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ArcEngine的蜡梅类别数据库建构和完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mjt1985 点击次数:90
论文字数:80000 论文编号:sb201211151911194233 日期:2012-11-16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1.1.1选题背景
    自2000年开始,本小组在导师的带领下,坚持不懈地从事蜡梅品种分类的研究,鉴定出了大量的蜡梅品种。然而,这些蜡梅品种分类的数据信息多使用传统的储存方式,在储存过程中存在着保存不完整、相对独立、实用性不强、直观性差、统计繁琐、查阅不方便等缺陷,并随着调查人员的更换容易产生数据断层,对数据资料的完整性构成较大的威胁。此外,制定品种复查计划、迁地保护或制定新的养护管理方案时,一般需要翻阅资料、查看文档等,统计效率较低,有些管理单位,由于疏于养护管理、蜡梅移栽记载不连续以及资料的遗失,造成蜡梅品种标准株的丢失,甚至死亡,为蜡梅的养护管理、统计和蜡梅品种分类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现在,园林绿化信息管理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园林绿化信息的管理模式正在迅速更新。如何根据已经掌握的蜡梅品种分类资料,对蜡梅品种分类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分类,从中提取有效的数据,构建新的蜡梅品种资料管理模式,使其能应用到品种分类研究和调查中,是蜡梅品种分类资料管理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1.2研究的日的和意义

2.1.1研究的目的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数据的储存、蜡梅品种分类资料的管理也要跟上时发表展的步伐。因此,蜡梅品种分类的资料要利用高科技手段,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构建基于ArcEngine的蜡梅品种数据库,实现对蜡梅品种性状及其标准株位置分布查询的自动化,这是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在过去十几年对蜡梅品种进行深入调查、形态学比较和明确品种的主要识别特征的基础上,对南京地区现存的蜡梅品种标准株进行调查和性状比对,以确定蜡梅品种标准株的现存状况和性状的稳定性;其次,通过使用GPS定位技术,采集蜡梅品种标准株的经度、纬度坐标,将蜡梅品种分类研究结果同GIS技术相结合,构建基十ArcEngine的蜡梅品种数据库,为蜡梅品种分类、标准株的调查和保护提供全面的信息帮助。

2.1.2研究的意义
    江苏地区拥有丰富的蜡梅品种资源,尤其在南京地区,蜡梅品种分布更为集中。全面调查南京地区的蜡梅品种资源状况,根据蜡梅品种标准株的复查结果,构建基于ArcEngine的蜡梅品种数据库,对蜡梅品种分类研究、复查、保护和学术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基于ArcEngine的蜡梅品种数据库,通过数字化手段再现蜡梅品种分类的研究概况、品种标准株的分布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既不需要翻阅资料、查看文档,也不需要听汇报,只需通过查询该数据库就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蜡梅品种标准株的实际情况,实现蜡梅品种信息查询的办公自动化。
    基于ArcEngine的蜡梅品种数据库的构建以十几年来科学的蜡梅品种分类调查为基础,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为手段。通过该数据库系统,除了可以对南京地区的蜡梅品种进行信息查询,为用户提供准确、高效的蜡梅品种信息以及养护管理信息之外,还能够实现蜡梅爱好者和管理者对蜡梅品种及其相关信息的数据共享,提高蜡梅爱好者的研究效率和管理部门快速应变自然灾害的能力。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高新技术应用十蜡梅品种数据库的构建,必然提高蜡梅品种标准株复查的质量与可靠性,方便对蜡梅品种分类数据的管理,从而为蜡梅品种性状的稳定性调查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最终实现蜡梅品种分类研究资料的电子化。
    结合GIS技术,将南京地区的蜡梅品种性状、空间信息、栽培繁殖、养护管理及其他信息储存在数据库中,构建出直观、准确的基于ArcEngine的蜡梅品种数据库,不仅方便蜡梅品种的科研调查与保护,血目可以为不同层面和层次的研究提供丰富、系统的资料,提高工作效率。
    概括来说,构建基十ArcEngine的蜡梅品种数据库的其意义还有:
      C1)计算机能储存大量的数据信息,并能实现长期保存;
      C2)数据库系统处理数据快,准确率高,可及时为调查、管理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
      C3)便于普及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引领品种分类数据管理的地理信息化;
      C4)实现蜡梅品种标准株位置查询的可视化,促进植物品种数据库的特色发展;
      CS)构建蜡梅品种标准株数据库,更有利于学术交流和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数据库以蜡梅品种分类研究及其标准株位置分布为基础,GIS技术为手段,故该数据库亦称为基于ArcEngine的蜡梅品种标准株数据库。

