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类型的机会网络数据转发技术的计算机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4844 论文编号:sb2020042310095030629 日期:2020-04-25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论文,本文利用网络中节点在不同类型的区域(例如住宅区,商业区或工业区)中移动规律的不同提出了 RTDDM 算法。其原理是,MON 中节点的携带者是人,而人的移动是具有惯性的,这是由于人有着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生活习惯,人们总是会去熟悉的超市买东西,总是会走熟悉的道路。在 RTDDM 算法中,利用区域相关性、区域权重区域归属程度值等概念通过马尔科夫决策选择中继节点。对 RTDDM 算法的仿真实验使用 C 语言平台,同时对多个经典的机会网络数据转发算法进行了 C 语言描述,实现了在社会环境下,对多种移动模型的模拟,以及多个机会转发算法的参数比较。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各种大量移动便携式智能通信设备的出现,在这些设备之间实现互连互通就显得愈发重要。而对于不存在基础设施的偏远地区或者基础设施被破环的地区,当前骨干网就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机会网络[1]作为移动通信的一种新的网络表现形式成为了人们的研究热点。机会网络与移动自组织网络[2](Mobile Ad hoc Network, MANET)的不同之处在于,机会网络对传输延迟具有一定的容忍性,属于一种延迟容忍网络[3](Delay TolerantNetwork, DTN)。在网络结构方面,机会网络中目的节点和源节点之间不存在完整、稳定的路径,通过节点的随机移动得到相遇机会来实现数据通信,数据通过节点“携带、存储、转发”的方式,灵活地在移动节点间进行传输。
近年来,随着对机会网络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以动物、车辆、人等具象移动节点为载体的网络进行了研究。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了野生动物的追踪[4]、偏远地区提供网络服务[5]、路况和车辆信息的收集以及手持设备网络 PSN[6](Pocket Switched Network)等应用。载体类型的不同导致节点移动特性不同,设备性能也存在差异。因此,机会网络的转发策略、移动模型等研究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机会网络中,节点会存储现有的数据,并携带数据移动以等待下一次相遇机会。如何确定数据下一跳的转发时机和选择最优转发中继成为了机会网络转发策略[7]的核心问题。
此外,传统的 MANET 是基于网络全连通的情况,数据转发层以上的网络协议对节点移动是“屏蔽”的。因此,一般从网络拓扑结构的角度(如节点连通度、拓扑连通率等)来分析节点移动模型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而在机会网络中节点的移动规律才是移动模型的研究重点。在机会网络中,数据的转发依赖于节点移动带来的有限的相遇机会,而节点的移动模型确定了节点间的相遇概率和时间分布。因此,与传统的 MANET 相比,移动模型的研究也是机会网络探索中的重点和难点。移动模型描述了节点的运动方式(包括速度、位置、逗留时长等特征),对移动模型的评测和分析是机会网络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

1.2 机会网络研究现状
DTNs 最早源于卫星通信网络,现泛指在任意时间点,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不存在端到端的稳定通信路径的无线网络。伴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其他通信领域研究的需要,延迟容忍网络已经是一种重要网络形式,比如目前延迟容忍网络可以演变为包括生态环境监控网络、海洋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车载自组织网络、军事网络、自然灾害网络以及偏远地区网络等多种具体应用。
延迟容忍网络的主要研究方向有:DTN 数据转发技术、DTN 网络结构和 DTN 数据安全等。作为延迟容忍网络的核心研究点,数据转发技术一直是 DTN 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早期研究中,移动机会网络主要聚焦于复杂环境下的数据交互,比如偏远地区通信和野生动物追踪等。随着各种便携式可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利用这些移动设备进行信息的采集以及设备间数据交互的需求愈发强烈,这一需求进一步的推动了机会网络的发展,现有的典型应用[9]包括:
(1)位置服务。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可靠与否依赖于定位是否有足够高的准确性。考虑到移动设备定位容易受到环境中噪音的干扰,以及需要用户一直手持设备的不便性,卡内基梅隆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提出了利用多部设备协同感知用户周围的环境信息(声音、图像等)的方法,通过设备的蓝牙功能进行自组成网,从各个角度对同一环境进行上下文协同感知。用户之间通过对感知到的环境信息进行交互,降低了环境噪音的影响,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
(2)多媒体服务。在大型文体活动的现场(比赛、庆祝活动、演唱会等),处于角落或靠近后排的观众由于视觉受限而影响观看体验,因此观众所处位置对观赏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麻省理工学院相关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 3G 环境的多媒体共享项目 CoCam。CoCam利用智能手机的摄像功能,为使用该系统并处于不同位置的观众提供优良的观赏质量。
(3)数据卸载。近年来,接入互联网的移动设备数量已经超过计算机的数量。可以利用移动设备的 Wifi 和蓝牙功能组成的机会网络进行数据卸载,一方面可以减少用户上网的开销,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庞大的移动互联网数据流对当前骨干网络造成的压力。德国电信公司和马里兰大学合作研发了一套基于自组织网络的 Opp-Off 系统,当用户处于拥塞的网络环境同时又有一些延迟容忍度较高的数据(如电子书、音频等)下载需求时,用户会将这类数据的下载任务交给其他处于网络环境较好的节点来完成,最后节点间形成移动机会网络来共享、交换数据。
..........................

