重要性、智能型和复杂性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已成为制约光电经纬仪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并目_,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新型号的研制正在向着高速、超大规模以及高集成度的方向发展。软件研发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个失误,都会造成整个系统的损失。为了保证光电经纬仪主控软件乃至整体的研制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等各方面口益增长的需求,本文将软件工程及软件工程化管理的概念引入到光电经纬仪主控系统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并对其实施全寿命、全周期的质量进行监控,显示了光电经纬仪主控软件开发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3.2.7 系统标定.......... 40-42
3.2.7.1 零点标定.......... 40
3.2.7.2 恒星标校.......... 40-42
3.2.8 设备检测.......... 42-43
3.3 主控软件运行操作.......... 43-44
第四章 系统核心模块.......... 44-55
4.1 恒星标校模块.......... 44-47
4.1.1 恒星标校主要数据.......... 44-46
4.1.2 核心函数实现.......... 46-47
4.2 小系统处理模块.......... 47-51
4.3 通讯数据处理以及外引导.......... 51-55
4.3.1 UDP 核心函数.......... 51-55
第五章 光电经纬仪主控软件.......... 55-61
5.1 编程及测试工具.......... 55
5.2 主控软件测试的..........55-61
5.2.1 主控软件测试策略.......... 55
5.2.2 信息收集.......... 55-56
5.2.3 主控软件测试环境.......... 56
总结与展望
本文在深入分析了软件工程化管制方法、分析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并概括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现状,为光电经纬仪的主控软件建立了合适的过程模型,并为该模型在企业中的实施做出了以下工作:
1.完成了光电经纬仪主控软件的方案设计、模块划分。
2.基于硬件平台,提出了主控软件的任务划分;
3.针对光电跟踪测量系统的工程实现问题,提出将主控软件作为光电跟踪测量系统对外交互和数据处理的核心,负责系统中所有分系统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处理,获取对系统各个部分的状态显示及操作控制,实现了跟踪控制操作的模块化和流程化。结合实际任务,对光电经纬仪主控软件进行了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
参考文献
[1]周苏等.软件工程及其应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郑人杰.实用软件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stephenR .Sehaeh(美).软件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la Sommerviell.软件工程(英文版·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 4
[5]李从,窦万峰,任满杰.软件工程方法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 4
[6]郭庚麒,余明艳,杨丽.软件工程基础教程.科学出版社,2004.
[7]胡林玲,黄奇.软件工程与UML.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8]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9]殷人昆等译.实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6
[10]陈宏刚,熊明华.软件开发过程与案例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