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计资本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影响——以豫鲁两省683个农户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8555 论文编号:sb2025010315111553007 日期:2025-01-1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研究使用了河南省和山东省的9个县,总共683个农户样本基于可持续生计和理性小农理论,构建了农户适应气候变化行为的框架,结合Probit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对文章中提到的研究假设进行了分析进行相应的验证操作。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根据我国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所揭示的数据,1909年至2011年间,中国陆地区域的平均温度上升幅度介于0.9°C至1.5°C之间。预计到21世纪结束时,陆地的表面温度可能会进一步上升1.3-5.0°C,这将导致暴雨、猛烈的风暴潮和广泛的干旱事件的出现频率和强度都会上升。尽管气候变化对中国产生了正反两面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其负面效应远大于正面效应(高云,2017),并且这些影响主要集中在脆弱性较强的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冯相昭等,2007)。据统计,中国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70%左右(王晓冬,2017)。而气象灾害中以干旱和洪涝最为严重,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二者所占比重为70%-85%(卢丽萍等,2009)。在1950年至2016年的时间段内,由于旱灾和涝灾的影响,中国的年均粮食产量损失分别高达1630.2吨和650.2万吨,而粮食损失率则分别为4.59%和1.83%(宋春晓,2018)。气候变化已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苏芳等,2022)。 
河南省和山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具有较为相似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气候条件。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其在2022年贡献了全国小麦和玉米产量的47%和18%,然而近些年河南和山东的农作物也遭受着气候灾害的严重影响。水利部公布的《中国水旱灾害防御公报》和山东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至2022年,河南省平均因旱受灾面积为38.551万hm2,平均因涝受灾面积为60.348万hm2。1980年至2020年来,在山东省,农作物遭受的平均灾害面积为266.13万hm2,而受灾面积为122.92万hm2,这分别占据了农作物总面积的25.34%和11.70%。因此,要承担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就必须要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提升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韧性。
.........................
1.2研究意义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要求,以及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灾害频发影响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现实困境,本研究以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为研究重点,从河南省和山东省农户的微观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家庭层面的生计资本和农户的风险认知,有效地识别了影响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其影响机制和异质性问题。这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适应策略及规划的制定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其研究意义如下:
1.2.1理论意义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之下,本研究以微观农户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计资本、风险认知与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丰富农户适应气候变化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研究中国粮食种植者如何长期适应气候变化、如何更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以及如何确保粮食供应的安全性,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1.2.2现实意义
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深入探讨了农户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的机制,并明晰了生计资本在影响农户采取不同类型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中的关键作用。科学分析农户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所采取的适应性措施及其选择,并探究这些措施背后的影响因素,对于我国农村地区有效应对日益频繁且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救助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农户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行为逻辑,更能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这也为确保我国的粮食产量稳定、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安全以及确保农户的种植收益提供了实际的指导建议。总之,好的自主适应措施,如果能够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那么自主适应措施的效果会更加明显,从而会增强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
......................
