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伴着现代医学的进展,月板对膝关节乃至下肢活动的主要能力己经获得越来越明确的认识。半月板具有传导负荷、吸收震荡、加强膝关节活动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以及润滑关节、防止膝关节软骨过早磨损等功能,准确诊断半月板疾病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前提。
而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对半月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也有一定阐述。在传统医学骨伤科领域里常可见到“筋骨”的描述,筋的含义相当广,涵盖了除骨以外的皮肉、筋(筋膜、肌键)、脉络等组织,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肌肉、筋膜、韧带、周围神经及血管、软骨的统称,可见膝半月板便属于传统医学中“筋”的范畴。《灵枢.经脉》曰:“筋为刚”,筋的功能即为坚劲刚强、约束骨骼;《素问·疹论》有语:“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对“筋”的功能均有一定的认知。而《诸病源候论》对骨伤科治疗需遵从“筋骨并重”的原则已有阐述:“夫金疮始伤之时,半伤其筋,荣卫不通,其疮虽愈合,仍令痹不仁也”。故从传统医学角度,半月板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也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半月板正常的形态和位置是发挥其传导负荷、吸收震荡、稳定关节和防止磨损等功能的前提。近年来的影像学研究表明,MRI对半月板及其周围软骨组织的影像解析功能优于X光、CT和造影等方法,己成为诊断半月板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故MRI也是研究半月板和膝关节软骨面位置和结构的良好工具。而目前临床的MRI检查及研究一般针对存在明显损伤及病变的半月板,对正常半月板的形态及其与关节软骨的关系均无明确阐述,国内外关于大样本研究正常半月板解剖数据及描述半月板与膝关节内骨性标志的关系的文献罕见报道,亦缺乏对半月板周缘性移位进行深入研究的资料。
本研究拟通过从电脑上测量膝关节MRI影像资料,得到形态及位置基本正常的内外侧半月板的前角、后角、前后角最长径、前后外角、体部、胫骨横纵径及股骨骸相关数据,完善广东地区正常半月板的大小数据库,并进一步测量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的发生率和移位距离,深入探讨周缘性移位的发生机理和相关因素;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半月板及软骨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情况,半月板移位、损伤和退变与膝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从而为半月板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膝关节退行性变的预防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献研究
一、内外侧半月板解剖结构
正常半月板为分内外侧、呈楔形填充于胫骨与股骨的软骨面间的纤维软骨,半月板下表面平坦、上表面凹陷,外缘厚,内缘薄且游离于关节液中,两端借韧带附着于胫骨骼间隆起。内侧半月板较大,呈逗号状,前角薄而窄,后角宽而厚,外缘关节囊及胫侧副韧带紧密相连,又借悬韧带与后交叉韧带相连。外侧半月板较小,呈“C"形,外缘与关节囊相连,连接较内侧半月板薄弱,但关节囊与胖侧副韧带之间隔有胭肌键,外侧半月板与外侧副韧带之间无连接。内侧胫骨平台及内侧半月板为主要负重部位,且内侧半月板与关节囊及胫侧副韧带紧密相连的特点决定了其损伤几率高于外侧半月板。
二、各年龄组数据比较......... 23-24
三、半月板周缘性移位......... 24-28
(一) 各年龄段周缘性移位......... 25
(二) 半月板周缘性脱位......... 25-26
(三) 半月板功能与周缘性......... 26
(四) 内外侧半月板周缘性......... 26-27
(五) 半月板移位与膝骨性......... 27-28
四、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 28
(一) 半月板活动度......... 28
(二) 内侧半月板承重......... 28
(三) 半月板与膝内韧带......... 28
五、半月板退变与股骨髁曲度......... 28-30
本次研究从电脑上测量了690例膝关节半月板的MRI图像,在既往文献常见测量参数的基础上增加了前后角距离、胫骨横胫纵径、股骨横胫纵径及半月板周缘性移位距离等数值的测量,测量过程中还观察胫股软骨负重面是否粗糙变薄,建立了广州地区半月板解剖相关数值的数据库;通过分组对照检验论证了半月板退变与年龄、软骨退变的关系;统计了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论述了内侧半月板易发退变及损伤的原理;统计了内外侧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的发生率,并通过移位指数描述其程度,并从半月板的生理功能等方面论述了周缘性移位的发生机理和好发部位;通过测量股骨内外骼横径、纵径,用曲度(股骨骸横纵经比值)来描述膝关节退行性变中股骨内外爵的变化情况,并结合观察到的软骨负重面信号变化情况描述曲度变化与半月板、软骨的退变的相关性;通过上述数据的统计、整理,为半月板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本次测量数据与其他文献报道有少量出入,考虑为地域与样本偏差所致,应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行其他地区正常膝半月板数据调查,进行对照研究以证实结论。
[1]王亦媳.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p1306-1310.
[2] Baracz ME,Mengator R.Menlscaltears:The effect of meniscectomy and repair on
intra-articular contact areas and stress in the human Knee[J]Am J Sports Med, 1986, 14, 270^275.
[3]金鸿宾.筋骨并重的微创理念.中国骨伤,2003, 16(7): 385-386.
[4]丁仁奎,孙材江,王万春,等.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研究[J].湖南医学,1997, 16(6):323-324.
[5]韩清民,王跃辉等.膝骨关节炎从筋论治思路探讨.新中医,2009, 1 (41 ): 5-6.
[6]李广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治疗述评.中医杂志,2000, 42(2): 116-117.
[7]陈兴灿,潘永青,等.正常和损伤膝关节半月板低场MRI研究〔M].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12):710一715.
[8]Stoller DW,MartincC,CruesJV .Menical tear 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with MR imagingRadiology, 1987, 163(3):731-735.
[9]雷益,李顶夫,丘德政,等.膝关节损伤的MRI诊断.放射学实践,2001, 13 (3):190-192.
[10]李静,张建新.正常半月板MRI测量及临床意义.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 18 (6 ): 65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