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在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和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下,发达国家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制造中心。然环境是动态的,目前中国的劳动成本优势正在缩小;人民币对美金的汇率也在逐年上升,同2002年相比,上升24%之多,这加剧了出口型制造企业的成本上升,同时也造成了一个严峻的外销市场;东南也的制造业的崛起,像越南,印度尼西业的劳动力成本同中国比起来更加廉价,优势明显,也有部分在中国投资的外资开始转向东南业。
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渐削弱,企业正面临这一个以创新为主题的市场环境,口趋上升的成本,招工难的趋势,使得企业必须进行革新。进行组织变革,使得公司的资源同外部环境相匹配;尊重人才,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推行精益生产进行流程再造,致力十提高效率、减少浪费以及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企业只有“变”才能保持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制造业也面临着从粗放式管理方式向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今天,一个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体现着一个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并决定着其生产效率的高低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弱。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以生产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现场管理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流的企业必定离不开一流的生产现场。营造一流的现场管理氛围对中国这个世界制造大国来讲,已经显得尤为重要。生产现场管理的变革对十生产型企业来讲,挑战和机会并存,生产现场管理变革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
丰田公司创立的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s)已经被世界公认为当今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并被西方学者将其理念、思想、技术体系概括为精益生产。精益思想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生产中的浪费和降低了企业的制造成本、缩短了开发和制造的周期、显著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除了在汽车行业应用以外,还被广泛地应用到其它各种领域。精益生产的巨大生命力,使得全世界掀起了学习精益生产、向丰田公司学习的浪潮。
有19世纪发展起来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已经过时,已经不能适应一个向多品种、小批量的方向发展市场需求的需要。如何转变企业的生产观念、组建高柔性的组织架构、雇佣高素质的人员并鼓励其参与到生产管理中、利用精益生产技术进行流程再造,对制造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E公司是一家家电线束制造商,主要是给美国的家电供应商提供产品。从2002年在中国开厂以来,已有将近10年的发展历史,但是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不断上升,和国内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口趋下降。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员工人数也从刚开厂时的300人增加到目前的1500多人,以前建立的组织流程也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公司目前的大量生产方式也面临着挑战,实行精益生产的单件流,进行流程再造变得越来越迫切。这种形势也正是国内许多制造正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自治的生产单兀(APU)和精益生产单件流在E公司的组织变革及流程再造中的研究,,为中国线束制造行业乃至其他轻工业领域制造商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1.2文献综述
1.2.1生产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专业管理、各领域都要通过现场管理区贯彻落实。它以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质量合格、成本低、交货及时的产品,有效的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为前提。在莱克的《丰田汽车案例一一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一书中也将丰田的“现地、现物”定义为丰田重要的生产原则之一
第三章 E 公司线束组装生产现场...... 26-41
3.1 员工流失率过高...... 26-32
3.1.1 E 公司一线员工的年龄...... 26-27
3.1.2 E 公司高流失率工...... 27-32
3.2 生产线在制品库存...... 32-34
3.3 生产流程不合理...... 34-40
3.3.1 用 MOST 法建立组装流...... 34-37
3.3.2 线束 A 目前生产流程...... 37-40
3.4 本章小结...... 40-41
第四章 E 公司线束组装生产现场...... 41-63
4.1 降低员工流失率的...... 41-46
4.1.1 建立适合公司发展...... 41-42
4.1.2 建立良好的沟通激...... 42-46
4.2 在制品库存控制的...... 46
4.3 实施 U 型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进...... 46-62
4.3.1 单件流与 U 型的流水线...... 46-48
4.3.2 U 型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四个...... 48-51
4.3.3 U 型流水线生产方式流程...... 51-58
4.3.4 U 型流水线生产方式...... 58-61
4.3.5 实施 U 型流水线生...... 61-62
4.4 本章小结...... 62-63
总结
本论文对E公司线束组装的生产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从人、组织、生产流程布局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提出更适合目前企业发展的矩形组织架构的自治生产单元APU。从而从组织方面拉近员工同管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及时了解员工的诉求;并借助激励理论分析了员工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建立了员工绩效管理的制度,对降低E公司员工的流失率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本文创新的提出了更适合线束组装行业推行精益生产单件流的生产方式一一U型流水线生产方式。并详细介绍梅纳德操作序列法(MOST)的在线束组装中的应用。通过E线束产品A组装线实施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实践应用研究,分析了A产品目前生产流程中存在的在制品库存、生产流程中存在的浪费以及产品的质量风险。同时对实施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制品库存减少了90%,标准作业时间减少了13.9%,生产效率提升了72.9%,生产面积减少了46%,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改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本文的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1]黄杰。图解现场管理一本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0-23.
[2] Jeffrey K. Liker.丰田汽车案例一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M],李芳龄译.北京:中 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12-130.
[3]许文治.生产线再造革命一实化一个流同步生产的流线生产方式[M].台湾:联经出版 社,2003, 185-205
[4] Dan Jones, Jim Womack. Seeing the Whole. The lean enterprise institute [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2003.
[5] Rick Harris, Chris Harris, Earl Wilson. Making Materials Flow[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2003.
[6] Moden Y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s [M]. Norcross: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Press,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ngineers, 1993:159-179.
[7]胡成台.浅谈敏捷制造技术。
[8]詹姆斯. 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丹尼尔.鲁斯.改变世界的机器[M].沈希一瑾,李京生,周亿俭,张文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2-13.
[9]鲁斯不II约翰·舒克.Learning to See, The Lean Enterprise Institute Inc. One Cambridge Center, Cambridge, NA02142,USA 2003.
[10] Henry Ford. Today and Tomorrow.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20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