2文献综述
2.1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
探索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决策机制,既是我国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需,更是国际社会研究的重点。有学者认为自上而下的适应性行为更加有效,因为他们把强大的政治力量视为适应性策略得以顺利执行的保证(Raschky,2008)。但随着国内外针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展开的系列研究,自下而上的适应性策略也逐渐凸显其重要性,因为在脆弱性、适应性等问题上,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并且学界在该阶段也缺乏一些关于如何将日常生活水平和适应环境变化联系在一起的研究(崔胜辉等,2011)。因此,农户对气候变化适应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界认可和重视。
2.1.1适应性行为分类
第一,根据行动主体的差异,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行为可以被分类为计划适应和自主适应,也可以称之为公共适应和私人适应(FAO,2018)。对于计划适应,主要指政府制定气候保护与应对策略以达到减缓全球变暖、改善生态环境目标。公共机构通常负责制定计划适应的政策,这主要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等公共实体主导的,目的是通过自上向下的策略来减少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自主适应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是由市场机制触发,而不是公共干预。在面对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农民需要在现有的管理体系内进行变革或调整他们的生产行为,比如,在不同农作物和家畜之间重新分配土地和其他资源,或者在农业和非农业活动之间重新分配时间和劳动力(FAO,2018)。具体内涵见表2-1。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
2.2生计资本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所引发的频繁自然灾害,加之日益严峻的公共安全问题,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在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农村地区尤为突出,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并寻求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因此,加强对乡村脆弱性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及促进乡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乡村拥有其独特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作用(鲁大铭等,2020)。在特定的政策背景之下,农户与各种资源紧密相连,这两者共同塑造了乡村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户的生计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各界也就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各学者结合不同区域环境和人文特征对农户各项生计资本进行考量。就自然资本而言,学者们通常以耕地面积及质量对其进行衡量。董海宾等(2020)认为,对于依赖牧业为生的牧民而言,草地和饲料是关键的生存资源,因此他们使用草地的面积和饲料来估算自然资本。在此基础上利用草地和饲料地与畜牧业收入关系模型估算出牧民可获得的自然资本,并据此测算其生态经济价值。在评估农户的人力资本时,孙婉婉(2015)采用了家庭成员的教育水平和家庭中的劳动力人数等多个指标来衡量。王彦星等(2014)在评估人力资本时,采用了两个主要指标:户主的教育水平和干部在家庭中的占比。宋连久等(2015)主要采用户主的受教育年数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的标准。郭立彭等(2022)认为户主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人力资本水平,同时,有过农业培训经历的户主也更容易接受新技术。
.......................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13
3.1 概念界定 ............................. 13
3.1.1生计资本 .................................... 13
3.1.2 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 ............................. 13
4 样本描述统计分析 ............................. 20
4.1 数据来源 ........................................ 20
4.2 个体及家庭特征 ....................... 20
4.3 农户生计资本 .................................. 21
5 生计资本影响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实证分析 .................... 27
5.1 模型设定 ................................... 27
5.1.1 二元Probit模型 ........................ 27
5.1.2 熵权法 ........................... 27
5生计资本影响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实证分析
5.1模型设定
5.1.1二元Probit模型
鉴于被解释变量—农户是否采取针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行为(????)是一个二值变量,本文选择了二元Probit模型来深入探究影响农户这一行为的各种因素。二元Probit模型,作为一种广义线性概率模型,其计算公式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分析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农户的决策过程。
5.1.2熵权法
衡量农户的生计资本需要考虑多种测量指标,而如何合理地分配权重则是量化评估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熵权法的核心是评估各个指标对目标层的贡献程度,并根据这些指标的原始数据来确定其权重。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因人为赋权导致的主观偏见,还能有效地处理多个指标变量之间的信息重叠问题(林静等,2021)。本文在综合分析各种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来确定各个生计资本指标的权重,整个计算流程分为五个步骤。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
6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6.1研究结论
该研究使用了河南省和山东省的9个县,总共683个农户样本基于可持续生计和理性小农理论,构建了农户适应气候变化行为的框架,结合Probit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对文章中提到的研究假设进行了分析进行相应的验证操作。以下是主要的结论:
6.1.1生计资本促进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
生计资本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有积极影响,农户生计资本状况越好,越倾向于采取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但不同维度的生计资本对适应性行为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存在差异,其中,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对适应性行为均具有正向影响,自然资本对适应性行为产生负向影响,即当自然资本状况良好时,农民采取适应性措施所需的经济成本相对较高,进而导致他们面临的资本压力增大。因此,尽管自然资本丰富,但农户反而可能减少采纳适应性行为。
6.1.2生计资本对适应性影响存在差异
一方面,河南省生计资本总分高于山东省,但其人力资本平均得分低于山东省。另一方面,生计资本显著促进了各类适应性行为,但是生计资本对于技术偏向型适应性行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资本偏向型适应性行为,最后是劳动偏向型适应性行为。然而,在样本农户中,实施资本偏向型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比例最高,超过了75%,而实施技术偏向型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比例最低,不足五分之一。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经济管理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