第二章 机会网络数据转发算法概述

2.1 机会网络概述
传统自组织网络,比如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热点网络等,在网络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无法自我恢复从而会导致无线链接中断的状况,因此在网络连通度不高的情况下,网络效率会明显下降,严重的会导致网络瘫痪。机会网络适用于网络连通度不高的网络环境,其性质和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自组织性。机会网络依赖于移动便携式智能设备,不同于依赖大型基础设施的传统骨干网,设备的易移动性允许机会网络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间、地点进行自组织组网。
(2)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性。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性是机会网络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在机会网络中,由于信道噪音干扰、节点移动、复杂地理环境以及无线接发功率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网络的拓扑结构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
(3)资源受限性。机会网络节点具有便携式、可续航、可存储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的实现必须要求设备的体积不能过大,因此设备的电量、存储容量、处理速度等都将受到限制。
(4)通信链路的不对称性。机会网络节点由于受到型号、电量、使用时长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节点之间的发射功率不会完全一样,从而导致机会网络中会存在单向链路的存在。
(5)健壮性。节点既是服务端又是客户端,没有一个集中式的控制中心,因此,当网络中的个别节点损坏时不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的运行。
(6)安全性较低。机会网络“存储-携带-转发”的数据转发机制使得持有数据节点有条件对数据进行修改或者伪造,并且无线信道容易被监听,数据在转发过程中也容易被截取或篡改。
..........................

2.2 机会网络数据转发算法分类
机会网络数据转发算法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自组织网络环境下延时容忍数据传输问题]11[。2003 年,
Fall 等人为了解决机会网络中节点的随机移动导致节点之间通信链路频繁中断问题而提出了数据进行“存储-携带-转发”的传输机制]12[。此后,机会网络概念才真正出现。按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需要额外信息进行中继节点的选择,当前的机会网络数据转发算法可以划分为非信息辅助型和信息辅助型两大类。
(1)非信息辅助型机会数据转发算法
非信息辅助型主要可以分为泛洪、直接等待、两跳转发、固定备份四种算法。
a)基于泛洪机制的机会网络转发算法
基于泛洪机制的机会网络转发算法是早期提出的一种简单的数据转发算法。该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当移动节点相遇时,直接互相交换各自没有的数据包。由于没有进行有选择的数据交换和中继节点的判断,因此该算法会导致网络中数据包的泛滥。虽然有最好的投递率和最低的传输时延,但是由于过大的传输代价逐渐被抛弃。
b)基于直接等待的机会网络转发算法
由 Shah 等人提出的一种源节点直接等待的数据转发策略。该策略只有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相遇时才会将数据转发给目的节点。很明显,该策略与泛洪机制正好相反,在获得了最低传输代价的同时也导致了最高的传输时延和最低的投递率。
c)基于两跳转发的机会网络转发算法
Zhao 等人提出的两跳转发数据转发机制,其目的在于改善直接等待数据转发的传输效率。源节点的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最多只经历两跳到达目的节点。这样的传输方式有效地降低了数据传输代价,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投递率。
..........................
 
第三章 机会网络中节点区域类型归属程度值的提取算法..................................12
3.1 引言.......................................12
3.2 算法介绍........................................12
3.3 算法实验与分析................................. 17
第四章 基于区域类型的移动机会网络数据转发方法.....................................21
4.1 引言.................................21
4.2 网络模型.............................21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33
5.1 总结...................................33
5.2 展望.................................33

第四章 基于区域类型的移动机会网络数据转发方法

4.1 引言
我们的研究受到以下观察的启发:MON 中的通信设备的移动受其携带者(通常是人)的控制,并且人的流动性由他们的习惯驱动,一般长期稳定。不同区域类型中(例如住宅区、商业区或工业区等)人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范围也不同。在数据传播过程中采用马尔科夫方法,
可以更大的概率选择更好的中继节点,从而有效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为了简要描述人类移动的一些典型特征,首先观察一个典型开源的数据集,即达特茅斯学院的无线局域网(WLAN)轨迹]55[对人类在不同时间段的移动特点做了简要的分析。这个跟踪数据记录了 2001 年到 2004 年间,节点在达特茅斯学院接入点(AP)接入或断开的数据。
(a)节点最常访问的 APs 的平均频率
(b)节点偏离中心点距离的频率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移动机会网络作为无线移动通信中一种新兴的通信方式,是一种节点之间间歇性接触的移动网络,因此无法获得从源到目的地的稳定通信路径。现有的基于机会网络的数据传播方法都遵循传播数据包的“携带、存储、转发”原则,即允许机会网络中的节点携带数据包,然后将这些数据包传播给其他相遇节点。在机会网络数据转发技术研究的早期阶段,研究人员大多不重视节点移动模型对网络效率的影响,因此,所提出的算法大多数是基于随机移动的节点模型,并且设定了较为理想的网络环境、较高的延迟容忍度及传输代价。随着大量便携式可移动智能通信设备的普及,机会网络的社会属性成为机会网络数据转发算法研究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目前对于机会网络转发技术的研究不再是简单地对通信机制的制定,而是对网络中节点移动特征和区域类型的识别。
本文首先引入了区域类型归属程度值的概念,利用网络中数据内容属性,提出了一种机会网络中节点区域类型归属程度提取算法。该算法计算数据之间的相似因子,得到数据的模糊相似矩阵。根据模糊相似矩阵,对数据集合进行了模糊聚类,获得数据内容属性关联值和节点区域类型的归属程度值。为基于区域类型的机会网络数据转发方法的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利用网络中节点在不同类型的区域(例如住宅区,商业区或工业区)中移动规律的不同提出了 RTDDM 算法。其原理是,MON 中节点的携带者是人,而人的移动是具有惯性的,这是由于人有着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生活习惯,人们总是会去熟悉的超市买东西,总是会走熟悉的道路。在 RTDDM 算法中,利用区域相关性、区域权重区域归属程度值等概念通过马尔科夫决策选择中继节点。对 RTDDM 算法的仿真实验使用 C 语言平台,同时对多个经典的机会网络数据转发算法进行了 C 语言描述,实现了在社会环境下,对多种移动模型的模拟,以及多个机会转发算法的参数比较。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