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VLAN Technology in the Campu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67
论文字数:42000 论文编号:sb201210082123113349 日期:2012-10-08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1章绪论

1.1校园网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lN丁ERNET的发展和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发展,且当代信息技术向大学校园的扩展和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已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校园网的建设已成为高校实力与发展水平的标志。随着学院办学规模及办学层次的不断扩大和提高,实现校内外信息的快速、互相传递,使教学、科研、管理步入信息化、网络化,从而提高办学水平,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1.2校园网建设的总体目标
我院校园网建设主要遵循个七个目标:第一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二图书资料检索、借阅自动化;第三学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第四建立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第五依托校园网、广域网开展远程教学;第六创建学院网站;第七为广大师生提供宽松、开放、易用的网络环境。

1.2.1信息资源的共享
通过校园网,实现学校内部,学校与校外主要信息资源的快速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科研、办公、产学研等的快速发展。
通过现有的图书检索系统,建设电子图书馆,提高校内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充分利用校内图书资料,实现通过网络的远程图书检索和借阅。依托校园网,构建相应的交互式应用软件平台,实现学院多个管理部门工作的自动化,实现统计监测网络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网上招生、网上人才招聘、学生网上求职等。通过校园网平台还可以建立无纸化办公的信息平台(OA)学院个人或部门可以通过OA发送本部门或个人的相关通知、信息等。建立基于网络的视频点播(VOO)、网上题库、答疑与作业批改等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实现现代化网络教学。基于校园网的教学平台,网上题库等目标的实现,可以为日后开展远程教学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让世界了解我们,提高学院的知名度。为广大师生提供宽松,开放、易用的网络环境,使网络触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网络的最大效用。

1.3校园网建设遵循的原则
校园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校园网建设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网络的规划、设计、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以及网络的使用、扩充等均以系统的眼光来看待。任何一项工作都从全局、长远的角度出发,体现整体最优性。校园网规划、设计尽可能地采用先进技术,同时也要兼顾技术的成熟性和实用性。不考虑技术的先进性,无疑会形成建成不久即面临淘汰的局面。而一味追求先进,不考虑技术的成熟性,将存在巨大的风险。因为先进性是以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代价的。..........
.................
 

第2章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技术介绍

2.主干网拥挤问题及解决方案
大型网络都会面临主干网的拥挤问题。为了保证学院现有及将来计算机、多媒体电子教室等都能顺利联入畅通的校园网,并满足未来的扩展要求,首先要解决好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即要解决主干网的容量、网上设备拥挤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广播拥挤、广播风暴等问题。

2.1主干网的容量
主干网的容量直接关系到网络的传输能力, 1OMbPs带宽的网络己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以及将来发展的需要,必须采用高速网络技术,才能保证主干网有足够的容量。目前高速网络技术主要有传统的FOOI和新兴的 FastEthernet、ATM等。

    2.1.1FDD!(FiberDistributed!nterface)
在目前可供选择的几种传输速率能够达到 1OOMbPs的网络技术中,FODI是技术最成熟、性能最可靠的,在过去的校园网中大量采用。但是用现代网络眼光来看,「ODI有6大局限性:

1.FODI本身是共享型网络,它限制了网络的容量,如果网络上的节点太多,就会发生拥挤,影响网络的畅通;

2.协议复杂,其网卡、集线器的价格较高,并且难以管理。

3.FODI交换机的端口较少,并且价格昂贵;

4.FODI与以太网帧的格式不同,从「ODI到以太网的转换效率不高,而且价格昂贵。

5.其总线型共享技术、不固定的帧长及令牌传输机制不适合多媒体信息的实时传输,而多媒体是未来计算机应用的主流。6.FODI难与未来网络保持兼容,FODI的传输速率的最高极限是100Mbpe,而未来网络的发展将是几个GbPs的带宽,而且FODI的环型拓扑结构和设备向A丁M升级比较困难,国际上主要的网络厂商,目前已基本上停止继续开发FODI, FODI己经没有发展前途。所以目前大多不主张采用FODI作为主干网。由于上述原因,FODI目前正被传输速率更高和性能更好或更经济、升级能力更强的新型网络技术所取代。所以,现在新建的计算机网络一般不再采用价格不菲、性能不先进的FODI技术。............
..............
 

第3章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校园网建设及管理...............17
3.1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校园网拓扑结构图.............................17
3.1.1网络拓扑结构描述...............................................................17
3.2校园网核心层网络设计一冗余备份核心设计...................19
3.2.1核心层设计与分析........................................................19
3.2.2采用ESRP技术构建冗余核心网络 ..........................20
3.3网络管理方法和网络管理平台...................................23
3.3.1工P地址的分配原则与设计.......................................23
3.3.2利用网管软件管理网络...............................................24
3.3.3网络接入管理平台....................................................28
3.3.4联想TCMS认证软件系统结构................................30
3.3.5联想TCMS计费模块应用.........................................32
3.3.6联想TCMS安全准入模块......................................34
3.4建立ARP病毒防御体系..............................................36
3.4.3防御技术..................................................................41
3.4.4应用效果...............................................................47
第4章VLAN技术的应用...............................................48
4.1虚拟网的定义...........................................................48
 4.1.1虚拟网的划分方式....................................................48
4.2校园网VLAN解决方案 ................................................51
4.2.1按业务种类划分VLAN...............................................51
4.2.2按系部门划分 VLAN.................................................51
4.2.3楼栋边界与VLAN边界重合........................................51
4.3应用VLAN技术组建的校园卡网络.................................51
第5章总结与展望

5.1总结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INTERNET的发展和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发展,全国己有400多所高校建成了自己成型的校园网并有一部分已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校园网的建设己成为高校实力与发展水平的标志。随着学院办学规模及办学层次的不断扩大和提高,建设一个先进的合理的实用的校园网,实现校内外信息的快速、互相传递,使教学、科研、管理步入信息化、网络化,从而提高办学水平,已成为必然的选择。校园网络基础建设是学校迈入信息化教育和管理的基础,也是以网养网、建立自主运营的网络的基础。拥有一个高水准的校园网,将使校园网络应用E一mail、VOD点播课件系统乃至远程教学系统等更高层次的应用方向发展。本着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校园网信息化建设以建设基础网络架构为首,继而合理规划现有教育教学行政需求,逐步完善办公自动化、教学信息化,并同时完善课件系统数据库,从而降低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成本,使资金投入快速的在教育教学上见效。
在统一平台、整合资源之后,使稳固的校园网平台上,产生出巨大的协同效应。同时进一步利用这个平台有效整合学校内部资源,以信息化促进学校内外部业务统一,流程优化。随着校园网基础建设的加强及学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学校最终将迎来科学管理和教学的新时代。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