1.2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1.2.1蜡梅品种分类研究进展
    近些年,关十蜡梅品种的调查和记载,由于不同研究者均孤立地研究一个地区或几个地区,缺乏蜡梅品种分类研究的交流和全国品种的比较,以及对野生蜡梅资源研究不够深入,从而使蜡梅品种分类研究进展缓慢。现将蜡梅品种分类的研究进展整理如下:
    黄岳渊、黄德邻率先提出一个蜡梅品种分类体系,将蜡梅分为素心种和晕心种,在种下划分品种。玛菊恩、陈映琦等通过数十年时间对苏州蜡梅进行调查,根据蜡梅的调查结果,按照花期、花心(花被内轮)颜色、花瓣(外花被)形状、外花被颜色、花径大小、花朵开放期花被的张开形状(花型)、香气等几方面对蜡梅品种分类做了探索[2]。张灵南等根据蜡梅花部的主要性状提出了蜡梅的分级标准和编码法,每种蜡梅品种或类型均可以根据性状鉴别标准,即冠色、心色、冠姿、始花期、瓣形和花径性状排列成一组6位数,对应唯一一种蜡梅品种。

 

    2.3 南京地区蜡梅........... 22-26
        2.3.1 中山植物园蜡...........  22-24
        2.3.2 明孝陵景区蜡...........  24-26
    2.4 蜡梅品种及标准株调...........  26-29
        2.4.1 中山植物园蜡梅...........  26-28
        2.4.2 明孝陵景区蜡梅...........  28-29
    2.5 蜡梅品种分类...........  29-35
        2.5.1 蜡梅品种分类...........  29-30
        2.5.2 南京地区蜡梅...........  30-35
第三章 蜡梅品种...........  35-55
    3.1 数据准备...........  35-52
        3.1.1 属性数据整理...........  35-50
        3.1.2 空间数据采集...........  50-52
    3.2 蜡梅品种数据库...........  52
    3.3 蜡梅品种数据库...........  52-55
        3.3.1 空间数据...........  52
        3.3.2 属性数据...........  52-55
第四章 构建蜡梅品种数据库...........  55-61
    4.1 GIS 技术...........  55-59
        4.1.1 组件........... (COM)GIS 55
        4.1.2 插件的实现...........  55-56
        4.1.3 ArcEngine 简介...........  56-59
    4.2 空间数据库...........  59-61
        4.2.1 空间数据库概念...........  59
        4.2.2 空间数据...........  59
        4.2.3 空间数据引擎...........  59-61


结论
    本论文旨在探索基十ArcEngine的南京地区蜡梅种类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问题,以南京地区蜡梅品种分类研究为基础,设计并开发了基于ArcEngine的南京地区蜡梅品种数据库系统。作为一个新型的基于ArcEngine的南京地区蜡梅品种数据库系统,其设计简洁合理,功能齐全,性能良好,为蜡梅品种分类研究提供了全面的蜡梅品种信息查询方法,实现了南京地区蜡梅品种信息的电子化管理。这对全国范围内的蜡梅品种分类研究信息的储存与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7.1.1研究总结
    基十ArcEngine的南京地区蜡梅品种数据库是以十余年对蜡梅品种的分类研究为基础,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为手段构建起来的新型植物品种数据库,现将本人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上一篇:数字南昌地址编码数据库的策划和完成
下一篇:县级森林、林木的所有权作押信息管理体系的探析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