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碳排放预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3253 论文编号:sb2024070510073752580 日期:2024-07-16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本文通过将LMDI得到主要影响因素,利用相关面板数据结合STIRPAT模型,对上海市工业低碳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为上海市工业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助力上海市工业实现碳达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随着气候变暖现象快速全球化,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面临着这巨大挑战。2020年9月22日,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发表讲话,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个重大庄严的承诺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的碳排放总量每年超过100亿吨,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虽然我国的人均碳排量已经大幅度降低,但是它的总量庞大,依然令人担忧。为了实现2060年达到碳中和这一目标,我们必须确保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碳汇量之间的平衡。根据相关预测,未来我们的碳汇量将达到15亿吨。这意味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碳排放量必须大幅度降低,大约需要降低90%。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碳排放量以及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之首的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将不断提升。中国目前构依然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究其原因,还是我国“富煤、少气、缺油”的客观现实。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根本性支柱产业,产生的碳排放及能源消费量位居各行业首位。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已成为中国实现 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核心区域,其人口占全国总数的10%,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却占全国总产值的26%,其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发展速度都位于全国领先地位。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上海的能源供应日益紧张,以至于上海市的一次性用电都必须依赖外地的供应。
.............................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工业碳排放研究
工业碳排放指的是工业过程中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的总量。由于全球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业碳排放给世界带来的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工业碳排放的规模、来源、影响因素以及减缓策略进行系统综合,旨在推动进一步的研究和减缓措施的制定。根据文献研究,全球工业碳排放总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发达国家的工业碳排放相对稳定增长,主要由工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改变所驱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碳排放则呈加速增长,主要由于工业化水平提升和高碳能源的广泛使用。工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包括能源消耗和化学工艺过程。能源消耗是工业碳排放的主要源之一,其中化石燃料燃烧是最主要的排放途径。化学工艺过程中的非能源排放也占一定比例,如水泥生产中的碳酸盐熟成过程。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涉及工业部门的性质、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工业部门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其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特征。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如工艺改进和能源高效利用等。通过使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龚光明(2014)对广州市2004-2012年的碳排放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工业经济规模和工业能源强度是影响广州市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其中,工业经济总增长量是决定因素,能源效率提高是抑制因素;工业经济规模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很难改变;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通过使用stirpat模型,田杨(2018)发现,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工业总产值都会对云南省的工业碳排放产生影响。在过去的2001~2015年间,这些因素的增加都会导致工业碳排放量的增加。其中,工业总产值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能源强度,而能源结构的影响最小。邵帅等人(2010)通过改进的STIRPAT模型和广义据估算方法,针对1994年~2008年上海市分行业能源终端消费的碳排放数据进行系统实证分析。研究分析表明,黑色金属行业的碳排放量对上海市工业碳排放总量起到关键性作用;能源效率对上海市工业碳排放显著抑制;投资规模对工业碳排放的规模起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去强度则起显著抑制作用。政策环境的改变也对工业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如碳税和排放交易政策的实施可以激励企业减排。
........................
第二章 碳排放及环境保护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经济论文怎么写
经济论文怎么写

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是指既满足当前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理论三大基本原则是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世界各国通过对自然环境保护问题的发展规律逐步深入研究而提出的。1972年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要求将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一致发展,即要求人类及时采取大规模行动保护环境,既要保护当代人类的生存自然环境,也需要满足子孙后代自然发展的需求。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次宣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推广和实施一系列有效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以确保人类的健康和长期福祉。
.................................
第二节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显示,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的程度相对较轻,然而,一旦人口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环境污染就会上升,并且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这种情况还将更为严重。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也就是达到“拐点”以后,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渐放慢,从而形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从而为环境保护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依据。随着对环境质量与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探究不断深入,其理论解释也在不断丰富,主要包括: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国民环保意识薄弱,工业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环保技术不够发达,能源资源充足,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资源被大量消耗,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环境质量逐渐恶化,直至EKC 曲线的拐点或临界点到来之前,环境污染和破坏程度将会不断恶化;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环境质量的改善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环境污染和破坏将会逐渐减少,环境压力也将逐渐减轻。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国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人们渴望拥有一个更加宜居的家园,但同时,他们也开始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往依赖于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经济已不再适用,而是转向以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服务型经济;由于工业生产技术的持续发展,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大幅度降低,而且治理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由于政府财政收入的持续提升,政府已经具备了充裕的资源,可以实施多项环境经济政策,开发出更先进的环保技术,并且大力投资于环境保护,同时还可以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以期望改善环境质量。大大减缓了环境污染的程度,因此,拐点右边的曲线形状变得更加平缓,更加稳定。斜率递减。
..................................
第三章 上海市工业发展及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 21
第一节 上海市工业生产总值分析 ....................... 21
第二节 上海市工业端能源消费现状 ......................... 22
第四章 上海市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 31
第一节 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构建 ............................... 31
一、模型指标选取及构建 ........................... 31
二、数据来源 ................................... 33
第五章 基于 STIRPAT 模型对上海市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4
第一节 模型的构建及变量的选取 ............................. 44
第二节 STIRPAT 模型回归拟合分析结果 ....................... 45 
第五章基于STIRPAT模型对上海市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模型的构建及变量的选取
“时间序列-截面数据”,又称面板数据,是一种将时间与截面空间结合起来的复杂的二维数据。与时间序列模型相比较,面板数据模型优点在于存在多重共线性的优势,可以在提供更多像本信息的同时降低各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且各变量具有更高估计效率和自由度:与截面数据模型相比较,面板数据模型更加合理,它可以控制由不可观测的经济变量所引发的OLS估计的偏差,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参数样本估计量。因此,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来构建STIRPAT模型。
通过对2000-2021年上海市工业碳排放核算,并在其基础上利用LMDI方法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和分析,影响上海市能源活动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规模效应、经济发展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碳排放系数效应与上述效应相比影响不大,因此本文选用人口规模效应(P)、经济发展效应(A)、产业结构效应(S)、能源结构效应(U)和能源强度效应(T),构建能源活动碳排放STIRPAT模型,具体公式如下:

经济论文参考
经济论文参考

.................................
第六章结论与碳减排路径
第一节结论
本文研究了上海市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首先,我们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为进一步分析上海市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介绍了2000年-2021年上海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能源消费情况,再引用计算公式测算了工业碳排放量,分析了上海市的碳排放总量的变化情况及其碳排放强度;随后运用上海市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和分能源种类的能源消费量、综合能源消费量和工业碳排放量等相关数据,构建了LMDI因素分解模型来分析导致工业碳排放量变化的不同影响因素,通过模型将各个因素变化对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程度量化,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研究过程。最后,通过将LMDI得到主要影响因素,利用相关面板数据结合STIRPAT模型,对上海市工业低碳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为上海市工业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助力上海市工业实现碳达峰。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十三五时期上海节能节排文件的贯彻落实,伴随着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消费的优化,同时叠加疫情影响,上海市工业碳排放量总体呈现逐年平稳降低趋势,至2020年,工业碳排放总量为15262.1万吨,较2013年下降10.9%,工业碳减排已有成效。2021年因疫情趋于稳定,国民经济急需得到支撑,工业生产活动快速复苏,上海市工业碳排放总量上升至17568.29万吨,为历史最高。
(2)研究期间,能源结构效应对上海市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最大,2017年的贡献率达到-11019%,平均贡献率达到-1255%,且对碳排放始终起抑制作用;其次,按影响程度来看,分别为产业结构效应、经济发展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人口规模效应和碳排放系数效应,贡献率分别平均集中在852%、159%、104%、-28%和12%左右。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