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这十年来,中国和国外的许多学者,广大蓄电池的制作者和使用者,都大力开展了旨在解决电池一致性误差所带来危害的研究,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2],监控电池的状态。随着电池管理系统的发展,也会增添其它的功能,蓄电池在使用中,那怕是一节电池,都要进行电池管理,都要配置电池管理系统。这是保障电池使用安全、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于1881年诞生,发明人为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GustaveTrouve ),这是一辆用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车;到1898年,欧洲每14辆出租汽车中就有电动汽车13辆;1900年美国制造的汽车中,电动汽车为15755辆;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和石油短缺使电动汽车重新获得生机;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都开始发展电动汽车;20世纪70年代后期,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公司,都开始生产电动汽车;2012年全球电池管理系统市场产值成长逾10%; 2013年至2015年成长幅度将大幅跃升至25-35%。现阶段不论是整车厂、电池厂、还是相关车电零组件厂均投入电池管理系统研发,以求掌握电动车产业的关键技术,由于车厂是电池管理系统的使用者,车厂多偏好使用本身的软件处理,并以专门的厂规控管,以维持操作弹性。电池管理系统产业发展可能类似铿电池,车厂为掌握关键技术,会与长期合作供货商密切合作产品开发,对新进厂商切入难度高。因此,未来新进厂商欲切入车厂供应链,除与相关供应链强化合作关系外,针对需求打造客制化方案。
在国内电动汽车16-91电池管理系统供应商中,深圳市派司德科技是唯一一家从事过铅酸电池管理系统研发、有长期的电池管理设计和施工经验的公司。2007年深圳市派司德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研发电动汽车专用电池管理系统及相关的执行单元的研制与开发,参与了北汽及江淮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的开发,产品性能指标已经达到电动汽车的保准要求;哈尔滨冠拓电源设备有限公司是以北京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为技术依托,由上海美蓝资本参股投资,专业从事动力铿电池组管理系统和动力埋电池测试设备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注册在哈尔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经过十多年电池测试设备的潜心研究,六年多铿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的倾力开发,使公司在铿电池特性、铿电池充放电技术方面比较成熟;安徽力高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研发电动汽车控制系统,公司推出的最新产品第三代铿电池电源管理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动汽车,性能稳定可靠,各项技术指标均领先于国内同类产品,推动了国内铿电池电源管理系统的技术水平跃上了新的平台。惠州亿能电子创办于2006年,经过近6年的发展,公司在小型移动电源研发、制造及品质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研发和制造优势,2008年初,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
第三章 通信设计........ 21-28
3.1 通信协议 ........ 21-22
3.2 CRC校验设计........ 22-24
3.2.1 CRC校验简介........ 22
3.2.2 CRC校验程序........ 22-24
3.3 通信设计........ 24-28
3.3.1 SPComm控件........ 24-26
3.3.2 SPComm串口通信........ 26-28
第四章 数据库设计........ 28-46
4.1 数据库模块简介........ 28-35
4.1.1 数据库连接........ 28-29
4.1.2 数据库常用........ 29-35
4.2 数据库存储设计........ 35-46
4.2.1 用户信息数据库........ 35-41
4.2.2 蓄电池数据存储........ 41-46
第五章 数据打印设计........ 46-50
5.1 组件设计........ 46-48
5.2 程序设计 ........ 48-50
结论
电动汽车的核心问题是蓄电池的能量管理问题,能量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蓄电池的利用率并明显提高其使用寿命,本文在PC机方面尝试开发上位机维护软件对蓄电池进行监测,采用Delphi语言进行设计,实践证明该语言具有功能强大,简单易学的特点,比较适合开发上位机软件。软件将接收到的数据做两方面处理,一方面将蓄电池的参数显示在能量管理系统主界面上,供用户实时参考,另一方面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至设计好的数据库中,用以保存数据,以便于用户可以查询到历史数据。在课题设计过程中主要的研究成果有:
(1)利用Delphi实现了用户界面的设计,包括用户登录界面和系统登录后的主界面。
(2)在用户登录模块对用户信息进行了加密处理,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并编程实现了加密功能。
参考文献
[1]黄海宏,王海欣,庄翔,等.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池充放电管理的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 报,2009, 23(6): 68-73.
[2]冉建国,陈胜军.通过电池均衡提高铅酸蓄电池组寿命[J].电源技术,2007 7:576-579.
[3]田玉冬,朱新坚,龚德详.电动汽车及其发展趋势.移动电源与车辆,2003 20(2).
[4]陈红雨,吴玲,任超.从欧洲蓄电池会议看国外铅酸蓄电池的研究动态.蓄电池.2000 4: 35-37.
[5]陈清泉,孙逢春,祝嘉光.现代电动汽车技术.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2.
[6〕曹秉刚.中国电动汽车技术新进展1.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 41(1): 114-118.
[7]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车辆专业委员会.电动车辆研究与开发,1999.
[8]李兴虎.电动汽车概论.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5.
[9]门智刚,胡信国,戴常松,王金玉.电动车用控铅酸蓄电池的进展.蓄电池.1999 3: 36.
[10]陈清泉.环境保护和电动车开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