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东汉末年,被后世尊为医圣的伟大医学家张机,字仲景,第一次对我国当时医学的最高成就—医经与医方进行了科学总结,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经过反复实践的艰苦探索,创造性地提出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撰成《伤寒杂病论》这部划时代的医学名著。其中十卷论伤寒,六卷论杂病。《伤寒杂病论》成书不久,正值战乱频繁,《伤寒杂病论》原著散失。后人仅看到经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其“杂病”部分即今之《金匾要略》。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时的作用,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本研究通过对《伤寒论》、《金匾要略》、相关临床案例及现代研究文献进行搜索及整理成关连数据库,裂作软件,对中医文献和医案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发掘,探索其关连,从而对仲景学说进行再探讨,为学习仲景理论和临床应用提供教学研究的工具。
第一章相关研究
近年来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于中医病案的存储和检索、古籍原文的浏览和检索、方剂的组方研究、辨证论治规律的探讨以及舌脉象标准化研究等方面。由此可见,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中医文献管理和研究中应用,是加速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给现代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中医文献管理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近十几年来,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微型计算机以其界面好、操作简单人性化,存贮信息具有宏观、系统、联系的特性,完全满足了中医文献的管理和科研需要。在中医病案管理和中医文献研究中借助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己成为中医现代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目前,具有文献管理功能的数据库系统已经在中医研究的多个方面得到了应用。
1. 1中医辨证研究
中医临床仅用四诊方法获取证候进行分型诊断,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影响了中医诊断的科学性,阻碍了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随着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统计分析功能、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完善,结合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和中医专家的经验,利用计算机模拟专家系统来实现辨证论治的目的己经实现。
李晓春等利用计算机将西医疾病名称和其相应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进行总结、归纳,开发出来的虚拟专家系统经过在实践中的检验,其诊断正确符合率能达90%以上,足以证明应用计算机来实现辨证论治是完全可行的方法。张风娥等将基因组学融入中医学,从基因微观分子水平研究中医诊断这一课题做出合理的设想,通过对足量的同一病位或病性患者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建立了“辨证要素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库”,进而组合成证型基因表达谱数据库,以此作为辨证的客观化和规范化标准。谢英彪针对中药滋补产品生产、食用和宣传的盲目性,研制和开发了补品服用指导系统,先弄清人体气血阴阳的虚实,再进行脏腑辨证分型,将临床常用的400余种组方、合理、安全有效的新老中成药、经验方及保健品按成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中医、西医、生物医学工程及计算机方面的有关专家共同论证,联合研制出TCMCADS(中医临床辅助辨证系统)自动生成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模糊的判别模式模拟建库者的临床经验进行中医辨证,报告诊断结果,包括立法方药、诊断概率等,并有能对舌脉进行客观辨证等功能。
1. 2中医文献的数据统计分析
中医药是一门高度抽象、综合的学科,它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不同于现代西方医学,必须借助于现代物理学、数学和生物学的新方法、新技术,才能更好地进行中医药的理论研究,突出其优势和特点,使其得到健康、顺利发展。除了作为实验室或者实验后的数据处理方法,统计分析作为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在国内外的中医药研究
2.2 目录之选定............19-26
2.2.1 伤寒金匮原文............ 19-20
2.2.2 证候归纳............ 20-22
2.2.3 方剂归纳............ 22-25
2.2.4 药物归纳............ 25-26
第三章 数据结果分析及仲景理............ 26-43
3.1 药物/药对统计............ 26-31
3.1.1 药物统计............ 26-28
3.1.2 药对统计归纳............ 28-31
3.2 方剂统计............ 31-33
3.2.1 《伤寒论》方剂............ 31-33
3.2.2 《金匮要略》方剂............ 33
3.3 《伤寒论》、《金匮要略》............ 33-38
3.4 《伤寒论》用药............ 38-40
3.4.1 用药顾护............ 38
3.4.2 组方严谨,配伍............ 38-39
3.4.3 方随证变............ 39
3.4.4 “同病异治”与............ 39
3.4.5 重视药物的炮制............ 39-40
3.5 《金匮要略》用药特点............ 40-43
3.5.1 专病用专药............ 40
3.5.2 “同病异治”............ 40-41
3.5.3 重视药物的炮制............ 41
3.5.4 注重药物的协同............ 41
3.5.5 随证加减,灵活............ 41-42
3.5.6 剂型多样,开............42-43
第四部分 结果与讨论............ 43-47
4.1 结果............ 43-45
4.1.1 通过数据库对药物............ 43
4.1.2 通过数据库探讨............ 43-44
4.1.3 通过数据库探讨............ 44-45
4.2 讨论............ 45-46
4.3 结语............ 46-47
结果与讨论
课题研究运用数据库技术(CHM),以《伤寒论》、《金匾要略》条文为依据,对((伤寒论》、《金匾要略》相关教材,药物、条文、案例、方论等,进行存储、解析、标引,并建立用户介面软件,最后在Excel中进行《伤寒论》、《金匾要略》之药物组方计算分析,实现信息挖掘和知识发现,得到了以下结果。
4. 1结果
4. 1. 1通过数据库对药物、药对、方剂等进行统计分析
《伤寒论》方剂之常用药物,甘草70,桂枝40,大枣39,生姜35,芍药30,干姜22,人参21,附子200《金匾要略》方剂之常用药物,甘草89,桂枝56,生姜47,大枣43,芍药35,半夏32,干姜31,人参30,获荃30,白术25,附子24,麻黄23,大黄23,黄苏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